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道坝过坝交通廊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4515发布日期:2020-12-29 09:5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道坝过坝交通廊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二道坝过坝交通廊道结构,属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拱坝工程中的水垫塘、二道坝施工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拱坝建设,其河道部位一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别布置有上游围堰、拱坝、水垫塘、二道坝、护坦、下游围堰等建筑物,拱坝与二道坝之间,形成封闭的水垫塘基坑。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大量的人员、材料、设备等需要进入水垫塘基坑底板部位,但是由于没有设置永久的汽车运输通道(若设置永久的汽车运输通道,一是对拱坝泄洪消能有影响,二是经济成本较高),因此,布置一条施工期通道进入水垫塘基坑底板很有必要。现有技术对这种施工期通道的施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下游围堰背坡布置一条下基坑道路至护坦底板,二道坝预留一个坝段不进行混凝土施工,即预留出一个坝体缺口作为运输通道,再连接水垫塘底板,形成施工道路,待水垫塘部位及拱坝下游部位施工完成后,再施工二道坝预留的缺口坝体。其缺点是:1、二道坝预留的缺口与缺口左右两侧的坝体,高度相差太大,一般都会超过18m,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结构应力复核;2、在其高度差结构应力复核满足规范的情况下,若高差过大,后期施工缺口坝体的工期较长,以一个30m高的二道坝为例,后期施工缺口部位,一般需要6~7个月。二是通过布置在岸坡山体中的低线过坝交通运输道路,按10%左右的路面坡度下降,在山体中开挖出一条交通洞作为运输通道,待水垫塘部位、拱坝下游部位及二道坝上游部位施工完成后,再封堵交通洞。其缺点是:一般的拱坝设计,会将布置在岸坡山体中的低线过坝交通运输道路与水垫塘边墙顶部高程结合在一起齐平布置,以方便布置低线过坝交通运输道路至水垫塘顶部的检修通道;一般的水垫塘底板至边墙顶部高程,高差通常会超过30m,那么从低线过坝交通运输道路,布置交通洞下坡至水垫塘底板高程的通道,将会长达300m以上,通道本身的开挖工期会长达3个月以上,成本将会超过300万元,费用较高,且后期仍然必须进行交通洞封堵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成本低、能够有效形成至水垫塘基坑底板,而且后期封堵工期短的运输通道。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二道坝过坝交通廊道结构,其关键技术是在二道坝靠岸坡的一个坝段的斜坡廊道下方部位设置交通廊道作为至水垫塘基坑底板的施工通道,交通廊道上游侧底板与水垫塘基坑底板齐平,下游侧底板与护坦底板齐平。

所述交通廊道断面宽4.5~5m,高5.5~6m,交通廊道顶板采用平直断面,交通廊道两侧边角进行45度倒角,倒角边长50~55cm。

在交通廊道四周布置铜止水,铜止水用钢板保护,交通廊道底板处的钢板上方用沙袋覆盖保护。

交通廊道四周混凝土横向和纵向设置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交通廊道在二道坝靠岸坡的一个坝段布置,且布置在二道坝斜坡廊道下方,避免了交通廊道与二道坝本身设置的排水廊道、泵房等结构交叉,为施工提供便利性。

2、交通廊道上游侧底板与水垫塘底板齐平,下游侧底板与护坦底板齐平,可直接形成畅通的交通路面,不用再采取其它方式连接路面间的高差,有效形成了水垫塘底板通行道路,提高了水垫塘、拱坝下游、二道坝上游等部位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

1)节约施工成本:若采用布置交通洞的形式,直接费用将超过300万元,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及方法,直接经济成本不足10万元。

2)节约施工时间:若采用预留缺口坝段施工,后期施工缺口坝段大约需6~7个月时间,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及方法,后期封堵工期大约3个月(工期含混凝土及灌浆工期,无论封堵段长度有多长,都是3个月左右,因为封堵段可分段跳仓或者依次错台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视图;

图3,是图1b-b视图;

图4,是图2ⅰ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ⅱ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交通廊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二道坝过坝交通廊道结构,如图1~图3所示,其关键技术是在二道坝靠岸坡的一个坝段的斜坡廊道3下方部位设置交通廊道2作为至水垫塘基坑9底板的施工通道,如图2所示,交通廊道2上游侧底板与水垫塘基坑9底板齐平,下游侧底板与护坦8底板齐平。在斜坡廊道下方部位设置交通廊道,避免了交通廊道与二道坝本身设置的排水廊道1、泵房5等结构交叉。

所述交通廊道2断面宽4.5~5m,高5.5~6m,交通廊道顶板2.2采用平直断面,更有利于后期封堵施工及封堵质量,交通廊道两侧边角2.1进行45度倒角,倒角边长50~55cm。

如图2、图4、图5所示,在交通廊道2顶部距离二道坝上游坝面50~60cm处,分别沿交通廊道2四周布置一道复合w型铜止水7,铜止水外侧弯折贴墙后,用钢板11保护,钢板用插筋固定在混凝土上,交通廊道底板处的钢板11上方用沙袋6覆盖保护。

由于交通廊道2结构边线距离顶部二道坝斜坡廊道3底板、横缝4的距离较近,因此交通廊道2的四周混凝土横向设置加强筋φ32×20,纵向设置加强筋φ28×20,廊道加强筋在铜止水7处断开。

所述二道坝过坝交通廊道结构施工方法如下:

1)根据进入水垫塘基坑底板的运输车辆及运输物件的尺寸,计算交通廊道断面尺寸,再根据交通廊道尺寸及二道坝本身结构尺寸及其布置图,布置交通廊道位置,根据交通廊道位置与二道坝结构的关系,计算交通廊道钢筋配筋;

2)对布置交通廊道的二道坝坝段进行基础清理,然后施工交通廊道底板高程以下部位的二道坝坝体10,铜止水7随着备仓预埋(下同);

3)施工至交通廊道底板高程后,开始进行交通廊道边墙2.3备仓(与交通廊道边墙2.3同高程的二道坝坝体与交通廊道同步施工),边墙分层高度1.5m~3m,边墙2.3施工过程中,同时施工交通廊道上游侧水垫塘基坑9底板及下游侧护坦8的底板;

4)交通廊道边墙施工至距离廊道顶板高程以下0.5m~1m时,廊道顶板与剩余边墙同时备仓施工,廊道顶板高程以上混凝土首次覆盖厚度1m,第二次覆盖厚度1.5m~2.5m,廊道顶板施工中的模板支撑方式,下部采用型钢门架结构形式,上部采用满堂架结构形式,二者组合,待顶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拆除支撑;

5)在廊道顶板混凝土龄期等强期间,利用型钢门架中的预留空间,进行交通廊道下方二道坝的坝基固结灌浆;

6)廊道顶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拆除顶板支撑及模板后,对交通廊道外露的铜止水7进行弯折,并用钢板11进行固定保护,廊道底板处的钢板11上方用沙袋6覆盖保护;同时,当二道坝上下游坝面钢筋与交通廊道相交时,对二道坝坝面钢筋露出混凝土面20cm左右后进行截断并弯折,施工期做好外露钢筋的保护,待后期交通廊道封堵时,再将截断的坝面钢筋按原二道坝设计图补全;

7)整个交通廊道结构实施完成,在后续通行过程中,利用通行的间歇时间,对廊道底板、边墙及顶板适时进行凿毛处理,以缩短后期混凝土回填封堵的直线工期。

如图3所示,由于交通廊道布置在二道坝靠岸坡的坝段,且位于斜坡廊道下方,其位置与结构均受限,在其上下游与二道坝坝面进出口相交部位,有可能侵占上游侧水垫塘边墙结构线12及下游侧护坦边墙结构线,为了不影响交通通行效果,以交通廊道结构为主,优先保证通行。被侵占部位的水垫塘边墙或者护坦边墙结构14在交通廊道2封堵后再进行施工,非侵占部位的边墙可设置一道施工缝13,提前施工上部边墙15。

图中箭头方向是水流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