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降排水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6383发布日期:2022-12-24 01:0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降排水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市政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路基降排水工艺。


背景技术:

2.降低土层的含水量是确保路基稳定的关键。现有的路基排水方式很多,如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通过排水沟引水来降低土层的含水量。但若本地区的土壤含水量较大,单纯的排水沟并不足以将土壤含水量降至合适情况。故如何更好的进行路基降水,是市政施工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更好的对路基进行降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路基降排水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路基降排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路基两侧均开挖纵向排水沟,并在两条纵向排水沟之间开挖若干条横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两端与纵向排水沟连通,且横向排水沟沿纵向排水沟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横向排水沟沟底埋有不透水层,横向排水沟内填有反滤层。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基土壤中的水通过横向排水沟和横向排水沟同时进行排水,同时也减少了雨水渗入到土壤中的概率。从而减少了路基所处位置土壤的含水量,更好的进行了路基降水。同时在路基修建完成后,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也可继续对雨水或路面积水或土壤内含水进行排水,更好的维持路基稳定。
5.可选的,所述纵向排水沟包括若干直流段和若干沉积段,所述直流段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沉积段呈圆弧设置,且所述沉积段位于两个相邻的直流段之间且连接两个直流段,所述沉积段凸出于直流段;所述横向排水沟连接于直流段。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排水过程中,水流流经沉积段时流速会减慢,水流中的叶子、泥沙等其他杂物易沉积在沉积段,从而方便后续对排水沟进行集中清理。同时也可通过沉积段对一些障碍物进行避让。
7.可选的,所述纵向排水沟在挖掘后通过排水沟成型机浇筑而成,所述排水沟成型机包括移动台、用于带动移动台沿纵向排水沟预设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移动台上用于浇筑出混凝土的混凝土料仓、用于对挖掘后纵向排水沟整平的前整平模、用于对浇筑后的混凝土整平的抹平模、用于对整平后的混凝土二次整平的后整平模,所述抹平模和移动台之间设有用于驱使抹平摸前后往复运动且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前整平模、抹平模、后整平模的截面均为相同形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台沿着既定轨道前行,从而对纵向排水沟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抹平,从而一次性完成对排水沟的浇筑和整平,方便了对排水沟的施工。
9.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移动台前端的前行进轮组、转动连接于移动台后端的后行进轮组、用于带动前行进轮组转向的转向驱动组;当所述移动台沿直
流段行走时,所述前行进轮组和后行进轮组平行于直流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移动台四驱移动,使得排水沟成型机可沿着预挖的渠道运动,更好的形成纵向排水沟。
11.可选的,所述转向驱动组还用于带动后行轮组转向;当所述移动台沿沉积段行走时,所述前行进轮组与对应沉积段处的切线相平行,所述后行进轮组与对应沉积段处的切线相切。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排水沟成型机在从直流段过渡到沉积段时,可以更顺畅快速,从而使得排水沟成型机可更顺畅的完成纵向排水沟的浇筑。
13.可选的,所述前行进轮组包括转动连接于移动台的左前电机、连接于左前电机输出端的左前轮、转动连接于移动台的右前电机、连接于右前电机输出端的右前轮,所述转向驱动组包括用于带动左前电机相对移动台转动的左前转向电机和用于带动右前电机相对移动台转动的右前转向电机。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移动台四角能单独控制转动的幅度和方向,使得移动台可更顺畅的沿着纵向排水沟预定轨道运动。
15.可选的,所述左前轮对应沉积段远离路基一侧,且当所述移动台沿沉积段行走时,所述左前轮所处位置与对应沉积段远离路基一侧的切线相平行;所述右前轮对应沉积段靠近路基一侧,且当所述移动台沿沉积段行走时,所述右前轮所处位置与对应沉积段靠近路基一侧的切线相平行。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排水沟成型机在从直流段过渡到沉积段时,可以更顺畅快速,从而使得排水沟成型机可更顺畅的完成纵向排水沟的浇筑。
17.可选的,当所述移动台运动至沉积段时,所述移动台沿沉积段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只用于驱使抹平摸沿竖直方向运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浇筑后的混凝土可被更好的抹平铺设在纵向排水渠预先挖掘好的渠道内。
19.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抹平模两侧且安装于移动台上的导向板、用于带动抹平模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缸、固定连接于抹平模两侧的滑块、推动缸,所述导向板朝向抹平模一侧开设有导向槽组,所述导向槽组包括呈沿竖直方向波浪形的第一导向槽、沿竖直方向直线型的第二导向槽、连通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呈水平设置的连接槽,当所述驱动缸驱使抹平模运动时,所述滑块在第一导向槽或第二导向槽内滑动,所述推动缸用于驱使滑块在连接槽内滑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抹平模的运动形式可在水平移动伴竖直运动和单纯的竖直运动之间切换,且结构简单,充分的满足对直流段和沉积段的施工需求。
21.可选的,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下端和第二导向槽下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抹平摸在被推动缸推动时除了切换运动状态,还可以对纵向排水沟进一步的进行抹平,从而更好的对纵向排水沟进行施工。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可以更好的进行地下降水和土壤排水,从而使得路基降水得以实现;2.可以在排水时做集中的沉积,方便后续对纵向排水沟进行清理;3.可轻松快捷的完成对纵向排水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附图说明
24.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
26.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4是实施例3在纵向排水沟中运动的示意图。
28.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实施例3的俯视图。
30.图7是实施例3在驱动缸处的剖视图。
31.图8是实施例3在导向板处的剖视图。
32.图9是实施例3中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纵向排水沟;2、横向排水沟;3、直流段;4、沉积段;5、路基;6、排水沟成型机;7、移动台;8、第一驱动机构;9、混凝土料仓;10、前整平模;11、抹平模;12、后整平模;13、第二驱动机构;14、前行进轮组;15、后行进轮组;16、转向驱动组;17、左前电机;18、左前轮;19、右前电机;20、右前轮;21、左后电机;22、左后轮;23、右后电机;24、右后轮;25、左前转向电机;26、右前转向电机;27、左后转向电机;28、右后转向电机;29、导向板;30、驱动缸;31、滑块;32、推动缸;33、第一导向槽;34、第二导向槽;35、连接槽;36、燕尾槽;37、燕尾块;38、不透水层;39、反滤层;40、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路基降排水沟。参照图1,一种路基降排水沟包括两条纵向排水沟1和若干横向排水沟2。两条纵向排水沟1分别位于路基5两侧且沿路基5长度方向呈对称设置。纵向排水沟1包括若干直流段3和若干沉积段4。直流段3沿路基5长度方向设置,沉积段4呈圆弧设置,且沉积段4开口端朝向路基5。沉积段4位于两个相邻的直流段3之间且连接两个直流段3。排水沟位于两个对称的直流段3之间,且横向排水沟2连通于直流段3。
36.路基5土壤中的水通过横向排水沟2和横向排水沟2同时进行排水,同时也减少了雨水渗入到土壤中的概率。从而减少了路基5所处位置土壤的含水量,更好的进行了路基5降水。同时在路基5修建完成后,横向排水沟2和纵向排水沟1也可继续对雨水或路面积水或土壤内含水进行排水,更好的维持路基5稳定。在日常排水过程中,水流流经沉积段4时流速会减慢,水流中的叶子、泥沙等其他杂物易沉积在沉积段4,从而方便后续对排水沟进行集中清理。同时也可通过沉积段4对一些障碍物进行避让。
37.实施例2: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路基降排水工艺,用于施工如实施例1所述的路基降排水沟,步骤如下:s1、参照图1,在路基5两侧均开挖纵向排水沟1;s2、参照图1,在纵向排水沟1之间挖掘形成横向排水沟2;s3、参照图2和图3,在横向排水沟2沟底埋设不透水层38,然后向横向排水沟2内填
充反滤层39;s4、参照图4,通过排水沟成型机6浇筑s1挖掘的纵向排水沟1,形成混凝土层40,完成对路基5降排水沟的施工。
38.实施例3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实施例2中使用的排水沟成型机。
39.参照图5和图6,排水沟成型机6包括移动台7、用于带动移动台7沿纵向排水沟1预设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8、安装于移动台7上用于浇筑出混凝土的混凝土料仓9、用于对挖掘后纵向排水沟1整平的前整平模10、用于对浇筑后的混凝土整平的抹平模11、用于对整平后的混凝土二次整平的后整平模12。抹平模11和移动台7之间设有用于驱使抹平摸前后往复运动且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3。混凝土料仓9内设有搅拌机构,且混凝土料仓9的出料口位于前整平模10和抹平模11之间。混凝土仓的出料口上设有用于启闭出料口的电磁阀。
40.通过移动台7沿着既定轨道前行,当移动台7对应直流段3时,移动台7平稳向前运动的,抹平模11边下降边前后往复运动,从而完成对直流段3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抹平。当移动台7对应沉积段4时,移动台7沿沉积段4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抹平模11随着移动台7的运动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完成对沉积段4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抹平。从而一次性完成对纵向排水沟1的浇筑和整平,方便了施工。
41.参照图5和图6,第一驱动机构8包括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前端的前行进轮组14、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后端的后行进轮组15、用于带动前行进轮组14和后行进轮组15转向的转向驱动组16。
42.参照图5和图6,前行进轮组14包括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的左前电机17、连接于左前电机17输出端的左前轮18、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的右前电机19、连接于右前电机19输出端的右前轮20。左前轮18对应沉积段4远离路基5一侧,右前轮20对应沉积段4靠近路基5一侧。
43.参照图5和图6,后行进轮组15包括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的左后电机21、连接于左后电机21输出端的左后轮22、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的右后电机23、连接于右后电机23输出端的右后轮24。左后轮22对应沉积段4远离路基5一侧,右后轮24对应沉积段4靠近路基5一侧。
44.参照图5和图6,转向驱动组16包括用于带动左前电机17相对移动台7转动的左前转向电机25、用于带动右前电机19相对移动台7转动的右前转向电机26、用于带动左后电机21相对移动台7转动的左后转向电机27、用于带动右后电机23相对移动台7转动的右后转向电机28。
45.参照图5和图6,左前电机17通过左前转盘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左前转向电机25固定安装于移动台7上,左前转向电机25和左前转盘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从而使得左前转动电机可带动左前电机17机体相对移动台7转动。右前电机19通过右前转盘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右前转向电机26固定安装于移动台7上,右前转向电机26和右前转盘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从而使得右前转动电机可带动右前电机19机体相对移动台7转动。
46.参照图5和图6,左后电机21通过左后转盘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左后转向电机27固定安装于移动台7上,左后转向电机27和左后转盘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从而使得左后转动电机可带动左后电机21机体相对移动台7转动。右后电机23通过右后转盘转动连接于移动台7。右后转向电机28固定安装于移动台7上,右后转向电机28和右后转盘之间通过锥齿轮
传动,从而使得右后转动电机可带动右后电机23机体相对移动台7转动。
47.当移动台7沿直流段3行走时,左前轮18、右前轮20、左后轮22、右后轮24均平行于路基5。当移动台7沿沉积段4行走时,左前轮18所处位置和左后轮22所处位置分别与其对应的沉积段4远离路基5一侧的切线相平行;右前轮20所处位置和右后轮24所处位置分别与与对应沉积段4靠近路基5一侧的切线相平行。从而使得移动台7可沿着既定的轨迹行走,更好的完成对纵向排水沟1的浇筑。
48.参照图7和图8,第二驱动机构13包括导向板29、驱动缸30、滑块31、推动缸32。导向板29设有两块且分别固定连接于移动台7左右两侧。参照图8和图9,导向板29朝向抹平模11一侧开设有导向槽组,导向槽组包括呈沿竖直方向波浪形的第一导向槽33、沿竖直方向直线型的第二导向槽34、连通第一导向槽33和第二导向槽34的呈水平设置的连接槽35。连接槽35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33下端和第二导向槽34下端。滑块31滑动连接于导向槽组内。
49.参照图8,抹平模11位于两块导向板29之间,滑块31固定连接于抹平模11。驱动缸30设有两个且均位于抹平模11和移动台7之间。驱动缸30缸体固定连接于移动台7,驱动缸30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燕尾块37。抹平模11上端面沿直流段3长度方向开设有燕尾槽36,燕尾块37滑动连接于燕尾槽36内。参照图7.推动缸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抹平模11前后两侧,推动缸32缸体固定连接于移动台7,且推动缸32活塞杆朝向抹平模11。
50.当对直流段3进行浇筑时,滑块31在第一导向槽33内,驱动缸30给予抹平模11沿竖直方向的驱动力,抹平模11一边前后往复运动一边升降,从而对浇筑于直流段3的混凝土进行摸平。当对沉积段4进行浇筑时,推动缸32推动抹平模11在连接槽35内滑动,直至滑块31达到第二导向槽34内。驱动缸30给予抹平模11沿竖直方向的驱动力,使得抹平模11仅升降,满足浇筑需求。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