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840644发布日期:2021-12-08 01:36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第二基坑的底板施工完成后,通过采用一道水平临时换撑,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技术不仅导致第二基坑、第一基坑中的主体结构不能同步施工,且施工困难,延长施工工期,增加对地铁及隧道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增加施工成本,且该方式待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中隔连续墙的拆除难度较大,危险系数高,成本高,工期较长,可能影响地下室的重要机房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基坑施工过程中难以同步施工,施工工期长的技术问题,通过于第二基坑位置施工形成斜撑,以方便顶撑基坑的侧壁,从而方便将部分的中隔墙拆除,便于与第二基坑标高相同的位置进行同步施工,提高了基坑的施工质量。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待形成的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相连通且第一基坑的底部标高低于第二基坑的底部标高,包括:
6.于待形成的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之间施工形成中隔墙;
7.提供若干混凝土撑,开挖待形成第一基坑的区域,并沿开挖的深度由上至下于中隔墙和与中隔墙相对的第一基坑的侧壁之间支设若干道混凝土撑;
8.提供若干钢支撑,开挖待形成第二基坑的区域,并沿开挖的深度由上至下于中隔墙和与中隔墙相对的第二基坑的侧壁之间支设若干道钢支撑;
9.于第一基坑内对应第二基坑的底面的位置浇筑形成第一楼板,于第二基坑的底部浇筑形成第二底板;
10.拆除第二基坑中位于最顶部的钢支撑下方的若干道钢支撑,于第二底板的顶面且靠近第二基坑的侧壁的位置浇筑形成防护墙,防护墙的顶面与第二基坑的顶部平齐;
11.提供若干斜撑,将若干斜撑倾斜地支撑于防护墙和第二底板之间,将位于最顶部的钢支撑拆除,于防护墙对应位于最顶部的钢支撑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注浆层,注浆层的侧面与防护墙对应的侧面平齐;
12.拆除中隔墙高于第二基坑的底面的部分,并拆除若干道混凝土撑,于第一楼板和第二底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接驳段,从而连接第一楼板和第二底板。
13.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14.在最顶部的钢支撑之间以及最顶部的钢支撑的下方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防护墙,使得防护墙对应最顶部的钢支撑的位置形成向下凹陷的凹坑;
15.将若干斜撑倾斜地支撑于防护墙和第二底板之间,且斜撑与最顶部的钢支撑平
齐;
16.拆除最顶部的钢支撑,并于对应凹坑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注浆层,注浆层的侧面与防护墙的侧面平齐且注浆层的顶面和防护墙的顶面平齐。
17.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形成第二底板前,还包括:
18.于第二基坑的底部浇筑形成第二垫层,于第二垫层的顶部浇筑形成第二底板,第二底板的顶部与第一楼板的顶部平齐。
19.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基坑的底面靠近中隔墙的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凹坑;
20.提供若干加强筋,将若干加强筋设置于凹坑中,进而于凹坑和第二基坑的底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垫层,加强筋埋设于第二垫层。
21.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22.提供若干植筋,将若干植筋间隔设置于第二垫层的顶部,将植筋框架中隔墙的端部锚固于中隔墙内;
23.浇筑形成第二底板,植筋埋设于第二底板中,使得第二底板和中隔墙固定连接。
24.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25.提供若干接驳筋,将若干接驳筋间隔设置于植筋的顶部;
26.于第二垫层的顶面且对应植筋和接驳筋的位置浇筑形成第二底板,第二底板对应接驳筋靠近中隔墙的端部的位置向下凹陷以形成凹槽,接驳筋通过凹槽向外露出,以供与第一楼板相连接。
27.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28.于待形成的第一楼板的位置设置钢筋笼,对应钢筋笼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一楼板,第一楼板的端部和中隔墙之间具有缝隙,钢筋笼部分凸伸出第一楼板的端部以形成凸伸段,于第一楼板和中隔墙之间浇筑形成换撑带,使得凸伸段埋设于换撑带中,进而拆除中隔墙;
29.凿除换撑带,以露出凸伸段,进而将凸伸段和接驳筋固定连接,进而于凸伸段和接驳筋对应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接驳段,从而连接第一楼板和第二底板。
30.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31.于第一基坑远离第二基坑的侧壁施工形成围护墙;
32.待浇筑形成接驳段后,于防护墙和围护墙的顶部施工形成顶板。
33.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34.于第一基坑靠近中隔墙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一侧墙,第一侧墙的顶部与第二基坑的底面相对应,且第一侧墙和中隔墙之间具有缝隙;
35.拆除低于第一侧墙的顶部标高的混凝土撑;
36.于第一侧墙的顶部施工形成第一楼板,待施工形成所述第一侧墙后,填充第一侧墙和中隔墙之间的缝隙以形成填充层。
37.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38.于第一基坑的底部浇筑形成第一垫层,于第一垫层的顶部浇筑形成第一底板,于第一底板的顶面浇筑形成第一侧墙。
39.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通过斜撑可以实现第一基坑对应第二基坑的高度部分的中隔墙拆除,从而使得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连通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的同步施工,节约了工期,避免长期的施工对地铁、隧道的不利影响;同时斜撑体积小,便于现场施工,且可节约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40.图1是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中施工形成斜撑后的示意图。
41.图2是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中拆除中隔墙前的示意图。
42.图3是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中施工形成接驳段前的示意图。
43.图4是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中施工形成接驳段后的示意图。
44.图5是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中施工形成钢支撑和混凝土撑后的示意图。
45.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第一基坑1,第一垫层11,第一底板12,第一侧墙13,填充层131,第二楼板14,第一楼板15,换撑带151,第一顶板16,混凝土撑17,第二基坑2,第二垫层21,加强筋211,第二底板22,植筋221,接驳筋222,防护墙23,第二顶板24,钢支撑25,斜撑3,中隔墙4,中隔墙拆除部分41,接驳段5。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利于对本发明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47.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待形成的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相连通且第一基坑1的底部标高低于第二基坑2的底部标高,该施工方法包括:
48.于待形成的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之间施工形成有中隔墙4;
49.提供若干混凝土撑17,开挖待形成第一基坑1的区域,并沿开挖的深度由上至下于中隔墙4和与中隔墙4相对的第一基坑1的侧壁之间支设若干道混凝土撑17;
50.提供若干钢支撑25,开挖待形成第二基坑2的区域,并沿开挖的深度由上至下于中隔墙4和与中隔墙4相对的第二基坑2的侧壁之间支设若干道钢支撑25;
51.于第一基坑1内对应第二基坑2的底面的位置浇筑形成第一楼板15,于第二基坑2的底部浇筑形成第二底板22;
52.拆除第二基坑2中位于最顶部的钢支撑下方的若干道钢支撑25,于第二底板22的顶面且靠近第二基坑2的侧壁的位置施工防护墙23,防护墙23的顶面与第二基坑2的顶部平齐;
53.提供若干斜撑3,将若干斜撑3倾斜地支撑于防护墙23和第二底板22之间,将位于最顶部的钢支撑25拆除,于防护墙23对应位于最顶部的钢支撑25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注浆层,注浆层的侧面与防护墙23对应的侧面平齐;
54.拆除中隔墙4高于第二基坑2的底面的部分,并拆除混凝土撑17,于第一楼板15和第二底板22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接驳段5,从而连接第一楼板15和第二底板22。
55.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通过斜撑3可以实现第一基坑1对应第二基坑2的高度部分的中隔墙4拆除,从而使得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连通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的同步施工,大大节约工期,避免长期的施工对地铁、隧道的不利影响;同
时斜撑3体积小,便于现场施工,且可节约施工成本。
56.较佳地,第一楼板15中设置有钢筋笼。
57.较佳地,钢支撑25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三排,施工防护墙23前,先拆除位于底部的两排钢支撑25,进而施工防护墙23。
58.较佳地,如图1所示,中隔墙4设置于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的连接处,便于分割开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从而避免了第一基坑1对应第二基坑2部分使用大跨度的混凝土撑顶撑基坑的侧壁,避免了使用大跨度的混凝土撑时,混凝土撑受重力和跨度影响容易脱落,从而能够有效支撑基坑的侧壁,待第一基坑部位施工形成第一侧墙13和第一楼板15后,第一基坑1处的侧壁已经实现有效支撑,此时可以将第二基坑2处的钢支撑更换成占位较小且不需要利用中隔墙4的斜撑,从而便于将中隔墙拆除部分41进行拆除,以实现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的连通。
59.本发明相邻基坑的同步施工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案例为,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
60.在最顶部的钢支撑25之间以及最顶部的钢支撑的下方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防护墙23,使得防护墙23对应最顶部的钢支撑25的位置形成向下凹陷的凹坑;
61.将若干斜撑3倾斜地支撑于防护墙23和第二底板22之间,且斜撑3的与最顶部的钢支撑25平齐;
62.拆除最顶部的钢支撑25,并于对应凹坑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注浆层,注浆层的侧面与防护墙23的侧面平齐且注浆层的顶面和防护墙23的顶面平齐。
63.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施工形成第二底板前,还包括:
64.于第二基坑2的底部浇筑形成第二垫层21,于第二垫层21的顶部浇筑形成第二底板22,第二底板22的顶部与第一楼板15的顶部平齐。
65.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基坑2的底面靠近中隔墙4的位置向下凹陷以形成凹坑;
66.提供若干加强筋211,将若干加强筋211设置于凹坑中,进而于凹坑和第二基坑2的底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垫层21,加强筋211埋设于第二垫层21。
67.较佳地,该凹坑便于提高第二垫层21和中隔墙4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将第二基坑2侧壁受到的土压沿第二垫层21传递给中隔墙4,便于维持第二基坑2侧壁的稳定。
68.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
69.提供若干植筋221,将若干植筋221间隔设置于第二垫层21的顶部,将植筋221靠近中隔墙4的端部锚固于中隔墙4内;
70.浇筑形成第二底板22,植筋221埋设于第二底板22中,使得第二底板22和中隔墙4固定连接。
71.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
72.提供若干接驳筋222,将若干接驳筋222间隔设置于植筋221的顶部;
73.于第二垫层21的顶面且对应植筋221和接驳筋222的位置浇筑形成第二底板22,第二底板22对应接驳筋222靠近中隔墙4的端部的位置向下凹陷以形成凹槽,接驳筋222通过凹槽向外露出,以供与第一楼板15相连接。
74.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
75.于待形成的第一楼板15的位置设置钢筋笼,对应钢筋笼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一楼板15,第一楼板15的端部和中隔墙4之间具有缝隙,钢筋笼部分凸伸出第一楼板15的端部以形成凸伸段,于第一楼板15和中隔墙4之间浇筑形成换撑带151,使得凸伸段埋设于换撑带151中,进而拆除中隔墙4;
76.凿除换撑带151,以露出凸伸段,进而将凸伸段和接驳筋222固定连接,进而于凸伸段和接驳筋222对应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接驳段5,从而连接第一楼板15和第二底板22。
77.较佳地,该换撑带151便于在拆除中隔墙4时保护凸伸段,且能够将第一楼板15受的作用力传递给侧墙,从而维持第一基坑1的侧壁的稳定。
78.进一步的,还包括:
79.于第一基坑1远离第二基坑2的侧壁施工形成围护墙;
80.待浇筑形成接驳段5后,于防护墙23和围护墙的顶部施工形成顶板。
8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
82.于第一基坑1靠近中隔墙4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一侧墙13,第一侧墙13与第二基坑2的底面平齐,且第一侧墙13和中隔墙4之间具有缝隙;拆除低于第一侧墙13的顶部标高的混凝土撑17;于第一侧墙13的顶部施工形成第一楼板15,待施工形成第一侧墙13后,填充第一侧墙13和中隔墙之间的缝隙以形成填充层131。
83.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于第一基坑1的底部浇筑形成第一垫层11,于第一垫层11的顶部浇筑形成第一底板12,于第一底板12的顶部施工形成第一侧墙13。
84.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于第一基坑1低于第二基坑2的底部标高的位置浇筑形成第二楼板14,第二楼板14呈水平状。
85.具体的,还包括:待形成顶板后,将若干斜撑3拆除。
86.较佳地,如图1所示,第一基坑1外侧的地面标高高于第二基坑2外侧的地面标高,第一基坑1顶部的第一顶板16和第二基坑顶部的第二顶板24形成高度差,该第一顶板16延伸至第二基坑2的顶部进而向下延伸于第二顶板24相连接,从而封闭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
87.较佳地,如图1所示,第一基坑1对应第一侧墙13的中部的位置还施工形成有第二楼板14。
88.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案例为,于待形成的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之间施工形成中隔墙4,提供若干混凝土撑17,开挖待形成第一基坑1的区域,并沿开挖的深度由上至下于中隔墙4和与中隔墙4相对的第一基坑1的侧壁之间支设若干道混凝土撑17;
89.提供若干钢支撑25,开挖待形成第二基坑2的区域,并沿开挖的深度由上至下于中隔墙4和与中隔墙4相对的第二基坑2的侧壁之间支设若干道钢支撑25;
90.于第一基坑1的底部浇筑形成第一垫层11,于第一垫层11的顶部浇筑形成第一底板12,于第一底板12的顶部靠近第一基坑1侧壁的位置施工形成第一侧墙13,填充第一侧墙13和中隔墙4之间的缝隙以形成填充层131,于第一基坑1远离第二基坑2的侧壁施工形成围护墙;
91.于待形成的第二楼板14的位置设置钢筋笼,对应钢筋笼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楼板14,于待形成的第一楼板15的位置设置钢筋笼,对应钢筋笼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
形成第一楼板15,第一楼板15的端部和中隔墙4之间具有缝隙,钢筋笼部分凸伸出第一楼板15的端部以形成凸伸段,于第一楼板15和中隔墙4之间浇筑形成换撑带151,使得凸伸段埋设于换撑带151中;
92.拆除低于第一侧墙13的顶部标高的混凝土撑17;
93.提供若干加强筋211,将若干加强筋211设置于凹坑中,进而于凹坑和第二基坑2的底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垫层21,加强筋211埋设于第二垫层21;
94.将若干植筋221间隔设置于第二垫层21的顶部,对应中隔墙4的植筋221部分锚固于中隔墙4,将若干接驳筋222间隔设置于植筋221的顶部,于第二垫层21的顶面且对应植筋221和接驳筋222的位置浇筑形成第二底板22,第二底板22对应接驳筋222靠近中隔墙4的位置向下凹陷以形成凹槽,接驳筋222凸伸入凹槽;
95.拆除第二基坑2中位于最顶部的钢支撑下方的若干道钢支撑25;
96.在最顶部的钢支撑25之间以及最顶部的钢支撑的下方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防护墙23,使得防护墙23对应最顶部的钢支撑25的位置形成向下凹陷的凹坑;
97.将若干斜撑3倾斜地支撑于防护墙23和第二底板22之间,且斜撑3与最顶部的钢支撑25平齐;
98.拆除最顶部的钢支撑25,并于对应凹坑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注浆层,注浆层的侧面与防护墙23的侧面平齐且注浆层的顶面和防护墙23的顶面平齐;
99.拆除中隔墙4高于第二基坑2的底面的部分,并拆除混凝土撑17,
100.凿除换撑带151,以露出凸伸段,进而将凸伸段和接驳筋222固定连接,进而于凸伸段和接驳筋222对应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接驳段5,从而连接第一楼板15和第二底板22;
101.于第一侧墙13的顶部施工形成呈水平向的第一顶板16,于防护墙23的顶部施工形成呈水平向的第二顶板24,第一基坑1顶部的第一顶板16和第二基坑顶部的第二顶板24形成高度差,该第一顶板16延伸至第二基坑2的顶部进而向下延伸于第二顶板24相连接,从而封闭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
102.将若干斜撑3拆除。
103.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