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周向中心装配式大型地下室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67362发布日期:2022-09-28 00:1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周向中心装配式大型地下室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地下室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周向中心装配式大型地下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超大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多采用全现浇结构,全现浇结构由于施工周期长,在面对工期要求短的项目中,该种施工方法难以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提高大型地下室的施工速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四周向中心装配式大型地下室施工方法。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四周向中心装配式大型地下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的方案:一种四周向中心装配式大型地下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 于预施工地进行基坑开挖,且随挖设置所述基坑的支撑体系,直至开挖至地下室底板标高;s2: 于所述基坑底进行所述底板现浇施工;s3: 于所述基坑临边采用步进安装的方式使用吊车组装临时钢结构,以在地下室所述底板上方形成架空并呈网格状的施工平台;s4: 完成所述施工平台后,使用吊车于所述施工平台上将地下室结构预制件通过所述施工平台的网格孔吊装至所述基坑内,于所述基坑内进行地下室结构的装配式施工;s5:地下室完成装配式施工后,拆除地下室的所述临时钢结构,并同步使用吊车对临时钢结构原所对应位置进行地下室结构预制件安装,使各处楼板形成完整的整体结构,完成装配式地下室施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开挖的同时进行基坑侧壁支护体系的设置,以防止基坑成型后导致基坑侧壁土层塌陷,且设置支撑体系也为使用临时钢结构搭建的网格状施工平台提供基础,基坑底板现浇成型,设置呈网格状的施工平台架空设置于基坑上方,使得从施工平台上能够通过吊车将各地下室结构的预制件吊至基坑内的所有位置,建立架空的施工平台来大幅度提高吊车可吊装物件空间,以实现地下室结构通过预制件进行装配式的安装,从而节省施工周期;最后对临时钢结构进行步进式的拆除,且对拆除后的临时钢结构之前的位置进行预制件的再吊装,以完成地下室的装配式施工。
6.可选的,步骤中所述支撑体系包括同所述基坑顶面等高设置的施工地连墙和设置于所述施工地连墙上的锚杆支护,所述基坑底部紧靠其侧壁处挖设有沟槽,所述施工地连墙设置于沟槽内,所述锚杆支护的锚杆贯穿位于沟壑外侧的所述施工地连墙部分,并穿至所述基坑侧壁的土层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基坑底部挖设一圈沟槽,并于沟槽内设置施工地连墙,以通过沟槽提升施工地连墙的抗扭能力,防止施工地连墙倾斜,且于施工地连墙上设置锚
杆支护,以将施工地连墙与基坑侧壁的土层连接,进一步提升施工地连墙的稳定性。
8.可选的,步骤中的所述临时钢结构包括竖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钢支撑、可拆卸连接于各所述钢支撑上的钢桁架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钢桁架上的若干钢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钢支撑以为施工平台提供竖向支撑,设置的钢桁架作为支撑平台的梁结构,设置的钢板铺设于钢桁架上为吊车的运动提供路面基础。
10.可选的,步骤中的所述施工平台形成的各网格形状规格均相同,且其形成的网格形状呈对称设置,并同时呈中心对称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平台所形成的网格形状规格统一,且同时满足对称及中心对称设置,如此设置可使得在通过吊车于施工平台吊装施工地下室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对称分布施工,以减小于施工平台上因吊车施工产生的施工载荷分配不均现象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12.可选的,步骤中的所述地下室结构预制件包括若干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预制柱、若干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制柱上的预制楼板和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制柱顶部并用于补偿该顶部与所述基坑顶面高度差的顶楼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吊装的预制柱、预制楼板进行组装,形成地下室的多层结构,并通过最后设置的顶楼板完成地下室顶部的装配,并确保地下室顶部与基坑顶层齐平。
14.可选的,步骤5中所述临时钢结构的拆除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51:通过吊车拆除所述施工平台中心处的所述临时钢结构;s52:沿所述施工平台中心处呈扩散状由内向外、同步对称拆除所述临时钢结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先拆除位于施工平台中心处的临时钢结构,后在通过步进式的作业方法依次朝外扩散施工,以确保拆除临时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载荷的平衡,提高施工安全性。
16.可选的,所述底板上预留有为所述钢支撑提供安装基础的安装盲孔,所述钢支撑包括支撑柱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柱一端处的支撑基础,所述支撑基础形状与所述安装盲孔相对应,且嵌设于所述安装盲孔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搭设临时钢结构过程中,将两者同步吊装至基坑内的安装盲孔内,通过现浇的方式对支撑基础进行加固,从而减少了对支撑柱的基础布置时间,且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后期拆除支撑柱时,使得支撑基础保留,支撑柱进行回收,而保留的支撑基础作为之后安装的预制件加固基础。
18.可选的,所述安装盲孔呈二段阶梯孔设置,其内段的孔形状与所述支撑基础形状相对应,所述支撑基础外侧可拆卸设置有一圈用于与所述支撑基础和所述安装盲孔定位的外模板,所述外模板紧抵于所述安装盲孔外段的侧壁,所述支撑基础的内侧还可拆卸设置有一圈内模板,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安装盲孔底面紧抵,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安装盲孔的侧壁形成环形浇筑空间,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内模板内,并与所述内模板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结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盲孔呈二段阶梯孔设置,其内段孔与支撑基础相对应,外段孔与外模板相对应,以通过外模板对支撑基础进行预先定位作用,当外模板与安装盲孔外段相对应时,内段孔与支撑基础同时相对应,此时拆除外模板进行回收将支撑基础
置于安装盲孔内,结合内模板后,对支撑基础进行现浇成型。
20.可选的,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相邻内模板的承接块,两所述临近的内模板之间朝向所述支撑柱方向开设有半通槽,所述承接块上设置有嵌于所述半通槽内的嵌块,所述支撑柱紧抵所述承接块,并与对应的所述承接块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块通过嵌块与半通槽嵌合固定,设置的连接结构与支撑脚连接,以使得支撑柱与支撑基础通过承接件和内模板连接为整体。
22.可选的,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支撑脚和设置于所述承接块上的若干凸板、凹板,各所述凹板与各所述凸板相互交错紧抵,且两者上开设有贯穿两者的通孔,穿过该通孔设置有用于连接并锁紧所述承接块和所述支撑柱的锁紧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相互交错的凸板、凹板,并通过锁紧件将各凸板凹板锁紧连接,以间接实现支撑柱于支撑基础的可拆卸连接。
24.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架空的施工平台,以使得通过吊车能够全方位的实现向基坑各处输送地下室结构预制件,从而实现整个地下室结构的全装配式安装,相比传统的现浇方式,全方位的预制件安装能够提升地下室的施工效率;2、将施工平台设置成为对称及中心对称结构,以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于施工平台上进行对称施工,并采取步进式的施工方式,减小施工载荷不均所产生的应力对临时钢结构影响,提高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s1、s2的施工步骤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s3的施工步骤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支撑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支撑结构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s4的施工步骤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s5的施工步骤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室整体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2、支撑体系;21、施工地连墙;22、锚杆支护;23、沟槽;3、底板;4、临时钢结构;41、钢支撑;411、支撑柱;412、支撑基础;413、外模板;414、内模板;415、可拆卸结构;4151、承接块;4152、半通槽;4153、嵌块;4154、凸板;4155、凹板;4156、锁紧件;42、钢桁架;43、钢板;5、施工平台;6、地下室结构预制件;61、预制柱;62、预制楼板;63、顶楼板;7、安装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四周向中心装配式大型地下室施工方法。一种四周向中心装配式大型地下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 参照图1,于土质较好的施工地进行矩形基坑1开挖,且随挖设置基坑1侧壁支
撑体系2,直至开挖至地下室底板3标高,并于基坑1底部与侧面相邻处开挖呈矩形闭环的沟槽23,支撑体系2设置于该沟槽23内,支撑体系2包括施工地连墙21和锚杆支护22,施工地连墙21设置于沟槽23内并与沟槽23侧壁紧抵,锚杆支护22的倾斜锚杆贯穿位于沟壑外侧的施工地连墙21部分,并穿至基坑1侧壁的土层内。
29.s2: 于基坑1底预设的地下室底板3空间进行底板3现浇施工,底板3水平浇筑成型,并于底板3上预留呈矩形的安装盲孔7;s3: 参照图2,于基坑1临边处采用步进安装的方式,使用吊车组装临时钢结构4,临时钢结构4包括竖直设置并可拆卸连接于安装盲孔7内的钢支撑41、可拆卸连接于各钢支撑41上并水平设置的钢桁架42和可拆卸连接于钢桁架42上并水平铺设的若干钢板43,各钢支撑41以施工地连墙21为基点,从基坑1顶面向中心处步进施工,以在地下室底板3上方形成架空并呈九宫格状的网格结构的施工平台5。
30.参照图3和图4,其中钢支撑41包括由钢材焊接而成、并呈空心长方体状的支撑柱411,支撑柱411竖直设置,且其下端可拆卸连接有由钢筋互相垂直交错焊接而成的回字形支撑基础412,支撑基础412形状与安装盲孔7相对应,且嵌设于安装盲孔7内。
31.安装盲孔7沿水平方向呈二段阶梯孔设置,其内段的孔形状与支撑基础412形状相对应,支撑基础412外侧绑扎可拆卸设置有一圈用于与支撑基础412和安装盲孔7定位的外模板413,在使用吊车吊装柱时,支撑基础412上的外模板413先紧抵于安装盲孔7外段的侧壁,此时支撑基础412于安装盲孔7的内端孔正相对并部分置于孔内,这时拆除外模板413进行并进行回收;支撑基础412的内侧还绑扎可拆卸设置有一圈内模板414,内模板414在支撑基础412置于安装盲孔7底部时同时紧抵于安装盲孔7底部,以与安装盲孔7的侧壁形成浇筑空间,并于其内进行现浇筑基,以实现对支撑柱411的临时加固。
32.支撑柱411与内模板414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结构415,可拆卸结构415包括承接块4151,两临近的内模板414之间的缝隙处朝向支撑柱411方向一侧水平开设有半通槽4152,承接块4151上一体成型设置有嵌于半通槽4152内的嵌块4153,嵌块4153同时紧抵于半通槽4152的各侧壁,支撑柱411也同时紧抵于各承接块4151上以间接紧抵各嵌块4153,实现限位固定,支撑柱411的支撑脚与对应的承接块4151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结构。
33.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柱411的支撑脚上并竖直设置的四组凹板4155和设置于承接块4151上并竖直设置的三组凸板4154,各凹板4155与各凸板4154相互平行且交错紧抵,且于各凸板4154、各凹板4155上同轴水平开设有贯穿其的通孔,穿过该通孔设置有用于连接并锁紧承接块4151和支撑柱411的锁紧件4156。
34.s4: 参照图5和图6,完成施工平台5后,使用吊车于施工平台5上将地下室结构预制件6通过施工平台5的九宫格网孔吊装至基坑1内,并于基坑1内进行地下室结构的装配式施工,首先将预制柱61安装于底板3上预留的对应安装盲孔7内,后在对应的预制柱61上的柱帽上铺设预制楼板62并进行连接,后依次搭建地下室的楼层,临近顶层后再铺设连接用于补偿与基坑1顶面高度差的顶楼板63;s5:参照图6和图7,地下室完成装配式施工后,对地下室的临时钢结构4进行拆除,先通过吊车拆除施工平台5中心处的临时钢结构4,依次拆除其的钢板43、钢桁架42、后将支撑柱411从安装盲孔7内吊出;再同步使用吊车对临时钢结构4原所对应位置进行地下室结构预制件6的安装;沿施工平台5中心处呈扩散状由内向外、同步对称、依次拆除其余临时钢
结构4,反复拆除吊装,直至使各处楼板形成完整的整体结构,完成装配式地下室施工。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四周向中心装配式大型地下室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进行基坑1开挖,并在此过程设置支撑体系2,毕后于基坑1底部进行底板3浇筑,后通过设立临时钢结构4,以搭建架空的施工平台5,并于施工平台5上使用吊车将地下室结构预制件6吊装至基坑1内进行地下室结构的装配,毕后拆除临时钢结构4,并于临时钢结构4原位置上吊装对应的预制件,以完成地下室整体结构的成型。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