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89863发布日期:2021-07-23 21:0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市政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就近排出、快速排干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

相关技术中的海绵城市用透水混凝土取代沥青路面,以改善沥青路面雨天使用的安全性,同时降低路面积水的风险。但透过透水混凝土的雨水,经埋设于路面以下的排水管直接排出,雨水资源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按照基坑开挖平面图开挖探沟,以探沟为基础开挖沟槽;

步骤s2,整平并夯实基坑基底,而后铺设砂垫层;

步骤s3,在砂垫层上表面铺设透水土工布,而后在基坑的两侧铺设防水土工膜,以引导雨水流向透水土工布将雨水过滤;

步骤s4,根据设计图纸或对已施工的现场进行测量定位,确定钢带波纹管的放置位置,而后在钢带波纹管的管口位置砖砌检查井,以将雨水储存于钢带波纹管内;

步骤s5,将碎石填充至位于检查井周侧的基坑内,而后在碎石层的上表面安装渗透管,在基坑内位于渗透管的管口处砖砌与渗透管连通的沉沙井;而后在渗透管内安装用于对渗透管内进行除泥清淤的清淤设备;该清淤设备至少具备对渗透管清洗的功能、对渗透管内的淤泥冲刷的功能、以及将渗透管内的淤泥清理至沉沙井内的功能;而后将与道路雨水井连通的排水管,与检查井连通的溢流管,安装于沉沙井的侧壁并与沉沙井的内腔相连通;

步骤s6,向基坑内回填级配碎石至标高而后压实;

步骤s7,将透水混凝土摊铺于级配碎石的上表面至标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季来临时,部分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流至碎石层进行吸纳、蓄渗、缓释,剩余部分雨水流至雨水井内通过排水管进入沉沙井内静置沉淀。由于沉沙井与渗透管、排水管、溢流管相连通,沉沙井内的部分雨水经过渗透管渗透进碎石层,部分通过溢流管进入连通钢带波纹管的检查井内,进而进入钢带波纹管中存储。一方面钢带波纹管的管腔作为蓄水空间,用于存储碎石层内不能及时渗透的雨水,雨后存储的雨水可回用或缓慢下渗,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清淤设备的设置,在透水混凝土干燥凝结后,对渗透管的内壁进行冲洗、清淤、除砂等作业,改善施工过程中渗透管周侧的渗透孔堵塞的问题,提高该透水结构体系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步骤s4中在确定钢带波纹管的放置位置后,在位于钢带波纹管的管口位置处,使用钻井机钻至地下富含连砂石等蓄水性材料地质的区域,而后撤离钻井机向钻好的排空井内插入排空管至标高处,并向排空井内填充碎石,再在排空管的周侧砖砌检查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渗透至碎石层内的雨水,经过透水土工布流向排空井内,排入地下水,释放积存于碎石层内的雨水;另一方面当检查井内的雨水饱和后,通过排空管将检查井内的雨水引流至地下水,起到涵养地下水、排空碎石层内体积水的作用。

可选的,插入排空管后,在排空井的边缘及排空井的内侧壁侧铺设防水土工膜,而后向排空井内填充碎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雨水冲刷排空井边缘及侧壁的风险,改善排空井结构稳定性降低的风险,提高排空井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步骤s5中渗透管的管底标高较排水管、溢流管的底部标高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流经至沉沙井内后,随着沉沙井内水位的上升,雨水先流入渗透管内,在碎石层中渗透。沉沙井内的水位持续上升,再经溢流管流至检查井内,以此来降低沉沙井内的杂质堵塞渗透管管口和溢流管管口的风险。

可选的,还包括步骤s8,将透水砖铺贴于透水混凝土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的设置,降低外部环境对透水混凝土的破坏作用,提高透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路面的装饰效果,且进一步降低雨水堆积于路面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清淤设备包括底座、转动连接于底座一端的水切盘、以及固定连接于底座侧壁的刮盘;所述底座开设有空腔;所述底座背离水切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加压水流入的水管;所述水管的管腔与空腔连通;所述底座的周侧转动连接有抵接于渗透管内侧的转动轮;所述水切盘开设有连通于空腔的过水腔;所述水切盘的周侧开设有连通于过水腔的喷水口;所述喷水口的喷水方向是水切盘的切线方向;所述刮盘的侧壁与所述渗透管的内壁为相互抵接的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混凝土凝结后,准备对渗透管进行清淤除砂时,向水管内通入加压水,并移动水管,将底座向渗透管管口的一端捅动,由于水管与空腔连通,空腔与水切盘的过水腔连通,故在加压水注入空腔内后,过水腔内的水经过喷水口喷射而出。且切水盘与底座转动连接,在喷水口将水喷射出过水腔时,切水盘旋转,将附着于渗透管内壁的淤泥冲散,同时将粘附于渗透管周侧的渗透孔内壁的淤泥冲入碎石层内。随着底座在渗透管内的移动,刮盘将冲散后的淤泥推向管口处,使位于管口位置处的淤泥掉落至沉沙井内,以便施工人员将渗透管内的淤泥清理出沉沙井外,完成对渗透管内的淤泥清理。

可选的,所述喷水口向底座一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水口喷出的水柱配合转动轮,使底座具有移动的趋势,降低施工人员捅动水管的力气,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喷水口喷出的水柱还能对转动轮的行径进行冲刷,降低附着于渗透管内壁的泥沙阻碍转动轮移动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刮盘面向水切盘的一侧开设有贯穿侧壁的通泥孔;所述刮盘面向水切盘的一侧位于通泥孔的边缘固定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背离刮盘的一侧倾斜设置有用于掀动淤泥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通泥孔降低掺水的淤泥阻碍底座移动的风险,降低施工人员捅动水管的力气,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在底座移动时,分离板将堆积于渗透管管底的淤泥掀动,提高清淤设备的清淤效果。

可选的,所述刮盘背离分离板的一侧铰接有开合于通泥孔的盖板;所述盖板抵接于刮盘背离分离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座向渗透管管口的一端捅动,水管逐渐伸入渗透管内,通泥孔降低掺水的淤泥阻碍底座移动的风险,降低施工人员捅动水管的力气。到达渗透管的管口位置后,将水管从渗透管内拉出,底座移动,此时盖板将通泥孔盖合,刮盘将渗透管管底残留的淤泥拨出管口外,如此往复,完成渗透管的清淤工作。

可选的,所述转动轮直径大于所述渗透管周侧的渗透孔的孔径;所述转动轮由弹性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转动轮陷入渗透孔内的风险,使底座在渗透管内的移动连贯,减少卡顿,提高渗透管的清淤效率,同时由于转动轮由弹性材料制成,降低转动轮与渗透孔边缘磕碰阻碍底座移动的风险,提高底座移动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一方面钢带波纹管的管腔作为蓄水空间,用于存储碎石层内不能及时渗透的雨水,雨后存储的雨水可回用或缓慢下渗,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清淤设备的设置,在透水混凝土干燥凝结后,对渗透管的内壁进行冲洗、清淤、除砂等作业,改善施工过程中渗透管周侧的渗透孔堵塞的问题,提高该透水结构体系的使用寿命;

2.通过排空井和排空管,一方面渗透至碎石层内的雨水,经过透水土工布流向排空井内,排入地下水,释放积存于碎石层内的雨水;另一方面当检查井内的雨水饱和后,通过排空管将检查井内的雨水引流至地下水,起到涵养地下水、排空砂垫层内体积水的作用;

3.在喷水口将水喷射出过水腔时,切水盘旋转,将附着于渗透管内壁的淤泥冲散,同时将粘附于渗透管周侧的渗透孔内壁的淤泥冲入碎石层内,随着底座在渗透管内的移动,刮盘将冲散后的淤泥推向管口处,使位于管口位置处的淤泥掉落至沉沙井内,以便施工人员将渗透管内的淤泥清理出沉沙井外,完成对渗透管内的淤泥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透水结构体系原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淤设备和渗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淤设备在渗透管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刮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透水土工布;2、防水土工膜;3、钢带波纹管;4、排空井;5、排空管;6、检查井;7、混凝土盖板;8、渗透管;9、沉沙井;10、清淤设备;101、底座;1011、空腔;102、水切盘;1021、过水座;10211、过水腔;1022、出水部;10221、过水道;10222、喷水口;103、刮盘;1031、通泥孔;104、水管;105、转动轮;106、分离板;1061、导向面;107、盖板;11、排水管;12、道路雨水井;13、溢流管;14、碎石层;15、透水混凝土;16、透水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参照图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开挖基坑。

s11:按照基坑开挖平面图,确定探沟开挖中心线。

s12:探沟开挖用铁锨挖掘,作业时应对各类地下管线进行有效防护。

s13:以探沟为基础,确定基坑所在位置,挖沟槽土方。

s14:沟槽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为辅。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0.2m处,采用人工开挖、清槽。

步骤s2:砂垫层铺设。

s21:基坑开挖完成后,对基坑基底进行填土整平。

s22:对整平后的的基坑基底进行夯实。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s23:向夯实后的基坑基底铺设10cm厚机制砂垫层。

参照图2,步骤s3:铺设土工布/土工膜。

s31:在砂垫层上表面采用人工滚铺的方式,铺设透水土工布1。透水土工布1布面要平整,并适当留有变形余量。透水土工布1的安装以自然搭接为主,缝合搭接为辅。

s32:在基坑的两侧铺设防水土工膜2。防水土工膜2应从底部向高位延伸,不要拉得太紧,应留有1.5%的余幅以备局部下沉拉伸。

s33:防水土工膜2位于基坑内的纵向接头自然搭接于透水土工布1的上表面,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基坑两侧的雨水流向透水土工布1,以将雨水过滤,过滤后的雨水渗透至基坑基底汇入地下水层。

参照图2,步骤s4:安装钢带波纹管3。

s41:回填找平,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管底标高,采用回填粒径2-20mm碎石层14回填至基坑内以找平。

s4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纸或已施工的现场进行测量定位,生石灰洒出钢带波纹管3的安装位置。

s43:吊车吊装,吊车将钢带波纹管3吊至基坑内。

s44:人工调整,人工调整钢带波纹管3的间距、管口对位及管道固定。

s45:电热熔/热收缩带连接,专用电热熔器连接钢带波纹管3。

s46:开挖排空井4,在位于钢带波纹管3的管口处,使用钻井机钻至地下富含连砂石等蓄水性材料地质的地下水层,而后撤离钻井机,向钻好的排空井4内插入排空管5至标高处。

s47:铺设防水土工膜2,在排空井4的边缘铺设贴合于排空井4内侧壁的防水土工膜2。

s48:向排空井4内填充碎石。

s49:砖砌检查井6,采用烧结页岩砖砌筑,砌至管顶标高,安装混凝土盖板7,并预留井口。

参照图2,步骤s5:安装渗透管8/排水管11/溢流管13。

s51:标高抄平,根据设计标高将回填粒径20-40mm碎石层14回填至渗透管8标高。

s52:渗透管8采用pe管,pe管穿孔,采用专用打孔器打出孔径1cm,间距10cm的渗透孔,上下各一排。

s53:在基坑内位于渗透管8的管口处砖砌沉沙井9,以使渗透管8的管腔与沉沙井9的内腔相连通。

s54:在渗透管8内安装用于对渗透管8内进行除泥清淤的清淤设备10;该清淤设备10至少具备对渗透管8清洗的功能、对渗透管8内的淤泥冲刷的功能、以及将渗透管8内的淤泥清理至沉沙井9内的功能。

s55:道路雨水井12与沉沙井9之间开挖排水管沟渠,沟渠的沟底高于渗透管8的底部标高。

s56:用吊车将排水管11吊放至排水管11沟渠内。

s57:用钻机在道路雨水井12的侧壁钻孔,在沉沙井9的侧壁钻孔,将排水管11的管口插入至转好的孔内,并用砂浆在连接处涂抹密封。

s58:在沉沙井9和检查井6之间开挖溢流管沟渠,溢流管沟渠的沟底高度与排水管沟渠的沟底高度一致,均高于渗透管8的底部标高。

s59:用钻机在沉沙井9和检查井6的侧壁转孔,将溢流管13的管口插入至转好的孔内,并用砂浆在连接处涂抹密封。

参照图2,步骤s6:回填级配碎石。

s61:向基坑内回填粒径20-40mm碎石层14至标高。

s62:采用碾压方式将碎石层14压实。

参照图2,步骤s7:浇筑透水混凝土15。

s71:将透水混凝土15摊铺于压实后的碎石层14上表面。用括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比。

s72:用平板振动器或人工捣实。

s73:用抹合拍平,抹合不能有明水。

s74:接缝施工。

s741:胀缝:当透水混凝土15强度达到70%左右时,进行机械切缝。胀缝宽度10-20cm,胀缝间距为25-30m设置一道。胀缝设在道路交接处、交汇处及中间部分,对胀缝的填置采取泡沫板或海绵条嵌缝,填缝时缝的表面预留2-3mm高度,然后注入结构胶封闭。

s742:缩缝:4-6m切一道,道路接缝应不大于25平方米的分隔,缝宽3-5mm,切割深度为混凝土厚度的(1/2-1/3)。切缝后必须用水及时冲洗缝内的石粉积浆,并将切缝时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泥浆冲洗干净。

s75:摊铺结束,经检验标高、平整度均达到要求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等方法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透水混凝土15强度增长情况确定,养护时间不宜小于14d。透水混凝土15在浇筑后1天开始洒水养护,高温时在8小时后开始养护,但淋水时应直接从上往下淋水,透水混凝土15湿养时间不少于7天。

s76:待透水混凝土15表面成型干燥后3天左右时间,涂刷透明封闭剂。

参照图2,步骤s8:透水砖16铺贴。

s81:设置找平层,透水砖16与透水混凝土15基层之间设置找平层,其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面层所采用的透水砖16。透水混凝土15基础清理干净的底层上,洒水一遍使之湿润,按虚高用刮盘找平。找平层可采用中砂、粗砂或干硬性水泥砂浆,施工中厚度为40mm。

s82:透水砖16铺贴,铺贴前用纵横线控制纵横及高程,铺砌透水砖16时应轻轻平放,用橡胶锤敲打稳定。铺砌过程中,平整度允许偏差按3mm、相邻两块透水砖16之间间隙按8mm控制,间隙均匀且不宜过大。

s83:勾缝,路面完工后,安排勾缝,勾缝前必须再行挂线,调整至顺直、圆滑、平整、方可进行勾缝。先把缝内的土及杂物剔除干净,并用水湿润,然后用细河沙灌缝勾平。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合格的道路必须筛砂灌缝完毕,适量洒水养生、围挡防护3天。

s84:透水砖16铺筑完成后,表面敲实,及时清除砖面上的杂物、碎屑。

参照图3、图4,步骤s54中运用了一种清淤设备10,该清淤设备10包括底座101、转动连接于底座101一端的水切盘102、以及固定连接于底座101侧壁的刮盘103,底座101开设有用于供加压水注入的空腔1011。底座101背离水切盘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加压水流入的水管104,水管104的管腔与空腔1011连通。将底座101与水管104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底座101的入水端,将底座101与水切盘102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底座101的出水端。

参照图4,底座101的周侧转动连接有抵接于渗透管8内侧的转动轮105,借此设计,便于底座101在渗透管8内沿渗透管8的轴线方向移动。转动轮105由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也可以是聚苯乙烯。转动轮105直径大于渗透管8周侧的渗透孔的孔径,借此设计,以降低转动轮105陷入渗透孔内的风险,使底座101在渗透管8内的移动连贯,减少卡顿,同时由于转动轮105由弹性材料制成,降低转动轮105与渗透孔边缘磕碰阻碍底座101移动的风险,提高底座101移动的连贯性。

参照图4、图5,水切盘102包括转动密封连接于底座101出水端的过水座1021和三根固定连接于过水座1021周侧的出水部1022,过水座1021的结构为圆柱体。过水座1021开设有连通于空腔1011的过水腔10211。三根出水部1022等间距环绕布设于过水座1021的周侧,出水部1022远离过水座1021的一端与渗透管8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出水部1022开设有与空腔1011连通的过水道10221。出水部1022远离过水座1021的一端开设有连通于过水道10221的喷水口10222,喷水口10222向底座101一侧倾斜,喷水口10222的喷水方向是水切盘102的切线方向。向水管104通入加压水后,由于空腔1011和过水腔10211相连通,过水腔10211与过水道10221相连通,故在加压水注入后,加压水从喷水口10222喷出,带动过水座1021转动,同时具有带动底座101沿渗透管8的轴线方向移动的趋势,减小捅动底座101的力气,加压水冲洗附着于渗透管8内壁的淤泥。同时喷水口10222喷出的水柱还能对转动轮105的行径进行冲刷,降低附着于渗透管8内壁的泥沙阻碍转动轮105移动的风险。

参照图4、图5,刮盘103远离底座101的一侧抵接于渗透管8的内壁。刮盘103面向底座101入水端的一侧开设有贯穿侧壁的通泥孔1031。刮盘103面向水切盘102的一侧位于通泥孔1031的边缘固定有分离板106,分离板106背离刮盘103的一侧倾斜设置有用于掀动淤泥的导向面1061,在加压水经喷水口10222喷出,移动底座101在渗透管8内移动时,堆积于渗透管8管底的淤泥被加压水冲撒、稀释,部分粘连在渗透管8管底的顽固淤泥经过导向面1061的掀动,与渗透管8的管底分离,提高该清淤设备10的清淤效果。

参照图4、图5,刮盘103面向底座101入水端的一侧铰接有开合于通泥孔1031的盖板107,盖板107抵接于刮盘103面向入水端的一侧,借此设计,在将底座101移动至渗透管8一端的管口时,断开加压水,回拉水管104,将底座101往渗透管8的另一端管口拉动,盖板107将通泥孔1031盖合,限制淤泥通过通泥孔1031,随着水管104的持续拉动,刮盘103将渗透管8内的淤泥拨至沉沙井9内,沉沙井9参照图2。然后继续通入加压水,重复之前对渗透管8内壁冲洗的步骤,如此往复一至两次,便可完成对渗透管8的清淤作业。清淤作业在透水混凝土15凝结养护后进行,透水混凝土15参照图2,同时在后续定期维护时进行。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的工艺原理为:道路雨水井12的侧壁增加排水管11,改善道路雨水直接排放的问题。道路雨水井12收集的道路及周边雨水通过排水管11进入沉沙井9。沉沙井9与渗透管8、排水管11、溢流管13相连通,且渗透管8的底部标高低于排水管11和溢流管13的底部标高,雨水先流入渗透管8,在碎石层14中渗透。随着沉沙井9内水位的上升,雨水通过溢流管13进入连通钢带波纹管3的检查井6内,进而进入钢带波纹管3中存储。钢带波纹管3的管腔作为蓄水空间,用于存储碎石层14内不能及时渗透的雨水,雨后存储的雨水可回用或缓慢下渗。当检查井6内的水位高于排空管5的管口标高,碎石层14内的雨水饱和时,通过排空井4排空。排空井4通过排空管5与地下连砂石层连通,起到涵养地下水、疏通碎石层14内积水的作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