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9630发布日期:2021-04-30 12:5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少城市患上了“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拉链马路、内涝频发,投入高、浪费大,城市发展相对粗放,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空前加剧,亟待采用先进的设计,更好地解决速度与质量的问题,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老城区结合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妥善解决城市防洪安全、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

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193259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施工方法,加强雨水的自然竖向渗透能力,有效控制过量的径流雨水,加大雨水的收集量,同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反复多次过滤,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将雨水进行收集,达到滞留雨水的效果,减轻市政排水压力。

在城市建设中,在夏季的时候城市的排水措施显得力不从心,排水的不完善导致城市内涝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排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排水装置,包括渗透层,所述渗透层的下方设置有素土层,且渗透层的顶端表面设置有草地,所述素土层的下方设置有卵石层,所述卵石层的下方设置有基质层,所述草地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河流,所述草地的顶端表面设置有下沉式绿地,所述下沉式绿地的一侧设置有城市建筑群,所述城市建筑群与下沉式绿地之间设置有广场道路,所述广场道路的路面由透水砖铺设;

所述广场道路的两侧均设置有砌石块,且广场道路的表面嵌入设置有渗水筒,所述渗水筒的内腔侧壁设置有两个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内部设有积水区,所述渗水筒的顶端表面安装有筒盖,所述筒盖的顶端表面设有卡扣槽,且筒盖的顶端表面安装有雨水井盖,所述雨水井盖的周向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卡扣件,且雨水井盖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渗水孔,所述卡扣件与卡扣槽匹配设置,且卡扣件与卡扣槽的连接处嵌入设置有膨胀螺栓。

优选的,所述筒盖的底部连接有渐变区,所述渗水筒的内腔设置有挡沿,所述挡沿的顶端与渐变区的底端接触,所述筒盖的内部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由不锈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河流的一端连接有湿塘,且河流与湿塘连通,所述河流的一侧设置有渗透塘,且河流的另一侧设置有下沉式绿地,所述渗透塘的周向侧外壁设置有雨水湿地。

优选的,所述湿塘的内部设置有可调节池,所述湿塘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且湿塘的另一侧设置有溢流出水口,所述可调节池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两个沉泥区,两个所述沉泥区之间设置有配水石笼,其中一个所述沉泥区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抛石,另一个所述沉泥区的一侧设置有放空管。

优选的,所述放空管的表面嵌入设置有阀门,且放空管与出水口相通,所述可调节池的一侧设置有驳岸,所述驳岸与可调节池之间设置有格栅,且驳岸的另一侧设置有碎石,所述格栅的表面开设有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素土层与渗透层的连接处设置有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由玻璃钢制成,并在雨水收集池的进水端设置弃流井,雨水收集池与渗水筒相通。

优选的,所述河流的一侧设置有屋顶绿化层,且河流的另一侧设置有园路,所述园路横穿过河流的表面,所述屋顶绿化层的屋面坡度为3%。

优选的,所述园路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灌木和乔木,灌木和乔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种植池内。

优选的,所述屋顶绿化层的顶端设置有景观水池,所述景观水池的内部贴合设置有水泥砂浆粘卵石,所述水泥砂浆粘卵石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塞头。

优选的,所述塞头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接入灌溉机构,所述接入灌溉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卵石缓冲带,所述卵石缓冲带的一侧设置有种植池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雨水顺着多个渗水孔进入到渗水筒的内部,经过滤网可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而雨水落入到两个阻隔板上,通过积水区可对雨水液封,避免腐臭气体从雨水井盖中流出,减少异味的滋生,雨水可回用于绿化灌溉、冲洗路面和车辆等,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节水减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广场道路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广场道路与渗水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筒盖与雨水井盖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平顶屋种植池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景观水池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湿塘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平屋顶种植区种植池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渗透层;2、素土层;3、卵石层;4、基质层;5、下沉式绿地;6、草地;7、河流;8、园路;9、屋顶绿化层;10、渗透塘;11、雨水湿地;12、湿塘;13、城市建筑群;14、广场道路;15、砌石块;16、渗水筒;17、筒盖;18、渐变区;19、雨水井盖;20、渗水孔;21、卡扣槽;22、卡扣件;23、膨胀螺栓;24、挡沿;25、滤网;26、阻隔板;27、卵石缓冲带;28、积水区;29、种植池挡板;30、接入灌溉机构;31、排水管;32、塞头;33、水泥砂浆粘卵石;34、景观水池;35、缓冲抛石;36、沉泥区;37、配水石笼;38、格栅;39、阀门;40、放空管;41、可调节池;42、驳岸;43、碎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排水装置,包括渗透层1,渗透层1的下方设置有素土层2,且渗透层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草地6,素土层2的下方设置有卵石层3,卵石层3的下方设置有基质层4,草地6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河流7,草地6的顶端表面设置有下沉式绿地5,下沉式绿地5的一侧设置有城市建筑群13,城市建筑群13与下沉式绿地5之间设置有广场道路14,广场道路14的路面由透水砖铺设;

广场道路14的两侧均设置有砌石块15,且广场道路14的表面嵌入设置有渗水筒16,渗水筒16的内腔侧壁设置有两个阻隔板26,阻隔板26的内部设有积水区28,渗水筒16的顶端表面安装有筒盖17,筒盖17的顶端表面设有卡扣槽21,且筒盖17的顶端表面安装有雨水井盖19,雨水井盖19的周向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卡扣件22,且雨水井盖19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渗水孔20,卡扣件22与卡扣槽21匹配设置,且卡扣件22与卡扣槽21的连接处嵌入设置有膨胀螺栓23,筒盖17盖在渗水筒16的顶端,由挡沿24对筒盖17限位,并将滤网25放置在筒盖17的内部,在筒盖17的顶端放置雨水井盖19,将卡扣件22与卡扣槽21精准扣合,使用膨胀螺栓23对雨水井盖19和筒盖17进行连接,当雨水季节来临时,雨水顺着多个渗水孔20进入到渗水筒16的内部,经过滤网25可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而雨水落入到两个阻隔板26上,通过积水区28可对雨水液封,避免腐臭气体从雨水井盖19中流出,减少异味的滋生。

如图2-3所示,筒盖17的底部连接有渐变区18,渗水筒16的内腔设置有挡沿24,挡沿24的顶端与渐变区18的底端接触,筒盖17的内部安装有滤网25,滤网25由不锈钢制成,通过滤网25可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当打开雨水井盖19后,可对滤网25上的杂质定期清理。

如图1所示,河流7的一端连接有湿塘12,且河流7与湿塘12连通,河流7的一侧设置有渗透塘10,且河流7的另一侧设置有下沉式绿地5,渗透塘10的周向侧外壁设置有雨水湿地11,雨水湿地11分为雨水表流雨水湿地和雨水潜流雨水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湿地11常与湿塘12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在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当进水口、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在雨水湿地11的外围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雨水湿地11可有效削减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控制效果,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如图7所示,湿塘12的内部设置有可调节池41,湿塘12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且湿塘12的另一侧设置有溢流出水口,可调节池4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两个沉泥区36,两个沉泥区36之间设置有配水石笼37,其中一个沉泥区36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抛石35,另一个沉泥区36的一侧设置有放空管40,放空管40的表面嵌入设置有阀门39,且放空管40与出水口相通,可调节池41的一侧设置有驳岸42,驳岸42与可调节池41之间设置有格栅38,且驳岸42的另一侧设置有碎石43,格栅38的表面开设有排水孔,湿塘12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42、维护通道等构成,湿塘12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场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蓄水体,有效削减较大区域的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和峰值流量,是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塘12内的可调节池41应在24-48h内排空,驳岸42的边坡坡度不大于1:6,雨水收集池具有节省占地、雨水管渠易接入、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蚊蝇滋生、储存水量大等优点。

如图1所示,素土层2与渗透层1的连接处设置有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由玻璃钢制成,并在雨水收集池的进水端设置弃流井,雨水收集池与渗水筒16相通,便于雨水的集中蓄水。

如图1所示,河流7的一侧设置有屋顶绿化层9,且河流7的另一侧设置有园路8,园路8横穿过河流7的表面,屋顶绿化层9的屋面坡度为3%,便于植被的种植。

如图8所示,园路8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灌木和乔木,灌木和乔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种植池内,规范化种植。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屋顶绿化层9的顶端设置有景观水池34,景观水池34的内部贴合设置有水泥砂浆粘卵石33,水泥砂浆粘卵石33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塞头32,塞头32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31,排水管31的一端连接有接入灌溉机构30,接入灌溉机构30的下方设置有卵石缓冲带27,卵石缓冲带27的一侧设置有种植池挡板29,便于景观水池34的排水。

如图1-8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广场道路14的路面由透水砖铺装,透水铺装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雨水顺着多个渗水孔20进入到渗水筒16的内部,经过滤网25可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而雨水落入到两个阻隔板26上,通过积水区28可对雨水液封,避免腐臭气体从雨水井盖19中流出,减少异味的滋生,由于渗水筒16与雨水收集池相通,雨水可回用于绿化灌溉、冲洗路面和车辆等,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节水减排,是生态文明在城市雨水管理方面的具体体现。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8,雨水顺着多个渗水孔20进入到渗水筒16的内部,经过滤网25可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而雨水落入到两个阻隔板26上,通过积水区28可对雨水液封,避免腐臭气体从雨水井盖19中流出,减少异味的滋生,雨水湿地11与湿塘12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可有效削减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控制效果,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湿塘12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场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蓄水体,有效削减较大区域的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和峰值流量,是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节水减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