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缆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3309发布日期:2020-10-30 21:4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缆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电缆井盖。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缆井盖上都会开有两个排气孔,其目的是方便工人维修下水道揭开井盖,同时也起到释放沼气避免爆炸的作用,但是遇到下雨路面积水时,水流会通过电缆井盖的排气孔流入到电缆管道内,对电缆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防止雨水或者液体进入的电缆井盖,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水通过排气孔流入电缆管道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缆井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缆井盖,包括井盖底座、井盖本体、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所述井盖本体外围套有密封圈,井盖本体通过密封圈与井盖底座连接,井盖本体外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透气槽和若干防滑凸起,两个第一透气槽位于井盖本体的两侧,第一透气槽的底部与第二透气槽连接,第二透气槽底部与井盖本体内侧相齐平,第一透气槽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均为弧形板,且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内侧与第一透气槽上边缘处连接,第一透气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第二遮盖板和第一遮盖板的下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遮盖板位于第一遮盖板的上方,且第二遮盖板和第一遮盖板之间有重合部分,第二遮盖板的内侧与第一遮盖板上端之间留有空隙。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气槽为圆台形状,第二透气槽上端的直径小于第二透气槽下端的直径,第二透气槽下端的直径大于第一透气槽的直径。

优选的,第一弧形槽靠近第二遮盖板一侧的弧度与第二遮盖板下端的弧度相匹配,第二弧形槽靠近第一遮盖板一侧的弧度与第一遮盖板下端的弧度相匹配。

优选的,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的宽度与第一透气槽的直径相匹配,且第一遮盖板与第一透气槽之间留有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透气槽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两者有重合部分,将第一透气槽的上端遮盖住,避免雨水或者其他液体进入,对井盖下方的电缆造成损害,第一遮盖板与第一透气槽之间留有空隙,以及第二遮盖板的内侧与第一遮盖板上端之间留有空隙,气体通过空隙排出,落在第一遮盖和第二遮盖板上的液体,由于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均为弧形板,且第二遮盖板和第一遮盖板的下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连接,雨水沿着第一遮盖或第二遮盖板的弯曲方向,向对应的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内部移动,进行收集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透气槽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井盖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盖底座;2、密封圈;3、井盖本体;4、第一透气槽;5、第一弧形槽;6、第二弧形槽;7、防滑凸起;8、第一遮盖板;9、第二遮盖板;10、第二透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缆井盖,包括井盖底座1、井盖本体3、第一弧形槽5、第二弧形槽6、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所述井盖本体3外围套有密封圈2,井盖本体3通过密封圈2与井盖底座1连接,井盖本体3外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透气槽4和若干防滑凸起7,两个第一透气槽4位于井盖本体3的两侧,第一透气槽4的底部与第二透气槽10连接,第二透气槽10底部与井盖本体3内侧相齐平,第一透气槽4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均为弧形板,且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内侧与第一透气槽4上边缘处连接,第一透气槽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槽5和第二弧形槽6,第二遮盖板9和第一遮盖板8的下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一弧形槽5和第二弧形槽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遮盖板9位于第一遮盖板8的上方,且第二遮盖板9和第一遮盖板8之间有重合部分,第二遮盖板9的内侧与第一遮盖板8上端之间留有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气槽10为圆台形状,第二透气槽10上端的直径小于第二透气槽10下端的直径,第二透气槽10下端的直径大于第一透气槽4的直径。

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槽5靠近第二遮盖板9一侧的弧度与第二遮盖板9下端的弧度相匹配,第二弧形槽6靠近第一遮盖板8一侧的弧度与第一遮盖板8下端的弧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的宽度与第一透气槽4的直径相匹配,且第一遮盖板8与第一透气槽4之间留有空隙。

工作原理:井盖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密封圈2与井盖底座1连接,提高井盖本体3与井盖底座1连接的密封性,在井盖底座1底部设置有圆台形状的第二透气槽10,且第二透气槽10下端的直径大于第一透气槽4上端的直径,气体通过第二透气槽10的下端时,增大了气体的流动速度,加快气体的流动,有利于气体通过第二透气槽10排气,在第一透气槽4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两者有重合部分,将第一透气槽4的上端遮盖住,避免雨水或者其他液体进入,对井盖下方的电缆造成损害,第一遮盖板8与第一透气槽4之间留有空隙,以及第二遮盖板9的内侧与第一遮盖板8上端之间留有空隙,气体通过空隙排出,落在第一遮盖8和第二遮盖板9上的液体,由于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均为弧形板,且第二遮盖板9和第一遮盖板8的下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一弧形槽5和第二弧形槽6连接,雨水沿着第一遮盖8或第二遮盖板9的弯曲方向,向对应的第一弧形槽5和第二弧形槽6内部移动,进行收集液体,位于上端的第二遮盖板9的上端略高于防滑凸起7,且不影响井盖的正常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电缆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底座(1)、井盖本体(3)、第一弧形槽(5)、第二弧形槽(6)、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所述井盖本体(3)外围套有密封圈(2),井盖本体(3)通过密封圈(2)与井盖底座(1)连接,井盖本体(3)外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透气槽(4)和若干防滑凸起(7),两个第一透气槽(4)位于井盖本体(3)的两侧,第一透气槽(4)的底部与第二透气槽(10)连接,第二透气槽(10)底部与井盖本体(3)内侧相齐平,第一透气槽(4)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均为弧形板,且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内侧与第一透气槽(4)上边缘处连接,第一透气槽(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槽(5)和第二弧形槽(6),第二遮盖板(9)和第一遮盖板(8)的下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一弧形槽(5)和第二弧形槽(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缆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盖板(9)位于第一遮盖板(8)的上方,且第二遮盖板(9)和第一遮盖板(8)之间有重合部分,第二遮盖板(9)的内侧与第一遮盖板(8)上端之间留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缆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气槽(10)为圆台形状,第二透气槽(10)上端的直径小于第二透气槽(10)下端的直径,第二透气槽(10)下端的直径大于第一透气槽(4)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缆井盖,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槽(5)靠近第二遮盖板(9)一侧的弧度与第二遮盖板(9)下端的弧度相匹配,第二弧形槽(6)靠近第一遮盖板(8)一侧的弧度与第一遮盖板(8)下端的弧度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缆井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遮盖板(8)和第二遮盖板(9)的宽度与第一透气槽(4)的直径相匹配,且第一遮盖板(8)与第一透气槽(4)之间留有空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缆井盖,包括井盖底座、井盖本体、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两者有重合部分,将第一透气槽的上端遮盖住,避免雨水或者其他液体进入,对井盖下方的电缆造成损害,第一遮盖板与第一透气槽之间留有空隙,以及第二遮盖板的内侧与第一遮盖板上端之间留有空隙,气体通过空隙排出,落在第一遮盖和第二遮盖板上的液体,由于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均为弧形板,且第二遮盖板和第一遮盖板的下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连接,雨水沿着第一遮盖或第二遮盖板的弯曲方向,向对应的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内部移动,进行收集液体。

技术研发人员:王宪菊;陈韬;彭双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阜阳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2.17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