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岩体复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82781发布日期:2021-01-08 14:1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矿山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山岩体复绿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矿山的开采会形成一定高、陡岩面,造成了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既破坏了自然景观,也给水土大量流失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高、陡岩面一般边坡角度大于60度。一方面,这种高边坡角度的岩面容易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成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的多发地段;另一方面,由于此类高、陡岩面表面土壤较少、坡度较高,覆盖的土壤基质往往附着力很低,基质很容易脱落,再加上受到雨水冲刷等因素的影响覆土种植难度极大,严重影响原自然生态景观,是矿山修复的难点。

现有技术对于此种岩面一般采用的手段如下:在岩面上悬挂钢丝网喷播的方式进行此类高、陡岩面的复绿。具体方式为:在岩面上悬挂钢丝网,然后用锚杆固定,然后利用喷播机等设备将填充材喷射至坡面。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钢丝网的增加基材与坡面的摩擦力,将基材固定在坡面上,达到复绿效果。

但是此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1)稳定性低,雨水冲刷等容易垮塌;(2)不适用于较陡边坡,较陡边坡使得钢丝网的摩擦作用降低,容易垮塌。(3)复绿效果不佳,采用悬挂钢丝网喷播的方式喷播填充材较薄,一般为3-5cm,填充材达不到灌木生存的要求厚度,作物种类较为单薄,达不到预期复绿效果。(4)危险性大,悬挂钢丝网喷播为一整体,发生垮塌往往大面积整体垮塌,具有较大危险性,而且垮塌后修复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矿山岩体复绿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适用于一定高、陡岩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实现了高、陡岩面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的问题,为解决高、陡岩面复绿难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矿山岩体复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础面处理;

步骤二,植入锚杆;

步骤三,灌浆紧固坡面锚杆;

步骤四,铺设种植钢槽;

步骤五,填充材填入。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基础面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坡面为高、陡的无零散石块的岩面,清理岩面松动石块,保证工作基础面的施工安全及效率。

优选地,步骤二中,所述植入锚杆,具体步骤如下:按坡面走向上下间隔2000mm、左右间隔1000mm的规格平行打孔;在孔中植入φ25的钢筋锚杆,且植入深度大于1000mm、外露长度为1000mm;且要保证所述坡面锚杆行与行之间平齐,进而保证种植钢槽紧固工序有效实施;锚杆用于支撑、承载种植钢槽。

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灌浆紧固坡面锚杆的具体步骤如下:为保证所述坡面锚杆植入岩层后不发生转动、松动脱落现象,将m20水泥浆灌入所述孔内,待所述m20水泥浆凝结,以达到灌浆紧固坡面的效果。

优选地,步骤四中,所述铺设种植钢槽的具体步骤如下:在所述钢筋锚杆上铺设宽度为1000mm、高度500mm的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种植钢槽,种植钢槽侧边与岩面紧密贴合;将种植钢槽水平放置在在外露的钢筋锚杆上,且用u形箍紧固。

优选地,步骤五中,所述填充材填入的具体步骤如下:将填充材填充在所述种植钢槽上;所述填充材是由种植熟土、有机肥料、保水剂、种子按着质量比为89:5:5:1混合而成。

本发明用于高、陡岩面的复绿方法,其将锚杆打入较陡边坡岩层内,锚杆紧固可以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外露1000mm左右用来与种植钢槽结构焊接,将含有基质填充材的放置在钢槽内。这种复绿方法经一个植物生长期可实现植物的生长,使高陡岩面与原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1)本发明涉及的矿山岩体复绿方法适用于高陡边坡岩石坡面;稳定性、安全性、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在本发明的方法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涉及的矿山岩体复绿方法稳定性好,锚杆与种植钢槽焊接的结构较为稳定,防止垮塌;

(2)本发明涉及的矿山岩体复绿方法适用于高陡边坡,使用范围广,扩大了应用范围;

(3)本发明可以使得填充材厚度大于500mm,适合多种草类、灌木、乔木类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加强复绿的效果。

(4)本发明涉及钢槽结构保存年限较久,省去日常修复工作,较为简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指出的是,以下的实施实例只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矿山岩体复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础面处理;

步骤二,植入锚杆;

步骤三,灌浆紧固坡面锚杆;

步骤四,铺设种植钢槽;

步骤五,填充材填入。

其中,步骤一中,所述基础面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坡面为高、陡的无零散石块的岩面,清理岩面松动石块,保证工作基础面的施工安全及效率。

步骤二中,所述植入锚杆,具体步骤如下:按坡面走向上下间隔2000mm、左右间隔1000mm的规格平行打孔;在孔中植入φ25的钢筋锚杆,且植入深度大于1000mm、外露长度为1000mm;且要保证所述坡面锚杆行与行之间平齐,进而保证种植钢槽紧固工序有效实施;锚杆用于支撑、承载种植钢槽。

步骤三中,所述灌浆紧固坡面锚杆的具体步骤如下:为保证所述坡面锚杆植入岩层后不发生转动、松动脱落现象,将m20水泥浆灌入所述孔内,待所述m20水泥浆凝结,以达到灌浆紧固坡面的效果。

步骤四中,所述铺设种植钢槽的具体步骤如下:在所述钢筋锚杆上铺设宽度为1000mm、高度500mm的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种植钢槽,种植钢槽侧边与岩面紧密贴合;将种植钢槽水平放置在在外露的钢筋锚杆上,且用u形箍紧固。

步骤五中,所述填充材填入的具体步骤如下:将填充材填充在所述种植钢槽上;所述填充材是由种植熟土、有机肥料、保水剂、种子按着质量比为89:5:5:1混合而成。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稳定性低,雨水冲刷等容易垮塌;(2)不适用于较陡边坡,较陡边坡使得钢丝网的摩擦作用降低,容易垮塌。(3)复绿效果不佳,采用悬挂钢丝网喷播的方式喷播填充材较薄,一般为3-5cm,填充材达不到灌木生存的要求厚度,作物种类较为单薄,达不到预期复绿效果。(4)危险性大,悬挂钢丝网喷播为一整体,发生垮塌往往大面积整体垮塌,具有较大危险性,而且垮塌后修复难度大。本发明成功研发出一种用于高、陡岩面的复绿方法:具体原理为:其将锚杆打入较陡边坡岩层内,锚杆紧固可以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外露1000mm左右用来与种植钢槽结构焊接,将含有基质填充材的放置在钢槽内。这种复绿方法经一个植物生长期可实现植物的生长,使高陡岩面与原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1)本发明涉及的矿山岩体复绿方法适用于高陡边坡岩石坡面;稳定性、安全性、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经本发明所涉及的矿山岩体复绿方法,成功的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问题。

在本发明的方法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涉及的矿山岩体复绿方法稳定性好,锚杆与种植钢槽焊接的结构较为稳定,防止垮塌;(2)本发明涉及的矿山岩体复绿方法适用于高陡边坡,使用范围广,扩大了应用范围;(3)本发明可以使得填充材厚度大于500mm,适合多种草类、灌木、乔木类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加强复绿的效果。(4)本发明涉及钢槽结构保存年限较久,省去日常修复工作,较为简便。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