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00648发布日期:2022-10-14 18:4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道路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路基压实度是指土或者其他筑路材料被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密度之比,是检测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路基的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的整体性越好。因此在路基铺设完成后,需要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取样检测,以判断道路的施工质量。其中道路的弯沉值可以判断道路的压实度,弯沉值总体大的时候道路压实度的值总体就会变小,反之道路的压实度总体会变大。一般在对道路的弯沉值进行检测时,通常采用贝克曼梁进行检测。
3.相关技术关于道路弯沉值的检测装置包括前杠杆和后杠杆,在后杠杆上转动连接有支架,支架放置在地面上,前杠杆和后杠杆连接,在前杠杆背离后杠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杆,支杆朝向地面设置,且背离前杠杆的一端和地面抵接,在后杠杆上设置有百分表。在检测时,移动监测车,通过百分表数值的变化对道路的弯沉值进行检测。
4.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中,前杠杆和后杠杆的长度相对较长,不方便进行携带,影响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测量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
6.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包括前杠杆和后杠杆,前杠杆和后杠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前杠杆和后杠杆均包括多个安装部,所述前杠杆和后杠杆均由多个安装部连接而成,每两个安装部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安装部的转动轴靠近其侧面设置,所述安装部靠近其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校正块,所述校正块在安装部上沿朝向另一安装部的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校正块滑动至其侧面和相邻的安装部侧面抵接时用于带动两个相邻的安装部处于同一直线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部转动设置,在更换检测地点时,通过转动安装部将两个相邻的安装部侧面抵接,将安装部收起。使用时,通过调节校正块的位置,使得校正块同时和两个安装部的侧面抵接,使得两个安装部处于同一直线上,提升检测精度,同时设置安装部转动连接,以便携带安装部至不同的位置进行检测,提升检测效率。
8.可选的,所述安装部上靠近校正块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相邻的安装部上开设有校正槽,所述安装槽和校正槽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槽和校正槽沿安装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校正块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校正块在安装槽和校正槽内滑动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校正块滑动至校正槽内,在校正块移动的过程中,对两
个安装部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直至两个安装部在同一直线上,提升检测精度。
10.可选的,所述校正块上背离安装部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转动设置有用于调节校正块位置的扣板,所述扣板在放置槽内转动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校正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按压扣板的一侧,扣板的另一侧在按压的作用下转动至放置槽的外部,通过扣板转动至放置槽外部的部分扣动校正块,以便对校正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提升检测效率。
12.可选的,所述扣板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扣板转动的转动件,所述扣板背离放置槽的一侧和校正块上背离安装槽的一侧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校正块背离安装槽的一侧和安装部的侧面设置在同一平面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校正块的侧面、扣板的侧面和安装部的侧面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减少在将安装部收起时,扣板和校正块出现干涉安装部折叠的现象,以便将安装部收起。
14.可选的,所述后杠杆上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包括承接块和支腿,所述承接块上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和安装部连接,所述安装部在支板上转动设置,所述支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腿分别设置在承接块的侧面,所述支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承接块至水平状态的调节螺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时,将承接块通过支腿放置在地面上,然后通过调节螺杆将承接块调节至水平状态,对安装部进行支撑,提升检测精度。
16.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盘、调节杆和齿轮,所述调节杆在容纳槽内绕其中心线转动设置,所述支腿靠近调节杆的一侧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槽沿支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调节杆的外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和齿槽啮合,所述调节盘在承接块背离安装部的一侧转动设置,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延伸至承接块的外部和调节盘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盘,调节盘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通过齿轮带动支腿移动,对支腿的位置进行调节,将支腿展开或者收起,在携带时,通过调节盘和调节杆将支腿收起,以便进行携带。
18.可选的,所述支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板在承接块上间隔设置,所述支板分别设置在安装部的两侧,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和支板对应,所述支板设置在让位槽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板设置在让位槽内,减少在安装部折叠时,支板出现干涉安装部折叠的现象,以便两个安装部的侧面抵接,将安装部收起进行携带。
20.可选的,所述承接块上开设有和容纳槽连通的顶槽,所述顶槽内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滑动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背离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顶杆,所述调节杆靠近顶块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顶杆插设在螺纹槽内,所述顶杆和螺纹槽螺纹配合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杆转动将支腿收起时,调节杆通过顶杆带动顶块在顶槽内移动,在支腿完全收起时,顶杆带动顶块和安装部的侧面抵接,进而对承接块的位置进行固定,减少在携带的过程中,承接块相对安装部出现转动的现象,对安装部和承接块进行防护。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安装部展开,将校正块调节至校正槽内,将两个相邻的安装部调节至同一直线上;s2,转动调节盘,调节盘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带动支腿移动至容纳槽的外部,将支腿展开;s3,转动调节螺杆对承接块进行调平;s4,将前杠杆上的支杆放置在检测车同一侧的两个车轮之间;s5,将百分表安装在后杠杆背离前杠杆的一端;s6,移动检测车,记录百分表的数值变化,对道路的弯沉值进行检测;s7,检测完毕后,将校正块移动至和校正槽分离,并转动调节杆将支腿收回至容纳槽内;s8,转动安装部将安装部收起,搬运至下一个检测点进行检测;s9,重复上述s1至s6的步骤再次对该路段的弯沉值进行检测。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安装部之间转动连接,同时设置支腿在承接块上滑动设置,以便通过折叠安装部和将支腿收起,对安装部携带至不同的位置进行检测,同时减少将支腿反复的安装在安装部上,提升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中的部分视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中两个安装部连接处的结构视图。
27.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视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中承接块的结构视图。
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中承接块的剖开视图。
3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中支板的结构视图。
31.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视图。
32.附图标记:1、前杠杆;11、支杆;2、后杠杆;3、支座;31、承接块;311、容纳槽;312、顶槽;32、支腿;4、安装部;41、安装槽;42、校正槽;421、导向面;43、让位槽;5、校正块;51、引导斜面;6、放置槽;61、扣板;62、转动件;7、支板;71、调节螺杆;72、齿槽;8、调节组件;81、调节盘;82、调节杆;821、螺纹槽;83、齿轮;9、顶块;91、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
35.参照图1和图2,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包括前杠杆1和后杠杆2,前杠杆1和后杠杆2通过螺栓连接,在前杠杆1上背离后杠杆2的一端设置有支杆11,支杆11的端部和地面抵接,在后杠杆2上设置有支座3,支座3用于对后杠杆2进行支撑,同时后杠杆2在支座3上
转动设置,在后杠杆2上设置有用于测量的百分表。在测量时,将支杆11放置在检测车同一侧两个车轮之间,移动检测通过通过百分表对道路的弯沉值进行检测。
36.参照图2和图3,前杠杆1和后杠杆2均包括多个安装部4,前杠杆1和后杠杆2均由多个安装部4连接而成,本实施例中安装部4的数量选用为三个,即前杠杆1和后杠杆2均由三个安装部4连接而成。前杠杆1内的安装部4与其相邻的安装部4转动连接,后杠杆2内的安装部4之间采用和前杠杆1相同的方式连接,安装部4的转动轴沿垂直于安装部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转动轴靠近安装部4的侧面设置,即使得两个相邻的安装部4可转动至两者的侧面相互抵接。将安装部4收起,以便对安装部4进行携带,提升检测效率。
37.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安装部4展开时,使得多个安装部4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提升检测的精度。在安装部4上靠近转动轴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41,在和安装槽41相邻的安装部4上开设有校正槽42,安装槽41和校正槽42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安装槽41沿安装部4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安装槽41内设置有校正块5,校正块5在安装槽41内沿朝向校正槽42的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部4展开后,滑动校正块5,将校正块5一部分移动至校正槽42内,将两个安装部4调节至在同一直线上,提升检测的效率。
38.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校正块5移动至校正槽42内对安装部4的位置进行校正, 设置校正块5靠近校正槽42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引导斜面51,引导斜面51设置在校正块5靠近安装槽41内部的一侧,在校正槽42的内壁上开设有导向面421,导向面421和引导斜面51对应设置,即导向面421靠近安装槽41设置,使得校正槽42至远离安装槽41的方向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即在校正块5移动至校正槽42内时,引导斜面51和导向面421抵接,随着校正块5的不断移动,通过导向面421带动安装部4逐渐转动,在校正块5完全移动至校正槽42内后,两个安装部4转动至同一直线上,以便进行测量。
39.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对校正块5的位置进行调节,在校正块5上背离安装部4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6,在放置槽6内转动设置有扣板61,扣板61在放置槽6内转动设置,且扣板61的转动轴垂直于校正块5滑动的方向设置,在扣板61的转动轴上设置有转动件62,转动件62可设置为扭簧,扭簧用于带动扣板61转动,使得扣板61的侧面保持和校正块5的侧面平齐。在需要移动校正块5时,按压扣板61的一侧,使得扣板61的另一侧转动至放置槽6的外部,然后通过扣动扣板61在放置槽6外部的一侧带动对校正板的位置进行调节。设置校正块5靠近扣板61的一侧和安装部4的侧面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在对校正块5的位置进行调节后,扣板61在转动件62的作用下转动至初始位置,在将安装部4折叠后,减少校正块5和扣板61对安装部4的影响,以便安装部4的侧面抵接,将安装部4收起。
40.参照图5和图6,支座3包括承接块31和支腿32,承接块31设置在安装部4靠近地面的一侧,在承接块31背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支板7,支板7设置有两个,支板7和安装部4的侧面连接,安装部4在支板7上转动设置,支腿32设置有多个,多个支腿32分别设置在承接块31的侧面,在支腿32上设置有调节螺杆71,调节螺杆71和支腿32螺纹配合连接,且在支腿3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承接块31通过支腿32放置在地面上,可通过转动调节螺杆71对承接块31相对地面的位置进行调节,对承接块31进行调平,提升检测精度。
41.参照图6和图7,在承接块31内开设有容纳槽311,支腿32在承接块31上沿远离承接块31的方向设置,且支腿32靠近承接块31的一端穿过承接块31延伸至容纳槽311内,支腿32在承接块31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可通过调节支腿32在容纳槽311内的位置,将支腿32
收起,以便对支座3和安装部4进行携带。
42.参照图6和图8,在承接块31上设置有调节组件8,调节组件8用于对支腿32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组件8包括调节盘81、调节杆82和齿轮83,调节杆82在容纳槽311内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调节杆82绕其中心线转动设置,齿轮83套设置在调节杆82的外部,在支腿32上靠近齿轮83的一侧开设有齿槽72,齿槽72沿支腿32的长度方向设置,齿轮83和齿槽72啮合。在齿轮83转动时,通过齿槽72同时带动多个支腿32移动至容纳槽311内或者移动至容纳槽311的外部,进而控制支腿32的收起或展开,调节杆82背离安装部4的一端延伸至承接块31的外部,调节盘81在承接块31背离安装部4的一侧转动设置,调节盘81和调节杆82的端部连接。通过转动调节盘81,带动调节杆82转动,进而通过齿轮83带动支腿32移动,对支腿32的位置进行调节。
43.参照图6和图8,在承接块31上开设有顶槽312,顶槽312设置在两个支板7之间,且顶槽312和容纳槽311连通,在顶槽312内沿远离容纳槽311的方向滑动设置有顶块9,在顶块9背离安装部4的一侧设置有顶杆91,在调节杆82背离调节盘8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821,顶杆91背离顶块9的一端延伸至螺纹槽821内,且顶杆91和螺纹槽821螺纹配合连接。在需要将安装部4和支腿32收起时,转动调节盘81对支腿32的位置进行调节,同时调节杆82转动通过顶杆91带动顶块9在顶槽312内滑动,直至顶块9的侧面移动至顶槽312的侧面和安装部4的侧面抵接,此时支腿32收至容纳槽311内,通过顶块9和安装部4的侧面抵接,将承接块31的位置进行固定,减少在携带时,承接块31和安装部4之间出现碰撞的现象,以便对安装部4进行携带。
44.参照图5和图7,在安装部4的侧面和支板7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让位槽43,支板7设置在让位槽43内,使得支板7的侧面和安装部4的侧面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减少支板7出现干涉安装部4收起的现象,以便安装部4的侧面抵接进行携带。
45.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在检测完毕后,需要对下一个检测点进行检测时,将前杠杆1和后杠杆2分离,将安装部4绕其转动轴转动至将多个安装部4收起,然后转动调节盘81,调节盘81通过调节杆82带动支腿32移动至容纳槽311内至收起状态,减少整体的占地面积,以便对前杠杆1和后杠杆2携带至下一检测点,提升检测的效率。
46.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方法,采用上述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
47.一种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安装部4展开,将校正块5调节至校正槽42内,将两个相邻的安装部4调节至同一直线上;s2,转动调节盘81,调节盘81带动调节杆82转动,调节杆82带动支腿32移动至容纳槽311的外部,将支腿32展开;s3,转动调节螺杆71对承接块31进行调平;s4,将前杠杆1上的支杆11放置在检测车同一侧的两个车轮之间;s5,将百分表安装在后杠杆2背离前杠杆1的一端;s6,移动检测车,记录百分表的数值变化,对道路的弯沉值进行检测;s7,检测完毕后,将校正块5移动至和校正槽42分离,并转动调节杆82将支腿32收回至容纳槽311内;
s8,转动安装部4将安装部4收起,搬运至下一个检测点进行检测;s9,重复上述s1到s6的步骤再次对该路段的弯沉值进行检测。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