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00560发布日期:2022-04-23 20:0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泵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管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体化泵站。


背景技术:

2.一体化预制泵站是提升污水,雨水,饮用水,废水的提升装备,由工厂统一生产组装后运至现场安装的加压泵站,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一体化泵站在工作中会出现自身位置倾斜,从而影响作业;
4.2、现有的一体化泵站在进行检修维护时,需要通过外界升降装置辅助作业,耗时费力。
5.因此,现有的一体化泵站,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泵站,包括一体化泵站主体,所述一体化泵站主体包括筒体的周侧呈堆成固定连接有攀登器,且所述一体化泵站主体包括的端盖的下侧边缘呈对称连接有辅助定位组件;
8.其中所述辅助定位组件包括的牵引绳上端拴接在所述端盖的下侧边缘,且牵引绳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
9.所述攀登器包括的基座固定连接在筒体周侧,且基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受力块,而所述基座下侧端部固定挡板。
10.进一步地,所述端盖设置在筒体上方,且筒体下端边缘密封设置有护边,所述护边下边缘固定连接有底座,端盖、筒体、护边以及底座形成一体化泵站主体的主体部分,其结构以及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固不做具体描述。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边缘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底座上侧与护边外侧下边缘之间连接有三角件,连接块用于底座与外界接触面之间的连接,而三角件则是用于加固护边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确保护边与底座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置偏移。
12.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周侧下部设置有进水管,且筒体周侧上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筒体上端部周侧呈对称固定连接有耳座,进水管与出水管分别用于水进出筒体内部,而进水管与出水管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结构,用于与外接管道之间的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绳数量设置为四个,且牵引绳关于端盖中心呈对称设置,牵引绳属于刚性材料,确保自身弹性较小,避免在牵引过程中,牵引绳因自身弹性形变造成固定效果不佳。
14.进一步地,所述攀登器数量设置为八个,且攀登器呈竖直线性排列,攀登器呈对称分布在筒体周侧两边,而同一竖排的攀登器呈均匀分布。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辅助定位组件,具有维持一体化泵站位置稳定的效果,确保一体化泵站在工作中不会出现自身位置倾斜而影响作业的问题。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攀登器结构,具有便于相关工作人员上下一体化泵站的效果,解决了在对较高的一体化泵站进行检修维护时,需要通过外界升降装置辅助作业,耗时费力。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体化泵站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攀登器侧面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一体化泵站主体;101、筒体;102、端盖;103、护边;104、底座;105、连接块;106、三角件;107、出水管;108、进水管;2、辅助定位组件;201、牵引绳;202、定位块;3、攀登器;301、基座;302、活动轴;303、受力块;304、挡板;4、耳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泵站,包括一体化泵站主体1,一体化泵站主体1包括筒体101的周侧呈堆成固定连接有攀登器3,且一体化泵站主体1包括的端盖102的下侧边缘呈对称连接有辅助定位组件2。
26.其中如图1、2所示,端盖102设置在筒体101上方,且筒体101下端边缘密封设置有护边103,护边103下边缘固定连接有底座104,端盖102、筒体101、护边103以及底座104形成一体化泵站主体1的主体部分,其结构以及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固不做具体描述;
27.底座104边缘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5,且底座104上侧与护边103外侧下边缘之间连接有三角件106,连接块105用于底座104与外界接触面之间的连接,而三角件106则是用于加固护边103与底座104之间的相对位置,确保护边103与底座104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置偏移;
28.筒体101周侧下部设置有进水管108,且筒体101周侧上部设置有出水管107,筒体101上端部周侧呈对称固定连接有耳座4,进水管108与出水管107分别用于水进出筒体101内部,而进水管108与出水管107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结构,用于与外接管道之间的连接。
29.其中如图1所示,辅助定位组件2包括的牵引绳201上端拴接在端盖102的下侧边缘,且牵引绳201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02,定位块202通过固定结构与外界接触面之间固定,而牵引绳201之间相互作用,确保一体化泵站1保持位置固定;
30.牵引绳201数量设置为四个,且牵引绳201关于端盖102中心呈对称设置,牵引绳
201属于刚性材料,确保自身弹性较小,避免在牵引过程中,牵引绳201因自身弹性形变造成固定效果不佳。
31.其中如图2所示,攀登器3包括的基座301固定连接在筒体101周侧,且基座301通过活动轴302活动连接有受力块303,而基座301下侧端部固定挡板304,初始状态下,受力块303呈竖直状态设置,而相关工作人员在通过攀登器3进行攀登筒体101时,手动拉扯受力块303端部的镂空区域,直至受力块303呈水平设置,此时,受力块303在挡板304的作用下,无法继续向下转动,实现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手脚的支撑;
32.攀登器3数量设置为八个,且攀登器3呈竖直线性排列,攀登器3呈对称分布在筒体101周侧两边,而同一竖排的攀登器3呈均匀分布。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体化泵站,包括一体化泵站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泵站主体(1)包括筒体(101)的周侧呈堆成固定连接有攀登器(3),且所述一体化泵站主体(1)包括的端盖(102)的下侧边缘呈对称连接有辅助定位组件(2);其中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包括的牵引绳(201)上端拴接在所述端盖(102)的下侧边缘,且牵引绳(201)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02);所述攀登器(3)包括的基座(301)固定连接在筒体(101)周侧,且基座(301)通过活动轴(302)活动连接有受力块(303),而所述基座(301)下侧端部固定挡板(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2)设置在筒体(101)上方,且筒体(101)下端边缘密封设置有护边(103),所述护边(103)下边缘固定连接有底座(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4)边缘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5),且底座(104)上侧与护边(103)外侧下边缘之间连接有三角件(10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1)周侧下部设置有进水管(108),且筒体(101)周侧上部设置有出水管(107),所述筒体(101)上端部周侧呈对称固定连接有耳座(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201)数量设置为四个,且牵引绳(201)关于端盖(102)中心呈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登器(3)数量设置为八个,且攀登器(3)呈竖直线性排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泵站,涉及市政管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体化泵站主体,一体化泵站主体包括筒体的周侧呈堆成固定连接有攀登器,且一体化泵站主体包括的端盖的下侧边缘呈对称连接有辅助定位组件;辅助定位组件包括的牵引绳上端拴接在端盖的下侧边缘,且牵引绳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攀登器包括的基座固定连接在筒体周侧,且基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受力块,而基座下侧端部固定有挡板,且挡板与受力块下侧之间抵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辅助定位组件对一体化泵站的位置加固以及通过设置攀登器结构进行辅助相关工作人员上下一体化泵站,具有确保一体化泵站稳定工作以及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对一体化泵站的维护的优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峰 吴明达 吴烨可 吴云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聚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