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7081发布日期:2020-11-03 23:5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



背景技术:

通风节点是城市综合管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用于改善综合管廊内部空气环境状况。传统综合管廊的通风节点,通常会在绿化带或者人行道处设置高出地面1m~2m的通风亭。通风亭的存在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有可能阻挡行车视线,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为降低此类影响,现有的解决方式是严格限制通风亭的位置,同时增加相应景观设计以优化城市形象,这种方式存在通风亭选址困难、增加额外成本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在满足通风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防洪防涝,运维方便,取消高出地面的通风亭,从根本上解决了通风亭对城市景观、道路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克服降低通风亭不利影响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选址困难、增加成本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包括位于综合管廊的舱室上层的通风室,所述通风室不凸出地面;所述通风室的顶部的通风口覆盖有网状型的格栅;所述格栅的下方周围成圈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设有连通排水沟和城市雨水井的排水管;所述舱室的底部设有集水坑,所述舱室的内部设有连通通风室和集水坑的落水管,所述集水坑设有连通集水坑和城市污水井的导水管。

进一步,还包括与通风室间隔设置的风机室和设备室;所述风机室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室顶部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密封覆盖有出入盖板;所述设备室内部设有爬梯,所述设备室顶部对应爬梯位置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密封覆盖有逃生盖板。

进一步,所述风机室和设备室各有两个,从近至远对称设置在通风室两侧。

进一步,所述通风口延伸至通风室的整个顶部区域。

进一步,所述落水管垂直设置,一端伸入通风室底部,另一端伸入集水坑内部。

进一步,所述通风室底部对应落水管位置设有与落水管连通的导流槽。

进一步,所述导流槽为v型。

进一步,所述集水坑开口处覆盖有防护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其整体结构不冒出地面,取消了传统综合管廊通风节点中高出地面的通风亭结构,实现通风功能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通风亭影响城市景观、遮挡行车路线等不利影响,克服了现有在保留通风亭前提下降低通风亭不利影响的做法所存在的通风亭选址受限、增加额外成本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可以实现防洪防涝。具体来说,当下雨时,排水沟可以截断、收集沿地面流向格栅的水,并通过排水管将排水沟内的水排入就近的城市雨水井中,从而防止地面水的倒灌;而对于从上方落向格栅的水,落入通风室后,通过与通风室连通的落水管进入舱室底部设置的集水坑,且与舱室内的渗漏水汇集后,再集中排放至城市污水井中。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一种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通风室1、格栅11、排水沟12、排水管13、集水坑14、落水管15、导流槽16、防护盖板17、风机室2、风机21、出入盖板22、设备室3、爬梯31、逃生盖板32、舱室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包括间隔设置的通风室1、风机室2和设备室3,所述风机室2和设备室3各有两个,从近至远对称设置在通风室1两侧;所述风机室2内部设置有风机21,所述风机室2顶部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密封覆盖有出入盖板22;所述设备室3内部设有爬梯31,所述设备室3顶部对应爬梯31位置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密封覆盖有逃生盖板32。

所述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位于综合管廊的舱室4的上层且不凸出地面;所述通风室1的顶部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延伸至通风室1的整个顶部区域,且覆盖有网状型的格栅11,格栅11既可以保证通风室1与外界的通风透气,又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所述格栅11的下方周围成圈设置有排水沟12,所述排水沟12设有连通排水沟12和城市雨水井的排水管13;所述舱室4底部设有集水坑14,所述集水坑14设有连通集水坑14和城市污水井的导水管(未示出),所述集水坑14开口处覆盖有防护盖板17;所述舱室4的内部设有连通通风室1和集水坑14的落水管15,所述落水管15垂直设置,一端伸入通风室1底部,另一端伸入集水坑14内部;此外,所述通风室1的底部对应落水管15位置设有与落水管15连通的v型的导流槽16,便于水流的汇集。

本实施例提供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其整体结构不冒出地面,取消了传统综合管廊通风节点中高出地面的通风亭结构,实现通风功能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通风亭影响城市景观、遮挡行车路线等不利影响,克服了现有在保留通风亭前提下降低通风亭不利影响的做法所存在的通风亭选址受限、增加额外成本的缺陷。

本实施例提供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可以实现防洪防涝。具体来说,当下雨时,排水沟12可以截断、收集沿地面流向格栅11的水,并通过排水管13将排水沟12内的水排入就近的城市雨水井中,从而防止地面水的倒灌;而对于从上方落向格栅11的水,落入通风室1后,通过与通风室1连通的落水管15进入舱室4底部设置的集水坑14,且与舱室4内的渗漏水汇集后,再集中排放至城市污水井中。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包括位于综合管廊的舱室上层的通风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室不凸出地面;所述通风室的顶部的通风口覆盖有网状型的格栅;所述格栅的下方周围成圈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设有连通排水沟和城市雨水井的排水管;所述舱室的底部设有集水坑,所述舱室的内部设有连通通风室和集水坑的落水管,所述集水坑设有连通集水坑和城市污水井的导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通风室间隔设置的风机室和设备室;所述风机室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室顶部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密封覆盖有出入盖板;所述设备室内部设有爬梯,所述设备室顶部对应爬梯位置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密封覆盖有逃生盖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室和设备室各有两个,从近至远对称设置在通风室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延伸至通风室的整个顶部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管垂直设置,一端伸入通风室底部,另一端伸入集水坑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室底部对应落水管位置设有与落水管连通的导流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为v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开口处覆盖有防护盖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蔽式综合管廊通风节点,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包括位于综合管廊的舱室上层的通风室,所述通风室不凸出地面;所述通风室的顶部的通风口覆盖有网状型的格栅;所述格栅的下方周围成圈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设有连通排水沟和城市雨水井的排水管;所述舱室的底部设有集水坑,所述舱室的内部设有连通通风室和集水坑的落水管,所述集水坑设有连通集水坑和城市污水井的导水管。该通风节点取消高出地面的通风亭,不影响城市景观,不遮挡行车视线;通过排水沟将地面水排出,通过落水管和集水坑将下落水排出,防洪防涝,运维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劼;陈乐;景卫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7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