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回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2978发布日期:2022-03-17 01:4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回填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回填车。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现有的基坑回填车,既不便于对基坑进行层层填埋,也不能对流出的料进行抚平并打散,使得填埋不均匀,不便于使用;如现有实用新型cn210658503u的一种回填漏斗车,虽然具有抑制扬尘的优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不便于车箱进行移动填埋的同时,也不能够改变出料量,不利于对基坑进行层层填埋,降低了填埋的质量,其次,不便于对流出的料进行抚平并打散,不便于填埋的均匀平整,降低了基坑回填车的实用性,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坑回填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回填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基坑回填车,包括车箱,所述车箱的内部两侧设置有斜板,所述车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板,所述车箱的一侧下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车箱的后端两侧设置有安装杆。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车箱的正常使用。
7.优选的,所述车箱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车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为h字形结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组,且支撑架呈对称排布。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两侧支撑架的使用。
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两侧设置有车轮,且车轮与支撑架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四组,且车轮呈对称排布,所述车箱的前端两侧设置有牵引钩,且牵引钩与车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牵引钩的数量与支撑架的数量相等。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两侧牵引钩的使用。
11.优选的,所述斜板与车箱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斜板为三角板形结构,所述斜板的数量为两组,且斜板呈对称排布,所述出料斗与车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槽为矩形结构,所述密封板与移动槽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密封板为矩形结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密封板的使用。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车箱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板为矩形结构,所述电动推杆与固定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前端与密封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电动推杆与密封板的配合使
用。
15.优选的,所述安装杆与车箱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安装杆为l字形结构,所述安装杆的数量为两侧,且安装杆呈对称排布,所述安装杆之间设置有辊轴,且辊轴与安装杆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辊轴的上端设置有碎土棒,且碎土棒与辊轴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碎土棒为圆锥形结构,所述碎土棒的数量为若干组,且碎土棒呈环形阵列排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辊轴与碎土棒的配合使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一种基坑回填车,通过设置有斜板、出料斗、移动槽与密封板,便于车箱进行移动填埋的同时,也能够改变出料量,有利于对基坑进行层层填埋,提高了填埋的质量;
19.2、一种基坑回填车,通过设置有安装杆、辊轴与碎土棒,便于对流出的料进行抚平并打散,使得填埋的更加均匀平整,提高了基坑回填车的实用性,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回填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回填车的上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回填车的剖面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回填车的俯视图。
24.图中:1、车箱;2、支撑架;3、车轮;4、牵引钩;5、斜板;6、出料斗;7、移动槽;8、密封板;9、固定板;10、电动推杆;11、安装杆;12、辊轴;13、碎土棒。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所示,一种基坑回填车,包括车箱1,车箱1的内部两侧设置有斜板5,车箱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斗6,出料斗6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槽7,移动槽7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板8,车箱1的一侧下端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推杆10,车箱1的后端两侧设置有安装杆11。
28.车箱1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与车箱1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撑架2为h字形结构,支撑架2的数量为两组,且支撑架2呈对称排布,支撑架2的两侧设置有车轮3,且车轮3与支撑架2之间为活动连接,车轮3的数量为四组,且车轮3呈对称排布,车箱1的前端两侧设置有牵引钩4,且牵引钩4与车箱1之间为固定连接,牵引钩4的数量与支撑架2的数量相等。
29.实施例二:
3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3所示,斜板5与车箱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斜板5为三角板形结构,斜板5的数量为两组,且斜板5呈对称排布,出料斗6与车箱1之间为固定连接,移动槽7为矩形结构,密封板8与移动槽7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密封板8为矩形结构,固定板9与车箱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板9为矩形结构,电动推杆10与固定板9之间为固定连接,电动推杆10的前端与密封板8之间为固定连接。
31.使用者在对基坑进行回填时,在车箱1的内部装满回填料,并通过车箱1前端两侧的牵引钩4连接动力装置,在连接动力装置后,启动车箱1底端固定板9一侧的电动推杆10,使得电动推杆10拉动移动槽7内部的密封板8,随着密封板8的移动,车箱1内部的回填料将通过下端的出料斗6流出,随着车箱1的移动而不断流出,车箱1内部两侧的斜板5便于回填料的完整流出,防止在车箱1的内部的堆积,便于车箱1进行移动填埋的同时,也能够改变出料量,有利于对基坑进行层层填埋,提高了填埋的质量。
32.实施例三:
33.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安装杆11与车箱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安装杆11为l字形结构,安装杆11的数量为两侧,且安装杆11呈对称排布,安装杆11之间设置有辊轴12,且辊轴12与安装杆11之间为转动连接,辊轴12的上端设置有碎土棒13,且碎土棒13与辊轴12之间为固定连接,碎土棒13为圆锥形结构,碎土棒13的数量为若干组,且碎土棒13呈环形阵列排布。
34.在车箱1进行移动填埋的过程中,车箱1后端安装杆11上端的辊轴12与碎土棒13将接触回填料并发生转动,可将经出料斗6流出的直线形回填料进行抚平并对其中的块状物体进行打散,有利于回填料完整的平铺在基坑的上端,使得填埋的更加均匀平整,提高了基坑回填车的实用性,便于了辊轴12与碎土棒13的使用。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