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循环供水管路及实现方法

文档序号:24746295发布日期:2021-04-20 22:5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循环供水管路及实现方法

1.本发明属于水工模型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循环供水管路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2.水工模型试验是按比尺缩小的模型中复演与原型相似的水流,进行水工建筑物各种水力学问题研究的实验技术。
3.双向流道泵站兼具排涝与引水的双重功能,既可将内河水排向外河,又可抽引外河水向内河灌溉。在双向流道泵站的水工模型试验中为模拟排涝与引水两种不同的工况,在变工况试验时,通常需要将模型中水体排空,并调换循环泵的方向,这一方式往往耗时耗力,延阻试验进度,因此提供一种可方便调控的循环供水管路安装方法有切实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循环供水管路及安装方法,能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循环供水管路,其特征是,包括内河侧汇水箱、外河侧汇水箱、循环泵、电磁流量计、一号闸阀、二号闸阀、三号闸阀、四号闸阀以及三组pvc管;第一组pvc管位于内河侧汇水箱、外河侧汇水箱之间,并连通内河侧汇水箱、外河侧汇水箱的相对侧;第二组pvc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内河侧汇水箱的底部、外河侧汇水箱的底部,对向连接;第三组pvc管分别连通第一组pvc管、第二组pvc管;第一组pvc管靠近内河侧汇水箱的端部设置一号闸阀,第一组pvc管靠近外河侧汇水箱的端部设置二号闸阀,第二组pvc管靠近内河侧汇水箱的端部设置三号闸阀,第二组pvc管靠近外河侧汇水箱的端部设置四号闸阀,第三组pvc管上设置循环泵、电磁流量计。
6.进一步的,三组pvc管组成呈日字形管网。
7.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与电磁流量计安装在日字形管网中部的第三组pvc管上。
8.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循环供水管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1)排涝工况排涝工况下水工模型中水流方向为内河侧汇水箱流向外河侧汇水箱,为保证来流的稳定及持续性,外河侧汇水箱内的水需要经pvc管组成的循环供水管网抽向内河侧汇水箱,此时,需关闭一号闸阀与四号闸阀,同时打开二号闸阀与三号闸阀,外河侧汇水箱内的水流从二号闸阀流出,经循环泵抽提后经三号闸阀流进内河侧汇水箱,通过控制二号闸阀或三号闸阀开度大小并配合电磁流量计来控制水流流量大小;2)引水工况引水工况下水工模型中水流方向为外河侧汇水箱流向内河侧汇水箱,为保证来流的稳定性,内河侧汇水箱内的水需要经pvc管组成的循环供水管网抽向外河侧汇水箱,此
时,需关闭二号闸阀与三号闸阀,同时打开一号闸阀与四号闸阀,内河侧汇水箱内的水流从一号闸阀流出,经循环泵抽提后经四号闸阀流进外河侧汇水箱,通过控制一号闸阀或四号闸阀开度大小并配合电磁流量计来控制水流流量大小。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循环供水管路及安装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双向流道泵站水工模型试验变工况试验时需调换循环泵方向的问题,能很好的完成水工模型双向流道泵站试验;本发明结构简单,技术可靠,易于实施,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10.图1为双向流道水工模型试验供水管路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排涝工况管路水体循环流动示意图;图3为引水工况管路水体循环流动示意图;图中:1为内河侧汇水箱,2为外河侧汇水箱,3为第一组pvc管,4为循环泵,5为电磁流量计,6为一号闸阀,7为二号闸阀,8为三号闸阀,9为四号闸阀,10为第二组pvc管,11为第三组pvc管。
具体实施方式
11.一种用于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循环供水管路,包括内河侧汇水箱1,外河侧汇水箱2,三组pvc管(第一组pvc管3、第二组pvc管10、第三组pvc管11),循环泵4,电磁流量计5以及一号闸阀6、二号闸阀7、三号闸阀8、四号闸阀9。所述内河侧与外河侧汇水箱主要作用是汇集水流,模拟河道水流,使来流顺畅的流向下游,所述pvc管组成整个循环供水管路系统,将下游侧汇水箱内水流经循环泵抽提后汇聚至上游汇水箱,所述电磁流量计安装在第三组pvc管上,用于测量水流流量,一、二、三、四号闸阀通过控制不同的开闭组合方式实现双向流道泵站水工模型试验的排涝以及引水工况。
12.具体的,所述内河侧与外河侧汇水箱安装在水工模型两端,模拟来流。所述pvc管安装在汇水箱底端,所述pvc管组成呈日字形管网,具体管网长度可根据实际模型大小调整。
13.具体的,所述循环泵与电磁流量计安装在如图示日字形管网中部第三组pvc管上,如图1所示。所述一号闸阀、二号闸阀安装在所述内河侧与外河侧汇水箱对向连接的第一组pvc管上,所述三、四号闸阀安装在内河侧与外河侧汇水箱侧向连接的第二组pvc管上,具体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14.通过控制闸阀开闭来实现双向流道泵站水工模型试验中排涝工况与引水工况,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一:排涝工况排涝工况下水工模型中水流方向为内河侧汇水箱1流向外河侧汇水箱2,为保证来流的稳定及持续性,外河侧汇水箱2内的水需要经pvc管3组成的循环供水管网抽向内河侧汇水箱1,此时,需关闭一号闸阀6与四号闸阀9,同时打开二号闸阀7与三号闸阀8,外河侧汇水箱2内的水流从二号闸阀7流出,经循环泵4抽提后经三号闸阀8流进内河侧汇水箱1,通过控制二号闸阀7或三号闸阀8开度大小并配合电磁流量计5来控制水流流量大小。
15.实施例二:引水工况引水工况下水工模型中水流方向为外河侧汇水箱2流向内河侧汇水箱1,为保证来流的稳定性,内河侧汇水箱1内的水需要经pvc管3组成的循环供水管网抽向外河侧汇水箱2,此时,需关闭二号闸阀7与三号闸阀8,同时打开一号闸阀6与四号闸阀9,内河侧汇水箱1内的水流从一号闸阀6流出,经循环泵4抽提后经四号闸阀9流进外河侧汇水箱2,通过控制一号闸阀6或四号闸阀9开度大小并配合电磁流量计5来控制水流流量大小。
16.综上,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7.上述内容已经用一般性文字和具体实施步骤对本发明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相关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