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河岸无开挖条件的薄板悬挂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9905发布日期:2020-06-02 20:37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河岸无开挖条件的薄板悬挂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河岸无开挖条件的薄板悬挂式挡土墙。



背景技术:

水工挡土墙属于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承受土压力,防止土体塌滑的挡土建筑物。在河道整治工程中,挡土墙一般分为三种:直立式、斜坡式和复合式。其中直立式挡墙水域利用率高,过水面积大,但需将地基大开挖处理;斜坡式和复合式挡土墙亲水性和生态型较好,但在软土地基上需要做成大缓坡,过水面积小,水域利用率低。

在两岸建筑物密集的区域,常因人类活动因素导致河道形成堵坝或甚至将河道进行填埋;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需拆除堵坝或新开河道,沟通水系;部分河段因建筑物距离河口线较近、不具备大开挖条件,斜坡式、复合式护坡及传统的直立式护岸将不再适用,河道整治将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河岸无开挖条件的薄板悬挂式挡土墙,以解决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需拆除堵坝或新开河道,沟通水系;部分河段因建筑物距离河口线较近、不具备大开挖条件,斜坡式、复合式护坡及传统的直立式护岸将不再适用,河道整治将无法实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河岸无开挖条件的薄板悬挂式挡土墙,包括钢筋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河道,所述河道的一侧设有房屋,河道靠近岸边的位置设有钢筋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的底部设有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设置在河道的底面上,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与河道的底面之间的河道的底面上铺设有第二素混凝土垫层,第二素混凝土垫层与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之间设有无纺土工布;所述钢筋混凝土墙的一侧竖直方向上并排设有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之间设有高压旋喷桩,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顶部设有第一素混凝土垫层,第一素混凝土垫层的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一侧设有开挖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底部设有一排若干高压旋喷桩,一排若干高压旋喷桩设置在两个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之间,高压旋喷桩主要起防渗作用,延长渗径,避免产生渗透破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临近河道一侧的一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紧贴钢筋混凝土墙,且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之间相互平行,两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主要承担钢筋混凝土底板和钢筋混凝土墙的重量和岸后附加荷载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筋混凝土墙的底部与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的顶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素混凝土格埂,钢筋混凝土墙的顶部设有栏杆,能够将钢筋混凝土墙与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连接固定,提高整体结构的坚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包括护坡结构和护底结构,护坡结构和护底结构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素混凝土格埂,提高护坡结构和护底结构的连接结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避免在新建护岸时大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安全影响较小;钢筋混凝土底板可作为人行步道使用,多重利用,节约投资;对于挖机等大型设备难以进场的河段有较好的适应性。

2、本实用新型中,两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主要承担钢筋混凝土底板和钢筋混凝土墙的重量、岸后附加荷载的作用,高压旋喷桩主要起防渗作用,延长渗径,避免产生渗透破坏,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在工程现场是通过机械在地基土中钻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高压旋喷桩是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两种桩在施工过程中均不用进行地基大开挖处理,既保证了岸后建筑物的安全,也能顺利开河,完成水系沟通等整治的任务。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河岸无开挖条件的薄板悬挂式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底板;2、钢筋混凝土墙;3、第一素混凝土垫层;4、钢筋混凝土灌注桩;5、高压旋喷桩;6、素混凝土格埂;7、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8、第二素混凝土垫层;9、无纺土工布;10、栏杆;11、房屋;12、开挖线槽;13、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河岸无开挖条件的薄板悬挂式挡土墙,包括钢筋混凝土墙2、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和河道13,所述河道13的一侧设有房屋11,河道13靠近岸边的位置设有钢筋混凝土墙2,钢筋混凝土墙2的底部设有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7,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7设置在河道13的底面上,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7与河道13的底面之间的河道13的底面上铺设有第二素混凝土垫层8,第二素混凝土垫层8与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7之间设有无纺土工布9;所述钢筋混凝土墙2的一侧竖直方向上并排设有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之间设有高压旋喷桩5,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的顶部设有第一素混凝土垫层3,第一素混凝土垫层3的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底板1,钢筋混凝土底板1的一侧设有开挖线槽12,在本挡土墙中,两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主要承担钢筋混凝土底板1和钢筋混凝土墙2的重量、岸后附加荷载的作用,高压旋喷桩5主要起防渗作用,延长渗径,避免产生渗透破坏,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在工程现场是通过机械在地基土中钻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高压旋喷桩5是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两种桩在施工过程中均不用进行地基大开挖处理,既保证了岸后建筑物的安全,也能顺利开河,完成水系沟通等整治的任务。

钢筋混凝土底板1的底部设有一排若干高压旋喷桩5,一排若干高压旋喷桩5设置在两个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之间,高压旋喷桩5主要起防渗作用,延长渗径,避免产生渗透破坏。

临近河道13一侧的一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紧贴钢筋混凝土墙2,且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之间相互平行,两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主要承担钢筋混凝土底板1和钢筋混凝土墙2的重量和岸后附加荷载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墙2的底部与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7的顶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素混凝土格埂6,钢筋混凝土墙2的顶部设有栏杆10,能够将钢筋混凝土墙2与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7连接固定,提高整体结构的坚固性。

钢筋混凝土护坡护底7包括护坡结构和护底结构,护坡结构和护底结构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素混凝土格埂6,提高护坡结构和护底结构的连接结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本挡土墙中,两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主要承担钢筋混凝土底板1和钢筋混凝土墙2的重量、岸后附加荷载的作用,高压旋喷桩5主要起防渗作用,延长渗径,避免产生渗透破坏,两个钢筋混凝土灌注桩4在工程现场是通过机械在地基土中钻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高压旋喷桩5是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两种桩在施工过程中均不用进行地基大开挖处理,既保证了岸后建筑物的安全。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