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6361发布日期:2021-03-19 11:0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单体水工构筑物施工时其基坑面积大深度较深,为了考虑整体施工部署要求及施工场地条件限制,需要缩小基坑整体占地面积,不能采用明挖自然放坡的方式,需要采用桩锚围护结构作为基坑支护方式。

但是常用的桩锚结构方式为:在基坑开挖前沿基坑周边打一圈竖直的灌注桩来阻挡土的坍塌,为防止开挖时桩倒塌,用水平方向的锚杆(锚索)来拉住桩,然而在深厚杂填土地层,若锚杆(锚索)较短,其拉应力不能满足要求,若锚杆(锚索)较长,其施工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待开挖基坑,所述待开挖基坑边缘外侧环绕固定设置多个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锚拉桩,所述多个支护桩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冠梁,所述相邻冠梁相互连接,所述锚拉桩靠近待开挖基坑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筋,所述拉筋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相对处冠梁侧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待开挖基坑开挖后形成已开挖基坑,所述已开挖基坑侧壁固定设置有护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护壁包括挂网、锚喷混凝土,所述挂网固定连接于已开挖基坑侧壁,所述锚喷混凝土固定喷射于挂网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拉筋包括五根钢筋,所述拉筋由五个钢筋并排相互连接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锚拉桩与支护桩布置形式为一个锚拉桩对应三个支护桩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冠梁与支护桩均为混凝土临时浇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结构相比,该结构通过支护桩与锚拉桩配合的支护形式使施工难度小,施工工期短,护坡效果好。

与现有结构相比,该结构根据地质情况可采用旋挖钻或冲击钻成孔进行灌注桩及锚拉桩施工,桩施工完成后挖出桩头凿除混凝土进行冠梁施工及桩锚钢筋连接,避免了锚杆(锚索)在深厚杂填土地层内施工不利的影响,且在土方开挖及桩间挂网锚喷过程中不需要等待锚杆(锚索)施工,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局部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拉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护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拉筋;2、锚拉桩;3、支护桩;4、待开挖基坑;5、冠梁;6、护壁;7、锚喷混凝土;8、已开挖基坑;9、钢筋;10、挂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待开挖基坑4,待开挖基坑4边缘外侧环绕固定设置多个支护桩3,支护桩3用来对基坑侧壁加固,支护桩3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锚拉桩2,锚拉桩2用来加固支护桩3,多个支护桩3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冠梁5,相邻冠梁5相互连接,将支护桩3进一步加固,锚拉桩2靠近待开挖基坑4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筋1,拉筋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相对处冠梁5侧壁。

待开挖基坑4开挖后形成已开挖基坑8,已开挖基坑8侧壁固定设置有护壁6,防止基坑壁坍塌,护壁6包括挂网10、锚喷混凝土7,挂网10固定连接于已开挖基坑8侧壁,锚喷混凝土7固定喷射于挂网10外侧,拉筋1包括五根钢筋9,拉筋1由五个钢筋9并排相互连接组成,锚拉桩2与支护桩3布置形式为一个锚拉桩2对应三个支护桩3布置,使结构更加合理,冠梁5与支护桩3均为混凝土临时浇灌。

工作原理:该结构在使用时,使用支护桩3进行边坡支护,已开挖基坑8内壁设置有护壁6以防止土体坍塌;支护桩3顶部设置冠梁5将间隔布置的支护桩3连结起来以提高整体稳定性;使用拉筋1将冠梁5及外排锚拉桩2连接以保障护坡支护桩3的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待开挖基坑(4),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开挖基坑(4)边缘外侧环绕固定设置多个支护桩(3),所述支护桩(3)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锚拉桩(2),所述多个支护桩(3)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冠梁(5),所述相邻冠梁(5)相互连接,所述锚拉桩(2)靠近待开挖基坑(4)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筋(1),所述拉筋(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相对处冠梁(5)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开挖基坑(4)开挖后形成已开挖基坑(8),所述已开挖基坑(8)侧壁固定设置有护壁(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6)包括挂网(10)、锚喷混凝土(7),所述挂网(10)固定连接于已开挖基坑(8)侧壁,所述锚喷混凝土(7)固定喷射于挂网(10)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1)包括五根钢筋(9),所述拉筋(1)由五个钢筋(9)并排相互连接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桩(2)与支护桩(3)布置形式为一个锚拉桩(2)对应三个支护桩(3)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5)与支护桩(3)均为混凝土临时浇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待开挖基坑,所述待开挖基坑边缘外侧环绕固定设置多个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锚拉桩,所述多个支护桩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冠梁,所述相邻冠梁相互连接,所述锚拉桩靠近待开挖基坑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筋,所述拉筋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相对处冠梁侧壁,所述待开挖基坑开挖后形成已开挖基坑,所述已开挖基坑侧壁固定设置有护壁,所述护壁包括挂网、锚喷混凝土,所述挂网固定连接于已开挖基坑侧壁,所述锚喷混凝土固定喷射于挂网外侧。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该结构通过支护桩与锚拉桩配合的支护形式使施工难度小,施工工期短,护坡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龙;岳仁峰;任立民;刘洋;仇立发;张永军;王武京;杨浩文;于娇娇;高学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3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