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建筑防渗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7901发布日期:2021-01-15 13:5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建筑防渗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建筑防渗水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一些开发商等旅游消费商会在山体上建设房屋、宿舍,施工时需要在山体上开挖一个深坑,宿舍的三面外墙均靠近山体。由于山体的土壤中含水量较高,当地面底部的水压过大时,地面容易返潮冒水,因此,需要在房屋等建筑的室内做防渗水结构。

如图1所示,现有的防渗水结构,包括平行于地面且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找平层、回填土层、以及素砼面层,素砼面层一侧垂直设置有外墙。

由于山体在丰水期时含水量骤增,导致地面底部水压过大,这种防渗水结构仅仅靠素砼面层难以封堵住高压的水,水会沿找平层、回填土层渗透至素砼面层,导致地面返潮甚至冒水,防渗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建筑防渗水结构,通过设置阻水带、盲管及抗渗地坪层,采用疏堵结合的方法,实现山地渗水的阻隔排放,其具有防渗水效果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山地建筑防渗水结构,包括山体以及建筑用地,所述山体与所述建筑用地的交界处设置有阻水带,所述阻水带平行于所述山体与所述建筑用地的交界处所在平面;所述建筑用地包括黏土层,所述阻水带朝向所述山体一侧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黏土层所在平面的外墙、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外墙的基础,所述阻水带垂直于所述黏土层且嵌入所述黏土层,所述阻水带朝向所述山体一侧的地面设置有抗渗地坪层;所述阻水带与所述外墙之间设置有盲管,所述盲管沿所述阻水带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盲管周侧包覆有土工布;山体中的水从外墙一侧渗入黏土层中,水在流向室内地坪层的底部时,受到阻水带以及抗渗地坪层的阻挡,集中在阻水带、抗渗地坪层以及外墙合围形成的空间内,并围绕在土工布周侧,避免水从室内的地面渗出。随着水量的增加,土工布周侧的水压越来越大,水经过土工布渗透至盲管内,由于盲管倾斜设置,水沿着盲管倾斜方向排出,降低抗渗地坪层以及阻水带受到的压力,提高防渗水结构的稳定性。由于水在排出的过程中会带走一些泥土,土工布起到过滤泥土的作用,防止泥土随着水的排出一起流失导致山体土质疏松,提高防渗水结构的稳定性。采用疏堵结合的结构,有效地避免山体中的水从室内的地面渗出。

进一步的,在所述阻水带、抗渗地坪层以及外墙合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土工布沿其周侧填充有粗砂层;粗砂层使水更加顺畅地从黏土层中渗入盲管内排出,而且进一步增加了对泥土的阻挡作用,减少泥土的流失,提高防渗水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阻水带与所述黏土层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三七灰土层;由于在施工时,阻水带和黏土层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缝隙,在缝隙中填充有三七灰土层,三七灰土中的消石灰水化后与土壤中的二氧化硅或三氧化二铝以及三氧化二铁等物质结合,生成胶结体的硅酸钙、铝酸钙以及铁酸钙,使土壤胶结增加灰土的强度和抗渗水性,从而减少从阻水带和黏土层的缝隙中渗入室内地坪层的水量。

进一步的,所述阻水带与所述黏土层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膨胀混凝土;由于在施工时,阻水带和黏土层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缝隙,在缝隙中填充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渗性,一方面减少从阻水带和黏土层的缝隙中渗入室内地坪层的水量,同时增强阻水带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抗渗地坪层与所述外墙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当阻水带、抗渗地坪层以及外墙合围形成的空间内水压过大时,水会从抗渗地坪层与外墙的连接处的缝隙中向室内渗透,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接触向室内渗透的水时,产生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防止水从抗渗地坪层与外墙的连接处的缝隙中渗透至室内的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抗渗地坪层内设置有钢筋,所述钢筋一端插入所述外墙内部,所述钢筋远离所述外墙一端插入所述阻水带内部;在抗渗地坪层内设置钢筋,增强了抗渗地坪层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当阻水带、抗渗地坪层以及外墙合围形成的空间内水压过大时,避免抗渗地坪层发生轻微的形变使抗渗地坪层与外墙的连接处的缝隙变大,进一步防止水从抗渗地坪层与外墙的连接处的缝隙中渗透至室内的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盲管朝向所述黏土层一侧设置有素土层,所述素土层沿所述盲管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沿盲管的延伸方向设置用于支撑盲管的素土层,使盲管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使水的排出更加顺畅;素土夯实后孔隙率减少、承载力提高,遇水后湿陷性降低或消失,从而避免盲管下陷,进一步提高排水的顺畅性。

进一步的,所述外墙靠近山体的三面呈u型设置,所述阻水带和所述盲管均沿三面所述外墙连续设置;由于房屋建筑的三面外墙均靠近山体,阻水带、盲管均沿三面外墙连续设置,从房屋建筑的三面墙形成防渗水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山地建筑室内地面的防渗水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阻水带采用c25p6级抗渗砼浇注而成;c25p6级抗渗砼是指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孔隙结构,从而减少阻水带的渗透通道,提高阻水带抗渗性。

进一步的,所述抗渗地坪层采用c25p6级抗渗砼浇注而成;提高抗渗地坪层的抗渗性,即使在阻水带、抗渗地坪层以及外墙合围形成的空间内水压过大时,也能有效地阻止水从抗渗地坪层渗透至室内。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通过设置阻水带、盲管、土工布及抗渗地坪层,山体中的水从外墙一侧渗入黏土层中流向室内地坪层的底部时,受到阻水带以及抗渗地坪层的阻挡,集中在阻水带、抗渗地坪层以及外墙合围形成的空间内,水经过土工布渗透至盲管内沿着盲管倾斜方向排出,土工布起到过滤泥土的作用,防止泥土随着水的排出一起流失导致山体土质疏松,提高防渗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三七灰土层,增加阻水带和黏土层之间的缝隙的抗渗水性,从而减少从阻水带和黏土层的缝隙中渗入室内地坪层的水量;通过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和钢筋,避免抗渗地坪层受到水压后发生轻微的形变使抗渗地坪层与外墙的连接处的缝隙变大,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接触向室内渗透的水时,产生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防止水从抗渗地坪层与外墙的连接处的缝隙中渗透至室内的地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防渗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盲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黏土层;2、外墙;3、基础;4、阻水带;5、室内地坪层;6、抗渗地坪层;7、盲管;8、土工布;9、粗砂层;10、三七灰土层;11、钢筋;12、安放槽;13、遇水膨胀止水条;14、素土层;15、山体;16、素砼面层;17、回填土层;18、找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2~3所示的一种山地建筑防渗水结构,包括山体15以及建筑用地,建筑用地包括平行于地面设置的黏土层1。山体15与建筑用地的交界处设置有用于阻挡渗水的阻水带4,阻水带4平行于山体15与建筑用地的交界处所在平面。阻水带4采用c25p6级抗渗砼浇注而成。

黏土层1上设置有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外墙2,外墙2由混凝土浇注而成。外墙2朝向黏土层1一端一体设置有用于稳固外墙2的基础3,基础3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

为了防止山地建筑的地面渗水,阻水带4平行于外墙2所在平面且嵌入黏土层1,阻水带4朝向黏土层1的一端面比基础3朝向黏土层1的一端面深300mm。阻水带4远离外墙2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黏土层1的室内地坪层5。

阻水带4朝向山体15一侧的地面设置有用于阻隔渗水的抗渗地坪层6,抗渗地坪层6采用c25p6级抗渗砼浇注而成。阻水带4与外墙2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水的盲管7。

如图3所示,为了使水的排出较为顺畅,盲管7沿阻水带4延伸方向倾斜设置。为了防止泥土随着水的排出一起流失导致山体土质疏松,盲管7周侧包覆有用于阻挡泥土的土工布8。

如图2所示,山体中的水从外墙2一侧渗入黏土层1中,水在流向室内地坪层5的底部时,受到阻水带4以及抗渗地坪层6的阻挡,集中在阻水带4、抗渗地坪层6以及外墙2合围形成的空间内,并围绕在土工布8周侧。随着水量的增加,土工布8周侧的水压越来越大,水经过土工布8渗透至盲管7内,由于盲管7倾斜设置,水沿着盲管7倾斜方向排出,降低抗渗地坪层6以及阻水带4受到的压力,提高防渗水结构的稳定性。由于水在排出的过程中会带走一些泥土,土工布8起到过滤泥土的作用,防止泥土随着水的排出一起流失导致山体土质疏松,提高防渗水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增加对泥土的过滤阻力,阻水带4、抗渗地坪层6以及外墙2合围形成的空间内,土工布8沿其周侧填充有粗砂层9,粗砂层9采用颗粒度较为均匀的砂砾。粗砂层9使水更加顺畅地从黏土层1中渗入盲管7内排出,同时增大对泥土流动的阻力,减少泥土的流失,提高防渗水结构的稳定性。

由于在施工时,阻水带4和黏土层1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缝隙。为了防止水从阻水带4与黏土层1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室内地坪层5,在本实施例中,阻水带4与黏土层1之间的缝隙中可以填充防止渗水的三七灰土层10,在另一实施例中,阻水带4与黏土层1之间的缝隙中可以填充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渗性,一方面减少从阻水带4和黏土层1的缝隙中渗入室内地坪层5的水量,同时增强阻水带4的稳固性。

由于阻水带4、抗渗地坪层6以及外墙2合围形成的空间内水压过大时,抗渗地坪层6会发生轻微的形变使抗渗地坪层6与外墙2的连接处的缝隙变大,水会从抗渗地坪层6与外墙2的连接处的缝隙中向室内渗透。因此,抗渗地坪层6内设置有用于增其抗变形能力的钢筋11,钢筋11一端插入外墙2内部,钢筋11远离外墙2一端插入阻水带4内部。抗渗地坪层6与外墙2之间设置有安放槽12,安放槽12内嵌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13。

在抗渗地坪层6内设置钢筋11,增强了抗渗地坪层6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遇水膨胀止水条13在接触向室内渗透的水时,产生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防止水从抗渗地坪层6与外墙2的连接处的缝隙中渗透至室内的地面。

为了使水的排出更加顺畅,盲管7朝向黏土层1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盲管7的素土层14,素土层14沿盲管7延伸方向填成斜坡并采用打夯机夯实。素土层14使盲管7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使水的排出更加顺畅;素土夯实后孔隙率减少、承载力提高,遇水后湿陷性降低或消失,从而避免盲管7下陷,进一步提高排水的顺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墙2设置为三面且呈u型设置,三面外墙2均靠近山体。由于房屋建筑的三面外墙2均靠近山体,因此,阻水带4和盲管7均沿三面外墙2连续设置,从房屋建筑的三面墙形成防渗水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山地建筑室内地面的防渗水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