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1921发布日期:2022-06-08 05:5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二次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漏水监控预警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2.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二次供水主要为补偿市政供水管线压力缺乏,保障寓居、生活在高层人群用水而建立的。例如:城市里开发建造了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小区的供水系统是采用二次加压供水设备,一般在地下室设置二次供水泵房,泵房里二次供水设备设施主要包括不锈钢管道、水泵、水箱、控制柜、仪表等。
3.当前国内的二次供水系统普遍存在着诸如设备陈旧、不易于维护修理、管理落后等问题。此外,由于二次供水系统通常是放置在地下室,无专人值守,当二次供水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时,由于机械密封磨损、o型圈错位等原因导致漏水事故频发,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的向维护人员发出警示,造成用户巨额公摊费损失。
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其包括支架、引流结构、稳流罐、集水槽和排水管。
6.引流结构设置于支架上,其是由若干引流板组装形成,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是高于第二端。所述引流板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凹槽,所述若干引流板的凹槽构成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引流槽,。稳流罐位于引流结构的第一端。集水槽位于引流结构的第二端,多个引流槽连通至所述集水槽。排水管连接于集水槽。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引流板之间采用瓦片式堆叠。
8.在一实施例中,集水槽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高于所述第四端,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集水槽的第四端。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一闸阀、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闸阀连接于所述排水管,用于调节所述排水管内的水流,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排水管内,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闸阀靠近所述引流结构的一侧,用于监测所述排水管内的液面高度,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一闸阀,用于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监测到的排水管内的液面高度以调节所述第一闸阀的开度。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供水系统还包括进水管和第二闸阀,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稳流罐的进水口,所述第二闸阀连接于所述进水管,用于调节所述进水管内的水流,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第二闸阀,用于据所述液位传感器监测到的排水管内的液面高度以调节所述第二闸阀的开度。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供水系统还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切断电源与所述二次供水系统的电连接。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供水系统还包括传讯器,所述传讯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据所述液位传感器监测到的排水管内的液面高度以向人们发出警示讯息。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供水系统还包括水泵和出水管,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稳流罐和所述出水管。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为倾斜表面,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上表面。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垂直于所述引流槽,,具体的可以将集水槽设置于引流槽出水口的正下方。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集水槽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的高度。
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通过多个可拆卸拼装的弧形引流板的设置,使得引流结构模块化,容易拆装,且便于检修和维护。
1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通过第一闸阀、第二闸阀、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搭配设置,可全面、及时、有效的进行漏水监测,在二次供水系统中任何部位发生漏水情况时,均能及时发现并收集漏液。并且,根据识别现场漏水危险等级,做出相应的处理动作,既能判别险情,又能及时排出漏液,防止积水蔓延至机房等区域。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通过接触器的设置,可保障二次供水系统安全运行,当发生爆管等危险情况,漏水量较大时,能够及时切断外部电源,关闭第二闸阀,以防止漏水情况进一步恶化和漏电发生,保障整个空间的用电安全。
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通过传讯器的设置,可降低运维成本,根据不同漏水量发出预警或报警的信息,以供运维人员制定准确的运维策略、准备对应合适的维修设备。
2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有益效果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内容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下面描述中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若无特别指明,皆是图示中组件绘示的方向为基准。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流结构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沿图2的截取线a-a截取的剖面示意图;
26.图4是图2中的集水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沿图4的截取线b-b截取的剖面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0-二次供水系统;12-支架;14-引流结构;141-第一端;142-第二端;143-引流板;16-稳流罐;18-集水槽;183-第三端;184-第四端;20-排水管;21-第一闸阀;22-第二闸阀;24-液位传感器;26-控制器;28-进水管;30-接触器;32-传讯器;34-水泵;36-出水管;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设计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皆为“至少包含”的意思。
32.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33.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供水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流结构14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的截取线a-a截取的剖面示意图。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10。如图所示,二次供水系统10可包括支架12、引流结构14、稳流罐16、集水槽18和排水管20。
34.如图1所示,支架12的上表面可为倾斜表面,支架12靠近引流结构14第一端141的上表面高于支架12靠近引流结构14第二端142的上表面,既利于设置引流结构14,也有助于水液流入集水槽18。
35.引流结构14设置于支架12上,并包括多个引流板143,进一步看,引流结构14是由多个引流板143拼装而成。换言之,各引流板143可以从引流结构14上拆卸下来,也可再于引流结构14上增设新的引流板143,实现引流结构14模块化,容易拆装,便于检修和维护。优选的,所述多个引流板143采用瓦片式堆叠,引流板143之间无需增加任何连接件,拆装更加方便快捷,灵活性强。
36.引流结构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第一端141高于第二端142,换言之,引流结构14是倾斜设置的,以利于水流自高向低流到集水槽18内。所述引流板143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凹槽(未标记),所述若干引流板143的凹槽构成是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多个引流槽,较佳的,多个引流板143是间隔相同距离且平行排布的,多个引流板143拼装后,其截面视图呈波浪状,类似正弦波形。较佳的,从稳流罐16的上方朝向引流结构14俯视来看,即如图2所示,稳流罐16和水泵34均位于引流结构14内部即位于引流结构14的正上方,以便于在稳流罐16、水泵34或连接管道发生漏水情况时,漏出的水会全部流入引流结构14,再经由集水槽18和排水管20排出。
37.进一步看图3,引流板143具有向支架12方向凹陷的至少一个弧形凹槽,有利于水液流动,加强排水性能。如图3中c处所示,可以是将两个引流板143通过相互叠加的方式进行拼装,最终形成引流结构14,引流板143更有利于组装和拆卸。
38.如图1、图2所示,稳流罐16位于引流结构14的第一端141。所述稳流罐16亦可叫无负压稳流罐16、或稳流补偿器,其可以起到蓄积一定的水量防止供水轻微波动的作用,还可在供水减少时消除水泵34工作可能带来的负压等危害。
39.集水槽18位于引流结构14的第二端142,并连接于多个引流槽。较佳的,集水槽18是设置于引流结构14的最低点处,以便于收集水液。排水管20连接于集水槽18,用于排出水液。
4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二次供水系统10还可包括水泵34和出水管36,水泵3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稳流罐16和出水管36。水泵34用于将水抽取至出水管36,出水管36用于将水供应至住户。
4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二次供水系统10还可包括进水管28、第一闸阀21、第二闸阀22、液位传感器24、控制器26、接触器30和传讯器32。
42.进水管28连通稳流罐16的进水口,供水液流入稳流罐16内。第一闸阀21连接于排水管20,用于调节排水管20内的水流。第二闸阀22连接于进水管28,用于调节进水管28内的水流。液位传感器24位于排水管20内,且设置在第一闸阀21靠近引流结构14的一侧(如图1中第一闸阀21的上侧),用于监测排水管20内的液面高度。控制器26连接液位传感器24、第一闸阀21和第二闸阀22,用于根据液位传感器24监测到的排水管20内的液面高度以调节第一闸阀21和第二闸阀22的开度。接触器30连接于控制器26,用于切断电源与二次供水系统10的电连接。传讯器32连接于控制器26,用于根据液位传感器24监测到的排水管20内的液面高度以向人们发出警示讯息。
43.举例来说,当液位传感器24监测液位高度为0%时,即无漏水情况,控制器26则调节第一闸阀21的开度至0%,截止水液从排水管20排出。当液位传感器24监测液位高度大于0%小于50%时,即发生漏水,控制器26则调节第一闸阀21的开度至10%-30%,使得排水管20进行排水作业,并可控制传讯器32以短信、微信、邮件等形式,向值班室负责人发出漏水预警讯息。当液位传感器24监测液位高度大于50%时,即发生大量漏水(原开度的第一闸阀21已经不足以及时排出漏水),控制器26则调节第一闸阀21的开度至100%。将积存的水液迅速排出,并可控制传讯器32以短信、微信、邮件等形式,向值班室负责人发出漏水警报讯息;与此同时,控制器26还可将第二闸阀22的开度调节至0%,避免水液流入二次供水系统10,以防止漏水情况进一步恶化;此外,控制器26还可控制接触器30,使得接触器30快速切
断外部电源与机组的电连接,,以防发生水淹漏电危险。
44.在一实施例中,从稳流罐16的上方朝向引流结构14俯视来看,即如图2所示,集水槽18是垂直于引流槽,以利于布设集水槽18和引流槽。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集水槽18具有相对的第三端183和第四端184,第三端183高于第四端184,排水管20连接于集水槽18的较低的第四端184,以利于水液从排水管20排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4是俯视图,故无法直观看出第三端183与第四端184的高低情况,所述第三端183高于第四端184是对应于集水槽18的侧视图的情况。
4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集水槽18靠近第二端142的一侧的高度低于集水槽18远离第二端142的一侧的高度,以利于水液流入集水槽18内。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左侧为引流结构14的第一端141,右侧为引流结构14的第二端142。
47.补充说明的是,各高度均是以相同的水平面(如图1所示支架12的下表面)为基准,到上表面的距离视为高度。控制器26与各部件(如第一闸阀21、液位传感器24、接触器30等)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电连接、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等方式。
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10,通过多个可拆卸组装的引流板143的设置,使得引流结构14模块化,容易拆装,且便于检修和维护。
4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10,通过第一闸阀21、第二闸阀22、液位传感器24和控制器26的搭配设置,可全面、及时、有效的进行漏水监测,在二次供水系统10中任何部位发生漏水情况时,均能及时发现并收集漏液。并且,根据识别现场漏水危险等级,做出相应的处理动作,既能判别险情,又能及时排出漏液,防止积水蔓延至机房等区域。
5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10,通过接触器30的设置,可保障二次供水系统10安全运行,当发生爆管等危险情况,漏水量较大时,能够及时切断外部电源,关闭第二闸阀22,以防止漏水情况进一步恶化和漏电发生,保障整个空间的用电安全。
5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系统10,通过传讯器32的设置,可降低运维成本,根据不同漏水量发出预警或报警的信息,以供运维人员制定准确的运维策略、准备对应合适的维修设备。
52.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尽管现有技术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或技术方案可以仅在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而不必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或者背景技术中列出的全部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一个权利要求中没有提到的内容不应当作为对于该权利要求的限制。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