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5727发布日期:2022-03-09 10:3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地下工程界不断创新,提出了许多新的施工方法,充分证明其在松散软弱地层中进行浅埋大断面洞室开挖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3.目前施工方法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钢管柱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范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包括桩基、钢管柱,所述钢管柱设置于桩基的内部,所述钢管柱的底部设置有钢筋笼。
6.所述钢管柱的外表面底部与桩基的内部之间填充有钢管柱混凝土层,所述钢管柱的外表面顶部与桩基的内部之间填充有粗砂层,所述钢筋笼的内部填充有钢筋笼混凝土层,所述桩基的底部填充有碎石垫层。
7.优选的,所述桩基的顶部设置有施工平台,所述施工平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设备,在进行钢管柱安装时,首先安装好管道连接器和下料管,通过液压设备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基的内部底部,预留好下料管的位置,然后通过液压设备将放置在钢筋笼的顶部,然后通过下料管浇筑钢筋笼混凝土层,然后浇筑钢管柱混凝土层,待混凝土层凝固后,在钢管柱混凝土层的顶部铺设粗砂层。
8.优选的,所述钢管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提升块,所述提升块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远离转动套的一端内部开设有通槽。
9.优选的,所述提升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提升块分别固定连接于钢管柱的左右两侧,所述转动套的内壁与连接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提升杆远离转动套的一端与液压设备的输出端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液压设备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挂钩贯穿通槽,在对钢管柱进行安装时,通过将挂钩勾住提升杆内部开设的通槽,液压设备带动挂钩拉动提升杆,提升杆带动连接杆和提升块下降,从而将钢管柱放置到桩基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钢筋笼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道连接器,所述管道连接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管,通过下料管可以浇筑钢筋笼混凝土层。
12.优选的,所述管道连接器和下料管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下料管的顶部延伸至施工平台的顶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同时一次进行钢筋笼安装、钢管柱安装、钢筋笼混凝土层浇筑和钢管柱混凝土层的浇筑,防止人工在桩基内部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地减少了工序之间的作业时间、衔接时间、相互影响等,很大程度上确保施工安全和推进施工进展。
15.2.该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机械化作业程度高,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钢管柱的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有利于在大范围的施工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笼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桩基、2钢管柱、201钢管柱混凝土层、202粗砂层、203提升块、204连接杆、205转动套、206提升杆、207通槽、3碎石垫层、4钢筋笼、401钢筋笼混凝土层、402管道连接器、403下料管、5施工平台、6液压设备、60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包括桩基1、钢管柱2,钢管柱2设置于桩基1的内部,钢管柱2的底部设置有钢筋笼4,桩基1的顶部设置有施工平台5,施工平台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设备6。
23.钢管柱2的外表面底部与桩基1的内部之间填充有钢管柱混凝土层201,钢管柱2的外表面顶部与桩基1的内部之间填充有粗砂层202,钢筋笼4的内部填充有钢筋笼混凝土层401,桩基1的底部填充有碎石垫层3,在对桩基1进行钻孔时,钻孔深度应加深30cm,在其底部铺设碎石垫层3,在进行钢管柱安装时,首先安装好管道连接器402和下料管403,通过液压设备6将钢筋笼4放置在桩基1的内部底部,预留好下料管403的位置,然后通过液压设备6将钢管柱2放置在钢筋笼4的顶部,然后通过下料管403浇筑钢筋笼混凝土层401,然后浇筑钢管柱混凝土层201,待混凝土层凝固后,在钢管柱混凝土层201的顶部铺设粗砂层202,一次进行钢筋笼4安装、钢管柱2安装、钢筋笼混凝土层401浇筑和钢管柱混凝土层201的浇筑,防止人工在桩基1内部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地减少了工序之间的作业时间、衔接时间、相互影响等,很大程度上确保施工安全和推进施工进展。
24.钢管柱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提升块203,提升块203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
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4,连接杆204的外表面套接有转动套205,转动套2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提升杆206,提升杆206远离转动套205的一端内部开设有通槽207,提升块2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提升块203分别固定连接于钢管柱2的左右两侧,转动套205的内壁与连接杆20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提升杆206远离转动套205的一端与液压设备6的输出端连接,液压设备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挂钩601,挂钩601的数量为两个,挂钩601贯穿通槽207,在对钢管柱2进行安装时,通过将挂钩601勾住提升杆206内部开设的通槽207,液压设备6带动挂钩601拉动提升杆206,提升杆206带动连接杆204和提升块203下降,从而将钢管柱2放置到桩基1的内部。
25.钢筋笼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道连接器402,管道连接器4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管403,管道连接器402和下料管403的数量均为两个,下料管403的顶部延伸至施工平台5的顶部。
26.在使用时,在桩基1底部铺设碎石垫层3,在钢筋笼4的顶部安装好管道连接器402和下料管403,通过液压设备6将钢筋笼4放置在桩基1的内部底部,预留好下料管403的位置,然后通过液压设备6将钢管柱2放置在钢筋笼4的顶部,然后通过下料管403浇筑钢筋笼混凝土层401,然后浇筑钢管柱混凝土层201,待混凝土层凝固后,在钢管柱混凝土层201的顶部铺设粗砂层202。


技术特征:
1.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包括桩基(1)、钢管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2)设置于桩基(1)的内部,所述钢管柱(2)的底部设置有钢筋笼(4);所述钢管柱(2)的外表面底部与桩基(1)的内部之间填充有钢管柱混凝土层(201),所述钢管柱(2)的外表面顶部与桩基(1)的内部之间填充有粗砂层(202),所述钢筋笼(4)的内部填充有钢筋笼混凝土层(401),所述桩基(1)的底部填充有碎石垫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的顶部设置有施工平台(5),所述施工平台(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设备(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提升块(203),所述提升块(203)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4),所述连接杆(204)的外表面套接有转动套(205),所述转动套(2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提升杆(206),所述提升杆(206)远离转动套(205)的一端内部开设有通槽(2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块(2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提升块(203)分别固定连接于钢管柱(2)的左右两侧,所述转动套(205)的内壁与连接杆(20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提升杆(206)远离转动套(205)的一端与液压设备(6)的输出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设备(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挂钩(601),所述挂钩(60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挂钩(601)贯穿通槽(20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道连接器(402),所述管道连接器(4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管(4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器(402)和下料管(403)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下料管(403)的顶部延伸至施工平台(5)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包括桩基、钢管柱,钢管柱的底部设置有钢筋笼,钢管柱的外表面底部与桩基的内部之间填充有钢管柱混凝土层,所述钢管柱的外表面顶部与桩基的内部之间填充有粗砂层,所述钢筋笼的内部填充有钢筋笼混凝土层,所述桩基的底部填充有碎石垫层。该中风化岩下钢管柱与钻孔桩相结合的竖向支承系统,同时一次进行钢筋笼安装、钢管柱安装、钢筋笼混凝土层浇筑和钢管柱混凝土层的浇筑,防止人工在桩基内部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地减少了工序之间的作业时间、衔接时间、相互影响等,很大程度上确保施工安全和推进施工进展。工安全和推进施工进展。工安全和推进施工进展。


技术研发人员:谭宇 戴清峰 黄涛 左朝晖 唐伟军 肖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建工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8
技术公布日:2022/3/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