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清理底部淤泥的防涝式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7308发布日期:2022-02-19 12:0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清理底部淤泥的防涝式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市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清理底部淤泥的防涝式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动植物的生长、生存都离不开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因此雨水回收再利用也越来越被人重视,雨水收集利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对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城市,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传统城市雨水收集是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通过地面下渗补充地下水,不能下渗或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通过地面收集后汇流进入雨水口,再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河道或通过泵提升进入河道,传统装置不能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絮凝处理,不便于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且传统的雨水收集装置容易受到洪涝的影响,由于储水装置的空间是有限的,储水装置内的水满后,若不将雨水分流,会导致传统的雨水收集装置受到损坏,同时装置长期储水会积累淤泥,现有技术需要人工将其清理,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涝带来的麻烦、能够自动地将设备内部的淤泥排出的可清理底部淤泥的防涝式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不便于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容易受到洪涝的影响、人工清理淤泥比较麻烦的问题。
5.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清理底部淤泥的防涝式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有储水池、水池盖、雨水井、第一井盖、主下水管、分流下水管、滑动板、第二井盖、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电动推杆、清理机构和弃流机构:
6.水池盖,储水池外顶部联接有水池盖,水池盖用于将储水池封上;
7.雨水井,储水池内部联接有雨水井,雨水井采用圆筒状,其下部对称开有矩形通孔;
8.第一井盖,雨水井外顶部放置有第一井盖,第一井盖与水池盖接触,第一井盖用于将雨水井封住;
9.主下水管,储水池上接通有主下水管,主下水管穿过储水池,主下水管与雨水井相通,主下水管用于输送雨水;
10.分流下水管,主下水管底部接通有分流下水管;
11.滑动板,储水池内壁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用于将储水池下部堵住;
12.第二井盖,水池盖顶部联接有第二井盖,第二井盖上呈线性分布式开有一字型滑槽;
13.第一滤网,主下水管上联接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用于将雨水初步过滤;
14.第二滤网,主下水管内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用于将雨水进一步过
滤;
15.电动推杆,主下水管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与第二滤网联接;
16.清理机构,主下水管上设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用于清理第一滤网上残留的杂质;
17.弃流机构,第二滤网上设有弃流机构,弃流机构用于防止主下水管内部有过多的雨水。
18.进一步地,分流下水管采用t型结构,用于及时地将主下水管内部的雨水分流,起防止主下水管内部有过多的雨水的作用。
19.进一步地,清理机构包括有固定块、滑杆、第一滑动架、第一复位弹簧、清理刷、收集框、第三滤网、转动门和把手,主下水管内部联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滑动式连接有滑杆,滑杆一端联接有第一滑动架,第一滑动架与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滑动架上联接有清理刷,清理刷与第一滤网接触,水池盖上套接有一对收集框,收集框与主下水管接触,收集框内底部联接有第三滤网,收集框上转动式连接有转动门,转动门与主下水管接触,收集框外顶部转动式连接有把手。
20.进一步地,弃流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板、楔形架、滑动盖、楔形板、第二复位弹簧、第一固定杆、第一浮块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滤网上联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主下水管滑动式配合,第一固定板上联接有楔形架,滑杆另一端联接有滑动盖,滑动盖与主下水管接触,滑动盖上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楔形板,两楔形板接触,楔形板与滑动盖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储水池内底部联接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浮块,雨水井内壁上联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2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分流机构,分流机构设于主下水管上,分流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架、第二浮块、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板,主下水管内壁上联接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浮块,第二浮块上对称联接有固定条,固定条底端联接有第二固定板。
2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淤泥放流机构,淤泥放流机构设于储水池上,淤泥放流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架、转动条、第二固定杆和第三浮块,储水池内底部联接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上转动式连接有转动条,转动条与滑动板限位配合,储水池内底部联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浮块,第三浮块与转动条限位配合。
23.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回用机构,回用机构设于储水池上,回用机构包括有水泵、出水管、第三固定杆、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四浮块,储水池内底部联接有水泵,水泵输出轴一端联接有出水管,第三固定杆固接于储水池内底部,第三固定杆下部联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固定杆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浮块。
24.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絮凝剂添加机构,絮凝剂添加机构设于水池盖上,絮凝剂添加机构包括有溶剂框、盖子、第二滑动架、第三复位弹簧和楔形块,水池盖顶部联接有溶剂框,溶剂框与主下水管联接,溶剂框外顶部套接有盖子,溶剂框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动架,第二滑动架与溶剂框接触,第二滑动架与主下水管接触,第二滑动架与溶剂框之间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第一固定板一侧联接有楔形块。
25.有益效果:
26.当雨水较小时,雨水会通过分流下水管上的其中一出水口排出,当雨水较大时,雨水会全部流入储水池内部,便于将大量的雨水回收利用,以供非饮用水领域使用,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27.当主下水管内部的水由于发生洪涝而过多时,第二固定板会打开,使雨水可以通过分流下水管的其余出水口排出,从而使雨水可以更加顺利地排出,进而可以保证该设备的稳定运行,并有效地减少洪涝带来的麻烦。
28.当储水池内部的水被抽完后,滑动板会打开并使储水池下内部的淤泥可以排出,防止储水池内部堆积有过量的淤泥,省去了人工清理储水池的麻烦,实现了能够自动地将储水池内部的淤泥排出的目的。
29.第二滑动架会自动地开合,使得溶剂框内的絮凝剂可以流入主下水管内的雨水中,从而使得雨水中的微小杂质被去除,便于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弃流机构的第一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清理机构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弃流机构的第二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弃流机构的部分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本发明分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12为本发明淤泥放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13为本发明回用机构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14为本发明的第六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15为本发明絮凝剂添加机构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45.附图标号:1_储水池,2_水池盖,3_雨水井,4_第一井盖,5_主下水管,6_分流下水管,7_滑动板,8_第二井盖,9_第一滤网,10_第二滤网,11_电动推杆,12_清理机构,121_固定块,122_滑杆,123_第一滑动架,124_第一复位弹簧,125_清理刷,126_收集框,127_第三滤网,128_转动门,129_把手,13_弃流机构,131_第一固定板,132_楔形架,133_滑动盖,134_楔形板,135_第二复位弹簧,136_第一固定杆,137_第一浮块,138_第一压力传感器,14_分流机构,141_第一固定架,142_第二浮块,143_固定条,144_第二固定板,15_淤泥放流机构,151_第二固定架,152_转动条,153_第二固定杆,154_第三浮块,16_回用机构,161_水泵,162_出水管,163_第三固定杆,164_第二压力传感器,165_第四浮块,17_絮凝剂添加机构,171_溶剂框,172_盖子,173_第二滑动架,174_第三复位弹簧,175_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实施例1
48.一种可清理底部淤泥的防涝式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如图1-8所示,包括有储水池1、水池盖2、雨水井3、第一井盖4、主下水管5、分流下水管6、滑动板7、第二井盖8、第一滤网9、第二滤网10、电动推杆11、清理机构12和弃流机构13,储水池1外顶部联接有水池盖2,储水池1内部联接有雨水井3,雨水井3采用圆筒状,雨水井3外顶部放置有用于将雨水井3封住的第一井盖4,第一井盖4呈圆盘状,第一井盖4与水池盖2接触,储水池1上接通有主下水管5,主下水管5穿过储水池1,主下水管5与雨水井3相通,主下水管5底部接通有分流下水管6,分流下水管6呈t型,储水池1内壁上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将储水池1下部堵住的滑动板7,水池盖2顶部联接有第二井盖8,第二井盖8上呈线性分布式开有一字型滑槽,主下水管5上联接有用于将雨水初步过滤的第一滤网9,主下水管5内部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将雨水进一步过滤的第二滤网10,主下水管5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的电动推杆11,电动推杆11与第二滤网10联接,主下水管5上设有用于清理第一滤网9的清理机构12,第二滤网10上设有用于防止主下水管5内部有过多的雨水的弃流机构13。
49.清理机构12包括有固定块121、滑杆122、第一滑动架123、第一复位弹簧124、清理刷125、收集框126、第三滤网127、转动门128和把手129,主下水管5内部联接有固定块121,固定块121上滑动式连接有滑杆122,滑杆122一端联接有第一滑动架123,第一滑动架123呈回型结构,第一滑动架123与固定块121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24,第一滑动架123上联接有用于清理第一滤网9的清理刷125,清理刷125与第一滤网9接触,水池盖2上套接有一对用于收集雨水中的杂质的收集框126,收集框126与主下水管5接触,收集框126内底部联接有第三滤网127,收集框126上转动式连接有用于暂时将收集框126封住的转动门128,转动门128采用矩形结构,转动门128与主下水管5接触,收集框126外顶部转动式连接有把手129,把手129呈回型结构。
50.弃流机构13包括有第一固定板131、楔形架132、滑动盖133、楔形板134、第二复位弹簧135、第一固定杆136、第一浮块137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38,第二滤网10上联接有第一固定板131,第一固定板131与主下水管5滑动式配合,第一固定板131上联接有楔形架132,滑杆122另一端联接有滑动盖133,滑动盖133采用u型结构,滑动盖133与主下水管5接触,滑动盖133上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楔形板134,两楔形板134接触,楔形板134与滑动盖133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楔形板134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135,储水池1内底部联接有第一固定杆136,第一固定杆136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浮块137,第一浮块137质量小,雨水井3内壁上联接有用于使电动推杆11运作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38。
51.当下雨时,雨水会通过第二井盖8与第一滤网9流入主下水管5内,若雨水较小,此时的雨水会比较浑浊,雨水则会直接通过主下水管5流向分流下水管6的其中一通道并排出,当雨水较大时,流入主下水管5内的雨水会推动第一滑动架123及其上装置朝靠近雨水井3的方向运动,第一复位弹簧124随之会被压缩,使滑动盖133将主下水管5内下部堵住,主下水管5内上部的雨水则会流向第二滤网10并进入雨水井3内部,进入雨水井3内部的雨水会流到储水池1内,当储水池1内部的水过多时,第一浮块137随之会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随后第一浮块137会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38接触并使电动推杆11收缩,电动推杆11会带动第二滤网10及其上装置向下运动并使楔形架132推动楔形板134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
动,第二复位弹簧135随之会被压缩从而使得主下水管5内的雨水可以分流至其下部并通过分流下水管6排出,同时第一固定板131可以将主下水管5堵住并使其内部的水不再流向雨水井3,防止储水池1内的水过多,当雨水恢复正常时,人手动控制电动推杆11复位,第二滤网10及其上装置随之会复位,第一复位弹簧124随之会复位并带动第一滑动架123及其上装置复位,然后手动控制电动推杆11关闭,在第一滑动架123及其上装置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清理刷125会将第一滤网9上的垃圾扫至收集框126内部,当收集框126内部积累到一定量的垃圾时,人可以手动拉动把手129将收集框126取出,并打开转动门128将收集框126内部的垃圾清理,实现了可以有效地保证该设备正常收集雨水的目的。
52.实施例2
53.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9-10所示,还包括有分流机构14,用于将主下水管5内部的水分流的分流机构14设于主下水管5上,分流机构14包括有第一固定架141、第二浮块142、固定条143和第二固定板144,主下水管5内壁上联接有第一固定架141,第一固定架141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浮块142,第二浮块142质量小,第二浮块142上对称联接有固定条143,固定条143底端联接有第二固定板144,第二固定板144呈矩形。
54.当发生洪涝时,主下水管5内部的水会过多,第二浮块142及其上装置会向上运动并令第二固定板144不再堵住分流下水管6的其余出水口,从而使主下水管5内部的水还可以通过分流下水管6上的其余出水口排出,以提高排水效率,当主下水管5内部的水恢复正常时,第二浮块142及其上装置随之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复位,保证了该设备的稳定运行。
55.实施例3
56.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1-12所示,还包括有淤泥放流机构15,用于将储水池1内下部堆积的淤泥排出的淤泥放流机构15设于储水池1上,淤泥放流机构15包括有第二固定架151、转动条152、第二固定杆153和第三浮块154,储水池1内底部联接有第二固定架151,第二固定架151上转动式连接有转动条152,转动条152上对称开有滑槽,转动条152与滑动板7限位配合,储水池1内底部联接有第二固定杆153,第二固定架151位于第二固定杆153与滑动板7之间,第二固定杆153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浮块154,第三浮块154与转动条152限位配合。
57.当储水池1内部的水即将被抽完时,第三浮块154会向下运动,在转动条152的作用下,滑动板7会向上运动并不再堵住主下水管5与储水池1下部的通道,从而使得堆积在储水池1内下部的淤泥可以排至主下水管5下部并通过分流下水管6排出,避免储水池1内下部堆积有过量的淤泥,随后第三浮块154及其上装置随之会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复位并使滑动板7重新关闭,达到了可以自动地将储水池1内下部的淤泥排出的效果。
58.实施例4
59.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如图13所示,还包括有回用机构16,用于将储水池1内部的水抽出的回用机构16设于储水池1上,回用机构16包括有水泵161、出水管162、第三固定杆163、第二压力传感器164和第四浮块165,储水池1内底部联接有用于将储水池1内部的水抽出的水泵161,水泵161输出轴一端联接有用于使储水池1内部的水流出的出水管162,第三固定杆163固接于储水池1内底部,第三固定杆163下部联接有用于使水泵161关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64,第三固定杆163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浮块165。
60.出水管162与外部用水设备接通,手动控制水泵161运作并使其带动出水管162将储水池1内部的水抽出,抽出的水可以用于非饮用水领域,随着储水池1内部水位的下降,第四浮块165随之会向下运动并与第二压力传感器164接触,使水泵161关闭,同时使电动推杆11收缩复位,从而使主下水管5可以再次向雨水井3内部注入水,代替人手动控制电动推杆11收缩复位,实现了能够自动地将储水池1内部的水抽出的目的。
61.实施例5
62.在实施例4的基础之上,如图14-15所示,还包括有絮凝剂添加机构17,用于将絮凝剂添加至主下水管5内的絮凝剂添加机构17设于水池盖2上,絮凝剂添加机构17包括有溶剂框171、盖子172、第二滑动架173、第三复位弹簧174和楔形块175,水池盖2顶部联接有溶剂框171,溶剂框171底部呈阵列分布式开有四通孔,溶剂框171与主下水管5联接,溶剂框171外顶部套接有盖子172,溶剂框171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动架173,第二滑动架173上呈阵列分布式开有四通孔并与溶剂框171底部的通孔错位设置,第二滑动架173与溶剂框171接触,第二滑动架173与主下水管5接触,第二滑动架173与溶剂框171之间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174,第一固定板131一侧联接有楔形块175。
63.溶剂框171内部装有絮凝剂,当第一固定板131及其上装置向下运动时,楔形块175会推动第二滑动架173朝靠近雨水井3的方向运动并使其不再堵住溶剂框171底部的通孔,第三复位弹簧174随之会被压缩,从而使得溶剂框171内部的絮凝剂流至主下水管5内的水中,进而使得絮凝剂将储水池1内部水中的细小微粒和自然胶粒凝聚成大块絮状物,以实现将储水池1内部的水净化的目的,当第一固定板131及其上装置复位时,第三复位弹簧174随之会复位并带动第二滑动架173复位,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再次向流入储水池1内部的水中加入絮凝剂。
6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