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8925发布日期:2021-01-30 04:0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涉及市政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雨水净化装置,如雨水篦子,通常为格栅状,通过格栅对雨水携带的漂浮物 等污物进行截留,以初步净化雨水。
[0003]
公告号 cn209779836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篦子及底座,包括底座和雨水篦子,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雨水篦子相匹配的嵌槽,所述雨水篦子嵌接在嵌槽中,所述嵌槽底部设置有槽孔,所述槽孔中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与雨水篦子的底部相抵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嵌槽底部设置缓冲装置,有效降低了雨水篦子在安装时的下落速度,有效降低了雨水篦子与底座之间的撞击,避免了底座和雨水篦子受到损坏。
[0004]
但是以上专利存在以下缺陷,在不下雨的时候,由于雨水篦子的通水孔处于长开状态,城市道路里面,每天早晨都会有清洁车清扫道路,从而会将路面上的灰尘或者石头颗粒从通水孔中扫入下水道内,很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淤堵,增加额外的清理工作量,造成极大的资金与时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具有的能够缓解排水管道淤堵的现状,排水效果好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的上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板,所述第一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孔,所述第一槽内竖直滑动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上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呈竖直设置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孔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嵌设在第一孔内,所述进水管的上端面与第一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个平面,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内壁固定有材质为透水混凝土的第二板,所述集水箱的内壁下表面上开设有孔径小于第一孔孔径的第二孔,所述集水箱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一槽的底面,另一端固定在集水箱的外壁下表面上,所述第一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一槽的内壁底面上开设有第三孔。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没有下雨的时候,集水箱内没有雨水,从而集水箱处于受力平衡,此时集水箱处于静止状态,进水管的上端面与第一板的上表面齐平,透水混凝土材质的第二板将进水管的开口堵住,从而路面上的颗粒杂物难以进入第一槽内,减小了维护人员的清洁工作力度,当下雨天的时候,由于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水性,雨水集中在第一板上表面上时,从材质为透水混凝土的第二板上流入进水管内,从而雨水集中在集水箱,由于第二孔的孔径小于第一孔的孔径,第一孔的孔径为第二孔孔径的五倍,从而漏水量远远小于进水量,使得集水箱的重力变大,此时平衡状态被打破,集水箱竖直向下滑动,第一弹簧
被压缩,第一孔处于打开状态,雨水从第一孔流入,然后流入第一槽的内腔内,集水箱被灌满时,集水箱的外壁上表面与排水口的底面齐平,此时雨水从排水口排出,流入地下排水沟内。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一槽贴合第二槽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槽,所述第三槽内滑动有锁块,所述锁块伸出第三槽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槽内,所述锁块远离第二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锁块在第三槽内滑动的驱动件。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第一板盖设在第一槽的上端开口位置时,此时通过驱动件,使得锁块沿着第三槽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锁块朝向靠近第二槽的方向移动,直至锁块靠近第一板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槽的内腔内,从而将第一板卡紧在第一槽的上端开口位置。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开设在底座上表面上的第四槽、转动在第二槽内的丝杠、同轴固定在丝杠一端的涡轮、转动在第四槽内呈竖直设置的蜗杆、盖设在第四槽上端的第三板,所述丝杠一端位于第四槽内,另一端位于第三槽内,所述锁块螺纹连接在丝杠上,所述涡轮位于第四槽内,所述涡轮固定在丝杠伸入第四槽内的一端,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所述蜗杆的上端开设有棱槽。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第一板固定在底座上时,此时使得第一板的上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呈齐平设置,然后通过棱柱扳手工具,插在棱槽内,转动蜗杆,从而蜗杆啮合涡轮转动,使得丝杠与涡轮一起转动,从而丝杠使得锁块沿着丝杠的轴向朝向靠近第一板的方向滑动,直至锁块远离涡轮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槽内,从而第一板被牢牢的抵紧在第一槽的上端开口位置。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槽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固定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内壁底面上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管内滑动有第二管,所述第二管一端滑动在第一管的内腔内,另一端伸出第一管外,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管的底面上。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第一板时,使得第二管的上端嵌设在定位槽内,然后将第一板向下压,直至压不动时,此时第一板的上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位于一个平面上,然后将第一板固定在底座上,当打开第一板时,第一板在第二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将第一板向上弹出,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第一板。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以第一板朝向第二管的底面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下端呈扩口设置。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设第一板的过程中,便于第二管的上端抵接在定位槽内,从而对第一板进行定位,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一板盖设在第一槽的上端开口位置。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槽的底面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槽的底面呈漏斗状。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停止下雨时,集水箱内的雨水从第二孔完全排出,然后从第三孔流入地下排水沟内,便于集水箱的内雨水完全从第三孔内流出,使得第一槽内难以形成积水。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孔内固定有多孔状的海绵块,所述排水口连
通第一槽内腔内的一端固定有过滤网。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块使得下雨天,集水箱收集雨水的速度更快,使得第一板周围难以形成积水,过滤网进一步对流入第一槽内的雨水进行过滤,进一步使得杂物流入地下排水沟内,由于第一孔对雨水进行了第一次过滤,大的颗粒杂物难以流入第一槽内,基本上只有树叶和塑料袋之类的杂物有可能流入下来,排水的过程杂物被挡在过滤网上,维护工作人员,清理时,只需将第一板打开,将集水箱向下压,将挂在过滤网上的树叶或者塑料袋取出即可,工作人员不需要进入排水沟内进行清理,使得排水沟难以被堵塞。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凸起。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孔之间的间隙中,当水流将树叶冲刷过来时,树叶被凸起顶起,从而水流可以从树叶与第一板上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一孔内,从而使得树叶难以堵住第一孔,便于排水。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透水混凝土材质的第二板将进水管的开口堵住,从而路面上的颗粒杂物难以进入第一槽内,减小了维护人员的清洁工作力度;通过设置第二弹簧、第一管和第二管,当打开第一板时,第一板在第二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将第一板向上弹出,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第一板;通过设置海绵块,海绵块使得下雨天,集水箱收集雨水的速度更快,使得第一板周围难以形成积水;通过设置过滤网,对雨水进一步进行过滤,使得排水沟难以被堵塞;通过设置凸起,使得树叶难以贴合在第一板的上表面上,从而使得树叶难以堵住第一孔,便于排水。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实施例第一槽的内部结构爆炸图;
[0026]
图3是本实施例第一板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
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
图6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
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槽;3、第一板;4、第一孔;5、集水箱;6、进水管;7、第二板;8、第二孔;9、第一弹簧;10、排水口;11、第三孔;12、第二槽;13、第三槽;14、锁块;15、驱动件;16、第四槽;17、丝杠;18、涡轮;19、蜗杆;20、第三板;21、棱槽;22、第一管;23、第二弹簧;24、定位槽;25、海绵块;26、过滤网;27、凸起;28、第二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为矩形的块体,在安装底座1的过程中,在排水沟上方的地面上开设一个孔,从而将底座1通过打膨胀螺栓的方式安装在已开设的孔内。
[0033]
如图2所示,底座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第一槽2,第一槽2的底面呈倾斜设置,第一槽2的底面呈漏斗状,第一槽2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三孔11,第一槽2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口10,排水口10内固定有过滤网26,通过过滤网26使得杂物难以进入排水沟内。
[0034]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槽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板3,第一板3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孔4,若干个第一孔4间隔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板3上,第一板3呈呈矩形,第一槽2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固定有第一管22,第一管22呈竖直上,第一管22的底面呈封闭状态,第一管2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23,第一管22内滑动有第二管28,第二弹簧23一端固定在第一管22的内壁底面上,第二弹簧23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管28伸入第一管22内腔内的端面上,第二管28沿着第一管22的轴向滑动在第一管22上,第一板3朝向第三管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定位槽24,定位槽24的下端呈扩口设置,当安装第一板3时,使得第二管28的上端嵌设在定位槽24内,然后将第一板3向下压,直至压不动时,此时第一板3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位于一个平面上,然后将第一板3固定在底座1上,当打开第一板3时,第一板3在第二弹簧23回复力的作用下,将第一板3向上弹出,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第一板3。
[0035]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槽2内竖直滑动有集水箱5,集水箱5的外壁上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进水管6,进水管6呈竖直设置,进水管6的横截面与第一孔4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进水管6的上端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板7,第二板7的材质为透水混凝土制成,集水箱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一端固定在第一槽2的底面上,第一弹簧9的上端固定在集水箱5的外壁下表面上,集水箱5的外壁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孔8,第二孔8内固定有多孔状的海绵块25。
[0036]
如图2所示,晴天的时候,进水管6的上端表面与第一板3的上表面位于一个平面,进水管6嵌设在第一孔4内,当下雨天的时候,雨水从第二板7上流入进水管6内,顺着进水管6流入集水箱5内,集水箱5的重量越来越重,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弹簧9被压缩,进水管6脱离第一孔4,集水箱5内的水满时,此时第一弹簧9不再继续压缩,此时集水箱5的外壁上表面与排水口10的下表面位于一个平面,从而雨水从第一孔4流入第一槽2内,然后从排水口10流入排水沟内。
[0037]
如图2所示,第一板3的上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凸起27,凸起27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孔4之间的间隙中,当水流将树叶冲刷过来时,树叶被凸起27顶起,从而水流可以从树叶与第一板3上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一孔4内,从而使得树叶难以堵住第一孔4,便于排水。
[0038]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板3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槽12,第一槽2朝向第二槽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槽13,第三槽13内滑动有锁块14,锁块14伸出第三槽13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槽12内,锁块14远离第二槽1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锁块14在第三槽13内滑动的驱动件15,驱动件15包括第四槽16、丝杠17、涡轮18、蜗杆19和第三板20,第四槽16开设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第三板20盖设在第四槽16的上端,蜗杆19呈竖直设置,蜗杆19位于第四槽16内,蜗杆19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呈平行设置,丝杠17转动连接在第三槽13内,丝杠17的轴线与第三槽13的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丝杠17一端位于第四槽16内,另一端位于第三槽13内,涡轮18同轴固定在丝杠17伸入第四槽16内的一端,蜗杆19与涡轮18啮合,蜗杆19转动连接在第三板20上,蜗杆19的上端开设有棱槽21。
[0039]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没有下雨的时候,集水箱5内没有雨水,从而集水箱5处于受力平衡,此时集水箱5处于静止状态,进水管6的上端面与第一板3的上表面齐平,透水混凝土材质的第二板7将进水管6的开口堵住,从而路面上的颗粒杂物难以进入第一槽2内,减小了维护人员的清洁工作力度,当下雨天的时候,由于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水性,雨水集中在第一板3上表面上时,从材质为透水混凝土的第二板7上流入进水管6内,从而雨水集中在
集水箱5,由于第二孔8的孔径小于第一孔4的孔径,第一孔4的孔径为第二孔8孔径的五倍,从而漏水量远远小于进水量,使得集水箱5的重力变大,此时平衡状态被打破,集水箱5竖直向下滑动,第一弹簧9被压缩,第一孔4处于打开状态,雨水从第一孔4流入,然后流入第一槽2的内腔内,集水箱5被灌满时,集水箱5的外壁上表面与排水口10的底面齐平,此时雨水从排水口10排出,流入地下排水沟内。
[0040]
当停止下雨时,集水箱5内的雨水从第二孔8完全排出,然后从第三孔11流入地下排水沟内,受到第一弹簧9恢复力的作用,从而使得集水箱5竖直向上滑动,直至,进水管6的上表面与第一板3的上表面齐平位置。
[004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