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厕用品容器及液体引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12426发布日期:2021-06-04 15:5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洁厕用品容器及液体引流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洁厕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洁厕用品容器及液体引流方法。


背景技术:

2.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共卫生区域,都需要对抽水马桶进行清洁、除异味处理等,保证抽水马桶卫生和环境卫生。常用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在抽水马桶水箱里放置清洁或带芳香等有效物质,使其逐渐溶解在水箱中,马桶冲水时,带有有效物质的水从水箱进入马桶内,对马桶内壁进行冲洗,实现清洁,部分留有在马桶内水的有效物质散发出芳香,改善环境;二是直接将有效物质,如固体块或凝胶状的膏体,粘贴在马桶内部,当水箱内的水进入马桶后,冲洗马桶的内壁的同时溶解固体块或凝胶状物质,从而实现清洁或除异味的目的。以上两种方式均需要人手操作放置,或者短期内更换新的有效物质,从而实现连续处理抽水马桶洁净的目的,人手操作时,有些带有腐蚀性或易染色的物质会沾染到手上,给用户带来不便甚至是伤害。
3.对于第一种常用的处理方式来说,有效物质长期浸泡在水箱里的水中,不论是否使用马桶,都处于持续溶解状态,使得有效物质的溶解加快,而且当水箱内的溶解水用于冲刷马桶内壁时,大量的溶解水从下水道流走,只有少部分留在马桶内。总之,有效物质的使用寿命较短并且与马桶的使用次数没有关系,有效物质大部分被浪费。
4.对于第二种常用的处理方式来说,为避免有效物质大块的被冲刷流失,往往固态的物质其溶剂速度较慢,当水箱内的水流经粘贴在马桶内壁上的有效物质后,得到的溶解水内有效成分不足,这部分溶解水也会大部分进入下水道,留存在马桶内的量也很微小,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溶解水的有效物浓度极低,达不到期望的清洁、除异味处理等效果。
5.中国专利“一种用于放置洁厕用品并延长释放周期的容器”(申请号:201922154108.7,公开日:2020

09

18)公开一种用于放置洁厕用品并延长释放周期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所述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扣合后形成用于放置洁厕用品的腔体,所述腔体上部设有进液口,所述左侧壳体与右侧壳体扣合后留有用于出水的缝隙。
6.上述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决第二种常用处理方式有效物质浪费、清洁效果不佳的问题,但其左侧壳体与右侧壳体扣合后形成的缝隙过大过小均会存在问题;如果缝隙过大,容器内带有有效物质的溶液在马桶冲刷时滴落过快,会造成浪费且容器内有效物质消耗过快;如果缝隙太小,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原因,液体在流经缝隙时会出现自始至终不滴液或者是在初始液位较高时在液压的作用下溶液能够流出缝隙,但随着液位的降低,溶液会出现难以从缝隙中渗透至容器外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洁厕用品的清洁效果;该实用新型中缝隙的大小难以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使其具有较好的清洁效果且不容易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洁厕用品容器及液体引流方法,用于解决左右壳体扣合形成缝隙的洁厕用品容器对于缝隙的大小难以控制,从而导致清洁效果不佳的问题。
8.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9.一种洁厕用品容器,所述容器通过挂钩悬挂于马桶厕盆的内侧边缘,所述容器的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的腔体用于放置洁厕用品,所述腔体的上部设有进液口,所述容器还包括用于出液的缝隙和第一引流件,所述第一引流件设于所述容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引流件上设有集水孔。
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适用于装有固体洁厕用品的容器,固体洁厕用品一般是含有洁厕有效物质的固体块,或者是填充有洁厕有效物质固体颗粒的可透水包装袋,将该洁厕用品放置在容器的空腔腔体内,随后,将容器贴合放置在马桶厕盆的内侧并通过挂钩将其悬挂固定,当用户按压马桶冲水时,马桶水箱内的水从马桶厕盆内沿通过腔体的进液口进入腔体,由于马桶冲水时间一般为5~120秒,为保证有足够的水进入到腔体内,优选地,将进液口设置为大开口结构。水沿厕盆壁从进液口进入容器的腔体内,溶解腔体内置的洁厕用品并形成有效溶液,从容器用于出液的缝隙流出,但由于出液缝隙间隙的大小较难控制,如缝隙的间隙过大,则溶液流出速度较快,无法达到延缓释放有效溶液的效果,如缝隙的间隙过小,会出现有效溶液自始至终不流出缝隙,或是在溶液在初始液位较高时能够通过缝隙流出容器,但随着液位的降低,溶液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难以流出腔体外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容器的外表面加设第一引流件,第一引流件上设有集水孔,集水孔能够聚集流出的有效溶液并形成体积不断增大的液滴,当液滴的体积达到一定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滴落,在滴落时利用自身的重力能够带动容器内部的有效溶液持续流出缝隙并向下流动,被带动流出的溶液重新在集水孔中聚集形成新的液滴。如此循环之下,容器腔体内的有效溶液就能更好地通过缝隙流出腔体外并滴落至厕盆,起到充分的清洁作用,同时,利用集水孔聚集液滴并滴落的方式能够保持有效溶液滴落的速度更加平衡。
11.如果腔体内的有效溶液始终不流出缝隙,则可以在集水孔处加入一滴液体,该加入的一滴液体能够与未流出缝隙但在缝隙中的有效溶液融合,从而使在集水孔中的液滴体积变大而滴落,从而诱发了有效溶液流出缝隙并继续在集水孔中聚集形成液滴。
12.在解决了有效溶液能够流出缝隙的情况下,用于出液的缝隙的间隙可以较小,间隙较小的缝隙能够达到了延缓释放有效溶液的效果,令有效溶液能够大部分停留在马桶内,减少浪费的同时提升了实用效果,且由于腔体内的液位逐步下降时,有效溶液滴出速度也逐步下降,溶液浓度不断升高,这也是延缓释放的有利之处。
13.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件在所述容器的外表面沿所述缝隙延伸设置,所述集水孔设在所述第一引流件的下端。
14.第一引流件沿缝隙延伸设置,首先能够使流出缝隙的有效溶液能够沿第一引流件不断流至第一引流件底端设有的集水孔,使有效溶液能够在集水孔聚集形成液滴带动有效溶液持续流出缝隙。其次在沿第一引流件流下的有效溶液能够浸润整个缝隙,使有效溶液更加容易通过缝隙流出腔体外。
15.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件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引流聚集角。引流聚集角的设置有
利于通过缝隙流出的有效溶液沿第一引流件向下流动,并在第一引流件下端的集水孔形成水滴并在滴落后带动更多有效溶液流动。
16.进一步,所述集水孔的边沿与所述缝隙相接。集水孔的边沿与缝隙相接,不仅有利于缝隙的液体流出时在集水孔聚集形成液滴,同时也有利于在集水孔额外添加一滴液体诱发液体流出缝隙时,该额外添加的一滴液体能够更容易与未流出缝隙但在缝隙中的有效溶液融合,从而诱发有效溶液流出缝隙并继续在集水孔中聚集形成液滴,实现有效液体持续稳定地流出缝隙并滴落厕盆。
17.进一步,所述容器的外表面在所述第一引流件的上方设有引流口,用于将流入所述腔体内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容器的外表面。
18.第一引流件上方的引流口用于将部分通过进液口流入腔体内的液体引流至容器的外表面,则液体能够沿第一引流件流动至下端的集水孔,有利于集水孔中的液体聚集,同时,沿第一引流件流动的液体能够浸润缝隙,有利于腔体内的有效溶液通过缝隙流出。
19.进一步,所述容器还包括第二引流件,用于将流入所述腔体内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引流口。由于进液口是液体流入的唯一开口,而大部分进液口的液体会直接流入容器的腔体,只有少部分会沿腔体内壁流向引流口,但通过引流口流入的液体有利于集水孔聚集液体,同时起到浸润缝隙的作用,因此容器还设有第二引流件,用于将通过进液口流入腔体的部分液体引流至引流口,使更多液体能够被进一步引流至第一引流件以及下端的集水孔。
20.进一步,所述第二引流件水平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表面且在所述引流口两侧的位置。
21.第二引流件水平设置在腔体内表面以及引流口的两侧,第二引流件水平设置,相当于在腔体的内表面设置了挡杆,能够阻挡部分流入进液口的液体并将其引流至引流口,能够使更多液体被引向引流口并通过引流口流向第一引流件以及集水孔。
22.进一步,所述容器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所述左侧壳体和所述右侧壳体扣合后形成所述腔体,且扣合处形成所述缝隙;所述左侧壳体的顶部设有左侧开口,所述右侧壳体的顶部设有右侧开口,所述左侧开口和所述右侧开口在所述左侧壳体和所述右侧壳体扣合后共同形成所述进液口;所述左侧开口与所述左侧壳体之间共有左侧开口连接部,所述右侧开口与所述右侧壳体之间共有右侧开口连接部;所述左侧壳体和所述右侧壳体在扣合处分别设有左侧镂空和右侧镂空,所述左侧镂空和所述右侧镂空在扣合后形成所述引流口;所述左侧壳体在所述左侧镂空的一侧设有左侧凸起,所述右侧壳体在所述右侧镂空的一侧设有右侧凸起,所述左侧凸起与所述右侧凸起在扣合后在所述腔体的内表面且在所述引流口的两侧形成所述第二引流件。
23.容器具体的结构由左右侧壳体构成,左右侧壳体扣合后形成用于放置洁厕用品的腔体,并在其扣合处形成用于出液的缝隙,在左/右侧壳体设有的左/右侧镂空在腔体的外表面共同形成引流口。左/右侧壳体为了能够在扣合时容易对准且不造成壳体的变形,左/右侧壳体的左右侧开口分别设有与壳体连接的左/右侧开口连接部,使左/右侧壳体的其中一个横截面为闭合的环形,左/右侧开口连接部不仅能够防止左/右侧壳体不变形,同时在左右侧壳体扣合后,左/右侧开口连接部能够在进液口处形成一个横跨进液口的引流件,有利于将流入进液口的液体引流至引流口;同时,左/右侧壳体分别在左/右侧镂空一侧设有左/右侧凸起,在扣合后在腔体的内表面且在引流口所在的两侧形成第二引流件,有效将流
入进液口的液体挡住并引流至引流口,通过引流口流向第一引流件以及集水孔。
24.进一步,所述左侧开口连接部和所述右侧开口连接部在所述左侧壳体和所述右侧壳体扣合后,使所述引流口在所述容器的外表面形成向下的斜面,有利于将液体引流至引流口并使其继续向下流至第一引流件。
25.一种液体引流方法,应用于内置有洁厕用品的容器,容器包括用于出液的缝隙,包括:聚集通过缝隙流出的液体形成液滴。
26.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装有固体的洁厕用品的容器,将容器贴合放置在马桶厕盆的内侧并通过挂钩将其悬挂固定,当用户按压马桶冲水时,马桶水箱内的水从马桶厕盆内沿通过容器的进液口进入容器。水沿厕盆壁从进液口进入容器内,溶解容器内置的洁厕用品并形成有效溶液,从容器用于出液的缝隙流出,但由于出液缝隙的大小较难控制,会出现有效溶液自始至终不流出缝隙,或在溶液初始液位较高时溶液能够通过缝隙流出容器,但随着液位的降低,溶液在没有液压的作用下难以流出腔体外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聚集流出缝隙的液体并形成液体,液滴的体积不断增大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从而带动液体持续流出缝隙。其中在容器内的液体具体为洁厕用品溶解后的有效溶液,具有清洁作用,同时,聚集液滴并滴落的方式能够保持有效溶液滴落的速度更加平衡。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8.(1)本发明提供的容器由于包括下端设有集水孔的第一引流件,集水孔将这些流经的液体聚集并形成体积不断增大的水滴,当水滴的体积达到一定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滴落,在滴落时利用自身的重力能够带动沿着有效溶液继续流出缝隙并向下流动,重新在集水孔中聚集形成新的水滴。如此循环之下,容器腔体内的有效溶液就能更好地流出缝隙并滴落至厕盆,起到充分的清洁作用,同时,利用集水孔聚集液滴并滴落的方式能够保持有效溶液滴落的速度更加平衡。如果腔体内的有效溶液始终不流出缝隙,则可以通过在集水孔处加入一滴液体诱发了有效溶液流出缝隙并继续在集水孔中聚集形成液滴,解决了液体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难以流出缝隙的问题。
29.(2)容器设有的第二引流件起到档杆的作用,有效阻挡部分流入进液口的液体并将液体引流至引流口,再经由引流口引流至第一引流件以及集水孔,使有效溶液能够通过缝隙流出腔体。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容器的立体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在扣合前的立体图。
32.图3为本发明的容器的另一立体图。
33.图中包括:容器100;左侧壳体110;左侧镂空111;左侧开口112;左侧开口连接部113;左侧凸起114;右侧壳体120;右侧镂空121;右侧开口122;右侧开口连接部123;右侧凸起124;进液口130;缝隙140;第一引流件150;引流聚集角151;集水孔160;引流口170;凸起件180;第二引流件191;第三引流件192。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5.实施例1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洁厕用品容器100,容器100的内部为空腔,空腔的腔体用于放置洁厕用品,具体地,洁厕用品一般是含有洁厕有效物质的固体块,或者是填充有洁厕有效物质固体颗粒的可透水包装袋。
37.容器100腔体的上部设有进液口130,使用时将容器100贴合放置在马桶厕盆的内侧并通过挂钩将其悬挂固定,当用户按压马桶冲水时,马桶水箱内的水从马桶厕盆内沿通过腔体的进液口130进入腔体,由于马桶冲水时间一般为5~120秒,为保证有足够的水进入到腔体内,优选地,将进液口130设置为大开口结构。
38.容器100还包括用于出液的缝隙140和第一引流件150,第一引流件150设于容器100的外表面,第一引流件150的下端设有集水孔160。水沿厕盆壁从进液口130进入容器100的腔体内,溶解腔体内置的洁厕用品并形成有效溶液,从容器100用于出液的缝隙140流出,但由于出液缝隙140的间隙大小较难控制,如缝隙140的间隙过大,则无法达到延缓释放有效溶液的效果,如缝隙140过小,会出现有效溶液自始至终不流出缝隙,或者是有效溶液在初始液位较高时能够通过缝隙流出容器,但随着液位的降低,溶液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难以流出腔体外的问题。因此,在容器100的外表面加设下端设有集水孔160的第一引流件150,如图1所示,第一引流件150沿缝隙140延伸设置,用于将从腔体内流出的有效溶液引流至集水孔160,集水孔160能够持续聚集这些流经的有效溶液并逐渐形成液滴,当液滴的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在滴落时利用自身的重力能够带动沿着第一引流件150流动的有效溶液继续向下流动,即能够带动有效溶液持续流出缝隙140,并重新在集水孔160中聚集形成新的水滴。如此循环之下,容器100腔体内的有效溶液就能全部流出缝隙140并滴落至厕盆,起到充分的清洁作用,同时,利用集水孔160聚集液滴并滴落的方式能够保持有效溶液滴落的速度更加平衡。本实施例提供的容器解决了腔体内的有效溶液在没有液压的作用下,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难以流出缝隙140的问题。
39.如果腔体内的有效溶液始终不流出缝隙140,则可以在集水孔160处额外加入一滴液体,该加入的一滴液体能够与未流出缝隙140但在缝隙140中的有效溶液融合,从而使在集水孔160中的液滴体积变大而滴落,从而诱发了有效溶液流出缝隙140并继续在集水孔160中聚集形成液滴。
40.第一引流件150沿缝隙140延伸设置不仅能够将有效溶液引流至集水孔160,同时能够使流经的溶液浸润缝隙140,有效溶液在缝隙被浸润的作用下能够突破表面张力流出缝隙140,使腔体内的有效溶液能够经较小的缝隙140流至容器100的外部。在解决了腔体内的有效溶液流出缝隙140的问题后,缝隙140的间隙可以较小,间隙较小的缝隙能够达到延缓释放有效溶液的效果,令有效溶液能够大部分停留在马桶内,减少浪费的同时提升了实用效果,且由于腔体内的液位逐步下降时,有效溶液滴出速度也逐步下降,溶液浓度不断升高,这也是延缓释放的有利之处。
41.优选地,如图1所示,集水孔160为圆孔,更有利于水聚集后形成水滴。集水孔160的
边沿与缝隙140相接,不仅有利于缝隙140的液体流出时能够在集水孔160聚集形成液滴,同时也有利于在集水孔160额外添加一滴液体诱发有效液体流出缝隙140时,该额外添加的一滴液体能够更容易与未流出缝隙140但在缝隙140中的有效溶液融合,从而诱发有效溶液流出缝隙140并继续在集水孔中聚集形成液滴,实现有效液体持续稳定地流出缝隙140并滴落厕盆。优选地,集水孔160与第一引流件150的边沿保持1~1.5mm的距离。
42.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引流件150为长条的片状结构。
43.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引流件150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引流聚集角151,引流聚集角151的最低点低于容器100的最低点。引流聚集角151有利于通过缝隙140流出的有效溶液沿第一引流件150向下流动,并在第一引流件150下端的集水孔160形成水滴并在滴落后带动更多有效溶液流动。
44.优选地,如图1所示,容器100的外表面在第一引流件150的上方设有引流口170,用于将流入腔体内的液体引流至容器100的外表面。如图1所示,引流口170和第一引流件150设于容器100形成缝隙140的一侧,当液体沿厕盆内沿流入腔体内时,流入腔体内的部分液体会沿腔体的内壁向下流动,其中的部分液体会从引流口170从腔体内壁被引流至容器100的外表面,沿引流口170下方的第一引流件150向下流动至集水孔160,使集水孔160聚集液体并形成液滴,带动腔体内的有效溶液流出缝隙,同时沿第一引流件150流动的有效溶液能够浸润缝隙140,有利于腔体内的溶液流出。
45.具体地,如图2所示,容器100具体的结构由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构成,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在扣合后形成容器100的腔体。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扣合后形成容器100用于放置洁厕用品的腔体,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在扣合处分别设有左侧镂空111和右侧镂空121,左侧镂空111和右侧镂空121在扣合后形成引流口170。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在扣合处分别设有若干个凸起件180,使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在扣合处形成用于出液的缝隙140,凸起件180可以是凸位条或凸位块,可选地,扣合处也可以通过设置凹位或镂空等任何适用的方式形成出液的缝隙140。
46.在图2中,第一引流件150设于左侧壳体110的外表面,但由于第一引流件150的作用是将流出缝隙140的液体引流至集水孔160,同时浸润缝隙140,因此第一引流件150的位置应取决于缝隙140的位置,则第一引流件150也可以设于右侧壳体120的外表面。如果第一引流件150的位置不够贴合缝隙140,会导致从缝隙140流出的液体难以被引流至集水孔160,或难以浸润缝隙140,因此结合图1、2可见,在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扣合后,第一引流件150的位置贴合与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的扣合处,也即贴合缝隙140的位置,但由于第一引流件150设于左侧壳体110或设于右侧壳体120的外表面,因此不会与缝隙140的位置重合,则不会出现阻挡液体从缝隙140流出的问题。
47.如图2所示,左侧壳体110的顶部设有左侧开口112,右侧壳体120的顶部设有右侧开口122,左侧开口112和右侧开口122在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扣合后共同形成进液口130;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为了能够在扣合时容易对准且不造成壳体的变形,左侧开口112与左侧壳体110之间共有左侧开口连接部113,右侧开口122与右侧壳体120之间共有右侧开口连接部123,使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均有其中一个横截面为闭合的环形。
48.由于进液口130是液体流入的唯一开口,而大部分进液口130的液体会直接流入容器100的腔体,只有少部分会沿腔体内壁流向引流口170,因此容器100还设有第二引流件
190,用于将通过进液口130流入腔体的部分液体引流至引流口170,使更多液体能够被进一步引流至第一引流件150,沿第一引流件150向下流动至集水孔160,同时浸润缝隙140。
49.具体地,如图2所示,左侧壳体110在左侧镂空111的一侧设有左侧凸起114,右侧壳体120在右侧镂空121的一侧设有右侧凸起124,如图3所示,左侧凸起114与右侧凸起124在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在扣合后在腔体的内表面且在引流口170的两侧形成第二引流件191,第二引流件191水平设置在腔体内表面以及引流口170的两侧,第二引流件191水平设置,相当于在腔体的内表面设置了挡杆,能够将阻挡部分流入进液口130的液体并将其引流至引流口170,能够使更多液体被引向引流口170,并通过引流口170流向第一引流件150,沿第一引流件150流向集水孔160,同时浸润缝隙140。
50.同时,如图2所示,左侧开口连接部113和右侧开口连接部123不仅起到了能够使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不容易变形的作用,同时,左侧开口连接部113和右侧开口连接部123在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扣合后共同形成第三引流件192,结合图1、3所示,在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扣合后,由左侧开口连接部113和右侧开口连接部123形成的第三引流件192的位置横跨进液口130,可以将部分流向进液口130的液体引流至引流口170处,第二引流件191与第三引流件192可配合将更多液体引流至引流口170。
51.如图2所示,由于左侧开口112和右侧开口122由于设有左侧开口连接部113和右侧开口连接部123,使两个开口均有其中一个横截面为封闭的环形,封闭的环形能够使左侧开口112和右侧开口122不容易变形,同时,结合图1、2、3所示,由左侧开口112连接部113和右侧开口122连接部123形成的第三引流件192延伸至引流口170,并使引流口170在容器100的外表面形成向下的斜面,有利于将液体引流至引流口170并使其继续向下流至第一引流件150。
52.基于上述的具体和优选方案,以下对其中一种本实施例提供容器1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53.在容器100的左侧壳体110和右侧壳体120中放置洁厕用品并将两者扣合,将扣合好的容器100贴合放置在马桶厕盆的内侧并将其悬挂固定,当用户按压马桶冲水时,马桶水箱内的水从马桶厕盆内沿通过腔体的进液口130进入腔体,水从进液口130进入腔体内溶解腔体内的洁厕用品并在腔体内形成有效溶液。
54.部分从进液口130进入的液体会被第三引流件192引流至引流口170,同时部分液体会沿腔体内部流动并被第二引流件191阻挡,将其引流至引流口170,通过引流口170在腔体形成的向下的斜面,使液体流向第一引流件150。被引流至第一引流件150的水会沿第一引流件150向下流动,流动过程中浸润缝隙140,诱导腔体内的有效溶液流出缝隙140,液体在沿第一引流件150不断向下流动并聚集于第一引流件150下端的集水孔160,集水孔160的边沿与缝隙140相接,使集水孔160更容易聚集流出缝隙140的有效溶液,并逐渐形成体积不断增大的液滴,当液滴的体积达到一定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滴落,在滴落时利用自身的重力能够带动有效溶液继续流出缝隙140并向下流动,重新在集水孔160中聚集形成新的水滴,不断循环至腔体内的有效溶液全部流出。如腔体中的有效溶液始终不流出缝隙140,则可以在集水孔160处加入一滴液体,集水孔160的边沿与缝隙140相接,则该加入的一滴液体能够与未流出缝隙但在缝隙中的有效溶液融合,从而使集水孔160中的液滴体积变大而滴落,从而诱发了有效溶液流出缝隙140并继续在集水孔160中聚集形成液滴而滴落厕盆。
55.由于缝隙140的间隙较小,达到了延缓释放有效溶液的效果,令有效溶液能够大部分停留在马桶内,减少浪费的同时提升了实用效果,且由于腔体内的液位逐步下降时,有效溶液滴出速度也逐步下降,溶液浓度不断升高,这也算延缓释放的有利之处。
56.基于与上述洁厕用品容器相同的思想,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体引流方法,应用于内置有洁厕用品的容器,容器包括用于出液的缝隙,包括:聚集通过缝隙流出的液体形成液滴。液滴的体积不断增大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从而带动液体持续流出缝隙。其中在容器内的液体具体为洁厕用品溶解后的有效溶液,具有清洁作用,同时,通过聚集液滴并滴落的方式能够保持有效溶液滴落的速度更加平衡。
57.由于与本实施例前述的洁厕用品容器基于同一构思,其原理和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与前述的洁厕用品容器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容器实施方式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58.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