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管用沟渠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8547发布日期:2020-05-20 03:2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埋管用沟渠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镇埋管用沟渠的局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埋管用沟渠框架。



背景技术:

城镇地下管道众多,包括自来水管、排污水管、电缆管、光缆管等等,这些管道均埋设在沟渠内。为了便于铺设管道并避免地下水对管道造成浸蚀损坏,需要沟渠内污水并具有防水功能。

如图1所示,传统的埋管用沟渠框架包括模板2和模板支架1,多个模板支架1分别安装于沟渠通道5的两侧,模板2安装于模板支架1的内侧,

如图2所示,传统沟渠建造的大概流程如下:先根据需要挖出符合尺寸要求的沟渠雏形,在其两侧安装模板支架1(一般为钢桩支架),在模板支架1上安装竖向或斜向的模板2,两侧的模板2之间形成沟渠通道5,模板2具有基本的挡水功能,然后对沟渠通道5中的地下水4进行排出,一般采用水泵抽出,基本排完后再在沟渠通道5的底部3(底部3一般不够平整)上铺设砂石6,使其上面基本平整,然后在砂石6上面现浇水泥垫层7(即现浇的混凝土层),待其凝固后,通过模板2和水泥垫层7将两侧模板2以外的地下水4阻挡在模板2外,砂石6中会有少量的地下水4,但不影响后期施工。沟渠建造好之后再在沟渠通道5内敷设管道,敷设好之后盖上盖板,完成管道的埋设。一个区域的地下水4相互贯通,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基准高度,模板2的高度会大于该基准高度,所以地下水4一般不会漫过模板2进入沟渠。

在实际施工中,排出地下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而且排出的地下水对整个区域的地下水水位高度几乎没有影响,只是为了便于建造沟渠,所以形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不用排水即可建造沟渠的埋管用沟渠框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埋管用沟渠框架,包括模板和模板支架,多个所述模板支架分别安装于沟渠通道的两侧,所述模板安装于所述模板支架的内侧,所述埋管用沟渠框架还包括塑料膜,所述塑料膜置于所述沟渠通道内且其两侧分别覆盖两侧的所述模板的上边缘或分别置于两侧的所述模板的内侧表面上部并固定。

具体地,所述塑料膜的两侧分别置于两侧的所述模板的内侧表面上部时通过螺钉固定。

进一步,为了实现更好的排水效果,所述埋管用沟渠框架还包括多个水管,所述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水管的轴向与所述沟渠通道的轴向相互垂直,所述水管置于所述沟渠通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塑料膜的下方,所述水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沟渠通道内设置塑料膜,施工时在塑料膜的上方填充砂石并现浇水泥垫层,塑料膜下方的地下水就会向两侧流动,一部分流动到高于原来水位的塑料膜与模板之间的夹层内,另一部分通过渗透方式流动到模板外侧与沟渠通道外的地下水融合,前部分的地下水在后期都会慢慢渗透到外界,不会对沟渠通道造成影响,所以就不需要对沟渠通道内的地下水进行抽水排出作业,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通过在塑料膜的下方设置带有通孔的水管,并将水管的两端穿过模板置于沟渠通道外,在塑料膜的上方填充砂石时,塑料膜下方的地下水在压力下能够很快地通过水管排出到沟渠通道外,从而更高效地避免地下水在塑料膜与模板之间的夹层蓄积,实现更好的排水效果,其效果与传统水泵抽送排水基本一致,但却省却了该流程,水管的铺设也比较快速,所以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埋管用沟渠框架的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埋管用沟渠框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埋管用沟渠框架的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埋管用沟渠框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埋管用沟渠框架的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埋管用沟渠框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一种埋管用沟渠框架,包括模板2、模板支架1和塑料膜8,多个模板支架1分别安装于沟渠通道5的两侧,模板2安装于模板支架1的内侧,塑料膜8置于沟渠通道5内且其两侧分别覆盖两侧的模板2的上边缘,这样可以使塑料膜8的两侧达到最大高度,也可以不对塑料膜8的两侧进行固定,减少工序;或者,塑料膜8的两侧也可以分别置于两侧的模板2的内侧表面上部并通过螺钉固定。

如图4所示,利用本埋管用沟渠框架建造沟渠的大概流程如下:先根据需要挖出符合尺寸要求的沟渠雏形,在其两侧安装模板支架1(一般为钢桩支架),在模板支架1上安装竖向或斜向的模板2,两侧的模板2之间形成沟渠通道5,模板2具有基本的挡水功能,然后将塑料膜8铺设于沟渠通道5内并尽量在其底部多留一些,避免铺设砂石6时将塑料膜8拉坏,此时塑料膜8与沟渠通道5的底部3之间有地下水4,然后在塑料膜8上铺设砂石6,砂石6会向下挤压塑料膜8,塑料膜8下方的地下水4会向两侧流动,一部分流动到高于原来水位的塑料膜8与模板2之间的夹层内,另一部分通过渗透方式流动到模板2外侧与沟渠通道5外的地下水4融合,前部分的地下水4在后期都会慢慢渗透到外界,不会对沟渠通道5造成影响,铺设砂石6并使其上面基本平整后,在砂石6上面现浇水泥垫层7(即现浇的混凝土层),待其凝固后,通过塑料膜8和水泥垫层7将地下水4阻挡在塑料膜8外,塑料膜8与模板2之间的夹层内的地下水4也会慢慢渗透到模板2外,不影响沟渠使用。沟渠建造好之后再在沟渠通道5内敷设管道,敷设好之后盖上盖板,完成管道的埋设。塑料膜8的使用也便于以后更换管道时不用再次排水。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一种埋管用沟渠框架,包括模板2、模板支架1、塑料膜8和水管9,多个模板支架1分别安装于沟渠通道5的两侧,模板2安装于模板支架1的内侧,塑料膜8置于沟渠通道5内且其两侧分别覆盖两侧的模板2的上边缘,这样可以使塑料膜8的两侧达到最大高度,也可以不对塑料膜8的两侧进行固定,减少工序;或者,塑料膜8的两侧也可以分别置于两侧的模板2的内侧表面上部并通过螺钉固定;水管9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水管9的轴向与沟渠通道5的轴向相互垂直,多个水管9置于沟渠通道5的底部且位于塑料膜8的下方,水管9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模板2并置于模板2的外侧。

如图6所示,利用本埋管用沟渠框架建造沟渠的大概流程如下:先根据需要挖出符合尺寸要求的沟渠雏形,在其两侧安装模板支架1(一般为钢桩支架),在模板支架1上安装竖向或斜向的模板2,两侧的模板2之间形成沟渠通道5,模板2具有基本的挡水功能,然后将多个带有通孔的水管9置于沟渠通道5内并使其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模板2(模板2上对应位置预留孔位便于穿管),再将塑料膜8铺设于沟渠通道5内水管9的上方并尽量在其底部多留一些,避免铺设砂石6时将塑料膜8拉坏,此时塑料膜8与沟渠通道5的底部3之间有地下水4,然后在塑料膜8上铺设砂石6,砂石6会向下挤压塑料膜8,塑料膜8下方的地下水4会通过水管9向两侧流动,大部分直接流到两侧的模板2以外,少部分流动到塑料膜8与模板2之间的夹层内,这部分地下水4在很短时间内会渗透到模板2以外,不会对沟渠通道5造成影响,铺设砂石6并使其上面基本平整后,在砂石6上面现浇水泥垫层7(即现浇的混凝土层),待其凝固后,通过塑料膜8、模板2和水泥垫层7将地下水4基本都阻挡在模板2外,便于沟渠后期敷设管道使用。沟渠建造好之后再在沟渠通道5内敷设管道,敷设好之后盖上盖板,完成管道的埋设。塑料膜8的使用也便于以后更换管道时不用再次排水。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