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口结构及其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1958发布日期:2020-09-29 09:2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口结构及其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口结构及其水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卫生洁具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坐便器则是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使用的卫生洁具,其具有非常高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

在坐便器的使用过程中,自动冲水功能是其中非常重要和基础的功能。为了提升冲水的效果,现有的许多坐便器都会使用增压水箱来增加冲刷动能,改善冲水效果。

为了保障增压水箱不会因水位检测装置失效而出现冲洗用水溢出的现象,需要通过额外的连接水管,连接陶瓷体的溢流口与增压水箱的顶部,使增压水箱溢出的水可以被引流至溢流口。

由此,要求增压水箱的顶部高于陶瓷体溢流口。这样使得增压水箱的结构设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影响了增压水箱在坐便器上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口结构及其水箱,旨在解决现有增压水箱的结构设计存在限制,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呼吸口结构。

该呼吸口结构包括:贯穿口,所述贯穿口设置在水箱盖体上,所述水箱盖体的底面为呼吸口密封壁;

浮子容纳腔室,所述浮子容纳腔室设置在所述水箱盖体的底面,所述浮子容纳腔室开设有通孔,与所述贯穿口连通形成导气通道;

呼吸口浮子,所述呼吸口浮子收容在所述浮子容纳腔室内,可在浮力作用下紧贴所述呼吸口密封壁以封闭所述贯穿口。

可选地,所述浮子容纳腔室包括:从所述水箱盖体的底面,向下延伸设定长度形成的腔室侧壁以及盖设在所述腔室侧壁的底部的腔室底壁;

所述贯穿口被包围在所述腔室侧壁内;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腔室侧壁和/或所述腔室底壁上;

所述呼吸口浮子与所述浮子容纳腔室的内壁面之间存在允许空气和水流通过的间隙,以使所述贯穿口与所述通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呼吸口浮子与所述浮子容纳腔室的内壁面之间存在允许空气和水流通过的间隙由若干筋条形成。

可选地,所述腔室底壁设置有通孔;所述腔室侧壁和所述腔室底壁与所述呼吸口浮子之间均设置有筋条以使所述贯穿口与设置在腔室底壁上的通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呼吸口浮子具有中空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呼吸口结构还包括:外挡板;所述外挡板由所述水箱盖体的底面,向下延伸设定的长度形成;所述浮子容纳腔室被收容在所述外挡板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外挡板上还开设有若干通孔。

可选地,还包括呼吸口上盖体;所述呼吸口上盖体盖设在所述水箱盖体的上表面,用于遮挡所述贯穿口。

可选地,所述呼吸口上盖体包括:具有设定尺寸的顶面;由所述顶面向下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是非连续的,以形成至少一个缺口;所述呼吸口上盖体与所述水箱盖体形成储水空间,所述储水空间与所述贯穿口以及外界空间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水空间内设置有用于阻挡水从所述贯穿口溅出外界空间的凸起挡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箱。其中,所述水箱的水箱盖体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呼吸口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口结构及其水箱,利用可以跟随水位变化而上下移动的呼吸口浮子,可以在水箱水位过高时自动封闭呼吸口。由此,不需要借助陶瓷体的溢流口即可解决水箱的冲洗用水溢出问题,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对于水箱顶部高度的限制,令水箱的结构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口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口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口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盖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标号:

水箱盖体311,呼吸口结构340,水位控制装置330,贯穿口341,浮子容纳腔室342,呼吸口浮子343,外挡板344,呼吸口上盖体345,腔室底壁3422,腔室侧壁3421,通孔3423,筋条3424,顶面3451,侧壁3452,缺口34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口结构及其水箱,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口的结构示意图。该呼吸口可以包括:贯穿口341,浮子容纳腔室342以及呼吸口浮子343。

其中,贯穿口341是贯穿于水箱盖体311的开口。该贯穿口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形状、结构和尺寸。现有开设在水箱顶部的通气口结构均可以使用,只需要能够达到连通水箱和外界空间的效果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贯穿口341在水箱盖体311的底面(朝向水箱本体内部的一面)为呼吸口密封壁。亦即,当呼吸口浮子343紧贴呼吸口密封壁时,贯穿口341将会被封闭。而当呼吸口浮子343脱离呼吸口密封壁时,贯穿口341保持开启。

浮子容纳腔室342是设置在所述水箱盖体的底面用于容纳呼吸口浮子343的腔室。亦即,浮子容纳腔室342可以由腔室的内壁面以及呼吸口密封壁围成。

浮子容纳腔室342具有设定的长度,呼吸口浮子343可以在其内部随水位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在浮子容纳腔室342上还开设有若干通孔,与贯穿口341连通以形成导气通道。

该通孔具体可以采用任何类型或者尺寸的结构形式,只需要能够允许空气和水流通过即可。例如,该通孔可以是圆孔、方孔、腰孔或者其他异形孔,或者是开设在壁面上的槽体等。

呼吸口浮子343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类型的材质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泡沫等。呼吸口浮子343可以具有与浮子容纳腔室342相适配的结构与尺寸,用以实现跟随水位上浮的功能。

在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呼吸口浮子343可以具有中空的部分,以增加呼吸口浮子所具有的浮力,以增加使用性能,避免呼吸口浮子失效。该中空的部分可以通过多种结构形式实现,例如图2所示的,倒扣的凹型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呼吸口浮子343的中空部分还可以设置在呼吸口浮子内部的多个中空的空隙,同样也可以起到增加浮力的作用效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水箱内的水位处于正常状态时,呼吸浮子343将保持在浮子容纳腔室342的底部或者位于浮子容纳腔室342内,不与呼吸口密封壁接触。

此时,导气通道没有被关闭,外界气体可以通过贯穿口341和浮子容纳腔室342的通孔进入到水箱内。

而当水箱内的水位到达呼吸口浮子343的位置并有持续上升趋势时,呼吸口浮子343将随之上升,直至与呼吸口密封壁紧贴。

此时,呼吸口浮子343将封闭该贯穿口341,阻断导气通道,从而避免水箱本体内的冲洗用水从贯穿口处溢出。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口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该浮子容纳腔室342可以由腔室侧壁3421和腔室底壁3422组成。

其中,腔室侧壁3421围绕贯穿口341在水箱盖体的底面开口,向下延伸设定的距离而形成。贯穿口341被包围在所述腔室侧壁341的内部。腔室底壁3422则位于所述腔室侧壁3421的底部。

由此,腔室底壁3422和腔室侧壁3421围成了浮子容纳腔室342的内壁面。浮子容纳腔室342的顶部则为所述呼吸口密封壁。亦即,所述浮子容纳腔室的内壁面不包含所述呼吸口密封壁。

浮子容纳腔室的通孔3423既可以设置在所述腔室侧壁3421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腔室底壁3422上,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所述腔室侧壁3421和所述腔室底壁3422上。

为保证通孔与贯穿口之间的连通状态,所述浮子容纳腔室342的内壁面与呼吸口浮子343之间存在有相应的间隙,用以允许空气和水流通过。该间隙具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结构设置实现,包括但不限于筋条或者通过合理的调整呼吸口浮子与浮子容纳腔室之间的尺寸大小比例。

应当说明的是,浮子容纳腔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设置使用任何合适类型或者形式的通孔,只需要在呼吸口浮子不与呼吸口密封壁紧贴时,仍然能够保持导气通道导通即可。

具体的,该间隙可以是通过多个筋条的结构来实现。该筋条可以设置在呼吸口浮子上,也可以设置在浮子容纳腔室的内壁面上,只需要能够形成该间隙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腔室底壁上设置有通孔3423时,在所述腔室侧壁和所述腔室底壁上均可以设置有多个筋条3424,以使贯穿口341与设置在腔室底壁上的通孔连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还可以设置在腔室侧壁上。在水位上升时,经过通孔流入的水将通过筋条形成的间隙进入到浮子容纳腔室的底部,使浮子在浮力作用下,被注入的水顶起直至封闭所述贯穿口341。

较佳的是,如图1所示,所述呼吸口结构还可以包括外挡板344。所述外挡板344由所述水箱盖体的底面,向下延伸设定的长度形成。

所述外挡板344上还开设有若干通孔,以允许水流进入。所述浮子容纳腔室342被收容在所述外挡板围成的空间内。

由此,外挡板344可以起到缓冲水流的作用,避免水箱内的水位过快上升时,水流大量涌入而导致呼吸口浮子上方进入的水过多,压住呼吸口浮子343的上浮而使呼吸口浮子343失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该呼吸口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呼吸口上盖体345。该呼吸口上盖体345盖设在所述水箱盖体的上表面,用于遮挡所述贯穿口。

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该呼吸口上盖体345的作用原理,也可以设置采用其他相类似的结构以实现相同的功能(例如将贯穿口改设为弯折的形式)。基于相同原理,能够得到相同作用效果的结构变形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3,该呼吸口上盖体345可以包括:顶面3451以及侧壁3452。其中,顶面3451具有设定的尺寸和形状,用于遮盖该贯穿口,侧壁3452由顶面的边缘向下延伸有一定的长度。

延伸形成的侧壁3452为非连续的侧壁,在断开的部分形成缺口3453,作为侧壁上的开口,可以与外界空气连通,满足呼吸口的作用。

如图2和图3所示,该呼吸口上盖体345还会与水箱盖体311之间形成一个储水空间。该储水空间由呼吸口上盖体345的侧壁和水箱盖体311围成,其一端开口为所述贯穿口,另一端开口为所述缺口3453,与外界空气连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界空气可以经由缺口3453,通过储水空间进入到水箱内部。而在水箱内水位上升过快,有水从贯穿口溢出时又可以暂时存留在储水空间内,避免直接溢出,并且在水位平稳时,重新通过贯穿口回流到水箱内部。

较佳的是,由于从贯穿口341冲出的水具有较大的动能,很容易从储水空间中脱离。因此,所述储水空间内还可以增设用于阻挡水从所述贯穿口溅出外界空间的凸起挡筋。

通过该凸起挡筋可以避免水直接冲出,从而将水保留在储水空间内,令储水空间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凸起挡筋可以设置在储水空间内任意的位置上。例如,凸起挡筋可以设置在储水空间的内部或者设置在储水空间与外界空间连通的缺口3453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水箱盖体上还可以包括围绕所述贯穿口341设置的凹槽。其中,凹槽的走向与所述呼吸口上盖体的顶面边缘相同。凹槽的高度低于所述侧壁,并且具有与所述呼吸口上盖体的侧壁的厚度相适配的宽度。从而使得呼吸口上盖体345可以插入到凹糟中,形成该储水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水箱盖体311和呼吸口上盖体341之间可以设置有其他合适的配对结构用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围成所述储水空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揭露的呼吸口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呼吸口结构的水箱。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箱的示意图。

呼吸口结构340设置在水箱的水箱盖体311上,作为连通外界空气与水箱内部的导气结构。在呼吸口结构340的附近还设置有水位控制装置330。

该水位控制装置330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用于检测和/或控制水位的功能组件。例如干簧管或者分别设置在水箱上下两端的电极片,用于实时检测水箱内的水位是否到达设定的阈值,还可以是类似水件的功能组件,用于根据水位变化控制是否关闭进水。

呼吸口结构340根据水箱内水位的高低则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其中,在水箱内的水位正常时,呼吸口结构340可以保持与外部空间连通,令外部空气在抽水时进入水箱,使得抽水更顺畅。而在水箱内的水位过高时,呼吸口结构将会随之关闭,阻止水箱内的冲洗用水溢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水箱,利用独特的呼吸口结构,可以在水位检测装置失效的情况下保持水箱的密封性,避免水箱内的冲洗用水溢出。

与传统设置溢流口的技术方案相比,该呼吸口结构设计允许增压水箱的顶部位置低于陶瓷体的溢水水位,消除了对增压水箱的结构设计上的限制,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增压水箱在实际坐便器应用过程中的布局设计和造型结构等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还可以在图4所示的增压水箱上增加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实现相应的功能,而不仅限于图4所示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