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6580发布日期:2020-09-11 21:3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供水是指通过公共设施、商业组织、社区努力或个人提供水资源,水的输送通常是通过水泵和管道。在供水系统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供水系统管道的流量,但由于拧动流量阀后,无法实时准确得出系统管道中具体的流量值,控制性不足,有时会出现因无法确定管道流量大小而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精确控制的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为:一种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管道主体与液位计,所述管道主体内分别开有沿自来水流向依次设置的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之间设置有一中转室,所述中转室内设置有一于中转室内上下移动的限流块,所述限流块向上连接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连接有一手轮,通过拧动所述手轮带动所述限流块上下移动以控制自来水通过中转室的流量;所述液位计包括液位管、橡胶圈、管套、两摆杆、限位块、推块与保护套,所述液位管上标注有液位高度刻度,该液位管竖向设置于所述管道主体上且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所述液位管底部套装所述橡胶圈,同时液位计上套装所述管套,所述管套上开有两相背对的凹槽,两所述凹槽沿所述液位计长度方向延伸且在两凹槽内分别设置两所述摆杆,两所述摆杆底端分别连接两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管道主体内开有的两限位槽相卡挡配合将液位管固定在管道主体上,所述摆杆与凹槽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在摆杆顶部设置所述推块用于推动摆杆向凹槽内侧移动,所述保护套套装于所述液位管顶部,该保护套内开有一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一端连接所述液位管顶面开有的通孔,另一端连接开于保护套上的换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精确控制供水系统管道的流量,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液位计,利用液位计显示的水位高度,然后通过伯努利方程计算得出供水系统管道的流量,再通过拧动手轮,实时调节自来水通过中转室与出水通道的流量,从而实现控制供水系统管道的流量,操作过程简单方便;而且通过设置通孔、换气通道与换气孔,以确保液位管内的气压稳定平衡;还有,通过设置橡胶圈,有效防止水从液位计与管道主体之间的间隙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孔开于所述保护套侧面或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孔上设置有过滤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为管道主体,11为进水通道,12为中转室,13为出水通道,14为限位槽,21为限流块,22为连接杆,23为手轮,31为液位管,311为通孔,32为橡胶圈,33为管套,331为凹槽,34为摆杆,341为复位弹簧,35为限位块,36为推块,37为保护套,371为换气通道,372为换气孔,373为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管道主体1与液位计,管道主体1内分别开有沿自来水流向依次设置的进水通道11与出水通道13,进水通道11与出水通道13之间设置有一中转室12,中转室12内设置有一于中转室12内上下移动的限流块21,限流块21向上连接有一连接杆22,连接杆22顶端连接有一手轮23,通过拧动手轮23带动限流块21上下移动以控制自来水通过中转室12的流量;液位计包括液位管31、橡胶圈32、管套33、两摆杆34、限位块35、推块36与保护套37,液位管31上标注有液位高度刻度,该液位管31竖向设置于管道主体1上且与出水通道13连通,液位管31底部套装橡胶圈32,同时液位计上套装管套33,管套33上开有两相背对的凹槽331,两凹槽331沿液位计长度方向延伸且在两凹槽331内分别设置两摆杆34,两摆杆34底端分别连接两限位块35用于与管道主体1内开有的两限位槽14相卡挡配合将液位管31固定在管道主体1上,摆杆34与凹槽33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在摆杆34顶部设置推块36用于推动摆杆34向凹槽331内侧移动,保护套37套装于液位管31顶部,该保护套37内开有一换气通道371,换气通道371一端连接液位管31顶面开有的通孔311,另一端连接开于保护套37上的换气孔372。其中,限流块21、连接杆22与手轮23具体为一流量阀的组件。

其中,换气孔372开于保护套37侧面或底面,在本实施例中,换气孔372开于保护套的侧面,以防止外侧环境的雨水等从换气孔372依次通过换气通道371与通孔311进入液位管31内污染水体。换气孔372上设置有过滤网373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防止污染液位管31内的水体。

本实施例的控制流量过程:在管道主体1供水后,自来水依次流过进水通道11、中转室12与出水通道13,然后还微量自来水进入液位管31内,用户根据液位管31内的液位高度,计算出水通道13的流量,具体为:利用伯努利方程,首先标准a点与b点,其中a点为液位管31内的液位点,b点为出水通道13内的中心点,pa+[p(va)²/2]+рg*ha=pb+[p(vb)²/2]+рg*hb,ha-hb=液位高度,pa=pb(pa与pb分别为a点与b点的压力),a点流速va=0,р为密度,g为重力;可得出出水通道13的b点流速vb,如此可以准确算出出出水通道13的流量q=vb*a,a为出水通道13的横截面积。如此可以将流量q与用户所需的流量进行对比,得出减少或增大出水通道13的流量,然后拧动手轮13,从而带动限流块21上下移动,以改变出水通道13的流量,实现控制供水系统管道流量。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主体(1)与液位计,所述管道主体(1)内分别开有沿自来水流向依次设置的进水通道(11)与出水通道(13),所述进水通道(11)与出水通道(13)之间设置有一中转室(12),所述中转室(12)内设置有一于中转室(12)内上下移动的限流块(21),所述限流块(21)向上连接有一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顶端连接有一手轮(23),通过拧动所述手轮(23)带动所述限流块(21)上下移动以控制自来水通过中转室(12)的流量;所述液位计包括液位管(31)、橡胶圈(32)、管套(33)、两摆杆(34)、限位块(35)、推块(36)与保护套(37),所述液位管(31)上标注有液位高度刻度,该液位管(31)竖向设置于所述管道主体(1)上且与所述出水通道(13)连通,所述液位管(31)底部套装所述橡胶圈(32),同时液位计上套装所述管套(33),所述管套(33)上开有两相背对的凹槽(331),两所述凹槽(331)沿所述液位计长度方向延伸且在两凹槽(331)内分别设置两所述摆杆(34),两所述摆杆(34)底端分别连接两所述限位块(35)用于与所述管道主体(1)内开有的两限位槽(14)相卡挡配合将液位管(31)固定在管道主体(1)上,所述摆杆(34)与凹槽(33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在摆杆(34)顶部设置所述推块(36)用于推动摆杆(34)向凹槽(331)内侧移动,所述保护套(37)套装于所述液位管(31)顶部,该保护套(37)内开有一换气通道(371),所述换气通道(371)一端连接所述液位管(31)顶面开有的通孔(311),另一端连接开于保护套(37)上的换气孔(3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孔(372)开于所述保护套(37)侧面或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孔(372)上设置有过滤网(37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水系统管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管道主体与液位计,所述管道主体内分别开有沿自来水流向依次设置的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之间设置有一中转室,所述中转室内设置有一于中转室内上下移动的限流块,所述限流块向上连接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连接有一手轮,通过拧动所述手轮带动所述限流块上下移动以控制自来水通过中转室的流量;本实用新型过设置液位计,利用液位计显示的水位高度,然后通过伯努利方程计算得出供水系统管道的流量,再通过拧动手轮,实时调节自来水通过中转室与出水通道的流量,从而实现控制供水系统管道的流量,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蔡英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西江供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7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