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1746发布日期:2020-09-04 11:5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地建筑抗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工程建筑拔地而起,在中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多以丘陵地貌为主,如东南丘陵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大海、西至云贵高原,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许多建筑便建立在了坡地上,然而坡地建筑工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施工阶段的抗浮设计。

传统的抗浮方法多采用在建筑物周边设置抗浮锚,利用抗浮锚的拉力对抗,除了成本高昂且使用年限不高外,还需要定期维护、检查和保养,所谓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另一种方式则为排水式抗浮,但是使用地下盲沟排水易堵塞难清理,部分低洼地区甚至需要借助抽水泵,消耗能源,不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包括建筑物下方的地基和土壤,所述土壤中开设有集水井,且集水井位于地基的正中心处,所述集水井的上端开口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井盖,所述土壤中横向埋设有第一排水管,且第一排水管贯穿至集水井中设置,所述集水井中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排水管,且第二排水管的上端通过管箍与第一排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下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集水井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低于进水口,所述土壤中埋设有蓄水池,且第一排水管通过排水口与蓄水池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开口处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水池盖。

优选的,所述管箍内嵌有密封胶圈,且管箍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的,位于所述地基的四周侧壁上涂有防水涂层,且防水涂层上延伸至地表0.5m处。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水管通过进水口连通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圆桶结构,且过滤网的底部密封处理。

优选的,所述集水井包括井壁,所述井壁采用砖块砌成,且井壁向上延伸至地表1.2m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均使用钢带增强波纹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虹吸现象,一旦地下水位达到抗浮水位,此时地下水位淹没排水管,在重力的作用下地下水通过排水管的出水口流出,进而在虹吸现象的作用下,排水管不断抽取地下水直至地下水位到一个更为安全的位置,且不需要人为的提供动力,更加绿色环保。

2、集水井的井壁使用砖块砌成,初步过滤地下水,第二排水管的进水口连接有过滤网,进一步防止排水管堵塞,且第二排水管与第一排水管使用管箍固定连接,可以拆卸取出清洗过滤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井、2井盖、3第一排水管、4土壤、5排水口、6管箍、7第二排水管、8进水口、9蓄水池、10水池盖、11防水涂层、12过滤网、13井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包括建筑物下方的地基和土壤4,土壤4中开设有集水井1,且集水井1位于地基的正中心处,地下水渗透井壁13并在集水井1内汇聚,且集水井1的上端开口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井盖2,井盖2可防止人员掉入集水井1内,同时在面对突发状况如火灾、市政供水系统维护等需要水资源时,可以打开井盖2使用集水井1内的地下水,地基的四周侧壁上涂有防水涂层11,且防水涂层11向上延伸至地表0.5m处,防水涂层11可提高建筑物地基的防水性能,避免土壤4中的地下水在排水后,在水压的作用下向建筑物地下汇集,而防水涂层11延伸至地表的0.5米,能有效避免地表水通过墙体渗入,提高防水效果,集水井1包括井壁13,井壁13采用砖块砌成,且井壁13向上延伸至地表1.2m处,砖块砌成的井壁13可以提供支撑力,防止集水井1坍塌的同时,还能过滤汇入集水井1内的地下水,延伸出地面的井壁13使用水泥黏合,在防止地面污水流入集水井1内污染地下水资源的同时,进一步避免人员落入井内;

土壤4中横向埋设有第一排水管3,且第一排水管3贯穿至集水井1中设置,第一排水管3的水平位置低于建筑物的抗浮水位,集水井1中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排水管7,且第二排水管7的上端通过管箍6与第一排水管3连接,管箍6内嵌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确保第一排水管3与第二排水管7连接处的密封性,且管箍6使用螺栓固定,第二排水管7的下端开设有进水口8,第一排水管3水平高度略低于建筑物的抗浮水位,保证在地下水位达到抗浮水位时,地下水能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排水管3内流出,并进一步引发虹吸现象继续排水,直到地下水位低于进水口8的位置,第二排水管7通过进水口8连通有过滤网12,过滤网12是为了过滤掉地下水中的肉眼可见的杂质,过滤网12为圆桶结构,且过滤网12的底部密封,底部密封是为了防止沉积在集水井1底部的泥沙被吸入第一排水管3中,确保第一排水管3和第二排水管7不会堵塞;

第一排水管3和第二排水管7均使用钢带增强波纹管,钢带波纹管强度好且耐腐蚀,内部密封性好,即使受到建筑物自然下沉带来的压力也不会破裂,密封性是为了确保能产生虹吸现象,第一排水管3远离集水井1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口5,且排水口5低于进水口8,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引发虹吸现象,土壤4中埋设有蓄水池9,且第一排水管3通过排水口5与蓄水池9连通,蓄水池9的开口处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水池盖10,地下水资源较为干净清澈直接排放到市政排水系统过于浪费,通过蓄水池9存储部分水资源,可用于消防,保洁环卫等,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的水池盖10在防止蓄水池9内的水资源落入灰尘的同时避免人员落水。

本实用新型中,将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设置完毕后,地下水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井壁13的初步过滤在集水井1内汇集,在地下水位超过建筑物的抗浮水位时,水位漫过第一排水管3,在重力的作用下,集水井1内的水通过过滤网12过滤后,由进水口8进入第二排水管7中,然后经过第一排水管3并由排水口5排出进入蓄水池9中,又由于排水口5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水口8,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下产生虹吸现象,集水井1内的地下水会持续通过第一排水管3和第二排水管7,向更低的位置排水口5流出,继续将集水井1内的水流向外排出直到水位低于进水口8,从而保证建筑物下的地下水位一直低于建筑物的抗浮水位,达到排水抗浮的目的,蓄水池9内储存的水资源可以用于消防工程,保洁环卫,需要使用时打开水池盖10即可取用,如建筑物内因突发状况需要水资源时,打开集水井1在建筑物地下室内的井盖2即可取水,且井盖2延伸出地表部分的井壁13,可以有效防止人员落入集水井1中,地下水位因降雨等因素产生变化时,防水涂层11可提高建筑物地基的防水性能,避免土壤4中的地下水在排水后,在水压的作用下向建筑物地下汇集,而延伸至地表0.5米的防水涂层11,可以有效避免地表水通过墙体渗入地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