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箅、用于该雨箅的安装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18481发布日期:2023-05-11 02:1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箅、用于该雨箅的安装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雨箅、用于该雨箅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城市道路上的雨箅多采用直承式结构,由于直承式雨箅无翼缘,荷载传递面积小,荷载全部传递至下方雨水口,使老式的雨箅易发生移位、沉降。另外,老式雨箅的雨箅座是一个平面,雨箅盖和雨箅座铁碰铁,导致雨箅盖易变形、汽车行驶时跳响,不仅造成噪声污染,还进一步加速了雨箅的沉降。

2、传统雨箅采用现浇混凝土安装,由于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刚度不同,在车辆反复荷载的作用下,结合部位容易出现裂缝、错台,跳车等病害,且雨箅座处为受力薄弱处加之雨水井承载面小,在车辆反复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出现雨箅及雨箅周围沉降,导致后期维修率大幅提高。

3、在业内,也有企业对井盖的沉降问题进行设计,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2431227b,公开了一种防沉降井盖,包括盖板和井座,井座位于砌体井筒顶部,盖板位于井座内,所述井座包括底板、面板、环形竖板及若干加强板,面板的宽度小于底板的宽度,环形竖板的顶部与面板一体成型,环形竖板的底部与底板一体成型,加强板呈竖直状且顶端与面板固定连接、底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侧端与环形竖板固定连接,所有加强板围绕环形竖板间隔均匀地分布,面板上表面与路面齐平。其特点在于,利用加强板的阻挡限位,使相邻两块加强板之间的路面材料无法沿垂直于行车方向逃逸,避免井座四周的路面被车辆压坏。其不足在于,整个井盖的受力全部通过井座传递至砌体井筒,砌体井筒一般采用预制砖砌成,其强度不足,由于井座的底板与砌体井筒受力面积有限,因此井盖在汽车载荷的反复碾压下,会出现砌体井筒会出现破损和/或底板变形,依然会出现井盖沉降。并且该结构由于井座的厚度固定,当砌体井筒与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井座的厚度时,就需要重新修整砌体井筒的高度,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控制沉降的雨箅,该雨箅调节范围大,能够适合不同落差高度的雨水井安装,安装方便,安装后不跳响。

2、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箅的安装结构,通过该安装结构,快速的雨箅进行安装,并且结构牢固,雨箅不易发生沉降,不发生跳响。

3、本发明还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雨箅的更换方法,能够将现有道路上的老式雨箅进行快速更换,更换后雨箅不易发生沉降,不发生跳响。

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雨箅,所述雨箅包括雨箅座、雨箅盖、调节座,调节座和雨箅座均呈框形,且雨箅座的下侧插入在调节座内,雨箅座的上侧安装有雨箅盖,所述雨箅座包括调节段、支撑段、嵌入段、承载段,所述调节段纵向设置且能够插入到调节座内,支撑段横向设置,支撑段的内侧连接在调节段的上端,外侧与嵌入段的下端连接,嵌入段的上端向上延伸,并与承载段的内侧连接,所述承载段横向设置;所述雨箅盖的下侧边缘搁置在支撑段上侧。

5、所述支撑段上侧设有凹槽,凹槽处安装有减震垫,所述雨箅盖下侧靠近边缘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突出部,突出部的下端与减震垫压合。

6、所述雨箅盖外侧边缘为下端向内倾斜的斜面,嵌入段与斜面相同方向倾斜。

7、所述雨箅座位于承载段的外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加强段。

8、所述调节座截面的l型结构,l型结构外侧设有加强筋,l型结构底部设有定位孔。

9、所述雨箅盖的中部设有长条形的箅水孔,各箅水孔之间的盖体下侧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筋。

10、所述嵌入段靠雨箅盖一侧设有外凸的卡块,雨箅盖下侧突出部靠卡块一侧设有外凸的限位块,限位块与雨箅盖组成用于容纳卡块的限位槽。

11、一种雨箅的安装结构,采用了所述雨箅,所述安装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井圈,井圈安装在雨水井的井口,雨箅的调节座安装在井圈的上侧,雨箅座的下端插入在调节座内,雨箅座的上侧面与路面层的上侧相平齐,所述雨箅及井圈的外侧填充有沥青混合料。

12、一种雨箅的安装方法,采用了所述的一种雨箅的安装结构,它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13、s1. 施工围护:施工作业前应在施工区域外设置围护结构,安排专人进行交通疏导和指挥,摆放交通导流牌、反光锥、施工围挡,夜间施工时悬挂警示灯,确保施工及交通安全;

14、s2. 定位放线:在将要更换雨箅的路面进行画线,画线的平面尺寸为雨箅外尺寸四周各向外增加250mm-300mm;

15、s3. 旧路面切割:采用道路切割机,先调节刀片切割深度,切完一周后再二次调节深度,逐层切割至所需切割的深度,切割总深度约40-50mm;其中,一次性切割深度约为10-20mm每周,切割时工人应双手紧握操作杆保持切割机低速匀速前进,速度不应大于12.5mm/s;

16、s4. 破除旧路面:采用冲击镐破除切割区域内的路面层和道路基层,基坑破除深度为旧路面以下25cm-30cm,坑面清洁、平整;

17、s5. 基底处理:旧路面破除后,对基坑的基底进行加固处理;其中,雨水井顶部存在局部破损时,先对破损的雨水井进行修复,之后在雨水井顶部放置井圈,当井圈的平面尺寸大于雨水井尺寸时,在井圈和雨水井内侧用水泥砂浆抹成斜坡以利于排水;

18、s6. 安装调节座:调节座平整、稳固地安装在井圈的顶面,安装过程中校核其平面位置和横坡情况,确保平面位置正确,调节座安装的坡度与道路坡度一致,复核无误后,通过定位孔采用膨胀螺栓将调节座与井圈固定;

19、s7. 安装限位井筒:限位井筒为框状,其外形尺寸和调节座的内框尺寸相匹配,限位井筒安装前涂刷防粘结剂,限位井筒垂直插入调节座内安放并确保稳固;

20、s8. 涂刷粘层油:在沥青混合料分层回填之前,先用粘层油涂刷切割范围内的接触面,用油量不低于 1.5l/m2;

21、s9. 回填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分层摊铺,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10cm,最上层预留厚度为5-8cm;其中,下层沥青混合料应用冲击夯进行夯击密实,压实度不小于90%,最上层沥青混合料的虚铺系数根据雨箅座的厚度和压实机具确定,松铺系数为1.1,对虚铺厚度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成形后的填补面与原路面层平整一致;

22、s10. 安装雨箅座和雨箅盖:最上层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后,先把限位井筒周边沥青混合料进行初步夯实,然后左右转动限位井筒使限位井筒和沥青混合料分离,然后垂直向上将限位井筒取出,再在将带有雨箅盖的雨箅座吊装至调节座的正上方,对准调节座缓慢地垂直放入;其中,放置过程中观察确保雨箅座插入调节座中,并确保孔位周边沥青混合料不受外力变形、垮塌,雨箅座下端调节段与调节座的重叠交接高度不小于2cm,雨箅座和雨箅盖的横坡和道路横坡保持一致,在紧靠侧石、平石处,雨箅座和雨箅盖比两侧平石低1-3mm, 使雨箅座处不积水;

23、s11. 振压密实:雨箅座和雨箅盖就位后,用冲击夯初夯使雨箅座和雨箅盖和周边沥青混合料齐平,再采用小型压路机将雨箅座和雨箅盖及周边沥青混合料来回碾压两遍以上,及时检测平整度,局部缺料处采用人工补料,接缝处用细料找补,补料后再用平板夯来回碾压一遍,靠近侧石处可采用平板夯夯击密实,重复以上流程使雨箅座与沥青填充料合成一体并与原路面平整;其中,补料过程应及时清理雨箅座上的沥青和杂物;

24、s12. 开放交通:更换后的雨箅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将雨箅座和雨箅盖表面及周边清扫干净、洒水降温、待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低于50℃时再拆除围挡开放交通。

25、在s1之前,还设有病害调查的步骤;施工前,应对原有雨箅做详细的病害调查并依次编号;其中,调查内容包含雨箅的编号、病害类型、井盖材质和尺寸、权属单位。

26、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27、1、通过雨箅座下端调节段与调节座的配合,使该雨箅调节范围大,能够适合不同落差高度的雨水井安装,安装方便。在雨箅座的上侧设有向外延伸的承载段,承载段起到支撑承载作用,用于承载大部分载荷,从而有效地把来自上部的荷载均匀分散到道路结构层上,使雨水井所承受的负荷减少80% 以上,从而有效控制了雨箅的沉降。

28、2、通过设置减震垫从而避免雨箅座与雨箅盖之间磕碰产生跳响噪声。

29、3、雨箅盖外侧边缘为下端向内倾斜的斜面,嵌入段与斜面相同方向倾斜,防止减震垫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老化变形后出现跳响噪声。

30、4、在嵌入段靠雨箅盖一侧设有外凸的卡块,雨箅盖下侧突出部靠卡块一侧设有外凸的限位块,限位块与雨箅盖组成用于容纳卡块的限位槽,雨箅盖在闭合时,卡块卡入限位槽内,从而将雨箅盖限位,雨箅盖在载荷下向一侧偏移,使雨箅盖与雨箅座紧密抵触,从而又能够消除跳响噪声。

31、5、通过在雨水井的井口设置井圈,雨箅的受力通过井圈再传递给雨水井,由于井圈底部的面积较大,因此减小了雨箅对雨水井井口的压强。通过将雨箅座的下端插入在调节座内,伸缩结构使雨箅能够适应井圈与路面层之间各种不同的高度尺寸,安装方便。在雨箅及井圈的外侧基坑填充沥青混合料,通过沥青混合料将雨箅座、调节座以及井圈与路面层、路基层连接成整体,不仅将雨箅座所受载荷的大部分转移至道路结构,其整个安装结构也更加稳定牢固,从而有效控制了雨箅的沉降。

32、6、该雨箅的更换方法,通过预制的井圈和使用沥青填充料,能够将现有道路上的老式雨箅进行快速更换,更换后雨箅不易发生沉降,不发生跳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