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能节水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4547发布日期:2021-03-30 20:1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能节水马桶的制作方法

一种高效能节水马桶,属于马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坐便器按排污方式区分有冲落式、虹吸冲落式、虹吸喷射式和虹吸漩涡式四种。冲落式坐厕是最传统的,也是国内中、低档座厕中最流行的一种排污方式,是利用水流的冲力来排出污物;虹吸冲落式坐厕是第二代坐便器,借冲洗水在排污管道内充满水后所形成的一定压力(虹吸现象)将污物排走;虹吸喷射式坐厕是虹吸冲落式坐厕的改进型,增设喷射附道,喷射口对准排污管道入口的中心,喷射口径约为20毫米,借其较大的水流冲力将污物推入排污管道内,同时借其大口径的水流量促进虹吸作用加速形成,加快了排污速度;漩涡式坐厕是档次最高的,利用冲洗水从池底沿池壁的切线方向公出促成旋涡,随着水位的增高充满排污管道,当便池内水面与便器排污口形成水位差时,虹吸形成,污物随之排出。上述马桶均存在用水量大的问题,而且为了在马桶内留有存水,马桶的排水管通常需要设置向上的弯曲状,导致马桶很容易发生堵塞,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了对马桶主体的直冲,并且能够在排水管内形成水封,用水量少的高效能节水马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高效能节水马桶,包括马桶主体以及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内设置有封堵管以及挡水盘,封堵管的上端与排水管内壁之间密封连接,封堵管的下端的直径小于上端的直径,挡水盘转动设置在封堵管的下侧,挡水盘的上侧设置有积水槽,挡水盘连接有推动其将封堵管下口封闭的弹性元件,且封堵管的下端伸入积水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封堵管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封堵管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使整个封堵管内壁光滑,避免对排泄物的排出造成妨碍。

优选的,所述的封堵管沿排水管的轴向设置有若干节,每节封堵管的下侧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挡水盘。封堵管设置有多节,能够保证马桶主体不会出现反味的现象。

优选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水盘与封堵管的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排水管的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压盖,压盖的上端设置有外翻边,压盖的下端穿过马桶主体的排水口后与排水管相连。排水管通过压盖与马桶主体相连,方便排水管的拆装,便于对排水管进行维护。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排水管下端的底盘,排水管的下端穿过底盘,并与其固定连接,底盘的下侧设置有用于与下水道相连的对接部。底盘方便了排水管与下水道的对接。

优选的,所述的底盘包括环形板以及设置在环形板下侧的内对接筒和外对接筒,内对接筒的上端伸入环形板内并与其相连,排水管的下端伸入内对接筒内并与其相连,外对接筒的直径小于环形板的外径设置,形成所述对接部。内对接筒与排水管下端相连,外对接筒伸入下水道内并与下水道相连,避免排泄物发生泄漏。

优选的,所述的内对接筒的轴线设置在外对接筒的轴线的一侧。内对接筒的轴线设置在外对接筒的轴线的一侧,能够为马桶主体的安装留出空间,避免下水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过小,影响马桶主体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的排水管的下端还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下端面与上端面相对偏心设置。连通管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相对偏心设置,为马桶主体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的排水管的下端还设置有变径管,变径管的上端与排水管的下端相连。排水管的下端连接有变径管,方便排水管与下水道的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高效能节水马桶的排水管竖直设置,实现了直冲的形式,保证马桶主体冲刷干净,当马桶主体内的水的重力克服弹性元件的弹力时,挡水盘将封堵管的下端敞开,挡水盘的上侧设置有积水槽,封堵管的下端伸入积水槽内形成水封,形成水封所需的用水量少,且由于采用了直冲的方式,冲洗方便,且冲洗用水量少。由于不需要通过弯管的方式实现水封,因此马桶主体的后侧可以敞口设置,大大降低了马桶主体的重量,节省了生产马桶主体的材料,且方便对排水管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能节水马桶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排水管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马桶主体2、排水管3、导水管4、封堵管5、挡水盘501、积水槽6、变径管7、对接管8、连通管9、底盘901、外对接筒902、内对接筒903、环形板10、密封圈11、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高效能节水马桶,包括马桶主体1以及排水管2,排水管2内设置有封堵管4以及挡水盘5,封堵管4的上端与排水管2内壁之间密封连接,封堵管4的下端的直径小于上端的直径,挡水盘5转动设置在封堵管4的下侧,挡水盘5的上侧设置有积水槽501,挡水盘5连接有推动其将封堵管4下口封闭的弹性元件,且封堵管4的下端伸入积水槽501内。本高效能节水马桶的排水管2竖直设置,实现了直冲的形式,保证马桶主体1冲刷干净,当马桶主体1内的水的重力克服弹性元件的弹力时,挡水盘5将封堵管4的下端敞开,挡水盘5的上侧设置有积水槽501,封堵管4的下端伸入积水槽501内形成水封,形成水封所需的用水量少,且由于采用了直冲的方式,冲洗方便,且冲洗用水量少。由于不需要通过弯管的方式实现水封,因此马桶主体1的后侧可以敞口设置,大大降低了马桶主体1的重量,节省了生产马桶主体1的材料,且方便对排水管2进行维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如图1~3所示:马桶主体1的排水口设置在马桶主体1的中部,排水管2竖向设置在排水口的正下方,排水管2的上端与排水口相连通,下端用于与下水道相连通,从而将马桶主体1内的排泄物直接输送至下水道内。

封堵管4设置在排水管2内,挡水盘5与封堵管4一一对应,并设置在对应的封堵管4的下侧,封堵管4至少设置有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封堵管4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三个。每个封堵管4外均套设有导水管3,导水管3与封堵管4同轴设置,封堵管4的上端与导水管3的上端一体连接,封堵管4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挡水盘5的一侧与封堵管4转动连接。挡水盘5连接有推动其向靠近对应的封堵管4的方向摆动的弹性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为扭簧,扭簧设置在挡水盘5和对应的封堵管4之间。每相邻的两个挡水盘5的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排水管2两侧。

挡水盘5的上侧设置有内凹的积水槽501,积水槽501为与挡水盘5同轴设置的圆形,封堵管4伸入对应的挡水盘5的积水槽501内,从而形成水封。

在本实施例中,三根导水管3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排水管2,导水管3的上端伸入上侧相邻的导水管3内,并与其螺纹连接,且每相邻的两根导水管3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最上侧的导水管3与马桶主体1之间通过压盖11相连,压盖11为圆筒状,环绕压盖11的上端外壁设置有外翻边,压盖11的下端穿过排水口后与伸入最上侧的导水管3内,并与导水管3螺纹连接,压盖11的外翻边与马桶主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

最下侧的导水管3的下侧依次设置有变径管6、连通管8以及底盘9。

变径管6的下端的直径小于上端的直径,变径管6的上端伸入与其相邻的导水管3内,并与其螺纹连接,且变径管6的上端面与导水管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

连通管8与变径管6的下端之间通过对接管7相连,环绕对接管7的下端内壁设置有内翻边,环绕连通管8的上端外壁设置有外翻边,对接管7同轴套设在连通管8外,变径管6的下端伸入对接管7的上端内,并与其螺纹连接,对接管7通过内翻边以及连通管8的外翻边将连通管8的上端压紧在变径管6的下端,且连通管8的上端面与变径管6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连通管8上端面和下端面相对偏心设置,即下端面设置在上端面的轴线的一侧。

底盘9包括环形板903以及设置在环形板903下侧的内对接筒902和外对接筒901,内对接筒902和外对接筒901均竖向设置,且内对接筒902设置在外对接筒901内,内对接筒902的上端伸入环形板903内,并与环形板903一体连接。外对接筒901的直径小于环形板903的外径,且外对接筒901的上端与环形板903相连。

连通管8的下端伸入内对接筒902内,并与其密封连接,外对接筒901伸入下水道内,并与下水道内壁相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