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悬挑部位底部的肥槽回填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82989发布日期:2023-03-08 06:4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悬挑部位底部的肥槽回填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基坑肥槽回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悬挑部位底部的肥槽回填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施工中悬挑结构以其可降低地基处理范围,减少基坑开挖尺寸,降低工程造价深受推崇。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悬挑部位的影响,压实设备无法进入到悬挑部位底一定区域,导致该处肥槽回填土压实不足,在后期会造成其余部位的土向该区域滑移,导致整个肥槽回填土产生大的不均匀沉降,影响肥槽回填区后期修建的建(构)造物开裂甚至损坏,造成较大的维修成本。
3.目前解决悬挑部位底部回填质量的途径为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轻集料混凝土、低标号素混凝土回填工艺,将悬挑部位底部无法压实的区域全部填满,该方法回填质量较好,但是成本较高;第二种是采用逆作法施工,即在悬挑部位引入施工缝,将其一分为二,先施工主体部分,待回填至悬挑部位底部后,再施工悬挑部分,这样会导致整个结构完成时间延后,影响工期,加之引入施工缝,会导致该处结构产生较大的渗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悬挑部位底部的肥槽回填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达到提高肥槽回填质量,降低悬挑部位肥槽后期产生不均匀沉陷风险的目的。
5.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用于悬挑部位底部的肥槽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s1:根据回填土压实设备的尺寸,将肥槽划分为底部回填区、中部挡土区、以及上部回填区;
8.s2:对肥槽的底部回填区进行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和肥槽回填土施工;
9.s3:在中部挡土区进行防水构造和挡土结构的施工,利用挡土结构构建一个高度可变的密封区域,对中部挡土区进行填充。
10.s4:对肥槽的上部回填区进行悬挑部分侧面外墙防水构造和肥槽回填土施工。
11.按上述技术方案,其中底部回填区是指回填土压实设备在悬挑部分以下能够作业的区域;中部挡土区是指悬挑部分和底部回填区之间回填土压实设备无法进入的区域;上部回填区是指肥槽内去除底部回填区和中部挡土区的区域。
12.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润滑部,在步骤s3中,在挡土结构和建筑外墙之间、挡土结构和悬挑部分侧壁的重叠区域之间设置润滑部,润滑部固定在建筑外墙以及悬挑部分侧壁上,润滑部与挡土结构之间滑动接触。
13.按上述技术方案,挡土结构包括挡土板和底座,底座由地基、地梁、挡土板基础组成,挡土板基础沿悬挑部分的长度方向水平布设;挡土板竖直布设,挡土板的底端和挡土板基础的顶部固定相连,挡土板的侧面与悬挑部分的侧壁相贴合;若干个地梁水平间隔布设
在悬挑部分的下方,地梁的一端和挡土板基础的侧壁固定相连,地梁的另一端与悬挑部分下方的建筑外墙相贴合;挡土板基础和地梁固定嵌入地基内,且地基的侧面贴合在悬挑部分下方的建筑外墙上。
14.按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15.s31:对中部挡土区内的建筑外墙、悬挑部分的底部、以及挡土板和悬挑部分的重叠处进行防水构造施工,并在建筑外墙和悬挑部分的相应区域设置润滑部;
16.s32:在中部挡土区内的底部进行地基施工,根据需求选取地基的厚度;
17.s33:在地基上反开挖沟槽,将固定相连的地梁和挡土板放置在沟槽内并在沟槽内浇筑混凝土;
18.s34:在在挡土基础上进行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从而形成挡土板,挡土板和悬挑侧壁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存在一定长度的重叠。
19.按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s32中,地基分层压实,单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地基采用灰土、或者水泥土。
20.按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21.s21:在建筑外墙上施工a cm高度的防水构造;
22.s22:对步骤s21防水构造上缘b cm以下的区域进行肥槽回填土施工,肥槽回填土分层回填、压实,且回填土每层的厚度不超过20cm;
23.s23:判断底部回填区是否完成肥槽回填土施工,若没完成重复步骤s21~s22,直至完成底部回填区肥槽回填土施工。
24.按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25.s41:对挡土结构侧面的上部回填区进行肥槽回填土施工,肥槽回填土分层回填、压实,且回填土每层的厚度不超过20cm;
26.s42:在悬挑部分侧面外墙上施工c cm高度的防水构造;
27.s43:对步骤s32防水构造上缘d cm以下的区域进行肥槽回填土施工,肥槽回填土分层回填、压实,且回填土每层的厚度不超过20cm;
28.s44:判断底部回填区是否完成肥槽回填土施工,若没完成重复步骤s42~s43,直至完成底部回填区肥槽回填土施工。
29.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三七灰土层,三次灰土层设在步骤s2中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和肥槽回填土之间、步骤s3挡土结构侧面和肥槽回填土之间、以及步骤s4中悬挑部分侧面外墙防水构造和肥槽回填土之间;三次灰土层的厚度范围为80cm~100cm。
30.一种用于悬挑部位底部的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板和底座;
31.底座由地基、地梁、挡土板基础组成,挡土板基础沿悬挑部分的长度方向水平布设;若干个地梁水平间隔布设在悬挑部分的下方,地梁的一端和挡土板基础的内侧壁固定相连,地梁的另一端与悬挑部分下方的建筑外墙相贴合;挡土板基础和地梁固定嵌入地基内,地基靠近建筑外墙的侧面和地梁的另一端平齐,且二者贴合接触在悬挑部分下方的建筑外墙上;
32.挡土板竖直布设,挡土板的底端和挡土板基础的顶部固定相连,挡土板的侧面与悬挑部分的外侧壁相贴合并可以竖向滑动位移地设置。
3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4.1、在悬挑部位以下的区域,由于回填土压实设备无法进入,回填土无法压实,容易产生不规则的沉降;本实施方式在压实设备无法正常压实的标高设置挡土结构,挡土结构、悬挑部位的底面以及悬挑部位下方的建筑外墙构成一个截面为矩形的密封内腔,将肥槽位于该处的回填土挡在悬挑部位外侧,不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回填土压实;另外,挡土结构相对于悬挑部分能够竖直向下移动,在挡土结构底部产生沉降时,挡土结构利用自身的重力同肥槽土体一同沉降,压实沉降区域,扩大上述形成的密封区域,从而抵消在挡土结构底部发生沉降产生的空隙。从整体回填效果考虑,保证了悬挑结构下方的肥槽回填的压实度,消除了肥槽回填中的薄弱点,消除了不均匀沉降风险,同时也降低了肥槽回填区域后期的沉降变形量。
35.2、在竖直段和悬挑部位的竖直侧壁之间、以及水平段和建筑外墙之间设置润滑部,避免挡土结构和悬挑部分产生相对错动时,由于二者之间的摩擦,挡土结构对悬挑部分施加竖向载荷,降低了安全隐患。
36.3、经济效果以及施工效率方面,相比较于轻集料混凝土等回填工艺,成本节约量可达到70%;相较于逆作法施工,施工速度显著提升,加快速度可达50%,同时若悬挑部位为涉水房间,则可降低悬挑部位因引入施工缝而造成的结构渗漏风险。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肥槽区域划分图;
38.图2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肥槽回填完成后横断面图;
39.图3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肥槽回填步骤s2;
40.图4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肥槽回填步骤s2,回填至中部挡土区;
41.图5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肥槽回填步骤s3,挡土结构的地基施工;
42.图6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肥槽回填步骤s3,挡土结构施工;
43.图7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挡土结构的断面图;
44.图8是图6中a-a的剖视图;
45.图9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肥槽回填步骤s4;
46.图中,1、挡土结构;1-1、挡土板;1-2、底座;1-21、挡土板基础;1-22、地梁;1-23、地基;2、润滑部;3、悬挑部位;4、建筑外墙;5、肥槽;5-1、底部回填区;5-2、中部挡土区;5-3、上部回填区;6压式设备;7、防水构造;8、人孔;9、三七灰土层;10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48.参照图1~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悬挑部位底部的肥槽回填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9.s1:根据回填土压实设备6的尺寸(图中实施例,在压实设备及驾驶员头顶与悬挑部位底部齐高时),将肥槽划分为底部回填区5-1、中部挡土区5-2、以及上部回填区5-3;
50.s2:对肥槽的底部回填区进行建筑外墙4的防水构造7和肥槽回填土10施工;
51.s3:在中部挡土区进行防水构造和挡土结构1的施工,利用挡土结构构建一个高度可变的密封区域,对中部挡土区进行填充;密封区域分别与建筑外墙和悬挑部分滑动接触,
挡土结构沿竖直方向在一定距离内的上下移动。
52.s4:对肥槽的上部回填区进行悬挑部分3侧面外墙防水构造和肥槽回填土施工。
53.在悬挑部位以下的区域,由于回填土压实设备无法进入,回填土无法压实,容易产生不规则的沉降;本实施方式在压实设备无法正常压实的标高设置挡土结构,挡土结构、悬挑部位的底面以及悬挑部位下方的建筑外墙构成一个截面为矩形的密封内腔,将肥槽位于该处的回填土挡在悬挑部位外侧,不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回填土压实;以上措施保证肥槽整体回填压实度,提高回填质量。
54.另外,挡土结构相对于悬挑部分能够竖直向下移动,在挡土结构底部产生沉降时,挡土结构利用自身的重力同肥槽土体一同沉降,压实沉降区域,扩大上述形成的密封区域,从而抵消在挡土结构底部发生沉降产生的空隙。可保证在肥槽土体微沉降时,挡土板结构随土体一同均匀沉降,同时不丧失横向挡土能力,确保肥槽整体稳定,保证上部后建构造物完整。
55.具体的,其中底部回填区是指回填土压实设备在悬挑部分以下能够作业的区域;中部挡土区是指悬挑部分和底部回填区之间回填土压实设备无法进入的区域;上部回填区是指肥槽内去除底部回填区和中部挡土区的区域。
56.进一步,还包括润滑部2,在步骤s3中,在挡土结构和建筑外墙之间、挡土结构和悬挑部分侧壁的重叠区域之间设置润滑部,润滑部固定在建筑外墙以及悬挑部分侧壁上,润滑部与挡土结构之间滑动接触。在竖直段和悬挑部位的竖直侧壁之间、以及水平段和建筑外墙之间设置润滑部,避免挡土结构和悬挑部分产生相对错动时,由于二者之间的摩擦,挡土结构对悬挑部分施加竖向载荷,降低了安全隐患。
57.进一步,润滑部包括中间板和粘接剂,中间板采用柔性材料;中间板的一侧通过粘接剂粘附在悬挑部分的竖直侧壁和悬挑部位下方的建筑外墙上,中间板的另一侧和挡土板结构相贴合。中间板采用柔性材料,降低挡土结构下滑时的摩擦力,使得挡土结构在微沉降的情况下可随挡土结构下方的回填土体沿建筑外墙竖直向下滑动,不丧失对侧面的回填土的挡土功能。
58.具体的,挡土结构包括挡土板1-1和底座1-2,底座由地基1-23、地梁1-22、挡土板基础1-21组成,挡土板基础沿悬挑部分的长度方向水平布设;挡土板竖直布设,挡土板的底端和挡土板基础的顶部固定相连,挡土板的侧面与悬挑部分的侧壁相贴合;若干个地梁水平间隔布设在悬挑部分的下方,地梁的一端和挡土板基础的侧壁固定相连,地梁的另一端与悬挑部分下方的建筑外墙相贴合;挡土板基础和地梁固定嵌入地基内,且地基的侧面贴合在悬挑部分下方的建筑外墙上。
59.具体的,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60.s31:对中部挡土区内的建筑外墙、悬挑部分的底部、以及挡土板和悬挑部分的重叠处进行防水构造施工,并在建筑外墙和悬挑部分的相应区域设置润滑部;
61.s32:在中部挡土区内的底部进行地基施工,根据需求选取地基的厚度;地基的厚度为80cm~100cm,地基主要作用为防水,同时约束挡土板底部水平位移;为了便于地基的施工,对上部回填区内与地基相同的高度范围内进行肥槽回填土施工。
62.s33:在地基上反开挖沟槽,将固定相连的地梁和挡土板放置在沟槽内并在沟槽内浇筑混凝土;上述操作将地梁、挡土板基础以及地基刚性连接成一个整体,相当于挡土结构
的底座;由于挡土结构与悬挑部分和建筑外墙均是滑动接触,因此在竖直面上具有一定距离的向下滑动的空间,用于克服肥槽回填区域后期的沉降变形量。
63.s34:在在挡土基础上进行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从而形成挡土板,挡土板和悬挑侧壁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存在一定长度的重叠。挡土板、步骤s33中形成的底座、建筑外墙以及悬挑部分的底面共同构成一个密封区域;由于挡土结构与悬挑部分和建筑外墙均是滑动接触,使得挡土板和悬挑部分的侧壁之间、底座和建筑外墙之间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发生相对移动;在中部挡土区正下方的回填土发生沉降时,密封区域的高度可以随回填土一齐下沉,用于克服肥槽回填区域后期的沉降变形量。图中实施重叠区域的高度采用50cm,充分考虑后期肥槽沉降,确保沉降后挡土板仍具备挡土功能。
64.优选的,在步骤s32中,地基分层压实,单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地基采用灰土、或者水泥土;图中实施例,地基采用90cm厚的三七灰土。
65.具体的,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66.s21:在建筑外墙上施工a cm高度的防水构造;图中实施例防水构造a的高度为200cm,还可以选取其他高度,一般采用150cm~200cm,防水构造严禁超过填土高度200cm以上,以防止防水构造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导致损坏。
67.s22:对步骤s21防水构造上缘b cm以下的区域进行肥槽回填土施工,肥槽回填土分层回填、压实,且回填土每层的厚度不超过20cm;图中实施例b取值为50cm,还可以选取其他数值;防水构造预留b cm的高度,是为了保证后续防水接长施工质量。
68.s23:判断底部回填区是否完成肥槽回填土施工,若没完成重复步骤s21~s22,直至完成底部回填区肥槽回填土施工。肥槽土方回填与防水构造施工穿插进行实施,先施工防水构造,在施工肥槽土方回填,直至肥槽回填完成。
69.具体的,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70.s41:对挡土结构侧面的上部回填区进行肥槽回填土施工(图中实施例在挡土板混凝土墙身达到100%强度之后,立即施工挡土板外肥槽土方回填工作),肥槽回填土分层回填、压实,且回填土每层的厚度不超过20cm;
71.s42:在悬挑部分侧面外墙上施工c cm高度的防水构造;图中实施例防水构造c的高度为200cm,还可以选取其他高度;防水构造严禁超过填土高度2米以上,以防止防水构造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导致损坏。
72.s43:对步骤s32防水构造上缘d cm以下的区域进行肥槽回填土施工,肥槽回填土分层回填、压实,且回填土每层的厚度不超过20cm;图中实施例d取值为50cm,还可以选取其他数值。
73.s44:判断底部回填区是否完成肥槽回填土施工,若没完成重复步骤s42~s43,直至完成底部回填区肥槽回填土施工。
74.进一步,地梁的间距根据挡土板外侧填土高度进行控制,挡土板越高,地梁间距越小。
75.优选地,在挡土板上设置有人孔8,在人孔两端提前预留钢筋接头,方便模板工人进出,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采用砌块进行封堵,确保挡土功能。
76.进一步,还包括三七灰土层9,三七灰土层设在步骤s2中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和肥槽回填土之间、步骤s3挡土结构侧面和肥槽回填土之间、以及步骤s4中悬挑部分侧面外墙
防水构造和肥槽回填土之间;三七灰土层的厚度范围为80cm~100cm。
77.进一步,在对建筑外墙进行防水构造施工时,需要先进行打磨处理;主要对墙身螺杆进行切割打磨以及防腐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防水构造施工。
7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悬挑部位底部的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板和底座;
79.底座由地基、地梁、挡土板基础组成,挡土板基础沿悬挑部分的长度方向水平布设;若干个地梁水平间隔布设在悬挑部分的下方,地梁的一端和挡土板基础的内侧壁固定相连,地梁的另一端与悬挑部分下方的建筑外墙相贴合;挡土板基础和地梁固定嵌入地基内,地基靠近建筑外墙的侧面和地梁的另一端平齐,且二者贴合接触在悬挑部分下方的建筑外墙上,地基的厚度与三七灰土层厚度相同;
80.挡土板竖直布设,挡土板的底端和挡土板基础的顶部固定相连,挡土板的侧面与悬挑部分的外侧壁相贴合并可以竖向滑动位移地设置。
81.以上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