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4223发布日期:2020-06-09 21:33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海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堤防工程,具体涉及海堤结构,较常规海堤省去了难以施工加载的闭气土方结构。



背景技术:

海堤是一种在沿海岸修建的挡潮防浪的堤;海堤是围海工程的重要水工建筑物,海堤作为防浪建筑物,除承受波浪作用外,同时还要挡潮。在结构上,海堤一般由挡潮防渗的闭气土方和防浪结构两部分组成;即软基上的海堤结构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整体水平挡浪抗滑移稳定性;2)软基上的海堤结构整体滑动安全稳定性;3)挡潮防渗安全性;4)外坡消浪安全性。因此,为了满足以上几个基本要求,一般普通海堤在外侧采用大量抛填石方,而内侧布置大体积淤泥闭气土方进行闭气防渗,然而一般淤泥土具有高灵敏性,导致闭气土方填筑相当困难并且施工进度相当缓慢,导致工程总工期严重滞后,增加施工成本。

基于此,为了解决闭气土方填筑相当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软基上的海堤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原理是取消了一般海堤的大体积闭气土方填筑,而采用土工防渗膜进行防渗,并在土工防渗膜布置防渗保护及反滤结构,然后两侧直接填筑抛填石方,其整体断面布置更优化、紧凑且施工方便快捷,且大大加快工程建设时间和节省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海堤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海堤结构,它包括中间防渗结构、堤身外侧段、堤身内侧段以及堤顶结构;所述的堤身外侧段、堤身内侧段分别布置在中间防渗结构的外侧和内侧,堤顶结构布置在中间防渗结构、堤身外侧段以及堤身内侧段的顶部。

所述的中间防渗结构由防渗膜、导锥、加强防渗层、反滤层、反滤布、防渗压板以及防渗地基土构成。导锥与防渗膜的底部连接,加强防渗层伸入防渗地基土顶部;防渗膜的底部和导锥伸入防渗地基土内部,加强防渗层分别布置在防渗膜的内、外侧面上;反滤层分别布置在加强防渗层的内、外侧面上;反滤布分别布置在反滤层的内、外侧面上,防渗压板布置在防渗膜、加强防渗层、反滤层以及反滤布的顶面上。

所述的堤身外侧段由外侧地基处理区、外堤身过渡填筑区、外堤身抛填料以及消浪结构组成;外侧地基处理区布置在所述的防渗地基土的外侧;外堤身过渡填筑区和外堤身抛填料依次与外侧的反滤布的外侧面连接;消浪结构布置在外堤身抛填料的外坡面上;

所述的堤身内侧段由内侧地基处理区、内堤身过渡填筑区、内堤身抛填料以及交通道路组成;内侧地基处理区布置在所述的防渗地基土的内侧;内堤身过渡填筑区和内堤身抛填料依次与内侧的反滤布的内侧面连接;交通道路布置在内堤身抛填料的水平坡面上;

所述的堤顶结构由堤顶路面和防浪墙组成;堤顶路面布置在所述的内堤身过渡填筑区、内堤身抛填料、外堤身过渡填筑区、外堤身抛填料以及防渗压板的顶面上,防浪墙与堤顶路面的外侧面连接;防浪墙布置在外堤身抛填料的顶面上。

所述的加强防渗层、反滤层、外堤身过渡填筑区以及内堤身过渡填筑区设置有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比普通软基上的海堤结构省去了难以施工加载的大体积闭气土方,整体结构比普通海堤更优化、更紧凑,结构更简单实用、施工方便快捷,整体布置简洁大方,大幅度节省工程建设时间和投资。

(2)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更简洁实用的土工膜防渗,并在两侧分别增设防渗保护及反滤层,整体防渗效果甚至比普通海堤更优,大大优化工程投资,节省了普通海堤闭气土方大量施工加载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间防渗结构;11-防渗膜;12-导锥;13-加强防渗层;14-反滤层;15-反滤布;16-防渗压板;17-防渗地基土;2-堤身外侧段;21-外侧地基处理区;22-外堤身过渡填筑区;23-外堤身抛填料区;24-消浪结构;3-堤身内侧段;31-内侧地基处理区;32-内堤身过渡填筑区;33-内堤身抛填料区;34-交通道路;4-堤顶结构;41-堤顶路面;42-防浪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海堤结构,它包括中间防渗结构1、堤身外侧段2、堤身内侧段3以及堤顶结构4;所述的堤身外侧段2、堤身内侧段3分别布置在中间防渗结构1的外侧和内侧,堤顶结构4布置在中间防渗结构1、堤身外侧段2以及堤身内侧段3的顶部。

所述的中间防渗结构1由防渗膜11、导锥12、加强防渗层13、反滤层14、反滤布15、防渗压板16以及防渗地基土17构成。导锥12与防渗膜11的底部连接,加强防渗层13伸入防渗地基土17顶部;防渗膜11的底部和导锥12伸入防渗地基土17内部,加强防渗层13分别布置在防渗膜11的内、外侧面上;反滤层14分别布置在加强防渗层13的内、外侧面上;反滤布15分别布置在反滤层14的内、外侧面上,防渗压板16布置在防渗膜11、加强防渗层13、反滤层14以及反滤布15的顶面上。

防渗膜11采用1.5mm厚双面光hdpe土工膜;加强防渗层13采用粘性土,加强防渗层13顶部宽0.5m,底部宽2.0m;反滤层14采用0.3m厚碎石层;反滤布15采用400g/m2的复合土工布;防渗压板16采用100mm厚c30混凝土预制板。

所述的堤身外侧段2由外侧地基处理区21、外堤身过渡填筑区22、外堤身抛填料区23以及消浪结构24组成;外侧地基处理区21布置在所述的防渗地基土17的外侧;外堤身过渡填筑区22和外堤身抛填料区23依次与外侧的反滤布15的外侧面连接;消浪结构24布置在外堤身抛填料区23的外坡面上。

所述的堤身内侧段3由内侧地基处理区31、内堤身过渡填筑区32、内堤身抛填料区33以及交通道路34组成;内侧地基处理区31布置在所述的防渗地基土17的内侧;内堤身过渡填筑区32和内堤身抛填料区33依次与内侧的反滤布15的内侧面连接;交通道路34布置在内堤身抛填料区33的水平坡面上。

外侧地基处理区21、内侧地基处理区31均采用深10m、矩形布置(中间间距1.2m)的塑料排水板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外堤身过渡填筑区22、内堤身过渡填筑区32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外堤身抛填料区23、内堤身抛填料区33采用大块石填筑;消浪结构24采用1.0t的c30混凝土四脚空心块;交通道路34采用30cm厚泥结石路面。

所述的堤顶结构4由堤顶路面41和防浪墙42组成;堤顶路面41布置在所述的内堤身过渡填筑区32、内堤身抛填料区33、外堤身过渡填筑区22、外堤身抛填料区23以及防渗压板16的顶面上,防浪墙42与堤顶路面41的外侧面连接;防浪墙42布置在外堤身抛填料区23的顶面上。

所述的加强防渗层13、反滤层14、外堤身过渡填筑区22以及内堤身过渡填筑区32设置有两个以上。

上述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