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截洪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8056发布日期:2022-07-26 20:3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浮截洪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截洪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浮截洪沟。


背景技术:

2.因土地资源紧缺,山区变电站选择常常不可避免布置在靠近高山的低谷区域。在靠近山区建站时,由于存在邻近高山,为防止山洪冲刷站址场地,应在站场与山之间设置截洪沟,且截洪沟不应穿过场区。截洪沟将上游来向洪水或四周汇流来水,沿着站外设计指定的路径导流,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3.山区变电站的低谷区域,往往地下水位较高,截洪沟受水的浮力影响较大。同时因受地形影响,站址周围的汇流面积也较大,须设置导流量较大的大截面截洪沟,两者共同影响下导致截洪沟受浮力作用进一步加大。常规的截洪沟自重较轻,且一般只考虑了重力荷载下的地基稳定性,对截洪沟所受上浮力及自身抗浮能力未足够引起重视,常出现截洪沟因不能有效抵抗水浮力,发生截洪沟上浮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抗浮截洪沟,以解决传统的截洪沟自重较轻,一般只考虑了重力荷载下的地基稳定性,当截洪沟外侧水位较高时,常出现截洪沟因不能有效抵抗水浮力,发生截洪沟上浮破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抗浮截洪沟,包括截洪沟本体,所述截洪沟本体包括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侧壁形成槽状结构;
7.两个所述侧壁之间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能够将两个所述侧壁的外侧相连通。
8.所述侧壁的内侧是指位于截洪沟本体内部的一侧,所述侧壁的外侧是指位于截洪沟本体外部的一侧。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浮截洪沟适用于净空宽度3-5m;净空高度3-7m的大截面截洪沟。
10.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浮截洪沟两侧壁之间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能够将截洪沟左右两侧的水相互连通,当截洪沟外侧水位较高时,水可以在横向通道中自由流通,一方面可以平衡两侧壁所受到的压力,另一方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这对于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适用,因此,对于部分浸没的截洪沟而言,由于一部分水处于所述横向通道内,因此截洪沟排开的水变少,从而减小了截洪沟承受的水的浮力作用,减小了上浮荷载,而且横向通道内的水与侧壁外的水相连通,还能够对截洪沟产生压力作用,用于抵抗侧壁外的水的浮力作用,总之,设置所述横向通道能够避免截洪沟被破坏,丧失截洪、导流能力,从而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12.两个所述侧壁之间设有多个所述横向通道,所有所述横向通道沿着所述截洪沟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3.多个所述横向通道能够更好地减小截洪沟承受的水浮力作用,减小上浮荷载,增强截洪沟的抗浮能力,保证截洪沟整体结构完好。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15.所述横向通道的两端设有滤水网。
16.所述滤水网允许水流过,不允许土体穿过,避免发生堵塞。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18.所述滤水网为纱布滤水网。
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20.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抗浮锚杆,所述抗浮锚杆的一端插入地下,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21.设置所述抗浮锚杆,增加了所述底板与大地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截洪沟的抗浮能力。
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23.将所述抗浮锚杆的一端插入地下后,其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钢筋固定连接,然后再浇筑底板混凝土,保证抗浮锚杆与底板之间连接可靠。
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25.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多组所述抗浮锚杆,每组包括三根所述抗浮锚杆,三根所述抗浮锚杆沿所述截洪沟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三根所述抗浮锚杆根据所述底板的宽度均匀设置,各组抗浮锚杆沿着截洪沟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6.设置多组抗浮锚杆能够增加所述截洪沟与大地的连接强度,增加了截洪沟的抗浮能力。
2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28.所述抗浮锚杆的长度应满足锚杆设计拉力及整体抗浮稳定要求,所述抗浮锚杆自由杆体长度≥8m,锚杆间距≥1.5m。
2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30.两个所述侧壁之间设有多个联系支撑梁。
31.联系支撑梁一方面将两个侧壁相连接,使得截洪沟整体性更好,另一方面作为侧壁的侧向支撑点,保证了截洪沟的侧壁在水土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避免发生侧壁倾覆破坏,提高了抗浮破坏的抵抗能力。
3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33.所有所述联系支撑梁沿着所述截洪沟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34.保证了截洪沟侧壁整体的抵抗能力。
3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36.相邻两个所述横向通道之间的间距为2-4m;相邻两个所述联系支撑梁之间的间距为2-4m。
37.一方面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支撑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3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39.两个所述侧壁的顶部均设有暗梁,所述暗梁沿着所述截洪沟本体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每个所述联系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暗梁上。
40.暗梁作为联系支撑梁的支撑点,避免了联系支撑梁对侧壁产生局压破坏,提高了抗浮破坏的抵抗能力。
4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42.所述侧壁与其上方的暗梁固定连接。
43.有利于使得截洪沟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4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45.所述底板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伸出所述侧壁设置。
46.所述底板采用这种外挑的形式,相比常规截洪沟底板不外伸的方案,增大了截洪沟底面积,从而增大底板以上覆土的重量,提高了截洪沟的抗浮能力。
4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48.所述底板的厚度为300mm,相比常规截洪沟底板厚度为200mm,增加了截洪沟的自身配重,进一步提高了截洪沟抗浮能力。
4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50.所述横向通道为pvc管,所述侧壁为钢筋混凝土挡墙。
5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52.所述侧壁的厚度为300mm,相比常规截洪沟200mm壁厚,提高了抵抗截洪沟外侧水、土的水平剪力,同时增加了截洪沟的自身配重,提高了抗浮能力。
5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54.所述底板下方还设有混凝土垫层。
5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56.1.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浮截洪沟两侧壁之间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能够将截洪沟左右两侧的水相互连通,当截洪沟外侧水位较高时,水可以在横向通道中自由流通,一方面可以平衡两侧壁所受到的压力,另一方面减小了截洪沟承受的水的浮力作用,减小了上浮荷载,而且横向通道内的水与侧壁外的水相连通,还能够对截洪沟产生压力作用,用于抵抗侧壁外的水的浮力作用,总之,设置所述横向通道能够避免截洪沟被破坏,丧失截洪、导流能力,从而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
57.2.设置多组抗浮锚杆能够增加所述截洪沟与大地的连接强度,增加了截洪沟的抗浮能力。
58.3.设置联系支撑梁一方面将两个侧壁相连接,使得截洪沟整体性更好,另一方面作为侧壁的侧向支撑点,保证了截洪沟的侧壁在水土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避免发生侧壁倾覆破坏,提高了抗浮破坏的抵抗能力。
59.4.设置暗梁作为联系支撑梁的支撑点,避免了联系支撑梁对侧壁产生局压破坏,提高了抗浮破坏的抵抗能力。
60.5.所述底板采用外挑的形式,相比常规截洪沟底板不外伸的方案,增大了截洪沟底面积,从而增大底板以上覆土的重量,提高了截洪沟的抗浮能力。
附图说明
6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提及之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6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浮截洪沟的结构示意图。
63.图标:1-底板;2-侧壁;3-横向通道;4-抗浮锚杆;5-联系支撑梁;6-暗梁;7-混凝土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6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6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67.实施例
68.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抗浮截洪沟,包括截洪沟本体,所述截洪沟本体包括底板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2,所述底板1与两个所述侧壁2形成槽状结构;所述底板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伸出所述侧壁2设置,形成底板外挑的形式,增大了截洪沟底面积,从而增大底板1以上覆土的重量,提高了截洪沟的抗浮能力。同时,所述底板1的厚度增至300mm,增加了截洪沟的自身配重,进一步提高了截洪沟抗浮能力。
69.两个所述侧壁2之间设有多个横向通道3,所述横向通道3将两个所述侧壁2的外侧相连通,所述侧壁2的外侧是指其在截洪沟本体外部的一侧。
70.所有所述横向通道3沿着所述截洪沟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横向通道3之间的间距为2m。
71.并且,每个所述横向通道3的两端均设有纱布滤水网,允许水流过,不允许土体穿过,避免发生堵塞。
72.另外,所述底板1的下方设有多组所述抗浮锚杆4,每组包括三根所述抗浮锚杆4,三根所述抗浮锚杆4沿所述截洪沟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三根所述抗浮锚杆4根据所述底板1的宽度均匀设置,各组抗浮锚杆4沿着截洪沟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每根所述抗浮锚杆4的一端穿过混凝土垫层7插入地下,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里的钢筋固定连接。
73.设置多组抗浮锚杆4能够增加所述截洪沟与大地的连接强度,增加了截洪沟的抗浮能力。
74.两个所述侧壁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暗梁6,所述暗梁6沿着所述截洪沟本体的长
度方向通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暗梁6的截面规格为300mmx500mm。
75.两侧的所述暗梁6之间设有多个联系支撑梁5,每个所述联系支撑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暗梁6上。所有所述联系支撑梁5沿着所述截洪沟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联系支撑梁5之间的间距为2m,所述联系支撑梁5的截面规格为250mmx250mm。
7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通道3为pvc管,所述侧壁2为钢筋混凝土挡墙。所述侧壁2的厚度增至300mm,提高了抵抗截洪沟外侧水、土的水平剪力,同时增加了截洪沟的自身配重,提高了抗浮能力。
77.图1中虚线右侧展示了所述底板1、侧壁2以及所述暗梁6配筋的方式。所述抗浮锚杆4与所述底板1的钢筋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钢筋与所述侧壁2的钢筋固定连接,所述侧壁2的钢筋与暗梁6的钢筋固定连接,所述暗梁6的钢筋与所述联系支撑梁5的钢筋固定连接,所形成的截洪沟整体性好,结构稳固,各构件之间连接强度大,抵抗能力强。
7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