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预制与现浇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3011发布日期:2020-05-15 15:58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管廊预制与现浇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领域,具体为管廊预制与现浇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管廊已经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建筑结构。在管廊施工的时候,预制管廊与现浇管廊相互配合,从而使得管廊结构更加便于后期的使用。但在预制管廊与现浇管廊的连接处,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缝隙,而管廊又处于地下,管廊使用时,缝隙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渗水的情况。

在申请号为cn201821632232.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拼装管廊与现浇管廊连接接头,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综合管廊,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预制拼装管廊与现浇管廊连接接头,包括预制管廊和现浇管廊,所述预制管廊设置有中埋止水带,所述中埋止水带一端固定嵌设在所述预制管廊上,另一端伸出所述预制管廊与所述现浇管廊固定连接,所述预制管廊壁体内部设置有复合橡胶带,并分别将所述管廊拼接单元的壁体分隔成左右和上下区域。现浇管廊与预制管廊之间容易出现缝隙渗水,所以设置有中埋止水带,中埋止水带的阻挡从而阻止水继续渗透,而且在预制管廊内部设置有复合橡胶带,复合橡胶带设置有纵向和横向,所以将管廊拼接单元的内部分隔成左右和上下区域,每个区域不能相互渗水,所以形成多层防水效果。

但是在上述专利实施过程中,上述专利中的中埋止水带可能会由于现浇管廊与预制管廊之间的应力过大而发生松动,且在预制管廊与现浇管廊之间的缝隙变大时,也没能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的掌握缝隙变大的信息,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管廊预制与现浇段连接结构,该管廊预制管廊与现浇段连接结构有效地解决了中埋止水带容易发生松动与工作人员不便于掌握缝隙是否变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管廊预制与现浇段连接结构,包括预制管廊,在预制管廊的一侧设置有现浇管廊,在预制管廊与现浇管廊之间存在缝隙,所述预制管廊与现浇管廊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所述连杆的两端相互对称,且连杆的两端分别伸入并固接在预制管廊与现浇管廊中,在连杆的其中一端上固接有锥形的锥头,所述锥头的锥尖朝向管廊内,且连杆的截面小于锥头的锥尾;在所述缝隙内设置有聚乙烯泡沫填缝板与高弹性防水填料,所述高弹性防水填料位于所述缝隙的两端;在预制管廊与现浇管廊的连接处设置有转盘,在缝隙因温升而变宽时,所述转盘能够转动。

优选的,在所述连杆上还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截面不小于所述连杆的截面。

优选的,在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指示杆,在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两个相邻的分区,在指示杆位于其中一个分区时,所述聚乙烯泡沫填缝板能够阻止所述缝隙渗水,而在指示杆位于另一所述分区时,所述聚乙烯泡沫填缝板将不能阻止所述缝隙渗水。

优选的,在预制管廊上固接有第一固定杆,在现浇管廊上固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自由端部分重叠,在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相对侧面上固接有齿条,且在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设置有能够转动的齿轮,在所述缝隙因温升而变宽时,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朝相反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转盘为同心固接。

优选的,所述指示杆的其中一端固接在预制管廊上,在指示杆的另一端上固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伸入到所述齿轮内,且其与齿轮为同心结构。

优选的,所述齿轮的半径与转盘的半径比为20~4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有锥头与固定块,能够避免连杆发生松动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管廊渗水的情况发生。

通过设置有圆盘,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缝隙是否变宽的信息进行掌握,从而避免了在缝隙变大后,管廊中渗入大量的积水,而损坏管廊内的设施。

齿轮与圆盘的设置,能够将缝隙细微的变化进行放大,解决了缝隙在发生细微变化时,工作人员难以掌握其变化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与齿轮的相结合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1、预制管廊;2、现浇管廊;3、连杆;4、聚乙烯泡沫填缝板;5、高弹性防水填料;6、锥头;7、转盘;8、第一固定杆;9、指示杆;10、第二固定杆;11、齿条;12、固定轴;13、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管廊预制与现浇段连接结构,包括预制管廊1,在预制管廊1的一侧设置有现浇管廊2,在预制管廊1与现浇管廊2之间存在缝隙,预制管廊1与现浇管廊2之间通过连杆3相连,连杆3的两端呈对称结构,且连杆3的两端分别伸入并固接在预制管廊1与现浇管廊2中,在连杆3的其中一端上固接有锥形的锥头6,锥头6的锥尖朝向管廊内,且连杆3的截面小于锥头6的锥尾;在缝隙内设置有聚乙烯泡沫填缝板4与高弹性防水填料5,高弹性防水填料5位于缝隙的两端;在预制管廊1与现浇管廊2的连接处设置有转盘7,在缝隙因温升而变宽时,转盘7能够转动。

在预制管廊1制作的时候,连杆3的一端浇筑在其内部,而在现场施工的时候,连杆3的另一端被浇筑在现浇管廊2内,在本结构使用的过程中,锥头6的结构嵌入到管廊结构内,从而能够避免预制管廊1与现浇管廊2之间相互分离。在管廊使用的过程中,若缝隙发生膨胀,转盘7会随之发生转动,在工作人员发生转盘7转动到一定位置的时候,能及时的对缝隙进行封堵,从而避免了地下水由缝隙渗入到管廊内。

在连杆3上还固接有固定块,固定块能够起到与锥头6相同的作用,从而加强了预制管廊1与现浇管廊2之间的连接,固定块的截面不小于连杆3的截面。

在转盘7上设置有指示杆9,在转盘7上设置有两个相邻的分区,在指示杆9位于其中一个分区时,聚乙烯泡沫填缝板4能够阻止缝隙渗水,而在指示杆9位于另一分区时,聚乙烯泡沫填缝板4将不能阻止缝隙渗水。

在预制管廊1上固接有第一固定杆8,在现浇管廊2上固接有第二固定杆10,第一固定杆8与第二固定杆10的自由端部分重叠,在第一固定杆8与第二固定杆10的相对侧面上固接有齿条11,且在第一固定杆8与第二固定杆10之间设置有能够转动的齿轮13,齿轮13与齿条11的使用能够在缝隙宽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使得齿轮13发生转动,在缝隙因温升而变宽时,第一固定杆8与第二固定杆10朝相反方向移动,以使齿轮13转动,齿轮13与转盘7为同心固接。

指示杆9的其中一端固接在预制管廊1上,在指示杆9的另一端上固接有固定轴12,固定轴12的使用,能够方便齿轮13的安装与使用,固定轴12伸入到齿轮13内,且其与齿轮13为同心结构。

齿轮13的半径与转盘7的半径比为20~40,在齿轮13发生细微的变化时,转盘7能够发生较大的位移,从而使得工作人员更加容易查看。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