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基坑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6301发布日期:2021-03-19 11:0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超深基坑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基坑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深基坑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需要将基底的水排出,方便后续基坑施工。

公告号为cn2104211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深基坑集水装置,包括集水井体,集水井体顶部设有开口,集水井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泄水管,泄水管一端处在集水井体侧壁的外侧,泄水管另一端处在集水井体侧壁的内侧,各个泄水管上均设有开关装置;超深基坑集水装置用于基坑内部地下水的收集,集水井体安装于基坑底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只对基坑底部的水进行收集,基坑的侧壁仍然会存在渗水的情况发生,从而容易造成基坑侧壁的土壤松动,导致基坑出现坍塌的可能,因此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有不安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助于改善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超深基坑集水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深基坑集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深基坑集水装置,包括贴合在基坑侧壁上的挡板,所述挡板背离基坑侧壁且靠近基坑底壁的一侧设有集水槽,所述挡板内开设有与集水槽相通的引流槽,所述挡板靠近基坑侧壁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与引流槽相通的渗流孔;所述基坑底壁埋设有用于储水的集水组件,所述基坑上设有用于从集水组件中抽水的排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基坑侧壁出现渗水时,水通过渗流孔进入到引流槽中,此时水沿着引流槽流入集水槽中,然后水通过集水槽流入到集水组件内,接着操作者通过排水组件将集水组件内的水输送到基坑外侧,以实现及时排水的目的,进而减少基坑底部存有集水的情况发生,同时挡板对基坑的侧壁进行支撑,从而增加基坑侧壁土壤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减少基坑出现坍塌的可能,以提升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同时与集水井和集水槽相通;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延伸到集水井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基坑外侧,所述输水管在基坑外侧连接有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槽内的水通过引流管流入到集水井内,以实现快速集水的目的,并且集水井便于操作者对收集的水做进一步处理,此时操作者启动水泵,水泵通过输水管将集水井内的水输送至基坑的外侧,以达到及时排水的效果,从而提升基坑内的干燥度,以便于操作者进行后续的施工。

优选的,所述集水井沿周缘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底部的水可以通过透水孔渗入到集水槽中,从而透水孔便于对基坑底壁的水进行收集,进一步提升基坑内部的干燥度。

优选的,所述基坑底壁沿集水井的周缘方向设有与引流管相通的集流管,所述集流管沿周缘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底壁的水通过通孔渗入到集流管中,并且进入集流管中的水沿着集流管流入到引流管内,然后通过引流管流进集水井内,从而集流管增加了对基坑底壁的集水面积,进一步提升了集水井的集水效果,提高了基坑底壁的干燥度,以便于操作者进行后续施工。

优选的,所述挡板靠近基坑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一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侧壁中的水在渗入引流槽中时,第一过滤层对泥土进行过滤,并且对泥土进行阻挡,以减少泥土堵塞渗流孔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基坑的底壁上铺设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可以对基坑的表面进行覆盖,并且可以对基坑底壁渗出的水进行阻挡,从而减少基坑底壁的水渗入基坑内部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基坑内部的干燥度。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沿长度方向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一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同时挂设有一个沉淀槽,所述沉淀槽沿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天气出现降雨时,进入基坑的水流入到沉淀槽中,使得水在沉淀槽中沉淀,沉淀后的水通过溢流孔进入到集水槽内,从而沉淀槽可以减少水中的泥土或者杂物进入集水槽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基坑的底壁上嵌设有与集水槽相通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延伸至沉淀槽背离集水槽底壁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天气出现降雨时,雨水进入基坑内,此时导流槽可以快速的将基坑内雨水引流到集水槽中,使得水进入到集水组件内,以便于排水组件及时的将水排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挡板对基坑的侧壁进行支撑,可以增加基坑侧壁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减少了基坑出现坍塌的可能,以提升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通过集流管增加了对基坑底壁的集水面积,进一步提升了集水井的集水效果,提高了基坑底壁的干燥度,以便于操作者进行后续施工;

3.通过沉淀槽对进入集水槽的水进行沉淀,可以减少水中的泥土或者杂物进入集水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集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11、防水层;12、导流槽;2、挡板;21、集水槽;211、支撑板;22、引流槽;23、渗流孔;24、第一过滤层;25、沉淀槽;26、溢流孔;3、集水组件;31、集水井;311、透水孔;312、第二过滤层;32、引流管;4、排水组件;41、输水管;42、水泵;5、集流管;51、通孔;52、第三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超深基坑集水装置。参照图1和图2,集水装置包括包括贴合在基坑1沿长度方向两个侧壁上的两个挡板2,且两个挡板2均向相背离的一侧倾斜。使得挡板2对基坑1的侧壁进行支撑,以减少基坑1的侧壁出现坍塌的可能。两个挡板2相对并且靠近基坑1底壁的一侧均设有一个集水槽21,集水槽21埋设在基坑1的底壁中,且集水槽21与挡板2一体成型。

参照图2和图3,挡板2沿倾斜方向开设有与集水槽21相通的引流槽22,且引流槽22沿挡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挡板2在靠近基坑1侧壁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与引流槽22相通的渗流孔23。基坑1在两个挡板2之间的底壁上设有集水组件3,集水组件3包括埋设在基坑1底壁内的集水井31,集水井31呈半球形,且集水井31的顶部开设有开口。集水槽21在背离挡板2的一侧插接有引流管32,引流管32远离集水槽21的一端延伸到集水井31内部,使得集水槽21通过引流管32与集水井31连通,并且基坑1上设有与集水井31连通的排水组件4,排水组件4包括设置在基坑1外侧的水泵42,水泵42上连通有输水管41,输水管41远离水泵42的一端延伸到集水井31内部。

参照图2和图3,基坑1的侧壁在渗水的过程中,水可以通过渗流孔23进入到引流槽22中,并且通过引流槽22流入到集水槽21中。进入集水槽21的水通过引流管32进入到集水井31内,以达到快速集水的效果。此时操作者启动水泵42,使得水泵42通过输水管41及时的将集水井31内的水排出,从而可以减少基坑1内存有积水的情况发生,以便于操作者进行后续的施工。同时挡板2与基坑1侧壁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层24,第一过滤层24由布料制成。布料贴合在挡板2的侧壁上,并且对泥土进行阻挡。使得第一过滤层24对泥土中的水分进行过滤,以减少泥土堵塞渗流孔23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4,集水井3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311,若干个透水孔311沿集水井3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此时基坑1底壁内的水可以通过透水孔311渗入到集水井31内,使得集水井31实现进一步集水的目的,以减少基坑1内存有集水可能。同时集水井31的外侧壁上包覆有与第一过滤层24材质相同的第二过滤层312,从而对进入集水井31的水进行过滤,以减少泥土堵塞透水孔311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4,基坑1的底壁在集水井31沿圆周方向设有两个与引流管32相通的集流管5,两个集流管5均为环形,且两个集流管5与集水井31均位于同一圆心上,同时两个集流管5侧尺寸由内向外依次增大。两个集流管5沿圆周方向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1,此时基坑1底壁内的水可以通过通孔51渗入集流管5内,并且通过集流管5流进引流管32中。最后水经过引流管32进入到集水井31内,从而集流管5增加了对基坑1底壁的集水面积,进一步提升了集水井31的集水效果。集流管5外侧套设有与第一过滤层24材料相同的第三过滤层52,以达到对进入集流管5的水进行过滤的效果,以减少泥土堵塞集流管5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2和图3,基坑1的底壁上铺设有防水层11,防水层11由防水卷材制成,防水卷材自身具有防水的效果,使得防水层11可以减少基坑1底壁的水渗入基坑1内的情况发生。同时基坑1的底壁上嵌设有同时与两集水槽21相通的导流槽12,当出现降雨时,导流槽12可以对进入基坑1的雨水进行引流,使得雨水快速进入集水槽21中。然后雨水经过引流槽22进入集水井31内,进而便于快速的将雨水排出基坑1,以便于操作者进行后续的施工。

参照图2和图3,集水槽21的底壁与导流槽12之间设有沉淀槽25,集水槽21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一个支撑板211,沉淀槽25挂接在支撑板211上,且导流槽12延伸至沉淀槽25的上方。沉淀槽25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一组溢流孔26,同一组溢流孔26沿沉淀槽2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且溢流孔26开设在远离沉淀槽25底壁的一侧。导流槽12内的水在进入集水槽21之前需要流经沉淀槽25,此时沉淀槽25可以对水中杂物或泥土进行沉淀。当沉淀槽25内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从溢流孔26溢出到集水槽21中,从而沉淀槽25对水起到了沉淀的作用,以减少水中泥土堵塞集水槽21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原理为:基坑1侧壁的水通过渗流孔23进入到引流槽22中,再通过引流槽22流入集水槽21内。并且进入集水槽21的水通过引流管32进入到集水井31内,此时集水井31可以起到快速集水的作用。同时基坑1底壁内的水通过通孔51渗入集流管5内,并通过引流管32流入到集水井31内,从而集流管5增加了对基坑1的集水面积。然后操作者启动水泵42将集水井31内的水及时的排出基坑1,减少了基坑1内存有积水的可能,以便于操作者进行后续的施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