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弯道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2752发布日期:2022-03-02 06:0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流弯道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装置涉及河道清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流弯道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背景
2.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生态环境受到垃圾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威胁,特别是靠近城市或村庄的河流弯道处、堤防,垃圾带来的威胁更大,漂浮的垃圾常见的有:塑料袋、饮料瓶、泡沫板、杂草和树枝等,这些漂浮垃圾污染了河流生态环境,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3.现有的河流弯道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当水位出现变化时,需要人为进行调节高度,容易出现调节不及时导致垃圾未被收集,同时河面垃圾容易堆积在拦截装置上。目前处理河流弯道处垃圾收集装置收集的垃圾需要在水上作业,可能会出现溺水等危险发生,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发明一种新的河流弯道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以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河流弯道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实现自动收集河道垃圾,提高垃圾清理效率,同时避免水面作业的潜在危险。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流弯道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箱、垃圾拦截装置和至少四个固定桩;在所述垃圾收集箱顶部一边的两个顶角处和对边的中点处布设有三个第一固定孔,对应地在河道装设三个固定桩,其中两个固定桩固定在河流弯道的凹岸一边,一个固定桩固定在河道中,所述垃圾收集箱通过三个第一固定孔对应地连接在三个固定桩上;第四个固定桩固定在所述垃圾收集箱对面的凸岸岸边,所述垃圾拦截装置的两端各有一个第二固定孔,其中一端的第二固定孔连接所述的弯道凸岸岸边的固定桩,另一端的第二固定孔连接所述固定在河流中的固定桩;在所述垃圾收集箱面向河流上游的一面开设垃圾进口。
6.优选地,垃圾收集箱位于河流弯道凹岸岸边,所述第四个固定桩位于凸岸边沿且较垃圾收集箱更斜向河流上游方向。即将垃圾拦截装置一端置于河流弯道外侧(凸岸)岸边,且较垃圾收集箱更斜向河流上游方向。
7.更进一步地,垃圾拦截装置处于凸岸的一端设置在河道入弯处,且垃圾拦截装置沿河道切线方向设置。
8.优选地,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拦截装置为活动连接,借助浮力漂浮在水面,水面的垃圾直接进入垃圾收集箱。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垃圾收集箱的两个侧面各设一个浮体结构,所述垃圾拦截装置包括浮筒和连接浮筒的浮筒连接绳,所述第二固定孔在垃圾装置两端的浮筒连接绳上;所述垃圾收集箱通过三个第一固定孔活动地套接在所述的固定桩上;所述垃圾拦截装置两端的第二固定孔分别活动地套接在所述的固定桩上,其中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拦截装置通过所述河流中的固定桩连接。
9.为了更好地收取垃圾,优选地,在所述垃圾收集箱的垃圾进口处增设向外凸出的上弯面,在垃圾收集箱顶部还设有八个挂孔,所述的挂孔安设在四个边角和四边中点处。
1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减少水面工作,完成垃圾收集。在河道岸边增加吊装结构,所述吊装结构固定在河岸上,包括吊装固定杆,所述吊装固定杆上端连接吊臂,吊装固定杆上有转动控制闸、止动螺杆和吊绳轮盘,所述转动控制闸连接止动螺杆,吊绳缠绕在吊绳轮盘上,吊绳通过吊臂上的滑轮,在吊绳的终端连接吊钩;通过垃圾收集箱顶部的挂钩布设有平衡连接绳,平衡连接绳连接吊环,所述吊钩通过吊环吊起垃圾收集箱。
11.优选地,平衡连接绳由八根绳索组成,其中八根绳索的一端分别于所述垃圾收集箱顶部的挂孔固定,所述八根绳索的另一端在垃圾收集箱顶部的中心位置汇合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八根绳索汇合固定处连接吊环,所述吊钩与所述的固定连接处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
13.1、通过垃圾收集箱上设计浮体结构,当水位开始上升或者下降时,垃圾收集箱依靠浮体结构沿着固定桩方向随着水位上升或者下降,从而解决因为人为调节高度的时差,导致漂浮垃圾从垃圾收集箱的上方或者下方漂过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河道内弯道入弯处以切线方向设置垃圾拦截装置,垃圾拦截装置方向顺应水流方向,从而解决了垃圾堆积在拦截浮筒的问题。
15.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岸边的吊装结构,当垃圾收集箱把垃圾收集到饱和状态,处理人员转动吊绳轮盘,缠绕在吊绳轮盘的吊绳通过轮滑垂直起吊垃圾收集箱,当吊到适当位置,处理人员打开转动控制阀,止动螺杆收缩,处理人员转动吊臂到岸上,在岸上处理垃圾,从而解决了因河道较窄或河流深度较浅导致的水上处理垃圾困难,垃圾处理人员水上作业不安全,出现人员溺水的问题。
16.4、利用河道弯部的地形特点,配合本漂浮垃圾收集装置,浮体结构和上弯面的细节设计,便于自动收集河面垃圾。
附图说明: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漂浮垃圾收集装置的俯视布置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漂浮垃圾收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漂浮垃圾收集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低吊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收集箱的剖面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固定桩;20-垃圾收集箱;21-第一固定孔;22-浮体结构;23-上弯面;24-挂孔;25-垃圾进口;26-吊环;30-吊装结构;31-吊装固定杆;32-吊绳轮盘;33-吊绳;34-滑轮;35-吊钩;36-平衡连接绳;37-转动控制阀;38-止动螺杆;39-吊臂;40-垃圾拦截装置;41-浮筒;42-第二固定孔;43浮筒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描述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所作的等同替换,或相应的改进,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除非另有具体说明,否则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相对位置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如图1-5所示,提供了一种河流弯道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箱20、垃圾拦截装置40和至少四个固定桩1;在所述垃圾收集箱20顶部一边的两个顶角处和对边的中点处布设有三个第一固定孔21,对应地在河道装设三个固定桩,其中两个固定桩固定在河流弯道的凹岸一边,一个固定桩固定在河道中,所述垃圾收集箱通过三个第一固定孔21对应地连接在三个固定桩上;第四个固定桩1固定在所述垃圾收集箱对面的凸岸岸边,所述垃圾拦截装置40的两端各有一个第二固定孔42,其中一端的第二固定孔42连接所述的弯道凸岸岸边的固定桩,另一端的第二固定孔42连接所述固定在河流中的固定桩;在所述垃圾收集箱20面向河流上游的一面开设垃圾进口25。
28.即,其中两个固定桩在河道的一侧(凹岸),一个固定桩在河道中的另一侧(凸岸),还有一个固定桩在河道中,垃圾收集箱20连接凹岸的两个固定桩和河道中的固定桩,通过上述的三个固定桩固定在有两个固定桩的弯道凹岸一侧。垃圾拦截装置为长的链状,垃圾拦截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凸岸处的固定桩上,然后垃圾拦截装置40的另一端连接在河道中的那个固定桩1。通过共用的河道中的固定桩,将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拦截装置连接在一起。
29.优选地,将垃圾收集箱20设置在河流弯道凹岸一侧,对岸凸岸边沿固定的第四个固定桩1位于弯道凸岸且比垃圾收集箱更斜向河流上游方向,即将垃圾拦截装置40处于凸岸的一端设置在河道入弯处,且使整个垃圾拦截装置40沿河道入弯处的切线方向设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弯道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箱20位于河流弯道凹岸,所述第四个固定桩1位于凸岸边沿且较垃圾收集箱更斜向河流上游方向。
30.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拦截装置为活动连接,借助浮力漂浮在水面,水面的垃圾直接进入垃圾收集箱。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垃圾收集箱20的两个侧面各设一个浮体结构22,所述垃圾拦截装置40包括浮筒41和连接浮筒的浮筒连接绳43,所述第二固定孔42在垃圾装置两端的浮筒连接绳上;所述垃圾收集箱通过三个第一固定孔21活动地套接在所述的固定桩上;所述垃圾拦截装置40两端的第二固定孔42分别活动地套接在所述的固定桩上,其中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拦截装置通过所述河流中的固定桩连接。
31.为了更好地收取垃圾,优选地,在所述垃圾收集箱20的垃圾进口处25增设向外凸出的上弯面23,在垃圾收集箱20顶部还设有八个挂孔24,所述的挂孔安设在四个边角和四边中点处。
32.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减少水面工作,完成垃圾收集。在河道岸边增加吊装结构30,所述吊装结构30固定在河岸上,包括吊装固定杆31,所述吊装固定杆31上端连接吊臂39,吊装固定杆31上有转动控制闸37、止动螺杆38和吊绳轮盘32,所述转动控制闸连接止动螺杆38,吊绳39缠绕在吊绳轮盘上,吊绳通过吊臂上的滑轮34,在吊绳的终端连接吊钩35;通过垃圾收集箱顶部的挂钩24布设有平衡连接绳36,平衡连接绳连接吊环26,所述吊钩35通过吊环26吊起垃圾收集箱。
33.优选地,所述平衡连接绳36由八根绳索组成,其中八根绳索的一端分别于所述垃圾收集箱顶部的挂孔24固定,所述八根绳索的另一端在垃圾收集箱20顶部的中心位置汇合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八根绳索汇合固定处连接吊环26,所述吊钩35与所述的固定连接处连接。
34.其整个垃圾收集箱20达到的效果为,通过垃圾收集箱20上设计浮体结构22,当水位开始上升或者下降时,垃圾收集箱20依靠浮体结构22沿着固定桩的竖直方向随着水位上升或者下降,从而解决因为人为调节高度的时差,导致漂浮垃圾从垃圾收集箱20的上方或者下方漂过的问题。
35.其整个吊装结构30达到的效果为:通过岸边的吊装结构30,当垃圾收集箱20把垃圾收集到饱和状态,处理人员转动吊绳轮盘32,缠绕在吊绳轮盘32的吊绳通过轮滑34垂直起吊垃圾收集箱20,起吊过程中,平衡连接绳36在上升过程确保垃圾收集箱20平衡稳定,当吊到适当位置,处理人员打开转动控制阀37,止动螺杆收缩38,处理人员转动吊臂39到岸上,在岸上处理垃圾,从而解决了因河道较窄或河流深度较浅导致的水上处理垃圾困难,垃圾处理人员水上作业不安全,出现人员溺水的问题。
36.其整个垃圾拦截装置40达到的效果为:依靠通过在河道内弯道入弯处切线方向设置垃圾拦截装置40,垃圾拦截装置40方向顺应水流方向,从而解决了垃圾堆积在浮筒41的问题。
37.在使用时,在河流弯道处,在河流弯道内侧河道边沿固定至少两个第一固定桩,按照垃圾收集箱的尺寸,在河道中固定一个第二固定桩。垃圾收集箱顶部边角处布设的第一固定孔分别入第一固定桩和第二固定桩上,将垃圾收集箱的垃圾进口朝向水流上游方向。垃圾进口处的上弯面设计便于河面的垃圾进入收集箱后不易流出。在垃圾收集箱的对面河边沿岸,在河流上游位置再固定一个第一固定桩。再将垃圾拦截装置的一端套在第二固定桩上,另一端套在垃圾收集箱对岸处的第一固定桩上。
38.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所套接的固定桩为活动连接,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拦截装置均随水面涨落。河面垃圾随着水面垃圾拦截装置的拦截,推移至垃圾收集箱处,通过垃圾收集箱上设计浮体结构,当水位开始上升或者下降时,垃圾收集箱依靠浮体结构沿着固定桩方向随着水位上升或者下降,从而解决因为人为调节高度的时差,导致漂浮垃圾从垃圾收集箱的上方或者下方漂过的问题。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