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5689发布日期:2020-06-20 13:5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



背景技术:

城市综合管廊是自2010年开始在国内大量兴建的地下工程,综合管廊主要为将城市市政工程的热力、给水、中水、燃气、污水、通讯、电力等管线收容进行统一管理的地下构筑物。

管廊大多为地下线性工程,常出现因征地拆迁难度过大而不得不更改设计线性的情况。且管廊支架设计单位多为入廊管线单位直接委托。设计单位对接不及时,图纸不能及时提供,各种原因均会导致预埋钢板出现偏移、取消、重新埋设等现象。为保证管线支架的功能完整性,后置钢板在管廊施工过程中成为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后置钢板的施工,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顶板后置钢板施工大多采用人工后置,需要搭设较高人工操作平台人工托举钢板进行后置,每处钢板后置均需单独搭设操作平台。费时费力,施工后整体施工质量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规避了传统后置钢板施工过程中的缺点,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在保证施工进度的情况下施工质量较传统模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包括车体结构、升降装置和固定装置,通过车体结构、升降装置和固定装置形成一个升降固定体系,所述车体结构包括车体骨架、转向移动车轮、爬梯、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网;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滑道、升降滑轮和固定横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升降槽、升降套环、滑轮套环、升降槽顶柱和红外线对中仪。

优选的,所述车体骨架包括主架横梁、主架纵梁和主架剪刀撑,主架横梁和主架纵梁拼装形成长方体车身骨架,所述主架横梁包括上、中、下三层横梁,主架剪刀撑固定于主架横梁与主架纵梁连接点之间。

优选的,所述车体骨架底部安装转向移动车轮,且转向移动车轮一侧安装有轮锁,使得转向移动轮带有锁死功能,用于对所述车体骨架进行推拉和固定,爬梯焊接与车体骨架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车体骨架上设置操作平台,操作平台采用方形条板搭设于中层横梁上。

优选的,在所述操作平台上,两个方形条板形成一可拆卸平台,可拆卸平台投入使用前将两个方形条板固的两端固定于车体骨架上,所述安全防护网设置在操作平台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滑道与车体骨架通过扣件连接,使用滑道将升降装置进行定向。

优选的,所述升降滑轮置于车体骨架的上层横梁两侧,使用中手动拉到升降滑轮为升降装置提供动力。

优选的,所述固定横杆将滑道固定于车体骨架上,分别于车体骨架底部、操作平台底部和车体骨架顶部横向设置三个固定横杆,固定横杆为可拆卸结构,升降装置于车体骨架底部开始上升时用采用车体骨架底部和顶部固定横杆进行固定。当升降装置升至人员操作平台后于人员操作平台底部安置一道固定横杆并将车体骨架顶部固定横杆进行拆除,无论何时升降装置滑道均有两道固定横杆进行固定。

优选的,在所述固定装置中,所述升降套环分别焊接于升降槽内部底部两侧和顶部两侧,并将升降槽套入滑道上,所述滑轮套环焊接于升降槽外部底部两侧,并通过拉绳将升降滑轮与滑轮套环进行连接,所述升降槽顶柱支撑于中层横梁和升降槽之间,将升降槽紧贴于顶部钢板的下表面,升降槽顶柱为独立于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的单独装置,起作用在于升降槽升至滑道顶端后,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对中仪置于升降槽上,通过红外线对中仪进行底部钢板和顶部钢板对中找平,施工过程中利用红外线对中仪的水平矫正功能进行水平找平,利用红外线对中仪进行底部钢板与顶部钢板对中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规避了传统后置钢板的缺点,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整体性好,能够很好的保证后锚钢板的施工质量;

2、可移动性: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具有可移动性,更适用于线性工程施工;

3、调节性: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设有升降装置和升降槽顶柱,必要时升降槽升降高度可进行调节,适用于低于2m高各高度后置钢板的固定;

4、稳定性: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移动轮设置锁扣,固定后可移动位置较小,相较于人工更具有稳定性,后置钢板发生位移较小,施工质量更具保障;

5、精确性: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带有红外线对中仪,顶、底板对中施工过程中相对于传统铅坠对中的施工方法,更快速精确。

6、分段组装:分段组装简便,操作起来较容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b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c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槽施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槽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滑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车体骨架;101、主架横梁;102、主架纵梁;103、主架剪刀撑;2、转向移动车轮;3、爬梯;4、操作平台;5、安全防护网;6、滑道;7、升降滑轮;8、固定横杆;9、升降槽;10、升降套环;11、滑轮套环;12、升降槽顶柱;13、红外线对中仪;14、轮锁;15、方形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包括车体结构、升降装置和固定装置,通过车体结构、升降装置和固定装置形成一个升降固定体系,所述车体结构包括车体骨架1、转向移动车轮2、爬梯3、操作平台4和安全防护网5;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滑道6、升降滑轮7和固定横杆8;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升降槽9、升降套环10、滑轮套环11、升降槽顶柱12和红外线对中仪13。

其中,所述车体骨架1包括主架横梁101、主架纵梁102和主架剪刀撑103,主架横梁101和主架纵梁102拼装形成长方体车身骨架,所述主架横梁101包括上、中、下三层横梁,主架剪刀撑103固定于主架横梁101与主架纵梁102连接点之间。所述车体骨架1底部安装转向移动车轮2,且转向移动车轮2一侧安装有轮锁14,使得转向移动轮带有锁死功能,用于对所述车体骨架1进行推拉和固定,爬梯3焊接与车体骨架1的一侧。所述车体骨架1上设置操作平台4,操作平台4采用方形条板15搭设于中层横梁上。在所述操作平台4上,两个方形条板15形成一可拆卸平台,可拆卸平台投入使用前将两个方形条板15固的两端固定于车体骨架1上,所述安全防护网5设置在操作平台4的四周。

所述滑道6与车体骨架1通过扣件连接,使用滑道6将升降装置进行定向。所述升降滑轮7置于车体骨架1的上层横梁两侧,使用中手动拉到升降滑轮7为升降装置提供动力。所述固定横杆8将滑道6固定于车体骨架1上,分别于车体骨架1底部、操作平台4底部和车体骨架1顶部横向设置三个固定横杆8,固定横杆8为可拆卸结构,升降装置于车体骨架1底部开始上升时用采用车体骨架1底部和顶部固定横杆8进行固定。当升降装置升至人员操作平台4后于人员操作平台4底部安置一道固定横杆8并将车体骨架1顶部固定横杆8进行拆除,无论何时升降装置滑道6均有两道固定横杆8进行固定。

在所述固定装置中,所述升降套环10分别焊接于升降槽9内部底部两侧和顶部两侧,并将升降槽9套入滑道6上,所述滑轮套环11焊接于升降槽9外部底部两侧,并通过拉绳将升降滑轮7与滑轮套环11进行连接,所述升降槽顶柱12支撑于中层横梁和升降槽9之间,将升降槽9紧贴于顶部钢板的下表面。

升降槽顶柱12为独立于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的单独装置,起作用在于升降槽9升至滑道6顶端后,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所述红外线对中仪13置于升降槽9上。

通过红外线对中仪13进行底部钢板和顶部钢板对中找平,施工过程中利用红外线对中仪13的水平矫正功能进行水平找平,利用红外线对中仪13进行底部钢板与顶部钢板对中作业。

在具体使用时,车体骨架1应因后置钢板高度进行调整。

后置钢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零部件制作;

b、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厂内预拼装并调试;车体骨架1与可转向移动车轮2,升降槽9与升降套环10、滑轮套环11需于厂内进行焊接。调试合格后局部拆卸至便于运输的结构单元,并运输至施工现场;

c、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结构件现场组装;组装过程先进行车体骨架1的组装,带车体骨架1稳定后进行人员爬梯3带护笼、人员操作平台4的安装,待人员操作平台4安装完成后进行滑道6及升降槽9安装。

d、其他构件组装: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初步组装完成后进行安全防护网5、固定横杆8可拆卸、升降槽顶柱12、红外线对中仪13可拆卸构件组装。

e、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初步固定:利用可转向移动车轮2带锁死功能将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固定车移动至需后置钢板处使固定支架于后置钢板利用红外线对中仪13对底部钢板进行对齐,并将可转向移动车轮2进行锁死,为防止移动式后置钢板升降车倾覆现场施工过程中要及时设置防倾覆装置,如加设防倾覆斜撑、底部设置配重等。

f、钢板升降:升降槽9置于底部时采用底部及顶部固定横杆8可拆卸固定滑道6。升降过程中将钢板置于升降槽9上,利用升降滑轮7将升降槽9升至人员操作平台4顶面后于操作平台4上加设一根固定横杆8可拆卸后拆除顶部固定横杆8,利用底部及人员操作平台4处固定横杆8可拆卸进行滑道6固定。

g、升降槽9顶升:当升降滑轮7将升降槽9上升至极限位置后,采用升降槽顶柱12对升降槽9进行顶升,当升降槽9升至钢板基本贴于顶板时停止顶升并固定升降槽顶柱12。

h、钢板校准:利用红外线对中仪13对钢板进行校准,红外线水平时顶部钢板与底部处于同一轴线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i、后锚固施工:于钢板预留孔洞位置处进行钻眼,待全部眼位都打孔结束后,将膨胀螺栓塞入打好的孔洞内。先进行外圈螺栓施工后进行内圈螺栓施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