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5230发布日期:2020-08-07 17:0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



背景技术:

液压坝是指液压混凝土升降坝,是水利科技比较简易的活动坝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渔业、船闸、海水挡潮、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和小水电站等建设。

现有的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在运用时极为不便,由于自身较重,在紧急状态下,运输起来不方便,且抗洪的能力也较为薄弱,在遇到较大洪水来临时,冲击液压坝会有较大的危险,导致救灾抗洪的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具备便于整体运输、通过洪水内自带的泥沙进入坝体增加坝体的抗洪能力等优点,解决了不方便运输、抗洪能力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便于整体运输、通过洪水内自带的泥沙进入坝体增加坝体的抗洪能力的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包括台体和支撑柱,台体是一个矩形体承重块,台体通过铰链与坝体连接,坝体是空心矩形体,坝体的长度和宽度跟台体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坝体外左侧外壁三分之二和右侧外壁三分之一高度处均设置固定块,在坝体左侧三分之一和右侧三分之二高度处均开设凹孔,凹孔的大小和固定块的大小相同,台体顶部开设支撑槽a,支撑槽a是一个长方形槽体,支撑槽a在台体顶部的中心处,支撑槽a内设置支撑块a,支撑块a的高度是支撑槽a高度的一半,坝体与台体相贴合的一面开设支撑槽b,支撑槽b是一个矩形槽体,支撑槽b开设在坝体的中心处,且支撑槽b的长度是支撑槽a长度的一半,支撑槽b内设置支撑块b,支撑柱卡合在支撑块a和支撑块b内,支撑柱是一个长方形承重板,支撑柱的长度跟支撑槽a的长度相同,且支撑柱的宽度是支撑槽a高度的二分之一,在台体抵御洪水的一面中部开设一个矩形槽,矩形槽的高度和深度均为台体的二分之一,坝体上与支撑槽b背离的一侧壁面上开设进水口,坝体底部开设两个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均旋入带有螺纹槽的塞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是一个圆柱体,两个固定块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凹孔是一个圆柱体孔,两个凹孔孔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a是一个矩形块,支撑块a均匀分布在支撑槽a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b是一个矩形块,支撑块b均匀分布在支撑槽b内。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是一个长方形口。

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孔大小相同且左右对应。

优选的,两个所述塞块大小相同。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通过将支撑块长度设计为和支撑槽a的长度相同,支撑块的厚度为支撑槽a高度的一半,实现支撑块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完全放入在支撑槽a内,起到了保护支撑块的作用,解决了支撑块长期裸露在室外容易发生损坏,导致影响到抗洪支撑的问题。

2、该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通过在坝体上开设进水口,利用洪水里自带的泥沙进入到坝体内,增加坝体自身的重量,实现了增加坝体抗洪的目的,解决了坝体抗洪能力薄弱的问题。

3、该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通过在坝体底部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内旋入塞块,使抗洪时进入的泥沙不会外流,在抗洪结束后,通过拧下塞块,实现了将坝体内的泥沙流出,减轻坝体的重量,解决了坝体进入泥沙后过于笨重不便于运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坝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坝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坝体的剖面图。

图中:1台体、2坝体、3固定块、4凹孔、5进水口、6支撑块a、7支撑槽a、8支撑柱、9支撑块b、10支撑槽b、11铰链、12塞块、13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救灾临时用的液压坝,包括台体1和支撑柱8,台体1是一个矩形体承重块,台体1通过铰链11与坝体2连接,坝体2是空心矩形体,坝体2的长度和宽度跟台体1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液压坝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铰链11将坝体2和台体1合在一起,坝体2外左侧外壁三分之二和右侧外壁三分之一高度处均设置固定块3,固定块3是一个圆柱体,两个固定块3大小相同,在坝体2左侧三分之一和右侧三分之二高度处均开设凹孔4,凹孔4是一个圆柱体孔,两个凹孔4孔大小相同,凹孔4的大小和固定块3的大小相同,且能够相互卡合,液压坝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整齐的摆放台体1将所有的坝体2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铰链11将坝体2抬起,在坝体2上的固定块3插入一侧坝体2上的凹孔4内,通过所有的固定块3和凹孔4的卡合,实现将所有的坝体2相互连接在一起,台体1顶部开设支撑槽a7,支撑槽a7是一个长方形槽体,支撑槽a7在台体1顶部的中心处,支撑槽a7内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a6,支撑块a6是一个矩形块,若干个支撑块a6均匀分布在支撑槽a7内,支撑块a6的高度是支撑槽a7高度的一半,坝体2与台体1相贴合的一面开设支撑槽b10,支撑槽b10是一个矩形槽体,支撑槽b10开设在坝体2的中心处,且支撑槽b10的长度是支撑槽a7长度的一半,支撑槽b10内设置若干个支撑块b9,支撑块b9是一个矩形块,支撑块b9均匀分布在支撑槽b10内,通过台体1上的支撑块a6和坝体2上的支撑块b9将支撑柱8卡住,支撑柱8是一个长方形承重板,支撑柱8的长度跟支撑槽a7的长度相同,且支撑柱8的宽度是支撑槽a7高度的二分之一,实现了支撑柱8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完全放入在支撑槽a7内,在临时救灾需要时候液压坝时,将支撑柱8从支撑槽a7内拿出,固定好台体1再支撑起坝体2,实现了快速救援防洪建坝的目的,台体1抵御洪水的一面中部开设一个矩形槽,矩形槽的高度和深度均为台体的二分之一,且台体1和坝体2在初始抵御洪水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台体1抵御洪水时,洪水里自带的泥沙进入到台体1的矩形槽内,使台体1的重量增加,实现了台体1更加稳固,坝体2上与支撑槽b10背离的一侧壁面上开设进水口5,进水口5是一个长方形口,在紧急防洪的时候,树立起坝体2用来阻挡洪水,洪水里大量的泥沙通过进水口5进入到坝体2内,流沙慢慢在坝体2内聚集,使坝体2的重量慢慢增加,实现了坝体2在台体1上更加坚固、更加具有抵御洪水的能力,坝体2底部开设两个螺纹孔13,两个螺纹孔13大小相同且左右对应,两个螺纹孔13内均旋入带有螺纹槽的塞块12,坝体2紧急抗洪时,用洪水里自带的泥沙将坝体2增加重量来抵御洪水,通过两个塞块12将坝体2底部密封,防止泥沙从坝体2底部流走,在抗洪结束时,通过从两个螺纹孔13上拧下两个塞块12,将坝体2内的泥沙放出,实现了减重坝体2的目的。

工作步骤:

第一步:整齐的摆放台体1将所有的坝体2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铰链11将坝体2抬起,将支撑柱8卡在支撑块a6和支撑块b9内,调整好所有台体1上支撑柱8的倾斜角度。

第二步:将坝体2上的固定块3插入一侧坝体2上的凹孔4内,通过所有的固定块3和凹孔4的卡合,实现将所有的坝体2相互连接在一起。

第三步:坝体2紧急抗洪时,用洪水里自带的泥沙将坝体2增加重量,再抵御洪水。

第四步:在抗洪结束时,通过从两个螺纹孔13上拧下两个塞块12,将坝体2内的泥沙放出,清理好所有的坝体2。

第五步:将所有的支撑柱8放入对应的支撑槽a7内,再通过铰链11将坝体2和台体1贴合在一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