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铁塔基础预埋件浇制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4253发布日期:2022-01-12 06:2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拉线铁塔基础预埋件浇制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拉线铁塔基础预埋件浇制用固定装置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埋件的夹具,特别涉及一种拉线铁塔基础预埋件浇制用固定装置。
3.

背景技术:

4.在输变电户外施工时,部分拉线铁塔基础预埋件采用外形类似于锅盖状,根据施工工艺要求需倒过来提前浇制混凝土,待终凝后整体放于夹具上,由于单个锅盖及混凝土的重量近70kg,所以需要需要固定预埋件,并能够精确地控制中心螺栓尺寸,以保证浇制的精确性。
5.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线铁塔基础预埋件浇制用固定装置,能精确的将预埋件进行固定,保证浇制的精确性。
7.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拉线铁塔基础预埋件浇制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横板,所述第二竖板为两个,且第二竖板的顶部分别呈三角状分布,在每个所述第二竖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顶部连接框,且顶部连接框呈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角形结构,并与第二竖板的顶部相匹配;在所述两个第二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竖板,且第一竖板为两个;在所述顶部连接框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卡紧组件;在所述每个第一竖板外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直角板,在所述第二竖板外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为两个,且每个横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一直角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横板上设置有外侧卡紧组件。
9.所述顶部卡紧组件为两组,呈对称状分布在两个顶部连接框的两侧;在所述每个顶部连接框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三个带有内螺纹的定位孔,所述每组顶部卡紧组件分别由第二直角定位板、第三直角定位板和第三螺杆组成。
10.所述顶部连接框的每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直角定位板,且呈对称状分布,所述每个第二直角定位板的两端分别伸出顶部连接框,在每个所述第二定位板对应定位孔的位置处挖设有相匹配的通孔,且在该通孔内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部通过螺纹与定位孔连接在一起,在所述通孔上方的螺杆上设置有相匹配的螺母;在所述两个第二直角定位板设置有第三直角定位板,所述第三直角定位板为两个,呈对称状分布;在所述第三直角定位板的侧面对应第二直角定位板的位置处挖设有凹槽,所述第三直角定位板通过凹槽卡设在第二直角定位板上,且在第三直角定位板的顶面与第二直角定位板顶部交叉的位置处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11.所述每个第三直角定位板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两个凹槽,且凹槽的位置与两个第二直角定位板顶部的位置相对应。
12.所述顶部连接框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二顶板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顶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第二顶板的内侧面紧贴在一起。
13.所述每个横板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二顶板的两端。
14.所述外侧卡紧组件由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组成,所述每个横
板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在每个所述第一螺杆与对应横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柱,且第一支柱为两个,分别位于横板两侧内部的位置处;在所述两个第一螺杆的两端之间分别套设有第二压板,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在所述每个第二压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螺杆,在每个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柱,且第二支柱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顶板两侧内部的位置处;在所述两个第二螺杆的两端之间分别套设有第一压板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1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顶部卡紧组件,能够将预埋件的四周进行固定;通过在横板上设置侧部卡紧组件,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都能被固定起来,保证了整体浇制的准确性,且拆装方便,易于推广。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部支撑框上设置带有内螺纹的定位孔,使用时,根据预埋件两侧的宽度,可以自由调节第二直角板在顶部支撑框上的位置,并通过第三螺杆和配套螺母进行固定;通过在第三直角板底部挖设凹槽,可以根据预埋件两端的位置,使第三直角板在第二直角板上移动,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有利于后期浇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顶部外侧面上设置第一直角板,且横板通过螺栓与配套螺母与第一直角板固定在一起,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底部被固定,通过设置第一压板,使第二顶板的中、上部被固定,此装置拆装方便,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
19.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23.图3中,a表示为预埋件。
24.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26.参见图1-图3,一种拉线铁塔基础预埋件浇制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竖板1、第二竖板2和第三横板4,第二竖板2为两个,且第二竖板2的顶部分别呈三角状分布,在每个第二竖板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顶部连接框3,且顶部连接框3呈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角形结构,并与第二竖板2的顶部相匹配;在两个第二竖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竖板1,且第一竖板1为两个;在顶部连接框3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卡紧组件;在每个第一竖板1外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直角板5,在第二竖板2外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横板4,横板4为两个,且每个横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一直角板5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横板4上设置有外侧卡紧组件。
27.顶部卡紧组件为两组,呈对称状分布在两个顶部连接框3的两侧;在每个顶部连接框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三个带有内螺纹的定位孔,每组顶部卡紧组件分别由第二直角定位板11、第三直角定位板12和第三螺杆13组成。
28.在顶部连接框3的每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直角定位板11,且呈对称状分布,每个第二直角定位板11的两端分别伸出顶部连接框3,在每个第二定位板11对应定位孔的位置处挖设有相匹配的通孔,且在该通孔内插设有螺杆13,螺杆13的底部通过螺纹与定位孔连接在一起,在通孔上方的螺杆13上设置有相匹配的螺母;在两个第二直角定位板11设置有第三直角定位板12,第三直角定位板12为两个,呈对称状分布;在第三直角定位板12的侧面
对应第二直角定位板11的位置处挖设有凹槽14,第三直角定位板12通过凹槽14卡设在第二直角定位板11上,且在第三直角定位板12的顶面与第二直角定位板11顶部交叉的位置处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29.每个第三直角定位板12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两个凹槽14,且凹槽14的位置与两个第二直角定位板11顶部的位置相对应。
30.顶部连接框3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二顶板2的两端,每个第一顶板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第二顶板2的内侧面紧贴在一起。
31.每个横板4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二顶板2的两端。
32.外侧卡紧组件由第一压板10、第二压板15、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9组成,在每个横板4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7,在每个第一螺杆7与对应横板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柱6,且第一支柱6为两个,分别位于横板4两侧内部的位置处;在两个第一螺杆7的两端之间分别套设有第二压板15,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在每个第二压板1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螺杆9,在每个第二螺杆9与第二压板15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柱8,且第二支柱8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顶板1两侧内部的位置处;在两个第二螺杆9的两端之间分别套设有第一压板10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33.上述描述中,第一压板10为两个,在两个第二螺杆9的一端分别套设一个第一压板10,并使压板10与第二顶板的外侧面顶紧,然后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即在第一压板10外部的第二螺杆上拧相匹配的螺母即可;
34.上述描述中,第二压板15为两个,在两个第一螺杆7的一端分别套设一个第二压板15,并使第二压板15与第一顶板的外侧面紧贴在一起,然后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35.上述描述中,第一顶板1的外侧面分别与第二顶板2的两端面并齐。
36.上述描述中,在第一直角板5上设置通孔,且该通孔对应横板的位置处挖设有相同的通孔,将螺栓插设在两个通孔内,并在螺栓端部拧上相匹配的螺母进行固定。
37.在实际操作中,预埋件a下方为钢筋笼,在预埋件a的上方设置有中心螺栓,将预埋件放置在钢筋笼的上方,经过精准测量,确定第一顶板和第二定板的位置,即以两个顶部支撑框顶部的连接线为中心,两个预埋件呈对称状分布在该连接线的两侧;待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固定完毕后,将侧部卡紧组件进行安装,全部安装完毕后,调整预埋件a的位置,确定顶部卡紧组件的位置;待固定完毕后,进行浇筑即可;浇筑完毕后将第一顶板、第二顶板、顶部卡紧组件、侧部卡紧组件进行拆卸即可。
3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顶部卡紧组件,能够将预埋件的四周进行固定;通过在横板上设置侧部卡紧组件,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都能被固定起来,保证了整体浇制的准确性,且拆装方便,易于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