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工程用的格构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9827发布日期:2021-11-29 14:0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灾害工程用的格构挡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格构挡墙本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工程用的格构挡墙。


背景技术:

2.格构式锚杆挡墙加固技术是利用现浇混凝土梁和柱构成框架进行边坡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加以固定的一种边坡加固技术,格构框架中可以进行植被护坡,既能达到边坡支护的目的,又能恢复植被,提高绿化率,美化环境,它具有工期短,施工条件好,效果显著,外形美观等优点而被城市建设边坡广泛应用。
3.但是传统的格构挡墙本体结构在遇到大雨时,没有设置相应的疏水机构,从山顶汇集的大量雨水容易直接冲刷格构挡墙本体上的植被,从而造成植从格构挡墙本体上分离,造成经济损失,而严重的会导致山顶汇集的雨水极流入格构挡墙本体与山体的连接处之间,从而造成该侧山体受雨水浸泡而变软,从而极容易使得格构挡墙本体与山体连接处变得松动,从而增大了格构挡墙本体坍塌的概率,而当格构挡墙本体坍塌后,山体发生坍塌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质灾害工程用的格构挡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工程用的格构挡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工程用的格构挡墙,包括山体和格构挡墙本体,所述山体的一侧浇筑有格构挡墙本体,所述格构挡墙本体的中部等距固定有用于加固格构挡墙本体的加固机构,所述格构挡墙本体的顶部固定有用于疏导大雨时山顶流下的水流的疏导防护机构。
6.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安装孔、锚索、锚头和混凝土,所述山体靠近格构挡墙本体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锚索,所述格构挡墙本体的内部等距预埋有锚头,所述锚索的一端与锚头固定,所述安装孔的内部浇筑有混凝土。
7.优选的,所述疏导防护机构包括集水槽、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预埋槽、v型拦水坝、疏水孔和过滤格,所述格构挡墙本体的顶部对称开设有集水槽,所述格构挡墙本体的上端对称预埋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与集水槽相连通,所述格构挡墙本体远离山体的一侧对称固定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与第一输水管相连通,所述山体的上端靠近格构挡墙本体的一侧开设有预埋槽,所述预埋槽的内部浇筑有v型拦水坝,所述v型拦水坝的一端与格构挡墙本体固定,所述v型拦水坝的一侧等距开设有疏水孔,所述格构挡墙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格,所述过滤格与集水槽相连通,且过滤格远离山体的一侧呈斜面设置。
8.优选的,所述疏水孔的内壁固定有第一过滤网。
9.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内壁固定有第二过滤网。
10.优选的,所述过滤格的两侧对称等距开设有通孔,所述v型拦水坝的上端和格构挡墙本体的上端均等距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加固机构能够便于提高格构挡墙本体浇筑后的稳定性,提高格构挡墙本体与山体连接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格构挡墙本体的防护性能。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疏导防护机构能够便于将大雨时山顶汇集的水流疏导至山底,从而避免雨水冲刷山体与格构挡墙本体连接处,避免山体被雨水冲刷变软而造成格构挡墙本体坍塌,同时能够表面汇集的雨水直接冲刷植被,保护了植被不被雨水冲刷下来。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孔位置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疏导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19.图中:1、山体;2、格构挡墙本体;3、加固机构;4、疏导防护机构;5、安装孔;6、锚索;7、锚头;8、混凝土;9、集水槽;10、第一输水管;11、第二输水管;12、预埋槽;13、v型拦水坝;14、疏水孔;15、过滤格;16、第一过滤网;17、第二过滤网;18、通孔;19、螺纹孔;20、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工程用的格构挡墙,包括山体1和格构挡墙本体2,所述山体1的一侧浇筑有格构挡墙本体2,所述格构挡墙本体2的中部等距固定有用于加固格构挡墙本体2的加固机构3,能够有效的提高格构挡墙本体2与山体1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能,所述格构挡墙本体2的顶部固定有用于疏导大雨时山顶流下的水流的疏导防护机构4,能够便于在下大雨时,有效的疏导山顶汇集的雨水,避免雨水直接冲刷植被以及格构挡墙本体2和山体1的连接处,有效的保护了植被,且避免因雨水导致山体1变软,更避免了格构挡墙本体2与山体1连接不稳定而造成的格构挡墙本体2坍塌的现象的发生。
22.请参阅图3,所述加固机构3包括安装孔5、锚索6、锚头7和混凝土8,所述山体1靠近格构挡墙本体2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的内壁设置有锚索6,所述格构挡墙本体2的内部等距预埋有锚头7,所述锚索6的一端与锚头7固定,所述安装孔5的内部浇筑有混凝土8,通过混凝土8能够有效的将锚索6与山体1固定,从而增强了格构挡墙本体2与山
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3.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所述疏导防护机构4包括集水槽9、第一输水管10、第二输水管11、预埋槽12、v型拦水坝13、疏水孔14和过滤格15,所述格构挡墙本体2的顶部对称开设有集水槽9,山体1顶部在大雨时汇集的雨水能够流入到集水槽9内,进而通过给水槽能够将雨水导入到第一输水管10中进而排出,所述格构挡墙本体2的上端对称预埋有第一输水管10,所述第一输水管10与集水槽9相连通,所述格构挡墙本体2远离山体1的一侧对称固定有第二输水管11,所述第二输水管11与第一输水管10相连通,能够便于将第一输水管10输出的水引流至山底,避免雨水冲击格构挡墙本体2上格构内的植被,所述山体1的上端靠近格构挡墙本体2的一侧开设有预埋槽12,所述预埋槽12的内部浇筑有v型拦水坝13,所述v型拦水坝13的一端与格构挡墙本体2固定,所述v型拦水坝13的一侧等距开设有疏水孔14,能够便于将山顶的雨水拦截在v型拦水坝13内侧,避免雨水流入到山体1和格构挡墙本体2连接处之间,进而避免了雨水冲刷造成山体1变软而导致格构挡墙本体2坍塌的想象的发生,所述格构挡墙本体2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格15,所述过滤格15与集水槽9相连通,且过滤格15远离山体1的一侧呈斜面设置,从山顶流下来的能够通过过滤格15进入到集水槽9内,而一些树枝石块能够被过滤格15拦截在外面,能避免造成集水槽9的堵塞。
24.请参阅图5,所述疏水孔14的内壁固定有第一过滤网16,能够避免山体1上的泥沙通过疏水孔14进入到集水槽9内造成集水槽9的堵塞。
25.请参阅图4,所述集水槽9的内壁固定有第二过滤网17,能够进一步的避免细小泥沙石块堵塞第一输水管10。
26.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过滤格15的两侧对称等距开设有通孔18,所述v型拦水坝13的上端和格构挡墙本体2的上端均等距开设有螺纹孔19,所述通孔18内插接有固定螺栓20,所述固定螺栓20与螺纹孔19螺纹连接,能够便于拆卸v型拦水坝13,能够便于在第二过滤网17上累积太多杂质后对杂质进行清理。
27.工作原理:通过混凝土8将锚索6固定在山体1内,进而通过锚索6与锚头7的固定在,增强了山体1与格构挡墙本体2之间的稳定性,极大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的v型拦水坝13,能够在发生大暴雨等天气时,山顶雨水汇集增多,便于将山顶的雨水拦截在v型拦水坝13内侧,进而拦截的雨水渗透山体1通过疏水孔14进入到集水槽9内,从而避免在大雨时雨水冲击进入山体1与格构挡墙本体2的连接部位造成山体1的变软,进而避免造成格构挡墙本体2稳定性下降,同时山顶的雨水冲击下来后,通过过滤格15过滤后进入到集水槽9内,进而通过第一输水管10导流至第二输水管11内,进而导流至山底,避免雨水冲击山体1,同时能够避免雨水直接从格构挡墙本体2的顶部流下而直接冲击格构挡墙本体2上的植被,有效的保护了植被。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