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5093发布日期:2020-04-29 01:0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集成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设备,其可用于实验室中并为实验室引入水、电或气等动力源。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动力单元,所述集成动力单元为动力转接头的安装和拆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背景技术:

在进行科研实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到各种类型的化学气体,例如氮气、氢气,还需要使用电源和各种类型的液体,所以在实验室中需要配置各种各样的管道用于分别输送液体、气体、电源等动力源以及连通所述管道并输出动力源的输出接口。这些各种各样的管道、输出接头一般都是直接外露并散乱地布置在实验室的不同位置上,不容易管理和维护而且还使实验室显得非常凌乱,非常容易出现试验事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721881941.6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无吊顶实验室的可移动式集成面板,包括有面板主体,在所述面板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工艺管线(水、电、气等管线)预留接口,这样实验室仪器用的各类气体(如氮气、氧气等)、各类水源(如纯水、自来水)、电源线等工艺管线通过集成面板引入实验台内,以便实验的顺利进行。在长期的使用后,工艺管线接口难免会出现损坏,如何能够便捷地更换所述工艺管线接口成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专利201721881941.6中并没有提出任何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体、辅助定位体和动力转接头,所述动力转接头包括内侧端和外侧端,所述内侧端用于连接公共管线,所述外侧端用于活接用户接头;所述动力转接头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上,所述辅助定位体再安装到所述主体上并且让所述动力转接头的内侧端暴露于所述主体的内侧而所述动力转接头的外侧端暴露于所述主体的外侧。

其中,所述内侧和外侧为两个相对布置的方位,在把所述集成动力单元安装到试验台桌、吊顶系统等固定基体上后朝向使用者的一侧定义为外侧的情况下,把另一侧则定义为内侧。

其中,所述公共管线可以为电源线、液体输送管线或气体输送管线等动力源输送管线。

其中,所述用户接头是能够与所述动力转接头活动连接的接头,这样可以便于试验设备连接所述公共管线而获取动力源。

其中,所述动力转接头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上,所述辅助定位体再安装到所述主体上,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动力转接头是通过所述辅助定位体安装到所述主体上,所述动力转接头并不与所述主体存在直接连接关系,这样主要通过拆卸所述辅助定位体可以实现把所述动力转接头从所述主体上拆卸下来。另外,上述特征还定义了所述主体为所述辅助定位体的定位基体,利用此结构可以按照实际应用需要选择在一个所述主体上同时设置多个所述辅助定位体,从而也就可以在一个所述主体上集成多个所述动力转接头。

其中,所述动力转接头的外侧端暴露于所述主体的外侧,这样便于所述动力转接头与所述用户接头的连接和拆卸。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动力转接头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上,所述辅助定位体再安装到所述主体上,这样,在需要配置多个所述动力转接头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所述辅助定位体安装到同一个所述主体上,然后再把所述主体组装到建筑物、试验台等固定基体上,从而简化所述动力转接头的安装操作,并且把所述动力转接头统一集合、整理于同一个区域中,便于管理和维护,也有利于简化实验室内的管路布置。另外,当需要更换所述动力转接头时,主要是通过拆卸所述辅助定位体可实现把所述动力转接头从所述主体上拆卸下来,而不需要把所述主体拆卸下来,操作便捷。其次,不同规格的动力转接头与所述辅助定位体之间的定位结构会有所差异,当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动力转接头时,也可以通过更换所述辅助定位体实现,而不需要更换所述主体,非常便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主通孔部,所述辅助定位体通过螺钉连接到所述主体上并覆盖在所述主通孔部之上,所述动力转接头的内侧端通过所述主通孔部暴露于所述主体的内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主通孔部,所述主通孔部呈沉孔状从而具有台阶部,所述辅助定位体通过螺钉连接到所述台阶部上并至少部分地沉入到所述主通孔部内,所述动力转接头的内侧端通过所述主通孔部暴露于所述主体的内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辅助定位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颜色层。这样当赋予所述颜色层特定的含义后,可以利用所述颜色层从视角上直接辨别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上的所述动力转接头所能输出的动力源的类型,例如可以把红色的颜色层表征输出的动力源为电源,用蓝色的颜色层表征输出的动力源为洁净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辅助定位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动力源种类识别符号。这样,可以利用所述动力源种类识别符号从视觉上直接辨别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上的所述动力转接头所能输出的动力源类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主体、辅助定位体为理化板。这样所述主体、辅助定位体具有耐腐蚀性和防火性,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主体的定位机构。这样利用所述定位机构可把所述主体定位在建筑物、试验台等上。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集成动力单元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集成动力单元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集成动力单元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集成动力单元100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动力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体1、辅助定位体2和动力转接头3,所述动力转接头3包括内侧端3a和外侧端3b,所述内侧端3a用于连接公共管线4,所述外侧端3b用于活接用户接头5。其中,所述公共管线4可以为电源线、液体输送管线或气体输送管线等动力源输送管线。所述用户接头5是能够与所述动力转接头3活动连接的接头,这样可以便于试验设备连接所述公共管线4而获取动力源。所述动力转接头3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2上,所述辅助定位体2再安装到所述主体1上并且让所述动力转接头3的内侧端3a暴露于所述主体1的内侧而所述动力转接头3的外侧端3b暴露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

其中,所述动力转接头3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2上,所述辅助定位体2再安装到所述主体1上,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动力转接头3是通过所述辅助定位体2安装到所述主体1上,所述动力转接头3并不与所述主体1存在直接连接关系,这样主要通过拆卸所述辅助定位体2可以实现把所述动力转接头3从所述主体1上拆卸下来。另外,上述特征还定义了所述主体1为所述辅助定位体2的定位基体,利用此结构可以按照实际应用需要选择在一个所述主体1上同时设置多个所述辅助定位体2,从而也就可以在一个所述主体1上集成多个所述动力转接头3。

如图3所示,在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主通孔部10,所述主通孔部10呈沉孔状从而具有台阶部101,所述辅助定位体2通过螺钉(6、6a)连接到所述台阶部101上并部分地沉入到所述主通孔部10内,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定位体2可以整体沉入到所述主通孔部10内。所述动力转接头3的内侧端3a穿过所述主通孔部10延伸到所述主体1的内侧。又或者,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在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主通孔部10,所述辅助定位体2通过螺钉连接到所述主体1上并覆盖在所述主通孔部10之上,所述动力转接头3的内侧端3a穿过所述主通孔部10延伸到所述主体1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定位体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颜色层。这样当赋予所述颜色层特定的含义后,可以利用所述颜色层从视角上直接辨别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2上的所述动力转接头3所输出的动力源的类型,例如可以把红色的颜色层表征输出的动力源为电源,用蓝色的颜色层表征输出的动力源为洁净水。又或者,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辅助定位体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动力源种类识别符号。这样,可以利用所述动力源种类识别符号从视觉上直接辨别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2上的所述动力转接头3所输出的动力源类型。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辅助定位体2为理化板。这样所述主体1、辅助定位体2具有耐腐蚀性和防火性,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中。

进一步的,在所述主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主体1的定位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的连接孔11。这样利用所述定位机构可把所述主体1定位在建筑物、试验台等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动力转接头3安装在所述辅助定位体2上,所述辅助定位体2再安装到所述主体1上,这样,在需要配置多个所述动力转接头3的情况下,为每个所述动力转接头3分配一个所述辅助定位体2并分别通过所述辅助定位体2安装到同一个所述主体1上,然后再把所述主体1组装到建筑物、试验台等固定基体上,从而简化所述动力转接头3的安装操作,并把所述动力转接头3集合、整理于一个区域中,便于管理和维护,也有利于简化实验室内的管路布置。另外,当需要更换所述动力转接头3时,主要是通过拆卸所述辅助定位体2可实现把所述动力转接头3从所述主体1上拆卸下来,而不需要把所述主体1拆卸下来,操作便捷。其次,不同规格的动力转接头3与所述辅助定位体2之间的定位结构会有所差异,当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动力转接头3时,也可以通过更换所述辅助定位体2实现,而不需要更换所述主体1,非常便捷。其中,所述动力转接头3的外侧端3b暴露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这样便于所述动力转接头3与所述用户接头5的连接和拆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