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6910发布日期:2021-01-23 08:2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人工挖孔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挖孔桩是指用人力挖土、内放钢筋笼、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土打入桩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锥冲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都要节省。从而在公路、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3]
现有的人工挖孔桩在挖孔过程中孔壁容易垮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通常会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做人工挖孔桩护壁,来降低安全隐患,常规人工挖孔桩护壁为直接在人工挖就的土石孔的孔壁上浇筑混凝土层形成混凝土护壁,采用现场绑扎制安钢筋形成护壁架,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护壁。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护壁砼一般由挖孔工作人员在孔口随拌随用,缺乏对护壁砼材料配合比及拌和质量的控制,使得护壁砼的结构强度较低,且护壁砼制作时需要现场制安绑扎钢筋,施工工序较多,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其具有便于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且有利于提高护壁结构强度的优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包括设置于桩孔内的第一护筒和第二护筒,所述第一护筒包括第一护筒部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护筒部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若干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二护筒包括若干护筒单元,所述护筒单元首尾相互拼接成圆筒状,每一所述护筒单元高度方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二护筒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固定块位置一一对应且与固定块卡接配合,每一所述护筒单元均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呈锥状,各所述插杆锥状的一端分别贯穿各护筒单元并插入桩孔孔壁。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工挖桩孔至与第一护筒部高度相同的深度时,将第一护筒放入桩孔内,并通过地脚螺栓对第一固定部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使得第一护筒的位置随之一同固定,继续通过人工挖桩孔,当桩孔又挖至与第二护筒高度相同的深度时,将每一护筒单元的固定块分别卡入固定孔中,并将插杆插入桩孔孔壁来使每一护筒单元在桩孔内的位置进一步固定,插杆锥状的一端便于工作人员将插杆插入桩孔孔壁,工作人员安装护筒护壁时将各护筒单元相互拼接即可,施工工序较少,进而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同时,插杆的设置增强了各护筒单元的预应力,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筒护壁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块与固定孔的纵截面均
呈燕尾形。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形的设置使得各护筒单元上的固定块插入第一护筒部的定孔时,各护筒单元不易从第一护筒部脱离,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插杆插入桩孔孔壁来对各护筒单元进行固定。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所述护筒单元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螺栓的设置有利于增强相邻两护筒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该护筒护壁的整体结构强度。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其中一所述护筒单元固定连接有导向块,相邻的另一所述护筒单元开设有与导向块位置对应且与导向块插接配合的导向孔,相邻所述护筒单元固定时,所述导向块位于导向孔内。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与导向孔的设置使得相邻护筒单元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时,导向块与导向孔起到对相邻护筒单元的初步定位作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紧固螺栓对相邻两护筒单元进行固定。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块插入导向孔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使得导向块插入导向孔时具有一个斜面的导向作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将导向块插入导向孔。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杆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加强杆,所述插杆插入桩孔孔壁时,各所述加强杆均位于桩孔孔壁内。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插杆插入桩孔孔壁后的预应力,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护筒单元固定后得稳固程度。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杆的外周面开设有与加强杆数量一致的若干滑移孔,各所述加强杆分别滑移连接于各滑移孔内,所述插杆远离其锥状的一端开设有滑移槽,各所述滑移孔均与滑移槽连通,所述滑移槽内滑移配合有滑移杆,所述滑移杆朝向滑移槽的一端呈锥形设置。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杆插入桩孔孔壁后,推动滑移杆使其在滑移槽内滑移,当滑移杆锥形的一端抵触于各加强杆时,滑移杆将各加强杆顶出,进而对各插杆的位置进一步固定,加强杆在插杆插入桩孔孔壁后再伸出滑移槽外对插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工作人员对加强杆进行固定的操作简便。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强杆朝向滑移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板径大于滑移孔的孔径。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滑移杆将加强杆推出滑移孔时,加强杆不易从滑移孔内脱离,从而有利于增强加强杆固定时的稳定性。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工作人员安装护筒护壁时将各护筒单元相互拼接即可,施工工序较少,进而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0025]
2.插杆的设置增强了各护筒单元预应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筒护壁整体结构强度;
[0026]
3.加强杆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插杆插入桩孔孔壁后的预应力,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护筒单元固定后得稳固程度。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护筒与第二护筒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0029]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1、第一护筒;101、第一护筒部;102、第一固定部;2、第二护筒;201、护筒单元;2011、第一单元护筒部;2012、第一单元拼接部;2013、第二单元护筒部;2014、第二单元拼接部;3、地脚螺栓;4、固定块;5、固定孔;6、紧固螺栓;7、导向块;8、导向孔;9、插孔;10、插杆;11、滑移孔;12、加强杆;13、滑移槽;14、滑移杆;15、推板;16、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包括设置于桩孔内的第一护筒1和第二护筒2,第一护筒1包括第一护筒1部与第一固定部102,第一护筒1部呈圆筒状,且其外侧壁贴合设置于挖设桩孔的孔壁,第一固定部102呈圆环状并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护筒1部的顶部端面,第一固定部102绕其轴线周向分布有六个地脚螺栓3,六个地脚螺栓3穿过第一固定部102并插进地面以对第一护筒1的位置进行固定。
[0034]
参照图1和图2,第二护筒2包括四个首尾相互拼接成圆筒状的护筒单元201,护筒单元20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纵截面呈燕尾形的固定块4,第一护筒1底部的端面开设有与固定块4位置一一对应,并与固定块4卡接配合的固定孔5,固定孔5延伸至第一护筒1靠近其轴线的端面,工作人员通过护筒单元201上的固定块4滑入固定孔5使得护筒单元201受到竖直方向的限位,进而使得护筒单元201的位置获得初步定位。
[0035]
参照图2和图3,其中一护筒单元201包括第一单元护筒部2011与第一单元拼接部2012,第一单元拼接部2012一体成型于第一单元护筒部2011水平方向的两侧,第一单元拼接部2012的厚度小于第一单元护筒部2011,且第一单元拼接部2012远离第二护筒2的轴线设置,与该护筒单元201相邻的护筒单元201包括第二单元护筒部2013与第二单元拼接部2014,第二单元拼接部2014的厚度小于第二单元护筒部2013的厚度,第二单元拼接部2014靠近第二护筒2的轴线设置,四个相邻的护筒单元201均如此设置,其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0036]
相邻两护筒单元201固定时,第一单元拼接部2012朝向护筒单元201轴线的一面与第二单元拼接部2014远离护筒单元201轴线的一面相抵接,相邻两护筒单元201之间设置有两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紧固螺栓6,紧固螺栓6穿过第二单元拼接部2014并与第一单元拼接部2012螺纹连接,以对相邻两护筒单元201进行固定,进而增强相邻两护筒单元201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7]
继续参照图2和图3,为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紧固螺栓6对相邻两护筒单元201进行固定,第一单元拼接部2012朝向护筒单元201轴线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三个沿竖直方向分布
的导向块7,第二单元拼接部2014远离护筒单元201轴线的一面均开设有三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导向孔8,各导向孔8分别与各导向块7一一对应设置,且各导向块7分别与各导向孔8插接配合,为便于工作人员将导向块7插入导向孔8,导向块7远离第一单元拼接部2012的一端均设置有倒角。
[0038]
结合图4,每一护筒单元201均开设有倾斜设置的插孔9,插孔9内插接配合有插杆10,插杆10的一端穿过插孔9插入桩孔的孔壁以进一步对护筒单元201的位置进行固定,插杆10插入桩孔孔壁的一端呈圆锥状,以便于插杆10的插入,插杆10的外周面均开设有滑移孔11,滑移孔11沿插杆10外周面的周向分布有四个,且四个滑移孔11沿插杆10的长度方向分布有三组,每个滑移孔11内均滑移连接有加强杆12,插杆10插入桩孔孔壁后,加强杆12穿出滑移孔11外,从而进一步增强插杆10固定时的结构强度,加强杆12穿出滑移孔11外的一端呈圆锥状,以便于加强杆12穿出滑移孔11。
[0039]
参照图4,插杆10远离其圆锥状的一端开设有滑移槽13,各滑移孔11均与滑移槽13连通,滑移槽13内滑移配合有滑移杆14,滑移杆14朝向滑移槽13的一端呈圆锥形设置,以使得滑移杆14沿滑移槽13滑移抵接于插杆10时,加强杆12受到滑移杆14对其的分力作用,从而沿滑移孔11朝远离插杆10轴线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加强杆12穿出滑移孔11外,滑移杆14远离其圆锥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5,以便于工作人员施力推动滑移杆14,加强杆12位于滑移槽1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限位板16的板径大于滑移孔11的孔径,以使得加强杆12沿滑移孔11滑移时不易脱离滑移孔11。
[0040]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人工挖桩孔至与第一护筒1部高度相同的深度时,将第一护筒1放入桩孔内,并通过地脚螺栓3对第一固定部102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使得第一护筒1的位置随之一同固定,继续通过人工挖桩孔,当桩孔又挖至与第二护筒2高度相同的深度时,将每一护筒单元201的固定块4分别卡入固定孔5中,通过紧固螺栓6使相邻两护筒单元201进行固定,并将插杆10圆锥状的一端通过插孔9插入桩孔孔壁来使每一护筒单元201在桩孔内的位置进一步固定,通过推板15推动滑移杆14以使得加强杆12穿出滑移孔11外,从而进一步增强插杆10固定后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安装护筒护壁时将各护筒单元201相互拼接并通过紧固螺栓6固定即可,施工工序较少,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同时,插杆10的设置增强了各护筒单元201的预应力,且各护筒单元201支架内的连接强度较大,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筒护壁的整体结构强度。
[004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