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撑系统的张弦梁连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4037发布日期:2021-04-13 20:4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基坑支撑系统的张弦梁连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撑系统的张弦梁连接节点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地铁建设的深基坑工程,由于大多数是在城市中进行开挖,基坑周围通常存在交通要道、己建建筑或管线等各种构筑物,这就涉及到基坑开挖的一个很重要内容,要保护其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
3.现有技术中采用张弦梁的基坑支撑系统,张弦梁的连接节点的结构设计十分关键,目前该连接节点一般都需要设置连接板,腹杆、拉杆、都与连接板连接,由于连接板的存在,一方面,导致节点构造比较复杂,可靠性验证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制作和安装难度也较高,同时成本也较高。
4.公开号为cn104532850a,公开日为2015年4月22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撑系统,采用了上述张弦梁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撑系统的张弦梁连接节点结构,采用拉杆与拉杆首尾相连接,去除连接板,同时将腹杆的铰接设置为与拉杆同一转轴位置,简化节点的构造,既增加了可靠性,又降低了成本。
6.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坑支撑系统的张弦梁连接节点结构,包括一腹杆1、第一拉杆2、第二拉杆3;所述第二拉杆3端部具有一对第一限位板301,所述第一限位板301将第一拉杆2端部限位在其内侧;所述腹杆1端部具有一对第二限位板101,所述第二限位板101将第一限位板301限位在其内侧;所述第二限位板101、第一限位板301、第一拉杆2端部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
8.优选的,所述腹杆1端部通过连接端板6与第二限位板101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为一销轴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腹杆1的另一端与预应力调节装置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板6上设有若干与其垂直焊接的加强肋板7。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301、第二限位板101为耳板结构。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采用拉杆与拉杆首尾相连接,去除连接板,同时将腹杆的铰接设置为与拉杆同一转轴位置,简化节点的构造;
15.2)既增加了可靠性,又降低了成本。
16.3)连接节点的受力更明确,也更加稳定。
17.4)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8.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节点结构的基坑支撑系统的张弦梁的平面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张弦梁连接阶段部位的放大图。
20.图3是基坑支撑系统的张弦梁连接节点部位的立体图。
21.图中,1.腹杆,2.第一拉杆,3.第二拉杆,4.转轴,101.第二限位板,301.第一限位板。5.混凝土梁,6.连接端板,7.加强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参见图1,图1展示了基坑支撑系统的张弦梁部分的平面结构,图中,相邻两拉杆之间的部位为节点部位,如图中第一连杆2与第二拉杆3之间的部位。
24.参见图2,图2展示了节点部位的放大图,从图中也可以看出,第一拉杆2、第二拉杆3及腹杆1的转动节点位于同一转动轴上。
25.具体参见图2

图3,一种基坑支撑系统的张弦梁连接节点结构,包括一腹杆1、第一拉杆2、第二拉杆3;所述第二拉杆3端部具有一对第一限位板301,所述第一限位板301将第一拉杆2端部限位在其内侧;所述腹杆1端部具有一对第二限位板101,所述第二限位板101将第一限位板301限位在其内侧;所述第二限位板101、第一限位板301、第一拉杆2端部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
26.具体的,所述腹杆1端部通过连接端板6与第二限位板101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
27.具体的,所述转动轴为一销轴连接。
28.优选的,所述腹杆1的另一端与主动预应力装置连接。
29.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连接端板6上设有若干与其垂直焊接的加强肋板7。
30.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一限位板301、第二限位板101均为耳板结构。
31.本实用新型采用拉杆与拉杆首尾相连接,去除连接板,同时将腹杆的铰接设置为与拉杆同一转轴位置,简化节点的构造;既增加了可靠性,又降低了成本。连接节点的受力更明确,也更加稳定;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32.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