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9151发布日期:2021-01-26 13:4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排水系统包括地下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检查井是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竖井,主要供检修管道、清除污泥及用以连接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管线使用。
[0003]
现有技术中一般分别针对地下雨水管线采用雨水用检查井,针对地下污水管线采用污水用检查井。
[0004]
但是碰到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上下交叉分布时,如果分别设置雨水用检查井和污水用检查井,则空间不够设置难度大,且会增加覆土高度提高造价,不利于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上下交叉分布时,如果分别设置雨水用检查井和污水用检查井,则空间不够设置难度大,且会增加覆土高度提高造价的问题。
[0006]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包括:
[0008]
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的井体,所述井体竖向设于上下交叉设置的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的交叉位置;
[0009]
所述井体的相对两侧壁形成有供所述第一管线穿过的一对第一通口,和供所述第二管线穿过的一对第二通口,一对所述第二通口位于一对所述第一通口的下方,且一对所述第二通口和一对所述第一通口的方向相互交叉;以及
[0010]
所述井体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管线的侧壁向外凸伸形成外凸部,所述外凸部于所述井体的内部形成有供清淤设备通行的通行空间。
[0011]
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凸部有两个;
[0012]
两个所述外凸部分别位于穿设于所述井体内的第一管线的相对两侧。
[0013]
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凸部包括竖向位于中部的侧壁,斜向连接于所述侧壁的顶端和底端且倾斜方向相反的上斜壁和下斜壁。
[0014]
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5]
所述井体于所述第一通口处向外凸伸形成适配于所述第一管线的第一接头;
[0016]
所述井体于所述第二通口处向外凸伸形成适配于所述第二管线的第二接头。
[0017]
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0018]
封堵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一管线的穿过所述第一接头的部分之间缝隙的第一封堵层;
[0019]
封堵于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二管线的穿过所述第二接头的部分之间缝隙的第
二封堵层。
[0020]
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盖设于所述井体顶部的井盖。
[0021]
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有益效果:
[0022]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凸部形成通行空间,便于清淤设备从井体内第一管线的外侧的通行空间进入第一管线的底部,方便清淤。井体竖向设于上下交叉设置的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的交叉位置,通过将第一管线穿设第一通口,将第二管线穿设第二通口,从而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均穿过井体,满足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交叉布设的需要,而且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的交叉位置位于井体内,只需进入一个井体,即可检查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降低覆土要求,满足清淤需要。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上下交叉分布时,如果分别设置雨水用检查井和污水用检查井,则空间不够设置难度大,且会增加覆土高度提高造价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立面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6]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立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平面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包括:
[0027]
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的井体10,井体10竖向设于上下交叉设置的第一管线20和第二管线30的交叉位置;
[0028]
井体10的相对两侧壁形成有供第一管线20穿过的一对第一通口,和供第二管线30穿过的一对第二通口,一对第二通口位于一对第一通口的下方,且一对第二通口和一对第一通口的方向相互交叉;以及
[0029]
井体10的对应于第一管线20的侧壁向外凸伸形成外凸部40,外凸部40于井体10的内部形成有供清淤设备通行的通行空间。
[0030]
具体地,考虑到第一管线20占用了井体10内大部分空间,如果位于第一管线20下方的第二管线30或者井体10底部被堵塞,留给清淤设备的空间狭小,无法进入井体10内实施清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凸部40形成通行空间,便于清淤设备从井体10内第一管线20的外侧的外凸部40的通行空间进入第一管线20的底部,方便清淤。
[0031]
本实用新型的井体10竖向设于上下交叉设置的第一管线20和第二管线30的交叉位置,通过将第一管线20穿设第一通口,将第二管线30穿设第二通口,从而第一管线20和第二管线30均穿过井体10,满足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交叉布设的需要,而且第一管线20和第二管线30的交叉位置位于井体10内,只需进入一个井体10,即可检查第一管线20和第二管线30,降低覆土要求,满足清淤需要。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上下交叉分布时,如果分别设置雨水用检查井和污水用检查井,则空间不够设置难度大,且
会增加覆土高度提高造价的问题。
[0032]
具体地,第一管线20和第二管线30的位于井体10内的部分避免断开后通过接口连通,以防止连通处发生渗漏而污染。
[00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外凸部40有两个;两个外凸部40分别位于穿设于井体10内的第一管线20的相对两侧。两个外凸部40对称设置,便于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0034]
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外凸部40包括竖向位于中部的侧壁41,斜向连接于侧壁41的顶端和底端且倾斜方向相反的上斜壁42和下斜壁43。
[0035]
具体地,侧壁41和井体10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井体10的其他部分和井体10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第一管线20穿过井体10后,井体10大部分空间被占用,侧壁41,上斜壁42和下斜壁43围合成的外凸部40形成的通行空间便于供清淤设备通过第一管线20而向下方移动,方便对井体10的底部进行清理。
[0036]
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井体10于第一通口处向外凸伸形成适配于第一管线20的第一接头50;井体10于第二通口处向外凸伸形成适配于第二管线30的第二接头60。
[0037]
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封堵于第一接头50和第一管线20的穿过第一接头50的部分之间缝隙的第一封堵层70;封堵于第二接头60和第二管线30的穿过第二接头60的部分之间缝隙的第二封堵层。
[0038]
具体地,采用第一管线20的穿过第一接头50,第二管线30的穿过第二接头60后,在连接处侧壁之间填充聚氨酯胶泥嵌缝或者其他密封材质,形成封堵层,以将连接处的缝隙密封严实,避免雨、污水渗漏出井体10。
[0039]
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盖设于井体10顶部的井盖80。
[0040]
井体10的底部为直通式井座11,可根据需要设置流槽。
[0041]
具体地,第一管线20可以是雨水管线,也可以是污水管线。井体10可以为upvc材质,也可以为hdpe等其他材质。
[0042]
本实用新型用于交叉管线的检查井的有益效果为:
[0043]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凸部形成通行空间,便于清淤设备从井体内第一管线的外侧的通行空间进入第一管线的底部,方便清淤。井体竖向设于上下交叉设置的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的交叉位置,通过将第一管线穿设第一通口,将第二管线穿设第二通口,从而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均穿过井体,满足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交叉布设的需要,而且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的交叉位置位于井体内,只需进入一个井体,即可检查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降低覆土要求,满足清淤需要。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上下交叉分布时,如果分别设置雨水用检查井和污水用检查井,则空间不够设置难度大,且会增加覆土高度提高造价的问题。
[0044]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