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0335发布日期:2022-08-03 04:37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水、电、气集中放置的管廊施工已经普及城市的各个角落。基坑围护主要以钢板桩和内支撑组及钢围檩组合最为普遍。
3.基坑施工中,需要先将钢围檩安装于钢板桩的牛腿支架上,再往围檩上安装支撑从而支撑住基坑四周的钢板桩。由钢板桩包围起来的基坑内的长度宽度与准备好的钢围檩长度很难契合,所以通常需要在施工现场对钢围檩进行切割和焊接的工作。同时会出现钢围檩与钢板桩有较大空隙的情况,这种情况使得基坑角落的钢板桩需要通过围檩上焊接的传力件来支撑角落的钢板桩。而且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两块钢围檩直接的焊接通常只能用两块贴板进行加固。后期为了材料的周转运输,还需要对钢围檩上的贴板和焊缝等进行切割。
4.为了满足钢围檩与钢板桩的连接强度,需要在钢围檩与钢板桩之间空隙处焊接传力件。为了保证转角处的两根钢围檩的连接强度,还需要在两根钢围檩上焊接一块三角连接件。这样的反复焊接与切割对钢围檩的母材损伤较大,影响钢围檩的寿命,降低了其周转次数,无形中增加了材料成本。
5.市场上现有的此种焊接式钢围檩工艺形式需要不断的反复切割、焊接,导致钢围檩、人工、气体、贴板和焊材等浪费严重。产生的废气废渣对于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6.目前市场上钢围檩施工的效率低,经济性差。
7.综上所述,因现有的钢围檩必须焊接固定,用后切割拆除,工作量大且周转频繁等,影响内支撑体系架设效率低、施工难度大、浪费严重、污染环境、钢围檩损伤大、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10.一种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其中,包括:
11.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呈“l”字型,所述外套筒的两端上均设有一所述第一门锁扣,所述第一门锁扣呈拱桥状,所述第一门锁扣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套筒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外套筒的两端上分别还设有门把手,每一所述门把手均贯穿一所述门锁扣,所述门把手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门锁扣往复移动;
12.内套筒,两所述内套筒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于所述外套筒的两端内,每一所述内套筒均包括:法兰盘、连接部和端部,所述端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法兰盘和所述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均可操作地插入在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内,所述端部上设有第二门锁扣,所述门把手可操作地贯穿所述第二门锁扣;
13.两直角盖板,所述直角盖板呈“l”字型,每一所述直角盖板的一端均与一所述法兰盘连接,每一所述直角盖板的另一端均与一所述端部连接,所述直角盖板的另一端的相背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突出于所述外套筒的内表面;
14.若干塞铁,若干所述塞铁均设于所述法兰盘和所述外套筒之间,若干所述塞铁均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
15.上述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其中,还包括:加劲板,所述加劲板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劲板设于所述外套筒的两端之间,所述加劲板的两直角边均与所述外套筒的外表面连接。
16.上述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其中,两所述加劲板均平行设置,两所述加劲板均与所述外套筒的上表面平行,一所述加劲板距所述外套筒的上表面的距离和另一所述加劲板距所述外套筒的下表面的距离相等。
17.上述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其中,所述塞铁包括:第一杆状结构、第二杆状结构和第三杆状结构,所述第二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状结构和所述第三杆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杆状结构和所述第三杆状结构均垂直于所述第二杆状结构,所述塞铁呈“匚”字型。
18.上述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其中,所述法兰盘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所述法兰盘通过所述螺栓孔和装配式围檩装配。
19.上述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其中,所述外套筒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所述内套筒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
20.上述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其中,所述法兰盘和所述端部之间焊接连接。
21.上述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其中,所述外套筒的两端上均设有: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呈门拱形,所述吊装装置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套筒的外壁连接。
2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23.(1)本实用新型组合简单,长度调节范围灵活,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
24.(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活络头的整体安装,转角两头的长度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改变,只需要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加上相应的塞铁即可。
25.(3)本实用新型在内支撑施工完成后只需拆卸直角盖板和法兰盘上的螺栓即可将活络头整体吊出基坑,并且可以循环使用,无需焊接,更好地方便作业,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塞铁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内套筒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内套筒的示意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外套筒的示意图。
32.附图中:1、外套筒;2、内套筒;3、直角盖板;4、塞铁;11、第一门锁扣;12、门把手;13、吊装装置;14、加劲板;21、法兰盘; 22、端部;23、连接部;24、第二门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塞铁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内套筒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内套筒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的外套筒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6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配合钢围檩使用的活络头装置,包括:
34.外套筒1,外套筒1呈“l”字型,外套筒1的两端上均设有一第一门锁扣11,第一门锁扣11呈拱桥状,第一门锁扣11的两端均与外套筒1的外表面连接,外套筒1的两端上分别还设有门把手12,每一门把手12均贯穿一门锁扣,门把手12能够沿着第一门锁扣11 往复移动;
35.内套筒2,两内套筒2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于外套筒1的两端内,每一内套筒2均包括:法兰盘21、连接部23和端部22,端部22的两端分别连接法兰盘21和连接部23,每一连接部23均可操作地插入在外套筒1的一端内,端部22上设有第二门锁扣24,门把手12 可操作地贯穿第二门锁扣24;
36.两直角盖板3,直角盖板3呈“l”字型,每一直角盖板3的一端均与一法兰盘21连接,每一直角盖板3的另一端均与一端部22连接,直角盖板3的另一端的相背于连接部23的表面突出于外套筒1 的内表面;
37.若干塞铁4,若干塞铁4均设于法兰盘21和外套筒1之间,若干塞铁4均安装在连接部23上。
38.如图1所示,内套筒2和外套筒1的四侧围上均设有相应的第一门锁口、第二门锁扣24和门把手12。
3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劲板14,加劲板14呈直角三角形,加劲板14设于外套筒1的两端之间,加劲板14的两直角边均与外套筒1的外表面连接。
40.值得注意的是,加劲板14是为了增强了其抗弯性能;
4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两加劲板14均平行设置,两加劲板14 均与外套筒1的上表面平行,一加劲板14距外套筒1的上表面的距离和另一加劲板14距外套筒1的下表面的距离相等。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43.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4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塞铁4包括:第一杆状结构、第二杆状结构和第三杆状结构,第二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杆状结构和第三杆状结构连接,第一杆状结构和第三杆状结构均垂直于第二杆状结构,塞铁4呈“匚”字型。
4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塞铁4上还设有吊装部,吊装部设于第二杆状结构上,塞铁4设于第二杆状结构相背于第一杆状结构的面上。
46.值得注意的是,吊装部的设置方便将塞铁4吊装套于内套筒2上,随后再使用外套筒1上的门把手12与内套筒2上的门锁扣相连接可以使塞铁4固定于内套筒2上。
4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法兰盘21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法兰盘21通过螺栓孔和装配式围檩装配。
4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外套筒1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内套筒2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
4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法兰盘21和端部22之间焊接连接。
5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外套筒1的两端上均设有:吊装装置13,吊装装置13呈门拱形,吊装装置13的两端均与外套筒1 的外壁连接。
51.值得注意的是,吊装装置13的设置用于方便工人将其与内套筒 2完成安装连接。
5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其使用办法:
53.步骤s1:将两个内套筒2插接外套筒1;
54.步骤s2:随后将直角盖板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内套筒2上;
55.步骤s3:将塞铁4套于内套筒2和外套筒1之间,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56.步骤s4:随后将门把手12第一门锁扣11和第二门锁扣24固定成一个结构整体;
57.步骤s5:将法兰盘21和装配围檩进行连接装配,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内套筒2与外套筒1之间的距离来改变整体转角件的长度,再通过将不同宽度的塞铁4套于内套筒2上,再将门把手12与门锁扣锁好即可将塞铁4固定于内套筒2与外套筒1之间从而固定长度,最终使用螺栓连接相应的螺栓孔即可实现安装。
58.值得注意的是,转角两头的长度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改变,只需要在内套筒2与外套筒1之间加上相应的塞铁4即可;并且在内支撑施工完成后只需拆卸直角盖板3和法兰盘21上的螺栓即可将活络头整体吊出基坑,并且可以循环使用,无需焊接,更好地方便作业,提升工作效率。
5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