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地下车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1308发布日期:2021-07-20 17:0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地下车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地下车站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地下车站,是一种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有轨电车相比,氢能源有轨电车的特别之处是采用氢能源电池作为动力,即通过燃料电池内氢和氧相结合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有轨电车行驶,具有响应快、启动加速性能好、制动能量回收率高等突出优势,真正做到了污染物“零排放”。由于氢能源的众多优点,国内已有车辆采用氢能源为动力,并建有地上车站,车站主体采用自然通风的形式,针对氢能源特点的地下车站设计尚属空白,亟需设计一种适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地下车站,车站施工简单,设施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地下车站,其目的在于解决车站内特别是紧急情况下散布的氢气及时扩散,及车站施工简单,设施安装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地下车站,所述的地下车站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地下站厅和该地下站厅顶部设置的与其连通的直达地面以上的通风天井,所述的通风天井顶部设置雨蓬;

所述的地下站厅内包括轨道、站台,其顶部设置车站顶板,并在所述的轨道上方的车站顶板位置开口设置所述的通风天井,所述的通风天井沿所述的轨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通风天井的围墙底部一体连接开口位置的车站顶板边缘,所述围墙竖直向上延伸出地面以上一段高度,所述的通风天井与所述的地下站厅内部连通,其上端口为敞口;所述的地下站厅内部气体向上直达所述的敞口排出;

所述的车站顶板向所述的通风天井方向设置扬起角度θ>90°,所述的车站顶板下方设置顶板吊顶,所述的顶板吊顶采用带有格栅通孔的百叶格栅结构;

所述雨蓬沿所述通风天井顶部通长设置且横截面呈双层倒v字型结构;所述雨蓬包括两列纵向排列相互平行的多个倒v字型的雨蓬支架及三块雨蓬顶,两列之间并排排列雨蓬支架;所述雨蓬支架里侧架体长于外侧架体,每一并排的所述雨蓬支架的两个里侧架体相互交叉连接后,构成了纵向排列的一组上层倒v字型支架和两组下层倒v字型支架且上、下三组的顶部分别连接一块所述的雨蓬顶;所述的雨蓬顶横截面呈弧形、两端向上翘,上、下层的所述雨蓬顶边缘相互交错设置并覆盖所述的通风天井顶部;各个所述雨蓬支架之间的镂空口构成通风口。

所述扬起角度θ是指车站顶板与地下站厅立面墙的夹角,所述扬起角度θ为92.53°。

所述的雨蓬支架为框架结构,由立柱连接倒v字型的雨蓬支架底部构成,所述的立柱底部锚固在所述的通风天井的围墙里连接固定。

所述的雨篷顶包括篷顶框架及固定在一起的面板,所述的篷顶框架为镂空框架,所述的面板采用透光材质,选用透明聚碳酸酯板(pc板)。

所述的篷顶框架为多个矩形结构框沿纵向一体连接构成的矩形框架,三块所述的雨篷顶的所述的篷顶框架沿纵向上下、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的矩形结构框的横边梁呈弧形、两端上翘,所述的上层倒v字型支架或下层倒v字型支架的顶端连接在所述的矩形结构框的所述横边梁两侧;所述的矩形结构框的对角设置对角斜梁连接,所述的对角斜梁呈弧形、两端上翘与横边梁的弧形协调一致构成所述的篷顶框架的呈弧形、两端上翘的整体曲线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1、利用氢气较空气轻的特点,地下车站顶板与水平方向呈现一定的扬起角度,防止氢气在结构拐角处积聚。2、车站站台上方吊顶采用百叶格栅,保证空气流通,避免氢气积聚的前提下,满足景观要求。3、车站主体上方自然通风口的雨篷,设计为双层倒v字型,在满足防雨的同时也满足氢气扩散的要求。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雨蓬既能满足常规的采光、防雨等要求,又实现了尽可能加快氢气的自然排放,避免氢气积聚引发危害,结构简单且易施工,还能满足较高的环境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周边的影响;

2)本发明的雨蓬、通风天井、车站顶板、顶板吊顶等采用了自然通风、导流系统,充分利用氢气比空气轻的特点,采用了简单且易施工的技术办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下车站建筑结构的总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地下车站建筑结构的地下一层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地下车站建筑结构的正面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地下车站建筑结构的侧面剖面示意图,

图5本发明地下车站建筑结构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地下车站建筑结构顶部雨篷平面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站台1;格栅吊顶2;雨蓬3;雨蓬支架31、里侧架体311、外侧架体312、上层倒v字型支架313、下层倒v字型支架314、雨蓬顶32、篷顶框架321、横边梁3211、对角斜梁3212;地下站厅4;车站顶板5;车站底板6;闸机7;出入口通道8;设备用房9;轨道10;面板11;立柱12;地面出入口13;通风天井14;地面a;气流走向b;角度θ。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地下车站,所述的地下车站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地下站厅4和该地下站厅顶部设置的与其连通的直达地面以上的通风天井14,所述的通风天井顶部设置雨蓬3;

参见图4所示,所述的地下站厅4内包括轨道10、站台1,其顶部设置车站顶板5,并在所述的轨道10上方的车站顶板位置开口设置所述的通风天井14,所述的通风天井14沿所述的轨道10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通风天井14的围墙底部一体连接开口位置的车站顶板边缘,所述围墙竖直向上延伸出地面以上一段高度,所述的通风天井14与所述的地下站厅内部连通,其上端口为敞口;所述的地下站厅内部气体向上直达所述的敞口排出;

所述的车站顶板5向所述的通风天井方向设置扬起角度θ>90°,即扬起角度θ不小于90°,所述的车站顶板下方设置顶板吊顶2,所述的顶板吊顶采用带有格栅通孔的百叶格栅结构;

参见与4、5所示,所述雨蓬3沿所述通风天井14顶部通长设置且横截面呈双层倒v字型结构,所述雨蓬3包括两列纵向排列相互平行的多个倒v字型的雨蓬支架31及三块雨蓬顶32,两列之间并排排列雨蓬支架31,所述雨蓬支架31里侧架体311长于外侧架体312,每一并排的所述雨蓬支架31的两个里侧架体311相互交叉连接后,构成了纵向排列的一组上层倒v字型支架313和两组下层倒v字型支架314且该上、下三组的顶部分别连接一块所述的雨蓬顶32,所述的雨蓬顶横截面呈弧形、两端向上翘,上、下层的所述雨蓬顶边缘相互交错设置并覆盖所述的通风天井顶部;各个所述雨蓬支架31之间的镂空口构成雨蓬通风口。

所述扬起角度θ是指车站顶板与地下站厅立面墙的夹角,所述扬起角度θ优选为92.53°。

参见图5所示,所述的雨蓬支架31为框架结构,由立柱12连接倒v字型的雨蓬支架31底部构成,所述的立柱12底部锚固在所述的通风天井的围墙里连接固定。

参见图5、6所示,所述的雨篷顶32包括篷顶框架321及固定在一起的面板11,所述的篷顶框架为镂空框架,所述的面板采用透光材质,如透明聚碳酸酯板(pc板)。

所述的篷顶框架321为多个矩形结构框沿纵向一体连接构成的矩形框架,三块所述的雨篷顶32的所述的篷顶框架321沿纵向上下、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的矩形结构框的横边梁3211呈弧形、两端上翘,所述的上层倒v字型支架或下层倒v字型支架的顶端连接在所述的矩形结构框的所述横边梁3211两侧;所述的矩形结构框的对角设置对角斜梁3212连接,所述的对角斜梁3212呈弧形、两端上翘与横边梁的弧形协调一致构成所述的篷顶框架的呈弧形、两端上翘的整体曲线结构。

本发明站台上方的顶板吊顶采用百叶格栅结构,格栅通孔易于氢气流通,避免氢气积聚在吊顶中;车站顶板与水平方向呈现一定的扬起角度,防止氢气在结构拐角处积聚具有导流排气作用;雨篷设计为双层倒v字型雨蓬支架的镂空设计更易于通风,而且结构稳定、制作简单、易于施工,雨蓬顶两侧上翘、在满足防雨、采光的同时也满足氢气快速扩散、导流的要求,雨篷顶面采用透光材质,尽可能使地下车站利用自然光照,本发明通风天井、雨蓬自然通风导流系统环保节能,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