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挖孔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3320发布日期:2021-01-15 11:5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高稳定性挖孔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挖孔桩。



背景技术:

挖孔桩,通常是桩芯混凝土制作而成的桩。常见的挖孔桩的直径较粗,最细的通常也在800毫米以上,其主要用于承载楼层较小而且压力较大的结构主体。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土打入桩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锥冲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节省。因而在公路、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挖孔桩是建筑承载的核心结构,由此,挖孔桩的使用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常见的挖孔桩设置时容易造成周围土地的松动,使得周围土地变得脆弱,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崩塌,导致挖孔桩的制作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影响其成品质量,难以保证其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挖孔桩,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挖孔桩,包括桩身、基础护土块、顶部护土块和桩芯,所述桩身的中部设有孔,所述桩芯嵌于桩身内,所述基础护土块为多个,所有所述基础护土块均嵌于桩身内,多个所述基础护土块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所有所述基础护土块均位于桩芯外围,所述顶部护土块连接在位于顶部的基础护土块上,所述顶部护土块的侧部设有凸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桩芯,从而保证了桩身的强度,而且通过设置基础护土块和顶部护土块,从而在成型出桩身前,而通过设置基础护土块和顶部护土块,以此能对周围土地进行压实和支撑,从而有效避免周围土地的松动和崩塌,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成型后的稳定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顶部会更容易和更频繁和外界接触,从而顶部护土块通过设置凸出,能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顶部与周围土地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与周围土地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桩芯包括纵筋、第一螺旋筋和第二螺旋筋,所述纵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纵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螺旋筋和第二螺旋筋均与所有纵筋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旋筋和第二螺旋筋相连接。第一螺旋筋和第二螺旋的螺旋密度不同,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桩身的不同位置进行强化,以适应人们的不同需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桩芯包括加紧筋,所述加紧筋与所有纵筋相连接,所述加紧筋的中心截面和纵筋的中心线相垂直。加紧筋的设置可以提高桩芯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桩芯包括强化筋,所述强化筋呈三角形状,所述强化筋的三个端点分别与三根纵筋相连接,所述强化筋的中心截面和纵筋的中心线相垂直。强化筋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桩芯的强度,降低桩芯受力变形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础护土块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侧面设有斜面,所述通孔的顶面的直径为2500mm~2550mm,所述通孔的底面的直径为3000mm~3050mm。斜面的设置可以提高基础护土块与桩身的接触面积,保证基础护土块于桩身内的固定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础护土块上设有凹位,所述凹位的形状和基础护土块的底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凹位的深度为153mm~159mm,所述凹位的底部的宽度为243mm~247mm。由此,位于上方的基础护土块的底部能嵌入到与其相邻的位于下部的基础护土块的凹位内,提高其之间的连接紧密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护土块包括顶部护土块主体和钢筋,所述钢筋嵌于顶部护土块主体内,所述顶部护土块主体的底部的形状和凹位的形状相匹配。钢筋的设置能提高顶部护土块主体的强度,且顶部护土块主体的底部的形状设置能方便顶部护土块主体的底部嵌入到基础护土块的凹位内,提高其之间的连接紧密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设于顶部护土块主体上,所述凸出的高度为480mm~485mm,所述凸出的宽度为720mm~72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护土块纵筋和护土块环形筋,所述护土块纵筋和护土块环形筋均嵌于基础护土块内,所述护土块纵筋和护土块环形筋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稳定性挖孔桩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高稳定性挖孔桩的桩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高稳定性挖孔桩的桩芯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稳定性挖孔桩的桩芯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高稳定性挖孔桩的基础护土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稳定性挖孔桩的基础护土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稳定性挖孔桩的顶部护土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身、2.基础护土块、3.顶部护土块、4.桩芯、5.护土块纵筋、6.护土块环形筋、10.孔、20.通孔、201.斜面、21.凹位、31.顶部护土块主体、32.钢筋、30.凸出、41.纵筋、42.第一螺旋筋、43.第二螺旋筋、44.加紧筋和45.强化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稳定性挖孔桩,包括桩身1、基础护土块2、顶部护土块3和桩芯4。

桩身1可以由混凝土制作而成,桩身1的中部设有孔10。桩芯4固定嵌于桩身1内部。

桩芯4包括纵筋41、第一螺旋筋42和第二螺旋筋43,纵筋41为多个,多个纵筋41平行设置,第一螺旋筋42和第二螺旋筋43均与所有纵筋4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且第一螺旋筋42的尾部和第二螺旋筋43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即第一螺旋筋42位于第二螺旋筋43上。另外,第一螺旋筋42和第二螺旋筋43的螺旋密度不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筋42的螺旋密度大于第二螺旋筋43的螺旋密度。

桩芯4还包括加紧筋44,加紧筋44也与所有的纵筋4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且加紧筋44呈圆环状,加紧筋44的中心截面和纵筋41的中心线相垂直,另外,加紧筋44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所有加紧筋44平行设置。

如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桩芯4的强度,桩芯4还可以包括强化筋45,强化筋45呈三角形状,强化筋45的三个端点分别与三根纵筋4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且强化筋45的中心截面和纵筋41的中心线相垂直,另外,强化筋45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所有强化筋45平行设置。

基础护土块2为多个,所有基础护土块2均固定嵌于桩身1内。每个基础护土块2的中部上均设有通孔20,而通孔20的侧面设有斜面201,通孔20的顶面的直径可以在2500mm到2550mm之间,通孔20的底面的直径可以在3000mm到3050mm之间,本实施例中,通孔20的顶面的直径优选为2526mm,通孔的底面的直径优选为3030mm。

基础护土块2的顶部设有凹位21,凹位21的形状和基础护土块2的底部的形状相匹配,使得一个基础护土块2的底部能嵌入到另一个基础护土块2的凹位21内,且通过上述方式,所有基础护土块2从下往上依次连接,且连接后的所有基础护土块2均位于桩芯4的外围。另外,基础护土块2上的凹位21的深度可以在153mm到159mm之间,凹位21的底部的宽度可以在243mm到247mm之间,本实施例中,基础护土块2上的凹位21的深度优选为156mm,凹位21的底部的宽度优选为245mm。

顶部护土块3则包括顶部护土块主体31和钢筋32,钢筋32固定嵌于顶部护土块主体31的内部,顶部护土块主体31的底部的形状和基础护土块2的凹位21的形状相匹配,使得顶部护土块主体31的底部能嵌入到基础护土块2的凹位21内,且通过上述方式,顶部护土块31固定连接在位于顶部的基础护土块2上,而顶部护土块3也固定嵌于桩身1内。

顶部护土块3的顶部护土块主体31的侧部上还设有凸出30,凸出30的高度可以在480mm到485mm之间,凸出30的宽度可以在720mm到725mm之间,本实施例中,凸出30的高度优选为482mm,凸出30的宽度优选为723mm。

本实用新型在设置时,基础护土块2和顶部护土块3能先于桩身1设置,且基础护土块2和顶部护土块3的外侧面能与需要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周围土地接触并连接,使得基础护土块2和顶部护土块3能尽可能地强化和支撑本实用新型的周围土地,以避免桩身1在成型时,周围土地发生松动或者崩塌,之后再进行浇注以获得完整的桩身1,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成型的稳定性,即保证成品本实用新型的质量,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桩芯4还能有效提高桩身1的强度,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有足够的承重性能。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顶部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顶部护土块3通过设置凸出30,顶部护土块3能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顶部与周围土地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与周围土地的连接强度。

另一方面,如果本实用新型需要设置的周围土地土质较为松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护土块纵筋5和护土块环形筋6,护土块纵筋5和护土块环形筋6均嵌于基础护土块2内,而护土块纵筋5为多个,多个护土块纵筋5平行设置,且所有护土块纵筋5和均护土块环形筋6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而护土块环形筋6也可以为多个,所有护土块环形筋6平行设置。由此,护土块纵筋5和护土块环形筋6能有效提高基础护土块2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基础护土块2对周围土地的强化和支撑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