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3081发布日期:2021-07-20 16:3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内渗漏水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常用的既有地铁隧道内转辙机基坑内渗漏水主要采取渗漏水位置处灌注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和水泥净浆等方案进行治理。

采用现有的转辙机基坑渗漏水方案,施工过程简便、成本较低,但渗漏水治理后可维持时间段,漏水复发率高,多次打眼注浆,不仅会增加人物物力的消耗,还会对既有道床的整体性和受力造成损伤。

张学华[1]、陈宁威[2]、谷寒青[3]等人提出的在转辙机基坑周围灌注eaa环氧树脂的方案,也能有效地在止水的同时起到加固转辙机基坑周围道床结构的目的,但其缺点如下:第一,在道床周围钻孔数量过多,不利于道床结构受力;第二,灌注eaa环氧树脂后,虽然能堵住道床内较大的空隙,但水源仍然可以通过道床结构内混凝土细小缝隙渗入转辙机基坑内。

姚淼凡和蓝雪林[4]提出了首先移除转辙机,对基坑内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堵漏、植筋并重新施作防水层的治理工艺,虽能解决转辙机基坑渗漏水问题,但其缺点如下:第一,施工过程动静大,需要先移除转辙机,然后凿除混凝土,在铺设防水层,然后重新浇筑,地铁内可用于转辙机基坑渗漏水治理的天窗时间点短,在不影响次日地铁列车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施工无法开展;第二,隧道内混凝土等均无法使用商品混凝土,现场浇筑的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要解决施工过程动静大、施工困难、钻孔数量多、成品效果差、现场浇筑后的质量一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所述基坑渗漏水结构包括基坑下部的基础层、基坑底部的开槽、设置在开槽内的防水层以及布设在基坑四周边缘位置的注浆孔,所述基础层包括隧道衬砌底板以及设置在隧道衬砌底板上的道床;

所述开槽的截面呈u型,所述防水层包括敷设在开槽槽底的第一封堵层、设置在第一封堵层上的填充层、设置在填充层上的第二封堵层以及涂覆在第二封堵层顶面的防漏表层,防漏表层两端向基坑底部延伸。

进一步,基坑的长宽深分别为2000mm、1500mm和410mm。

进一步,注浆孔距基坑边缘的距离为300-350mm。

进一步,相邻注浆孔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00mm。

进一步,注浆孔内设置有注浆管,注浆管底部设置在隧道衬砌底板内。

进一步,还包括灌注在注浆孔内的注浆材料;注浆材料采用高渗透亲水环氧树脂。

进一步,第一封堵层采用水泥。

进一步,填充层采用环氧胶泥;填充层的高度为开槽槽深的1\2。

进一步,第二封堵层采用聚硫密封胶。

进一步,填充层的高度小于第二封堵层的高度。

进一步,防漏表层采用改性硅烷密封胶;防漏表层的厚度至少为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考虑既有地铁隧道内转辙机基坑的布置和道床受力情形;在考虑治理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对基坑周围道床的加固,既能保证渗漏水得以治理,又能保证道床结构能够得到加固。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采用道床内部灌注高强度和基坑内渗漏水位置用高强度和高韧性材料堵水相结合的方法,能保证渗漏水治理效果的持久性。

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施工便捷,在对转辙机基坑渗漏水治理过程中,无需用到大型工器具,可用于任意地铁隧道内转辙机基坑渗漏水治理。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基坑渗漏水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开槽、2-注浆孔、3-隧道衬砌底板、4-道床、5-第一封堵层、6-填充层、7-第二封堵层、8-防漏表层、9-基坑、10-基坑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所述基坑渗漏水结构包括基坑9下部的基础层、基坑底部10的开槽1、设置在开槽1内的防水层以及布设在基坑9四周边缘位置的注浆孔2,注浆孔2距基坑9边缘的距离为300-350mm。相邻注浆孔2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00mm。注浆孔2内设置有注浆管,注浆管底部设置在隧道衬砌底板3内。还包括灌注在注浆孔2内的注浆材料;注浆材料采用高渗透亲水环氧树脂。

所述基础层包括隧道衬砌底板3以及设置在隧道衬砌底板3上的道床4。基坑9的长宽深分别为2000mm、1500mm和410mm。

参见图2,开槽1的截面呈u型,所述防水层包括敷设在开槽1槽底的第一封堵层5、设置在第一封堵层5上的填充层6、设置在填充层6上的第二封堵层7以及涂覆在第二封堵层7顶面的防漏表层8,防漏表层8两端向基坑底部10延伸。填充层6采用环氧胶泥并且可以分段填充,填充层6在u型槽内的高度为整体开槽1槽深的1\2,填充层6还设置在u型槽内壁里。填充层6在u型槽内的高度小于第二封堵层7的高度。

其中,第一封堵层5可以采用水泥,第二封堵层7可以采用聚硫密封胶。防漏表层8采用改性硅烷密封胶;防漏表层8的厚度至少为3mm。

上述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坑9渗漏水注浆治理;

s1,在转辙机基坑9内注浆;钻孔前借助于钢筋扫描仪了解道床4混凝土内钢筋分布情况,根据既定方案和钢筋探测情况适当调整注浆孔2位置;平面注浆孔2间距选取400mm;注浆孔2布设在距基坑9边缘300~350mm的位置处;s1中注浆孔2深度选取原则定为穿透整个道床4,渗入隧道衬砌结构至少20mm。打眼一次性完成,一个孔内注浆时,周围注浆孔2作为观察孔,且不再新设注浆孔2,注浆作业分多次完成。

s2,在转辙机基坑9周围道床4上注浆,注浆材料选用亲水性高渗透环氧树脂灌浆料。

步骤一,注浆压力设置为0.2mpa,当注浆压力达到最大注浆压力并稳压5分钟时,或者当道床4任意位置出现冒浆时暂停注浆并记录相应孔位和注浆时间;当距离暂停时间超过1小时后,恢复该孔位注浆,直至所有孔位按照最大压力均无法再注入浆液、基坑9内渗漏水得以彻底治理后,结束注浆作业。

步骤二,基坑9表面加固施工;开槽1的形式为u型槽,槽宽100mm,深为未遭受污损混凝土基面50mm。

s1,确定转辙机基坑9内渗漏水的确切位置和渗漏量大小,把基坑9内积水清理干净,然后打磨基坑9内已经遭受被积水和杂物污染的混凝土表面,漏出未受污染的混凝土基面;

s2,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观察基坑9内渗漏水情况,确定渗漏水位置及渗漏量大小;

s3,沿渗漏水位置开槽1,用水泥基类临时止水材料对槽内渗漏水位置进行封堵,然后快速涂抹环氧胶泥材料用以形成填充层6;

填充层6分段设置,一部分设置在开槽1的底部,一部分设置在开槽1的u槽内壁;起到多层填充防漏的作用。

s4,待填充层6的环氧胶泥材料完全凝固后,在保证其表面干净的情况下,设置第二封堵层7,即采用聚硫密封材料填缝;

s5,最后设置防漏表层8,可以使用改性硅烷密封胶作为防漏表层8的填缝材料。改性硅烷密封胶涂刷后,防漏表层8表面可以与基坑9表面齐平,也可以高出基坑9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