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悬臂式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98147发布日期:2021-06-04 12:1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悬臂式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型悬臂式挡土墙结构。


背景技术:

2.道路工程中,悬臂式挡土墙运用范围广泛,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土体坍塌保持土体稳定。
3.相关技术中,悬臂式挡土墙主要由立墙、趾板及踵板等组成。立墙的稳定主要由踵板上部土体自重来维持,立墙的受力状态与悬臂梁相似。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悬臂式挡土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立墙内设置钢筋来抵抗由土体产生的弯矩。对既有道路进行改造扩建时,需要对既有路面进行开挖,在既有路面开挖出槽坑,并将趾板和踵板放入槽坑内,同时往立墙的墙面和墙背处同时填土,墙面处的土层填至与路面齐平,墙背处的土层填至与墙顶齐平,并在土层铺设新路面。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传统悬臂式挡土墙对于既有道路的开挖较大,既有道路破坏严重,开挖工作面大,影响既有道路的交通通行,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既有道路的开挖面积,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进型悬臂式挡土墙结构。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改进型悬臂式挡土墙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底板上端面的立墙,所述立墙的墙面与所述底板一侧齐平,所述底板凸出立墙的墙背设置,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与立墙的墙背之间设置有加腋,所述立墙、底板以及所述加腋一体成型。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底板与立墙呈l型设置,与传统的悬臂式挡土墙相比,取消了趾板的设置,从而可减小路面的开挖面积,有效减少对既有道路的开挖,并降低对既有道路的破坏,具有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以及缩短施工工期的优点;通过加腋的设置,增加了该挡土墙结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挡土墙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立墙的墙背设置有级配碎石反滤层,所述立墙内预埋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两端分别连通于立墙的墙背和墙面,所述排水管与立墙墙背连通的一端朝向级配碎石反滤层的下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级配碎石反滤层一般有若干层颗粒大小不同的沙、碎石、卵石做出,且顺着水流方向颗粒逐渐增大,通过在立墙的墙背设置级配碎石反滤层,使得土层的渗透水流出时,级配碎石反滤层对渗透水夹带的土壤进行阻隔,有利于防止管涌和流土现象的发生;排水管的设置,有利于将墙背土层的渗透水排出。
10.优选的,所述级配碎石反滤层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夯填粘土防渗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往级配碎石反滤层上下两端方向渗透的水被防渗层
阻隔,上端设置粘土防渗层有利于降低渗透水从新路面与墙背的缝隙渗出,下端设置粘土防渗层有利于降低渗透水下渗,便于渗透水从排水管排出。
12.优选的,所述底板内埋设有若干水平设置的主筋,所述立墙内埋设有若干根水平设置的通长钢筋,所述加腋内埋设有若干斜向钢筋,若干所述斜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筋以及所述通长钢筋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筋、通长钢筋以及斜向钢筋分别埋设于底板、立墙和加腋内,有利于提高挡土墙的结构强度,且将斜向钢筋、通长钢筋以及主筋钢筋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立墙、底板以及加腋之间的连接性。
14.优选的,所述立墙内埋设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钢管,若干所述钢管下端插入槽坑底壁。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管埋设在立墙内,有利于提高立墙的强度,同时将钢管插入槽坑内,有利于提高挡土墙结构与路面的连接稳固性。
16.优选的,所述钢管上端凸出立墙上端,其中一根所述钢管的一侧连通有若干根沿钢管长度方向分布的通管,若干所述通管均与立墙的墙背连通,所述钢管内设置有插筋,所述插筋伸出钢管上端,所述插筋外周面连接有若干根沿插筋长度方向分布的连接杆,若干所述连接杆一一伸出若干通管设置,若干所述连接杆均连接有插入级配碎石反滤层内的筛网。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上端伸出立墙上端,从而在浇筑时,钢管与混凝土一体成型,而插筋在钢管的保护下,不与混凝土接触,使得插筋可活动在钢管内,在铺设级配碎石反滤层时,为了实现反滤层的作用,需要保证任何一层的颗粒都不允许穿过相邻较粗一层的空隙,同一层的颗粒也不能产生相对移动,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减小同一层颗粒的间隙,将插筋端部伸出钢管上端,且与插筋相连的连接杆从通管处伸出立墙的墙背,然后在填土时,土层与级配碎石反滤层同时进行铺设,且每铺一层反滤层,便将筛网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杆上,直至最上层的反滤层铺设完成,然后可通过震动电机等动力装置驱动插筋震动,并带动各层的筛网进行抖动,使得各层的石料更加密实,从而有利于提高反滤层防管涌、防流土的能力。
18.优选的,所述立墙上端设置有防撞护栏。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立墙上端设立防护屏障,有利于降低行车发生坠落的概率。
20.优选的,所述立墙上端设置有防撞护栏,所述钢管上端埋设于防撞护栏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建造防撞护栏时,无需在立墙上端开孔插筋,钢管伸出立墙上端面的一端与防撞护栏一起浇筑成型,有利于提高防撞栏杆的稳固性,同时简化了安装步骤,有利于提高防撞护栏的安装效率。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立墙设置在底板一侧,使得立墙与底板呈l型设置,并在底板与立墙之间增设加腋,从而在提高立墙与底板之间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少了路面的开挖面积;2.通过将插筋插入立墙内的钢管内,并使与插筋相连的连接杆从通管处伸出,且将筛网在反滤层铺设过程中一一固定在若干连接杆上,通过震动电机等驱使插筋上端震
动,从而将震动能量传递至反滤层内,有利于提高反滤层的密实程度,进而提高反滤层的防流土能力。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申请实施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路面;11、槽坑;2、土层;3、底板;31、主筋;32、箍筋;4、立墙;41、竖向钢筋;42、通长钢筋;43、钢管;431、通管;44、插筋;441、连接杆;45、筛网;46、排水管;47、凸起;5、加腋;51、斜向钢筋;6、级配碎石反滤层、61、砂石层;62、碎石层;63、卵石层;7、夯填粘土防渗层;8、防撞护栏;9、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改进型悬臂式挡土墙结构。
28.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改进型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埋设在路面1槽坑11内的底板3以及凸出路面1设置的立墙4,立墙4的两个长边侧壁分别为立墙4的墙面和墙背,立墙4垂直固定于底板3上端面。立墙4的墙面与底板3其中一个长边侧壁齐平,使得立墙4与底板3之间呈l型设置,从而取消了趾板的设置,有利于减少路面1开设面积。立墙4墙背的坡度为1:0.05。立墙4墙背设有凸起47,凸起47位于立墙4上端,立墙4朝向底板3的一侧倾斜设置且坡度为1:1。立墙4墙背与底板3上端面之间设有加腋5,加腋5竖截面呈三角形,且加腋5沿立墙4长度方向延伸,加腋5、立墙4以及底板3采用c30混凝土一起浇筑成型,加腋5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立墙4与底板3的结构强度。
29.底板3内埋设有若干水平设置的主筋31,若干主筋31长度方向与底板3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若干根主筋31分布底板3的上下两端,并沿底板3宽度方向等间隔分布。相邻主筋31间隔为20cm,主筋31采用hrb400螺纹钢筋。立墙4内埋设有若干根水平设置的通长钢筋42,通长钢筋42长度方向与立墙4长度方向一致。若干通长钢筋42分置于立墙4的墙面和墙背,且沿立墙4高度方向等间隔分布,相邻通长钢筋42间距为20cm,通长钢筋42采用hpb300光圆钢筋。
30.立墙4内埋设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竖向钢筋41,若干竖向钢筋41周向分布于立墙4周侧。相邻竖向钢筋41间距为20cm。立墙4内以及底板3内均埋设有若干箍筋32,立墙4的若干箍筋32均绑扎固定于若干竖向钢筋41的外周侧,底板3的若干箍筋32绑扎固定于若干主筋31的外周侧,且相邻箍筋32间距为20cm。箍筋32采用hpb300光圆钢筋。
31.加腋5内埋设有若干斜向钢筋51,若干斜向钢筋51的两端分别与主筋31以及通长钢筋42绑扎固定。且若干斜向钢筋51沿加腋5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
32.立墙4的墙背满铺有宽度为30cm的级配碎石反滤层6,级配碎石反滤层6的铺设与土层2的铺设同时进行,立墙4墙背处的土层2上端面铺设有混凝土层92,以作新道路。且混凝土层92上端面与立墙4上端面齐平。立墙4上端面浇筑有防撞护栏8,以降低行人跌落现象发生的概率。
33.级配碎石反滤层6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宽度为30cm的夯填粘土防渗层7。立墙4内预制有若干个沿立墙4长度方向分布的泄水孔(图中未示出),各泄水孔两端分别连通于立墙4的墙面和墙背,泄水孔朝墙面方向向下倾斜,泄水孔的坡率为4%。相邻泄水孔的间距为3m,且错开立墙4内的钢筋,以避免钢筋外露的情况。各泄水孔内均埋设有排水管46,排水管46为直径6cm的pvc管。排水管46倾斜下端的下侧边缘与路面1之间的高度距离为20cm。各排水管46的倾斜上端与级配碎石反滤层6下端连通,便于土层2内的渗透水从排水管46内排出。
34.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浇筑挡土墙结构时,先在路面1开挖槽坑11,槽坑11侧壁的坡度为1:0.3,槽坑11开挖至底板3前后各30cm,然后现场绑扎好底板3、立墙4以及加腋5的主筋31、通长钢筋42以及箍筋32,并预埋滤水孔,然后搭建施工模板,带挡土墙结构浇筑成型后,在往槽坑11内填土,同时在墙背处满铺级配碎石反滤层6,级配碎石反滤层6与土层2同时铺设,级配碎石反滤层6的上下两端为夯填粘土防渗层7,将墙背的土层2的填至靠近立墙4上端面,然后再土层2表面铺设混凝土层92,以建造新路面,与传统的悬臂式挡土墙相比,该改进型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取消了趾板的设置,从而可减小路面1的开挖面积,有效减少对既有道路的开挖。
35.实施例2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立墙4内埋设若干根竖直设置的钢管43,若干钢管43分置于立墙4的墙面和墙背处,同侧的若干钢管43沿立墙4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且各钢管43上端均伸出立墙4上端面,各钢管43下端贯穿底板3且插入槽坑11底壁内。槽坑11底壁可预先开设若干个供各钢管43插入的定位孔,在浇筑该挡土墙时,混凝土进入定位孔内,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该挡土墙结构稳固于槽坑11内,有利于提高挡土墙结构的稳固性。
36.级配碎石反滤层6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砂石层61、碎石层62以及卵石层63。其中一根钢管43朝向立墙4墙背的一侧连通有三根通管431,若干通管431沿钢管43长度方向分布。钢管43内设置有插筋44,插筋44伸出钢管43上端,插筋44外周面连接有三根连接杆441,三根连接杆441与三个通管431一一对应,连接杆441穿出对应的通管431设置。三根连接杆441伸出通管431的一端均焊接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筛网45,筛网45沿立墙4长度方向延展。位于上方的筛网45插入砂石层61与碎石层62之间,位于中部的筛网45插入碎石层62与卵石层63之间,底部的筛网45插入卵石层63下端,从而可通过震动电机等震动装置驱使插筋44上端震动,并通过连接杆441将震动能量传递至过筛网45,筛网45的震动可提高级配碎石反滤层6的密实性,有利于减少土层2流失情况。
37.筛网45的连接与级配碎石反滤层6的铺设同时进行,首先连接位于下方的筛网45,在筛网45上铺上卵石层63,此时在震动电机的驱动下,筛网45震动,并使卵石层63密实,直至卵石层63表面上升至中部的连接杆441处,然后再焊接中部的筛网45,以同样的操作对碎石层62和砂石层61进行密实。
38.由于钢管43上端凸出立墙4上端,因此在对防撞护栏8进行浇筑时,无需在立墙4上端开孔插筋44,钢管43伸出立墙4上端面的一端与防撞护栏8一起浇筑成型,有利于提高防撞护栏8的稳固性,同时简化了安装步骤,有利于提高防撞护栏8的安装效率。
39.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