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6326发布日期:2021-02-20 17:2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复合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工程的高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由地下水产生的浮力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尤为突出,当地下结构埋深越大,则由地下水产生的浮力则越高。为了满足这种基础受力平衡的需要,一般采用抗拔桩技术或增加建筑物配重等形式来解决,其中的抗拔桩在地下建筑工程中的使用较普遍。通过抗拔桩产生的抗拔力来抵消地下水对地下结构产生的上浮力。抗拔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涌现出了多种抗拔桩体结构形式,从等截面钻孔灌注桩到预应力抗拔桩和变径抗拔桩等等,但这些桩型仍存在不少缺陷。
[0003]
基于目前普通的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或旋挖灌注桩所存在的问题,工程上出现了劲性复合桩,即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又能解决桩体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问题。但劲性复合桩仍存在一些缺陷:预制桩身的外表光滑,与水泥土搅拌桩的粘结力较低,在受力过程中出现脱壳现象,复合桩的承载力较低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将管桩设置成双重材料组成的结构,充分考虑了管桩的受力分布,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通过设置凸齿将大幅度增加管桩的粗糙度,防止出现脱壳现象。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内管、凸起,所述外管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内管上设置有凸起,凸起的高度为50-500mm,凸起的斜坡面与外管的夹角为30
°
至45
°
,凸起的斜坡面与内管的夹角为30
°
至45
°
,所述内管上的凸起与外管上的凸起交错分布,内管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50,所述内管与外管相互结合共同组成竹节桩。
[0007]
优选地,所述外管为环型结构,外管外直径的尺寸为500-2000mm,外管内直径为200-1000mm,外管上相邻凸起之间的距离为100-2000mm。
[0008]
优选地,所述内管直径的尺寸为0-1000mm,内管上相邻凸起之间的距离为100-2000mm。
[0009]
优选地,所述外管材质为水泥浆,所述内管材质为素混凝土。
[0010]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1]
(1)通过将管桩设置成双重材料组成的结构,充分考虑了管桩的受力分布,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2)通过设置凸起将大幅度增加管桩的粗糙度,防止出现脱壳现象。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的俯视图。
[0014]
其中,1-外管;2-内管;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
实施例1:
[0017]
采用本实用新型介绍的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进行如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首先采用直径为1.5m的搅拌桩机进行施工,当水泥土搅拌桩完成后,之后进行本实用新型的竹节桩进行施工,将竹节桩插入水泥土搅拌桩内,形成组合桩。
[0018]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内管2、凸起3,所述外管1上设置有凸起3,所述内管2上设置有凸起3,凸起3的高度为200mm,凸起3的斜坡面与外管1的夹角为45
°
,凸起3的斜坡面与内管2的夹角为45
°
,所述内管2上的凸起3与外管1上的凸起3交错分布,内管2的强度等级等于c50,所述内管2与外管1相互结合共同组成竹节桩。
[0019]
优选地,所述外管1为环型结构,外管1外直径的尺寸为12000mm,外管1内直径为900mm,外管1上相邻凸起3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0020]
优选地,所述内管2直径的尺寸为900mm,内管2上相邻凸起3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0021]
优选地,所述外管1材质为水泥浆,所述内管2材质为素混凝土。
[0022]
实施例2:
[0023]
采用本实用新型介绍的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进行如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0024]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双重管竹节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内管2、凸起3,所述外管1上设置有凸起3,所述内管2上设置有凸起3,凸起3的高度为200mm,凸起3的斜坡面与外管1的夹角为45
°
,凸起3的斜坡面与内管2的夹角为45
°
,所述内管2上的凸起3与外管1上的凸起3交错分布,内管2的强度等级等于c50,所述内管2与外管1相互结合共同组成竹节桩。
[0025]
优选地,所述外管1为环型结构,外管1外直径的尺寸为12000mm,外管1内直径为900mm,外管1上相邻凸起3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0026]
优选地,所述内管2直径的尺寸为900mm,内管2上相邻凸起3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0027]
优选地,内管2和外管1的材质不仅仅局限为水泥浆和素混凝土。
[0028]
将上述新型双重管竹节桩插入到土体内,形成桩基。
[0029]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管桩设置成双重材料组成的结构,充分考虑了管桩的受力分布,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通过设置凸起将大幅度增加管桩的粗糙度,防止出现脱壳现象。
[0030]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