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基坑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29765发布日期:2022-09-24 01:3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基坑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基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基坑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基坑内支撑机构用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和几何尺寸成形,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具有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的特点。 目前的基坑内支撑机构采用销钉与坑壁进行连接,从而进行支撑的方式。
3.产品的结构可参照中国专利文献cn202122020547.6中所公开的调节安装架2的长度使安装架2与基坑的深度相适配,并通过紧固安装件4对安装架2进行安装,安装架2将防护网1压紧在坑壁上,进而对坑壁进行防护,滑动活动按压块23至合适距离,并通过限位销钉231对活动架体21与固定架体22之间的防护网1进行压紧限位,使活动架体21与固定架体22之间的防护网1不容易松动,最后再通过紧固钉321对活动安装板32进行安装,活动支撑杆31能够对固定架体22进行有效支撑,保证安装架2与坑壁之间的连接稳定,从而使得防护网1能够有效对坑壁进行防护。
4.上述结构中仅仅只能支撑基坑的一个侧壁,并且这个侧壁一定要是平面的才可以进行支撑和使用,使用范围过小,无法对基坑内壁进行全部支撑。
5.现在尚没有一种对基坑的长度和宽度大小进行大面积支撑的装配式基坑边坡支护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7.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基坑边坡支护系统,包括:安装架,被构造为至少具有一个主杆体的结构;支撑结构,设有多个,且以主杆体为圆心阵列分布;驱动件,连接至安装架和支撑结构,以使驱动件驱动支撑结构具有远离安装架进行支撑基坑边坡和靠近安装架的状态;支撑结构包含:支撑架,被构造为凹形的板状结构;支撑转轴,转动安装于支撑架;支撑辊,固定安装至支撑转轴;支撑编带,绕在支撑辊上;控制电机,设于支撑架下方且与支撑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支撑转轴旋转:其中,支撑编带设有多组,且沿竖直方向阵列分布;支撑编带的一端连接并缠绕在支撑转轴上,另一端连接至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旁边的支撑结构中的支撑架上;支撑结构远离安装架时,支撑编带被拉紧且多个支撑编带形成用于支撑基坑边坡的支撑曲面。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含:与支撑架间接连接的驱动滑块;驱动滑块具有在一个维度上远离安装架或靠近安装架的运动状态。
9.进一步地,驱动滑块上滑动安装角形板;角形板中穿设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抵接支撑架另一端穿过角形板并形成一个直径大于导向杆直径的限位部;限位部和角形板之间安装第一弹簧。
10.进一步地,角形板上安装连接架;连接架被构造为凹形的板状结构;驱动滑块上安装螺杆;螺杆与连接架螺纹连接以使螺杆具有驱动连接架靠近或远离驱动滑块运动的状态。
11.进一步地,螺杆与驱动滑块转动连接;螺杆远离驱动滑块的一端安装驱动手柄。
12.进一步地,支撑架上滑动安装观测杆;观测杆一端位于支撑架的离心方向另一端位于支撑架的向心方向;观测杆上形成有刻度。
13.进一步地,观测杆位于支撑架离心方向的一端安装抵接板;抵接板和支撑架之间安装第二弹簧。
14.进一步地,装配式基坑边坡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通过卷尺测量基坑坑底面的大小,并找出基坑坑底面的中心位置;使用铁锹在基坑底面的中心位置挖出一个坑,将安装架的底部放在坑中,对安装支架的位置固定;将坑的周围土壤加固,使土壤对安装架进行固定好位置。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面积大,通过支撑编带的设置,可以使支撑编带抵接基坑的内壁,对基坑内部进行大范围的支撑,支撑效果好;收纳后的体积小,由于支撑编带的设置,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支撑编带收卷,占用体积的只有支撑架和支撑转轴的结构。
16.支撑距离可以调节,通过驱动件以及连杆的设置,可以调节多个支撑结构之间的距离,使其对不同大小的基坑进行支撑;支撑的程度可以微调,在放置设备时,会存在并无法将设备完全的放在基坑中心位置的情况,通过微调,使其即使没有放在基坑中心位置也可以使支撑结构对基坑内壁支撑的效果稳固可靠。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8.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19.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支撑结构和部分周围零件结构;图3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支撑结构的部分结构;图4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安装架结构;图5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安装架和导向光轴的安装结构;图6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驱动螺母结构;
图7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安装架和旋转电机的爆炸图结构。
20.附图标记:安装架1、支撑结构2、驱动件3、观测杆4、抵接板5、第二弹簧6、底座11、保护壳12、固定杆13、固定板14、支撑架21、支撑转轴22、支撑编带23、控制电机24、角形板25、导向杆26、第一弹簧27、连接架28、螺杆29、驱动手柄20、驱动丝杠31、驱动螺母32、导向光轴33、铰接座34、连杆35、驱动滑块36、旋转电机37、导向光轴38。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 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22.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
“ꢀ
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24.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26.参照图1-7,一种装配式基坑边坡支护系统,包括:安装架1,被构造为至少具有一个主杆体的结构;支撑结构2,设有多个,且以主杆体为圆心阵列分布;驱动件3,连接至安装架1和支撑结构2,以使驱动件3驱动支撑结构2具有远离安装架1进行支撑基坑边坡和靠近安装架1的状态;安装架1包含:底座11,被构造为盘状结构,放在地面上。底座11上方安装保护壳12,被构造为盖体结构且固定连接于底座11。保护壳12的上方固定安装多个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上方固定安装固定板14。保护壳对应的便是主杆体。
27.驱动件3包含:驱动丝杠31,驱动丝杠31安装在固定板14和保护壳12之间,驱动丝杠31一端与保护壳1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14转动连接。驱动丝杠31上开设两端旋向不同的螺纹。驱动丝杠31上螺纹连接两个驱动螺母32,两个驱动螺母32与两端不同旋向的螺纹配合,以实现驱动丝杠31旋转使两个驱动螺母3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保护壳12和固定板14之间安装导向光轴33,导向光轴33与驱动螺母32滑动连接用于对驱动螺母32导向。驱动螺母32被构造为矩形结构。驱动螺母32的四个侧面上均安装铰接座34。铰接座34上铰接安装连杆35。连杆35的一端与铰接座34铰接,另一端上设有驱动滑块36。驱动滑块36与连杆35铰接。保护壳12中安装旋转电机37,旋转电机37输出端与驱动丝杠31固定连接。
28.支撑结构2包含:支撑架21,被构造为凹形的板状结构;支撑转轴22,转动安装于支撑架21;支撑辊,固定安装至支撑转轴22;支撑编带23,绕在支撑辊上;控制电机24,设于支撑架21下方且与支撑转轴22连接用于驱动支撑转轴22旋转。其中,支撑编带23设有多组,且
沿竖直方向阵列分布;支撑编带23的一端连接并缠绕在支撑转轴22上,另一端连接至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旁边的支撑结构2中的支撑架21上;支撑结构2远离安装架1时,支撑编带23被拉紧且多个支撑编带23形成用于支撑基坑边坡的支撑曲面。
29.驱动滑块36上滑动安装角形板25;角形板25中穿设有导向杆26;导向杆26的一端抵接支撑架21另一端穿过角形板25并形成一个直径大于导向杆26直径的限位部;限位部和角形板25之间安装第一弹簧27。角形板25上安装连接架28;连接架28被构造为凹形的板状结构;驱动滑块36上安装螺杆29;螺杆29与连接架28螺纹连接以使螺杆29具有驱动连接架28靠近或远离驱动滑块36运动的状态。螺杆29与驱动滑块36转动连接;螺杆29远离驱动滑块36的一端安装驱动手柄20。支撑架21上滑动安装观测杆4;观测杆4一端位于支撑架21的离心方向另一端位于支撑架21的向心方向。观测杆4位于支撑架21离心方向的一端安装抵接板5;抵接板5和支撑架21之间安装第二弹簧6。观测杆4的另一端设有卡位部,观测杆4的卡位部直径大于观测杆4直径,用于避免观测杆4在第二弹簧6的作用下脱离支撑架21。观测杆4上形成有刻度。刻度可以为刻下的凹槽或画上的标记,可以理解为刻度尺。观测杆4上有距离的参数。实际为抵接板5相对支撑架21运动的距离。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观测杆4上显示的数值去拧动驱动手柄20,使驱动手柄20旋转一定的圈数,旋转的圈数为观测杆4上显示的数值除以螺杆29的螺距,进而对应螺杆29带动驱动滑块36带动连接架28运动的距离。
30.工况:首先将整个设备放入到基坑中,具体放在基坑的中心处。然后启动旋转电机37,旋转电机37带动驱动丝杠31旋转,驱动丝杠31带动两个驱动螺母32相互远离进行运动,进而两个驱动螺母32通过铰接座34和连杆35使支撑架21远离驱动丝杠31进行运动,进而会使多个支撑架21向四周扩,直到支撑架21上的支撑转轴22抵接基坑的内壁为止。进而可以使其适应不同基坑的大小,均可以抵接到基坑内壁,对基坑进行支撑。
31.在支撑架21向四周扩的同时,控制电机带动支撑转轴22旋转,支撑转轴22旋转可以将支撑编带23向外放出一部分长度,使支撑编带23可以正常地位于两个支撑架21之间,不会随着支撑架21向四周扩地过程被撕裂。同时支撑编带23和支撑转轴22的组合可以围成一个多边形,使多边形在基坑中对基坑的内壁进行支撑。支撑的面积大,并且可以自由调节支撑面积,通过支撑编带23的收卷可以降低未使用时的占用体积。
32.由于在防止整个设备时,首先是底座11放在基坑的底部,底座11还要放在基坑的中心,但是在放置时会存在误差,所以底座11并不一定位于基坑的中心。
33.所以在调节多个支撑结构2的位置时,首先会有一个支撑结构2到达指定位置,使转动轴抵接基坑内壁,并使第一弹簧27被压缩一定程度,通过第一弹簧27的弹力保证支撑结构2的位置。其余的支撑结构2中的转动轴可能并未抵接基坑的内壁,或以抵接,这时通过观测杆4显示的数值,对其它支撑结构2进行调节,具体未旋转驱动手柄20,使连接架28和驱动滑块36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使第一弹簧27被压缩的程度进行调节,更改支撑架21以及支撑转轴22抵接在基坑内壁的力,进而使所有的支撑架21和支撑转轴22对基坑的内壁支撑的力度都是一样的,并且都可以接触到基坑的内壁,避免支撑不到的问题。
34.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
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