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理发育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3141发布日期:2020-05-19 20:29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理发育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理发育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随着开采的推进逐步形成了边坡,在实际边坡治理中,边坡存在性是多样的,既有自然刷坡形成的轻缓边坡,也有爆破作业形成的不稳定高陡边坡,高陡边坡由于坡体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地段存在地灾害及隐患,容易对生产人员及设施产生威胁,且其大片裸露坡面,造成的环境危害及污染,成为矿山内的视觉污染源,使得原有的青山和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破坏了山体地形地貌景观,导致边坡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极不协调,严重影响了矿山的生态环境。

现有技术下,主要针对高陡边坡治理为分台阶刷坡覆土绿化、实行光面爆破、高次团喷粒播等等,每个方式都能实现一定的生态修复功能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针对坡体节理发育且节理面多呈陡倾状态的高陡边坡治理的系统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无针对坡体节理发育且节理面多呈陡倾状态的高陡边坡治理的系统方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理发育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较差的坡面做削坡处理和坡面治理,清理障碍物、去凸填凹;然后在处理后的坡面上铺设镀锌铁丝网并布置植生袋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再将沙壤土、水泥、有机质以及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按比例混合、搅拌配置植被混凝土基材,所述混凝土基材包括基层基材以及表层基材,所述基层基材中沙壤土、水泥、有机质的比例为20:2:1:1,所述表层基材中沙壤土、水泥、有机质的比例为:20:1.3:1:1,所述表层基材在搅拌时添加有植物种子;最后从坡面由上至下、先基层后表层在植生袋表面进行植被混凝土基材的喷植。

优选地,所述镀锌铁丝网的网目为5×5cm,镀锌铁丝网之间通过铁丝绑扎固定,相邻的两个镀锌铁丝网需进行不小于5㎝的搭接,且每个镀锌铁丝网的网面与坡面保持7cm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植生袋的直径为8cm-10cm,从坡顶到坡地植生袋的直径逐渐加粗。

优选地,所述沙壤土中砂粒含量不超过5%,最大粒径不超过8mm,含水量不超过20%;所述水泥为p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有机质为酒糟、醋渣或植物纤维的粉碎物,其中新鲜有机质的粉碎物在基材配置前应进行自然发酵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喷植具体包括:

基层喷植,先用水进行对坡面喷淋,然后喷植厚度为8~9cm的基层,喷射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先喷凹陷部分,再喷凸出部分;喷射中采用s形或螺旋移动前进;

表层喷植,基层施工结束8h以内进行表层喷植,一般控制在3~4h;表层的喷植厚度为1~2cm;表层喷护之前在坡面上喷一次透水,表层喷植采用近距离实施喷播、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单块宽度为4~6m。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复杂多变、节理发育的高陡岩质边坡进行设计的生态修复方法,治理范围大,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节理发育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较差的坡面做削坡处理和坡面治理,清理障碍物、去凸填凹;然后在处理过后坡面上铺设镀锌铁丝网并布置植生袋;再将沙壤土、水泥、有机质以及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按比例混合、搅拌配置植被混凝土基材,所述混凝土基材包括基层基材以及表层基材,所述基层基材中沙壤土、水泥、有机质的比例为20:2:1:1,所述表层基材中沙壤土、水泥、有机质的比例为:20:1.3:1:1,所述表层基材在搅拌时添加有植物种子;最后从坡面由上至下、先基层后表层进行植被混凝土基材的喷植。

本优选实施例所述削坡处理具体是采用微爆破的方式,将陡倾的边坡上部的岩体挖除,使边坡变缓,同时也可使滑体重量减轻,达到稳定的目的。削减下来的土石可填在坡脚,起反压作用,有利于稳定。

所述镀锌铁丝网的网目为5×5cm,镀锌铁丝网之间通过铁丝绑扎固定,在与锚钉相接触处的部位也用铁丝绑扎固定,上下相邻的两个镀锌铁丝网需进行不小于5㎝的搭接,且每个镀锌铁丝网的网面与坡面保持7cm的距离。本优选实施例利用锚钉将所述镀锌铁丝网张紧固定,首先通过电锤在所述坡面上钻孔,所述孔的深度为20cm-50cm,然后钉入锚钉,所述锚钉采用φ14或φ16的螺纹钢,锚杆长度为30cm-60cm,锚杆需外露10cm,坡体顶部用长60cm的锚钉,所述锚钉稍与坡面夹角95~100°,坡体部分岩石风化严重处,锚钉加长,使锚钉击入坡体后更加稳定。

所述植生袋的直径为8cm-10cm,从坡顶到坡地植生袋的直径逐渐加粗,局部根据实际地形进行加密布设,布置植被袋可以对有落渣的矿山开挖、弃渣边坡生物防护和拦挡作用,为裸露岩石坡面提供植物生长的土壤层,是一个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良好载体。

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沙壤土为工程所在地原有的地表土壤经风干、粉碎过筛而成,土壤中砂粒含量不超过5%,最大粒径不超过8mm,含水量不超过20%;所述水泥为p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有机质为酒糟、醋渣或植物纤维的粉碎物,其中新鲜有机质的粉碎物在基材配置前进行自然发酵处理。

本优选实施例所述混凝土基材性能稳定,抗湿变、抗光照性能好,完成坡面整治、镀锌铁丝网和锚钉铺设,并做好植被混凝土基材组分备料并配制后,即可进行混凝土基材喷植。喷植所用设备为一般混凝土喷射机,分基层和表层分别进行。从坡面由上之下进行喷护,先基层后表层,每次喷护单宽4~6m,高度3~5m。喷播由大于12m3的空压机送风,采用干式喷浆法施工。

所述混凝土喷植具体包括:基层喷植,先用水进行对坡面喷淋,然后喷植厚度为8~9cm的基层,喷射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先喷凹陷部分,再喷凸出部分,喷射中采用s形或螺旋移动前进;表层喷植,基层施工结束8h以内进行表层喷护,一般控制在3~4h;表层的喷护厚度为1~2cm;表层喷护之前在坡面上喷一次透水,保证基层和表层的粘结;近距离实施喷播,以保证草籽播撒的均匀性;喷播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单块宽度按4~6m进行控制。

在喷播植结束后的前两个月需进行植物的养护工作,具体是在喷播施工结束后两天内,在基材表面加盖无纺布,一是起到保墒、控温的作用,提高植物种子出芽速度,待植株长到5-6cm或2-3个叶片后,再揭掉无纺布;二是防止植物种子被风吹走和被飞禽啄食,提高植物种子出芽率和成活率。通过浇灌系统,实行每天的均匀洒水养护。养护期间还应注意植物种子的出芽均匀度和出芽率,对局部出芽不齐和没有出芽的坡面要进行补植,当然也包括对栽培植物的成活率监测,及时更换或补种没有成活的苗木。强制性养护中需要防治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要进行病理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本优选实施例经实践证明,植物发芽率90%,植物覆盖率95%,土壤肥力合理,植物多年生情况良好。

镀锌铁丝网、混凝土再加上生长良好的植被,能有效地防御暴雨冲刷、太阳暴晒、温度变化、不龟裂,其抗冲刷能力能抵御120mm/h降雨。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