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设备基础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58629发布日期:2022-03-23 00:4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站内设备基础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站内设备基础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施工为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制作绑扎、模板摆放和固定、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按规定的配比进行拌制、运输、浇筑、养护等,同时对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检验。
3.索道基础的施工要经历冬季施工,施工有效期短,要想完成该项目的建设,总体工程的合理穿插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站内设备基础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无法合理的安排总体工程,使得整体质量不可控,延长施工时间。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站内设备基础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内设备基础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无法合理的安排总体工程,使得整体质量不可控,延长施工时间等问题。
6.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站内设备基础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定位、放线测量: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和钢尺对建设地点进行测量定位,并进行平面轴线定位测量放线和标高控制;
8.s2、地基挖运:土石方开挖总体遵循自上而下、先土方、后石方的程序,地基开挖后进行清槽,开挖完成后需进行地基验槽;
9.s3、钢筋工程:先进行钢筋连接,钢筋连接形式为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相结合,钢筋连接完毕后进行质量检查。
10.s4、螺栓安装工程:提前在螺栓定位模具上划出十字中心线,待钢筋绑扎好后放上相应模具,再穿入选定螺栓并对模具及螺栓进行整体加固;
11.s5、模板工程:按照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按轴线安装四周模板、拉线吊直、绑扎立柱钢筋、安装垫块、合四周模板、调整模板、模板加固和验收步骤进行;
12.s6、混凝土工程:按照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步骤进行;
13.s7、脚手架工程:采用扣件式φ48钢管脚手架并采用落地式双排脚手架;
14.s8、回填土工程:使用地基挖运的土石方进行回填,采用打夯机分层分段夯实施工。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s1步骤中,标高基准点采用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s2步骤中,清槽为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相结合,
机械清渣时,挖掘机挖至基础200mm-300mm以上人工清理,并做好护坡,清出的土石方堆于基坑旁边,用于安装前的回填。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s3步骤中,水平主筋接头连接形式以机械连接为主,次要部位等采用绑扎搭接。
18.竖向钢筋的框架柱主筋直径≥16

时采用机械连接,其余部分采用绑扎搭接连接。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s4步骤中,使用全站仪,通过平面直角法进行定位放线,确定模具位置,并通过水准仪确定模具四面的标高,并使用全站仪对四面的中心螺栓进行复测。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s5步骤中,按清水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模板设计,采用15mm胶合木模板,50
×
80木方现场拼制,圆钢管φ48
×
3.5支撑,采用可回收m14对拉螺栓进行加固,挑柱采用50
×
80木方支撑,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扣件、立杆、横杆、支座组成,采用φ48
×
3.5钢管。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模板上表面标高的允许偏差为
±
5mm,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的允许偏差为2mm,板面平整的允许偏差为5mm。
2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s6步骤中,混凝土浇筑采用全面分层浇筑,利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浇水养护。
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s7步骤中,脚手架设置有纵、横向扫地杆,并配合施工进度搭设,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校正垂直度。
2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s8步骤中,铺设厚度每层虚铺200-250mm,预先在基坑侧壁埋设控制桩标出各层厚度,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地基挖运、螺栓安装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等之间的配合,可以将索道基础的开挖与货索架设同时进行,充分利用有限的施工时间,保证了整体的施工时间,且通过质量检查和后期养护等工序保证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内设备基础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一、定位、放线测量:
30.1.1施工测量准备
3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
32.1.1.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33.1.1.2、认真做好测量成果资料与现场点位或桩位的交接工作,并妥善做好点位或桩位的保护工作。
34.测量仪器的选用。索道线路地形比较复杂,高低差较大,普通测量设备很难完成测量作业,为保证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及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拟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工作。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5.1.2工程测量控制
36.1.2.1、平面控制:
37.为确保建筑平面轴线位置的正确性,本工程平面控制采用经纬仪布设成多个“十”字型控制网,采用平面直角法进行定位测量放线。控制网测设前应对中轴线、四轴线误差进行检查,校核放线定位图。采用上述方法定好每个轴线交点,钉木桩,用混凝土护桩防止施工机具及人为破坏。
38.1)开挖线放样。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全站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基槽边线开挖边线,并撒出白灰线指导开挖。
39.2)轴线投测。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并凝固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等细部线。
40.1.2.2高程控制
41.标高控制根据测量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底板来控制标高。
42.1)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43.2)土方开挖标高控制。在土石方开挖即将挖到设计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并撒出白灰点指导土石方施工人员按标高开挖。
44.3)立模时垂直度检测: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45.1.3各分项工程正式开工前,首先进行定位放线,放线完毕后做好定位放线记录及验线记录,邀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验收并签字。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6.二、地基挖运:
47.土石方开挖总体遵循自上而下,先土方,后石方的程序。地基开挖采用爆破后人工清渣或机械清渣的方式。爆破施工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爆破公司实施,实施前编制详细的爆破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方案审批合格后方能进场施工。
48.机械清渣时,挖掘机挖至基础200mm-300mm以上人工清理,并做好护坡。清出的土石方堆于基坑旁边,用于安装前的回填。其余的运到指定地点填坑、填坡、逐步形成场地。
49.人工开挖前详细调查边坡的稳定性,有不安全因素的边坡及时进行处理。对开挖边坡存在的松动岩块及时进行撬挖处理,撬挖作业时设有专人指挥,并遵守下列规定:严禁站在石块滑落的方向撬挖或上下层同时撬挖;在撬挖工作的下方严禁通行,并设有专人监
护;撬挖工作在悬浮层清除并撬成一个确无危险的坡度后,方可收工;撬挖人员有适当间距,在悬崖、陡坡上系好安全绳、配戴安全带,禁止多人共用一条安全绳,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
50.基础开挖完成后需进行地基验槽。由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检查土质是否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相一致,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地基验槽完成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51.基础施工时,如发现地基土与设计院所采用的地质勘测资料不符,应立即通知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及设计院进行研究处理。
52.基槽开挖后,基坑内不得受雨水或施工用水浸湿,不得受日光曝晒失水。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基础及上部结构。基槽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夯实,压实度不得小于设计图纸的要求。
53.三、钢筋工程
54.3.1材料准备
55.工程开工前,现场材料员依据is09001标准要求,根据所需钢筋计划,对工程所需钢材的生产钢厂的资质、生产能力及产品的质量性能等内容,进行实际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经项目技术、施工等有关联合论证认可后方可采购。
56.3.2材料要求
57.所有进场钢材均需具有准用证和出厂质量证明书。每捆(或盘)都应有明显的标志。进场时,分品种、规格、炉号分批检查,核对标准、检查外观,对无出厂合格证、标识不清、钢筋锈蚀等钢材拒绝入场。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每60t为一批次,不足60t按每进场批,对进场钢筋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8.3.3钢筋加工及存放
59.1)考虑山间道路弯曲,地形变化和人工运输的方便,钢筋加工最长直线长不得超过8m。
60.2)钢筋加工前应对钢筋进行检查,其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锈污等,并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颗粒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61.3)钢筋加工前对专业钢筋加工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提交详尽的钢筋加工配料单。
62.4)由专业班组根据钢筋加工配料单,使用机械统一加工,分品种、型号、规格分别挂牌堆放。
63.5)加工成型的钢筋应分部位、构件进行分类堆放,经过半成品检查合格后,由基地用汽车运至各施工货索下站点。再由货运索道吊运至现场由人工绑扎成型。
64.6)小于φ12的盘圆钢筋,使用冷拉调直,冷拉率不大于4%,考虑到冷拉后放置时间长会使钢筋生锈,调直处理后的钢筋随拉随用;大于φ12的钢筋进定尺钢筋,采用机械切断、弯曲。
65.7)现场搭设钢筋棚,做为钢筋存放及加工场所,钢筋棚必须能防止雨雪侵入。
66.8)为防止地表水锈蚀钢筋,在钢筋堆放地点设置混凝土地垄,地垄混凝土采用c15,宽度为20mm,高度为200

,间距不大于3000mm,钢筋按规格分类、整齐的放置在地垄上。
67.3.4钢筋连接
68.水平主筋接头连接形式以机械连接为主,次要部位等采用绑扎搭接。
69.竖向钢筋的连接:框架柱主筋直径≥16

的采用机械连接,其余部分采用绑扎搭接连接。
70.3.4.l连接要求
71.1)设置在同一构件内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
72.2)当采用机械接时,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0倍,且不小于500mm内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该区段如果为受拉区,则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比例不能超过50%。
73.3)当采用绑扎接头时,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比例应符合在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
74.3.5钢筋的绑扎
75.3.5.1绑扎要求
76.l)钢筋现场绑扎之前要核对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及数量。
77.2)钢筋交叉点采用铁丝绑扎牢固,绑扎丝采用22号镀锌铁丝。
78.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与两端用铁丝扎牢。
79.4)采用绑扎接头,接头位置必须全部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d区段(且不小于500m)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
80.3.5.2钢筋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
81.钢筋锚固长度及钢筋的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82.3.6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83.a.基础部分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4.b.为确保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侧面要垫与基础混凝土同标号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厚度依据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底板下皮保护层采用同标号混凝土垫块。
85.c.对于基础底板钢筋,为确保筋体位置准确,垫以钢筋马凳,马凳钢筋采用φ20,梅花形布置,纵横均为间距lm,高度为基础底板厚度减保护层厚度。
86.d.柱子用同标号砂浆垫块绑在柱主筋上,每边不少于两竖行,上下间距1200


87.3.7防止钢筋位移变形措施
88.a.柱插筋在基础内加设三道箍筋,防止柱插筋晃动变形或因混凝土冲击变形。
89.b.绑扎底板筋,先在支好的模板上画线,严格按线绑扎。
90.c.安装及绑扎钢筋时,不得脚踩钢筋,浇筑混凝土时事先搭好跳板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调整钢筋。
91.d.每层施工完毕进行下一工序施工时,对柱筋全面放线、校核,发现施工中造成偏移,立即进行纠正。
92.3.8质量检查
93.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检查以下方面:
94.a.钢筋级别、直径、根数、位置、间距是否与图纸设计相符。
95.b.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96.c.钢筋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97.d.钢筋表面是否清洁。
98.e.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99.检查完毕后,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经监理方及建设单位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00.四、螺栓安装工程
101.提前在螺栓定位模具上划出十字中心线,待钢筋绑扎好并进行加固后,放上相应模具。钢筋笼加固的要求是钢筋笼在随后的螺栓安装过程中不发生晃动、位移。
102.使用全站仪,通过平面直角法进行定位放线,确定模具位置,并通过水准仪确定模具四面的标高。穿入根据设计图纸选定的螺栓,通过螺栓的螺母调节好螺栓高度,螺栓露出混凝土的高度要在图纸设计要求的偏差范围内。此时再使用全站仪对四面的中心螺栓进行复测,复测的结果在图纸设计要求的偏差范围内后,对模具进行简单加固,保证在后面的加固螺栓过程中不发生移位。螺栓底部的固定使用钢丝紧固在下部钢筋笼网上,保证螺栓与基础顶面垂直。
103.上述工作完成后,对模具及螺栓进行整体加固。在基础短柱模板支好后,要确定模板牢固,将模具与模板加固。将螺栓用钢筋与短柱钢筋可靠连接,防止螺栓位移。
104.五、模板工程
105.5.1材料选择
106.按清水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模板设计,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107.采用15mm胶合木模板,50
×
80木方(内楞)现场拼制,圆钢管φ48
×
3.5(外楞)支撑,采用可回收m14对拉螺栓进行加固。挑柱采用50
×
80木方支撑。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扣件、立杆、横杆、支座组成,采用φ48
×
3.5钢管。
108.5.2模板安装
109.5.2.1模板安装顺序
110.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

按轴线安装四周模板

拉线吊直

绑扎立柱钢筋

安装垫块

合四周模板

调整模板

模板加固

验收
111.5.2.2模板组拼
112.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四周模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11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模板上表面标高
±
5mm用尺量2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用尺量3板面平整5mm用2米靠尺检查
114.5.2.3模板支撑
115.1、模板采用木方作为内楞,间距250mm,钢管作为外楞,间距400mm,采用可回收的m14普通穿墙螺栓加固,水平间距400mm,竖向间距400mm。
116.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脚手架立杆间距0.8m,步距1.5m,
117.3、模板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118.(1)支撑钢管必须连接牢固并打有剪刀撑加固支撑钢管,竖向横向步距要合理。
119.(2)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上下层支顶位置一致,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120.(3)立柱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21.(4)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122.5.3模板拆除
123.1、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由技术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
124.2、模板及其支架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如下要求。在拆除侧模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2mpa(依据拆模试块强度而定),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混凝土的底模,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125.3、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126.4、模板拆除吊至存放地点时,模板保持平放,然后用铲刀、湿布进行清理。支模前刷脱模剂。模板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使用质量。
127.5、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防止粘结灰浆。
128.5.4模板施工保证措施
129.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复核模板位置,柱、模垂直度、平整度、标高等,并仔细检查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及只寸是否准确,检查模板支撑是否牢固,接缝是否严密。
130.2、所有模板在使用前涂刷非油性脱模剂。
131.3、认真检查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的规格、数量,避免遗漏,并确保其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132.4、混凝土浇筑时派两名木工值班,随时检查模板情况,如发现涨模、支撑松动等情况,马上停止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133.六、混凝土工程
134.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用临时货运索道运送商品砼到浇灌部位。
135.6.1质量控制要点
136.混凝土浇筑时,尽量保证连续浇筑,如确有需要留置施工缝处,施工缝必须按照图纸设计允许的位置进行留置,严格控制浇筑质量和混凝土的密实性,杜绝出现冷缝,确保基础的整体性要求。
137.6.2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38.1)对模板安装定位、钢筋绑扎、预埋件、预埋管线、预留孔洞进行交接检查并经监理及有关部门验收。
139.2)填写混凝土搅拌通知单,通知搅拌站要浇筑砼的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工程量。
140.3)安排好混凝土浇筑时看护模板的工人。
141.6.3混凝土的运输
142.1)支架点由下站商品砼罐车,装入货斗,施工索道将货斗吊起运行到指定的支架点,在该支架点适当位置搭设接料高架平台(约10

),砼卸到高架平台后,再用串筒分别送到浇灌地点。
143.2)砼浇筑厚度每次不宜超过30-40cm。
144.3)砼自由落体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超过时用串筒入模。
145.6.4混凝土的浇筑
146.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检查模板、支撑系统,复核钢筋和预埋件是否符合规范和图纸要求,与建设、监理单位代表对隐蔽部位进行验收,填写隐蔽验收记录,然后进行浇筑。
147.2)混凝土浇筑采用全面分层浇筑,利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过程中设专人对钢筋、螺栓、埋件的看管、修复,防止其晃动。
148.3)基础混凝土除图纸注明可留施工缝的情况外,其余均一次开盘浇筑成型。
149.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及时予以加固处理,再进行浇筑。
150.5)基础浇筑至设计标高后,利用混凝土原浆或同配比的砂浆将基础顶部抹平收光。在混凝土初凝前将嵌板安装整平。
151.6.5混凝土的振捣:
152.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宜为300-500毫米,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毫米时,可按1:6-1: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毫米以上。振捣混凝土时,振捣器插入点间距400毫米左右,呈梅花型布点,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0毫米。振捣时间宜为15-30秒,且间隔20-3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振捣。
153.6.6混凝土的养护:
154.为保证己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防止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浇水养护。柱采用不透气的塑料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地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损失水分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这种养护方法的优点是不必浇水,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加速模具的周转。
155.6.7留置混凝土试块
156.按规范规定要求制作,每次浇筑混凝土必须按要求留置两组试块,其中一组同条件养护,一组标准养护。每超250-500m3时,应增留两组。由专人负责在现场进行,并负责保管。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为严格控制模板拆除时间,应按规范规定留置模板拆除混凝土试块。
157.七、脚手架
158.7.1脚手架的搭设:
159.采用扣件式φ48钢管脚手架。采用落地式双排脚手架。
160.7.1.1、立杆设置:
161.脚手架立杆间距为1.5m,立杆基础设置钢底座、垫木,钢底座规格为15cm
×
15cm
×
0.8cm的钢板焊接而成,垫木的规格为4m长,20cm宽、5cm厚木板,木板平行于基础设置。脚手
架配合施工进度搭设,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要求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立杆搭设时严禁不同规格的钢管混合使用。
162.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不小于1m,采用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163.7.1.2、纵向水平杆搭设:
164.纵向水平步距为1.5m,水平偏差不大于架子全长的1/300,且不大于5cm,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165.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纵向水平杆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166.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用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大于500mm。
167.7.1.3、剪刀撑、横向斜撑:
168.双排脚手架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为5根,每道剪刀撑宽度为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双排脚手架均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169.7.1.4、扣件安装:
170.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48相同。螺栓拧扭力矩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5n.m。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大于150m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小于100mm。作业层、上人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符合下列规定:栏杆和挡脚板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小于180mm;中栏杆应居中设置。
171.7.2脚手架的拆除:
172.7.2.1架子拆除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有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173.7.2.2拆除的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底鞋。
174.7.2.3拆除顺序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的原则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175.7.2.4拆立杆时,应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176.7.2.5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个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另一方,以防坠落,在拆除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177.7.2.6拆下的材料应堆放成堆,并应按指定的地点,随拆随运,严禁抛掷。运至地分
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
178.八、回填土
179.因工程所处地域的特殊性,使用基坑开挖出的土石方进行回填。
180.回填前先进行验收基坑,清除里面的垃圾等杂物。施工时,控制含水量,检验方法是用手将土紧搌成团,两指轻捏即破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过干,晾干或洒水湿润。
181.回填采用打夯机分层分段夯实施工,铺设厚度每层虚铺200-250mm,预先在基坑侧壁埋设控制桩标出各层厚度。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回填土密实度应要求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182.九、整体施工顺序:
183.图纸会审—定位点复测—土石方开挖放线—验线—土石方开挖—清槽—地基验槽—垫层浇筑—基础放线—验线—钢筋绑扎—螺栓安装—钢筋及预埋螺栓验收—模板安装—模板验收—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混凝土外观验收—混凝土实体检测—土方回填。
184.整体施工的多个步骤可以与货索架设同时进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